比较阅读下面两篇选文,完成小题。(16分)【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比较阅读下面两篇选文,完成小题。(16分)【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比较阅读下面两篇选文,完成小题。(16分)
【甲】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
天祥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出涕,曰:“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弘范义之,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
……上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俄有诏使止之,天祥死矣。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数日,其妻欧阳氏收其尸,面如生,年四十七。其衣带中有赞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小题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4分)
⑴由是感激__________________ ⑵夜忧叹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弘范之__________________ ⑷几无愧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⑵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小题3:下面四句中的“之”的意义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弘范遂以客礼见B.上召入谕
C.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D.弘范义
小题4:【甲】文中诸葛亮自叙本志,回忆了与刘备之间交往的两件大事。这两件大事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2分)
小题5:认真阅读【甲】【乙】两文,说出诸葛亮和文天祥身上的具有共性的品质,并说一说对你有哪些启迪。(4分)
答案

小题1:(4分)⑴感动奋发 ⑵早晨 ⑶认为……义 ⑷希望
小题1:(4分)⑴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于陛下的职责本分。
⑵怎么还敢摆脱杀头之罪而怀有二心呢?
小题1:C
小题1:(2分)三顾茅庐、白帝城托孤
小题1:(4分)忠诚、意志坚强、信仰坚定、淡泊名利、为了忠义甚至将生死置之度外。(2分)
解析

小题1: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更要培养课内向课外迁移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准确地理解课外文言文的重点字词。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
小题1:C是助词,其它为代词。
小题1:学生能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内容,提高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
小题1: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和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启迪只要围绕上述内容,联系现实,言之成理即可。
举一反三
选出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   )(3分)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诗歌306首,本称《诗》,古时也称“诗三百”。后列为道家经典之一,古称《诗经》。
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C.《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辑录了战国时期各国史官和策士的言论,后由西汉刘向编订,始定名为《战国策》。
D.《水经注》是北魏郦道元根据魏晋人所著的一部地理书《水经》而编成的古代水利地理学著作。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公何如?”曰:“如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
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
【注释】①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刘邦曾经随便和韩信讨论各位将领的才能,“上”指刘邦,“信”指韩信。②各有差:“差”读“cī”,等级,此处指高低。
小题1:下面各组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 多多而善耳  自以为大有所       B 公何如      皆以美徐公
C 何我禽  此乃信之所以陛下禽也   D 何为我  游人去而鸟乐也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小题3:这个故事隐含着的一句歇后语是:(1分)                                   
韩信在这个故事中表现出的性格特点是:(1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10分)
(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翼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郡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节选自《明史· 宋濂传》
【注释】①帝:指明太祖朱元璋。②翼日:第二天。“翼”同“翌”。③馔(zhuàn)食物,多指美食。④主事:官职名,茹太素是人名。⑤恶(wū):疑问代词,加强反问语气。类似于“怎么,哪里”。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语。 (2分)
(1)召廷臣诘责      
(2)景濂,几误罪言者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坐客谁此人一一具言所闻
B.濂具实对为坛而盟,祭尉首
C.或指书曰安陵君许寡人
D.彼尽忠陛下耳舜发畎亩之中
小题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每句2分)
(1)诚然,卿不朕欺。
(2)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小题4:这段文字反映了宋濂哪些可贵的品质?(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9分)
延徽,幽州人,有智略,颇知属文。刘守光末年衰困,遣参军韩延徽求援于契丹,契丹主怒其不拜,使牧马于野
述律后言于契丹主曰:“延徽能守节不屈,此今之贤者,奈何辱以牧圉!宜礼而用之。”契丹主召延徽与语,悦之,遂以为谋主。延徽始教契丹建牙开府,筑城郭,立市里,以处汉                         
人,使各有配偶,垦艺荒田。由是汉人各安生业,逃亡者益少。契丹威服诸国,延徽有助焉。   
倾之,延徽逃奔晋阳。晋王欲置之幕府,掌书记王缄疾之。延徽不自安,求东归省母,过真定,止于乡人王德明家。德明问所之,延徽曰:“今河北皆为晋有,当复诣契丹耳。”
契丹主闻其至,大喜,如自天而下,拊其背曰:“向者何往?”延徽曰:“思母,欲告归,恐不听,故私归耳。”契丹主待之益厚。
【注释】①牧圉:到牧场中放牧。  ②艺:种植。
(选自《资治通鉴·后梁记》)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3分)
礼而用之        ⑵当复契丹耳          ⑶者何往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遣参军韩延徽求援契丹惧其不已也,告之
B.立市里,处汉人此独跛之故,父子相保
C.德明问所又间令吴广次所旁丛祠中
D.闻其至,大喜,如天而下是指物作诗立就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原句:契丹主怒其不拜,使牧马于野。
小题4:韩延徽在契丹国被重用的原因有哪些?请根据原文内容,用自己的话答出两点。(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强项令》,完成下面题目。(10分)
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后特征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下须箠,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曰:“文叔为白衣时,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枹鼓不鸣董少平。”
在县五年。年七十四,卒于官。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乃知之。”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
小题1:下列各项中,对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叱奴下车,因格杀之。格杀:打死
B.宣两手地,终不肯俯据:按、撑
C.妻子对哭妻子:妻子和儿子
D.使宣叩头主谢:谢谢
小题2:下列各项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大言主之失有大麦
B.帝小黄门持之威不能行一
C.唯见布覆尸流血
D.将以理天下乎欲
小题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2分)
(2)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2分)
小题4: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董宣以其不畏权贵,秉公执法和清正廉洁的品格,赢得了老百姓的尊敬。
B.格杀湖阳公主家奴是正面描写,京城人送其“卧虎”称号是侧面描写。
C.本文虽短,但事件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叙述得非常清楚,而且波澜起伏,扣人心弦。
D.天子因董宣有硬脖子病而称他“强项”,饶他后还赐钱三十万给他治病。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