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钱金玉舍生取义》一文,完成校题。(14 分)钱金玉官松江千总①,性刚果,尚廉节。道光壬寅鸦片衅②起,钱方假归省亲,闻讯,即束装起行。其戚友止之曰:“军事方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钱金玉舍生取义》一文,完成校题。(14 分) 钱金玉官松江千总①,性刚果,尚廉节。道光壬寅鸦片衅②起,钱方假归省亲,闻讯,即束装起行。其戚友止之曰:“军事方急,祸福不可知。君方在假,上官又未有文檄趣③君往,何急急为?”钱不听。径之吴淞,从守西炮台,与部卒同饮食卧起,以力战相勖④。及东炮台陷,弹丸咸集于西炮台。钱奋勇督战,喋血数小时,左臂中三弹,曾不少却。其近卒泣陈⑤:“公有老母在,不可死。”笑谢曰:“焉有食国之禄而逃其难者乎?幸⑥勿为吾母虑也!”未几,一弹来,中左乳,遂仆。弥留之际,犹大呼“贼奴误国”不已。 【注】①千总:清朝武官名称。 ②衅(xìn):此指战祸。 ③趣:促。 ④勖(xù):勉励。 ⑤泣陈:边哭边说。 ⑥幸:希望。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4分) ①钱金玉官松江千总( ) ②径之吴淞 ( ) ③及东炮台陷 ( ) ④犹大呼“贼奴误国”不已( ) 小题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焉”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 例句:焉有食国之禄而逃其难者乎?A.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 | B.惧有伏焉(《曹刿论战》) | C.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 D.时而献焉(《捕蛇者说》) | 小题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 分) 上官又未有文檄趣君往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钱方假归省亲,闻讯,即束装起行。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三峡》) 小题5:结合选文内容,说说文中钱金玉是一个怎样的人。(至少两点)(2 分) |
答案
小题1:做官; 直接、径直; 等到; 止,停止 (4分) 小题1:C(2分) 小题1:上官/又未有文檄/趣君往(2分) 小题1:⑴钱金玉正在休假回乡探亲,听到消息,就收拾行装动身。(2分) ⑵白色的激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2分) 小题1:性刚果:弥留之际,犹大呼“贼奴误国”不已;尚廉节:与部卒同饮食卧起为抗击外来侵略者而英勇献身的爱国主义精神(2分,至少两点,一点1 分) |
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思。(1)名词作动词,做官。(2)直接、径直(3) 等到(4)止,停止 小题2:C、疑问代词,哪里。A.兼词“于之”的意思,翻译为“在其中”。 B.兼词“于之”,即“在那里”D.代词,代蛇 小题3: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文言句式进行断句。 上官/又未有文檄/趣君往 小题4:翻译文言句子要掌握翻译的原则、步骤和方法。翻译的基本原则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译文要符合现代汉语习惯,做到明白、流畅、简洁。翻译时既要字句对应,又要根据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整,准确,得体。 (1) 方假归省亲:正当告假回来探亲。束装:收拾行装。 (2) 素湍:白色的激流。回清:碧绿的深潭。原句运用了文言文“并提”(也称“合叙”的修辞手法,即古人为了使句子紧凑、文辞简练,把两件相关的事并列在一个句子中来表述。翻译时不能逐次进行,而需从文意出发找出词或词组之间的相互搭配关系,据此调整翻译的先后次序和组合关系。如:“耳目聪明”,应是“耳聪目明”之意。 小题5:(1)性刚果:弥留之际,犹大呼“贼奴误国”不已。 (2)尚廉节:焉有食国之禄而逃其难者乎?幸勿为吾母虑也! |
举一反三
(10分)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苍鹰击于殿上。此三子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喻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3 分) ①以头抢地耳 ②皆布衣之士也. ③长跪而谢之曰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小题3:唐雎以“士之怒”回应秦王的“天子之怒”,这表现了唐雎怎样的精神?(4分) |
(12分)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guǒ)。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1)。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2),寇不可玩(3)。一之谓甚(4)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5),其虞、虢之谓也。”公曰:“晋,吾宗也(6),岂害我哉?”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从(7),是以不嗣(8)。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9);为文王卿士(10),勋在王室,藏于盟府(11),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幅乎?亲以宠幅,犹尚害之,况以国乎?” …… 冬,十二月丙于朔(12)。晋灭虢。虢公丑奔京师(13)。师还,馆于虞(14),遂袭虞,灭之。执虞公及其大夫井伯,以膳秦穆姬(15),而修虞祀(16),且归其职贡于王(17)。 注:(1)表:屏障。(2)启:启发。这里的意思是助长。(3)玩:轻视。(4)甚:过分。(5)辅:面颊。车:牙床骨。(6)宗:指祖先。(7)大伯:周太王的长子。虞仲:周太王的次子。昭:宗庙里左边的位次。从:依从。(8)嗣:继承。(9)穆:宗庙里右边的位次。(10)卿士:执掌国政的大臣。(11)盟府:主管盟书的官府。(12)朔:每月初一。(13)虢公丑:虢国国君,名丑。(14)馆:住宿。(15)膳(yin):陪嫁的人或物。秦穆姬:晋献公的女儿,秦穆公的夫人。(16)修虞祀:不废弃虞国的祭祀。(17)职贡:赋税和劳役。 小题1:给文中划线部分断句,限断二处,停顿处用“/”隔开。(2分) 桓 庄 之 族 何 罪 而 以 为 戮 不 唯 幅 乎? 小题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4分) (1)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 ) (2)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 (3)是以不嗣 ( ) (4)勋在王室 ( )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句子意思。(3分) 亲以宠幅,犹尚害之,况以国乎? 小题4:宫之奇劝谏虞公引用了谚语,现在已成为哪个成语?宫之奇引用了谚语的用意是什么?(3分) |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小题1:寓言故事的主人公都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 ) 小题2:课文所选的两篇寓言故事篇幅简短,语言精练,寓意深刻,或借此喻彼,或借远喻近,具有强烈的想像色彩。 ( ) 小题3:《白兔和月亮》也可以编成“白兔和青草”的故事或“天空和月亮”的故事,这样也可以揭示相同的寓意。 ( ) 小题4:寓言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 ) |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2分) 李恂字叔英,安定临泾人也。……拜兖州刺史①,以清约率下,常席羊皮,服布被。迁张掖太守②,有威重名。时大将军窦宪将兵屯武威,天下州郡远近莫不修礼遗,恂奉公不阿,为究所奏免。 后复征拜谒者④,使持节领西域副校尉④。西域殷富,多珍宝,诸国侍子及督使贾胡数遗恂奴婢、宛马、金银、香罽之属⑤之属,一无所受。(《后汉书·李恂传》) [注释]:①刺史:当时是一个州的监察官。②太守:一个郡的行政长官。③谒者:官名,皇帝的近侍官。④使持节领西域副校尉:官名:掌管玉门关以西非汉族地区军政大权。⑤厨(jì毛做成的毡子一类的东西。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3分) 。 (I)迁张掖太守: (2)将兵屯武威: (3)莫不修礼遗: 小题2:请用“/”划分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节奏停顿。(1分) 天下州郡远近莫不修礼遗 小题3:“拜兖州刺史,以清约率下”的意思是: 小题4:请从文中找出李恂不受馈原因的句子. 小题5:从李恂不受馈的行为中,可以看出他有怎样的品质?你对李恂又有什么评价?(4分) |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小题1:解释划线的词。(4分) ⑴故不错意也( ▲ ) ⑵轻寡人与( ▲ ) ⑶虽千里不敢易,岂直五百里哉( ▲ ) ⑷请广于君( ▲ ) 小题2:第二段中最能表现秦王骄横无理、盛气凌人的句子是: ▲ 。(3分)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岂直五百里哉? 小题4:在我国历史上,像唐雎那样出使不辱使命的人还有很多,请用一句话试举一例(人物,事情)。(3分)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