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分)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guǒ)。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1)。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2),寇不可玩(3)。一之谓甚(4)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

(12分)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guǒ)。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1)。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2),寇不可玩(3)。一之谓甚(4)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2分)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guǒ)。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1)。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2),寇不可玩(3)。一之谓甚(4)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5),其虞、虢之谓也。”公曰:“晋,吾宗也(6),岂害我哉?”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从(7),是以不嗣(8)。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9);为文王卿士(10),勋在王室,藏于盟府(11),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幅乎?亲以宠幅,犹尚害之,况以国乎?”
……
冬,十二月丙于朔(12)。晋灭虢。虢公丑奔京师(13)。师还,馆于虞(14),遂袭虞,灭之。执虞公及其大夫井伯,以膳秦穆姬(15),而修虞祀(16),且归其职贡于王(17)。
注:(1)表:屏障。(2)启:启发。这里的意思是助长。(3)玩:轻视。(4)甚:过分。(5)辅:面颊。车:牙床骨。(6)宗:指祖先。(7)大伯:周太王的长子。虞仲:周太王的次子。昭:宗庙里左边的位次。从:依从。(8)嗣:继承。(9)穆:宗庙里右边的位次。(10)卿士:执掌国政的大臣。(11)盟府:主管盟书的官府。(12)朔:每月初一。(13)虢公丑:虢国国君,名丑。(14)馆:住宿。(15)膳(yin):陪嫁的人或物。秦穆姬:晋献公的女儿,秦穆公的夫人。(16)修虞祀:不废弃虞国的祭祀。(17)职贡:赋税和劳役。
小题1:给文中划线部分断句,限断二处,停顿处用“/”隔开。(2分)
桓 庄 之 族 何 罪 而 以 为 戮 不 唯 幅 乎?
小题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4分)
(1)晋侯复道于虞以伐虢(         )       (2)一之谓甚其可乎(       )
(3)是不嗣           (         )       (4)在王室       (       )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句子意思。(3分)
亲以宠幅,犹尚害之,况以国乎?
小题4:宫之奇劝谏虞公引用了谚语,现在已成为哪个成语?宫之奇引用了谚语的用意是什么?(3分)
答案

小题1:桓 庄 之 族 何 罪 /而 以 为 戮/ 不 唯 幅 乎?
小题1:(1)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 借 )       
(2)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第二次 )
(3)是以不嗣           ( 因为 )    
(4)勋在王室       ( 立功勋,有功劳 )
小题1:至亲的人因为恃宠而威胁到献公,尚且还要把他们杀掉,何况一个国家对他的威胁呢?
小题1:唇亡齿寒
虞国和虢国的关系就像面颊和牙床骨一样,所以宫之奇劝谏虞公不要再借道给晋侯。否则,等晋侯灭了虢国后,回过头来就会灭了虞国。
解析

举一反三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小题1:寓言故事的主人公都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   )
小题2:课文所选的两篇寓言故事篇幅简短,语言精练,寓意深刻,或借此喻彼,或借远喻近,具有强烈的想像色彩。
(   )
小题3:《白兔和月亮》也可以编成“白兔和青草”的故事或“天空和月亮”的故事,这样也可以揭示相同的寓意。
(   )
小题4:寓言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   )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2分)
李恂字叔英,安定临泾人也。……拜兖州刺史①,以清约率下,常席羊皮,服布被。迁张掖太守②,有威重名。时大将军窦宪将兵屯武威,天下州郡远近莫不修礼遗,恂奉公不阿,为究所奏免。
后复征拜谒者④,使持节领西域副校尉④。西域殷富,多珍宝,诸国侍子及督使贾胡数遗恂奴婢、宛马、金银、香罽之属⑤之属,一无所受。(《后汉书·李恂传》)
[注释]:①刺史:当时是一个州的监察官。②太守:一个郡的行政长官。③谒者:官名,皇帝的近侍官。④使持节领西域副校尉:官名:掌管玉门关以西非汉族地区军政大权。⑤厨(jì毛做成的毡子一类的东西。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3分)   。
(I)张掖太守:                        (2)兵屯武威:
(3)不修礼遗:
小题2:请用“/”划分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节奏停顿。(1分)
天下州郡远近莫不修礼遗
小题3:“拜兖州刺史,以清约率下”的意思是:
小题4:请从文中找出李恂不受馈原因的句子.
小题5:从李恂不受馈的行为中,可以看出他有怎样的品质?你对李恂又有什么评价?(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小题1:解释划线的词。(4分)
⑴故不意也( ▲ )                    ⑵寡人与( ▲ )
⑶虽千里不敢,岂直五百里哉( ▲ )    ⑷请广于君( ▲ )
小题2:第二段中最能表现秦王骄横无理、盛气凌人的句子是:      ▲       。(3分)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岂直五百里哉?
小题4:在我国历史上,像唐雎那样出使不辱使命的人还有很多,请用一句话试举一例(人物,事情)。(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赵普(16分)
(甲)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乙)有群臣当迁官,太祖素恶其人,不与。普坚以为请,太祖怒曰:“朕固不为迁官,卿若之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太祖怒甚,起,普亦随之,太祖入宫,普立于宫门,久之不去,竟得俞允。
小题1:解释句中方框字的含义。(4分)
(1)家人发箧视之(         )     (2)手不释卷(        )
(3)太祖素恶其人(          )    (4)赏以酬功(       )
小题2: 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②朕固不为迁官,卿若之何?
小题3:有句话“活到老学到老”,与文中哪句话意思相近?(2分)
小题4:阅读完两篇短文后,你认为赵普是怎样一个人?(2分)
小题5:根据文章并发挥想象,说说“太祖乃悟”悟出了什么?(2分)
小题6:古人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请写出《论语》中你感受最深刻的一则,并说说理由。(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文言文比较阅读(14分)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节选自《公输》) 
小题1:用“/”标示下面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2分)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小题2:词语理解。(6分)
(1)解释下面划线字的含义。(4分)
逐齐师(              )   ②公问其(             )
③望其旗(              )  ④公输盘(       )
(2)请选出划线字与例句中划线字意思相同的成语。(2分)
①例句:既,公问其故 A.己奉公  B.敌制胜____   
②例句:以牒械    A.民请命  B.下不例____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2)虽杀臣,不能绝也。
小题4:以上两个文段都涉及到战争,从文段的两个事件结局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请选择其中一点,谈谈你的看法。(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