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答题。(13分)(甲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答题。(13分)(甲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答题。(13分)
(甲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 )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①融然②。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张,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
[注]①适:满足。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③畜:同“蓄”。④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划线的词(4分)
⑴渔人甚之(         )   ⑵阡陌交通(        )
⑶颖脱不 (         )   ⑷时或无酒,亦雅咏不 (         )
小题2:请从[乙]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所表现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2分)
小题3:从[乙]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有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之”。他真的是在抚琴吗?结合全文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3分)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⑵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答案

小题1:⑴对……感到惊异 ⑵交错相通 ⑶ 束缚,约束 ⑷停止
小题1: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小题1:不是,他只是作出抚琴的样子。(1分)这反映了他无拘无束,本性率真,面对穷困的生活,自得其乐的性格。(意对即可)(2分)
小题1:①老人和小孩,都和悦幸福,自得其乐。
②只要懂得琴中的真意所在,何必非要在琴上奏出美妙的音乐呢?”
解析

举一反三
阅读理解(67分)
(一)廉 颇 思 赵
赵师数困于秦。赵王思复得廉颇,廉颇亦思复用于赵。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廉颇见使者,一饭斗米,肉十斤,被(同“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使者还报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注释】①复得:再起用。②廉颇:赵国的大将。③毁:诽谤,说坏话。④矢:通“屎”。[            
小题1: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只划一处)(2分)
廉 颇 之 仇 郭 开 多 与 使 者 金
小题2: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4分)
①赵数困于秦            ②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       
③多使者金             ④使者报曰       
小题3:翻译“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一句。(2分)
小题4:从文中哪几句话可以看出廉颇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4分)
小题5:选文中的赵王是个什么样的国君?(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6分)
王羲之尝诣门生家,见棐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又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其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
(选自《晋书·王羲之传》)
[注释]①棐(fēi)几:用榧木做的几案。棐,通“榧”,木名。②真草:楷书、草书。③蕺(jí)山:山名,在今浙江绍兴。④老姥(mǔ):老年妇女。⑤王右军:指王羲之。⑥重:看重,推崇。
小题1: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1)持六角竹扇卖之
(2)人竞买之
小题2:写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4分)
(1)王羲之尝门生家 (      )(2)羲之其扇   (      )
(3)姥初有色 (      )  (4)皆此也   (      )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6分)
(1)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
(2)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
小题4: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王羲之的书法“为世所重”?请简要概括。(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小题1:下列划线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曾不吝情去留舍不得B.环堵萧然萧瑟的样子
C.造饮尽就 D.其言兹若人之乎辈、同类
小题2:下列各组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便欣然忘之不能尽其材B.因为号焉此自终
C.或置酒而招黔娄妻有言D.置酒而招之一食尽粟一石
小题3:对“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的描写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这句话是从居住条件的简陋和衣食的匮乏两个方面的描绘了五柳先生的日
常生活。
B.这句描写是为了突出五柳先生贫困的生活,引起读者的同情。
C.这句描写是为了突出五柳先生贫困的生活,反衬他“晏如也”的生活态度。
D.这句描写展现了陶渊明贫困的日常生活,表现了他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
小题4:翻译下列语句。(4分)
(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12分)
祖逖北伐
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日:“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日:“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分)
①与刘琨为司州主簿      俱:              ②渡江              及:              
③ 大王能命将出师         诚:      ④睿无北伐之志   素: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①“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②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
小题3:“同寝,中夜闻鸡鸣”中包含了怎样一个成语?这个成语让你得到什么启示?(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刘义庆的《改过自新》一文,完成小题。(14分)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自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卒为忠臣孝子。
【注】①凶强侠气:凶暴强悍、任性使气。②暴犯:侵害。③三横(hèng):三害。④冀:希望。⑤二陆:指陆机与陆云。陆机世称陆平原,陆云世称陆清河。⑥蹉跎:虚度光阴。⑦彰:显露。⑧改励:改过自勉。
小题1: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为”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例句: 义兴人谓为“三横”
A.又为活板B.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C.每字为一印D.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小题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且 人 患 志 之 不 立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
⑵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
小题4:联系自身实际谈谈周处成长的经历给你什么样的启示。(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