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14分)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14分)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14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                       
小题1:.用“/”划出下面句子朗读停顿的地方(划两处)。(1分)
元 方 入 门 不 顾
小题2:.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4分)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         )   ②相委而去 (       )
③下车引之  (           )    ④元方入门不顾 (       )
小题3:. 用原文句子填空(3分)
① 客人发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客人不守信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表明客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 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小题5:. 结尾写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谈谈你的看法。(2分)
小题6:.古代像陈元方这样聪颖机智少年儿童还有很多,你能举出几个这样的事例吗?(请试举出两个来。例如:王冕四岁作画。)(2分)
答案

小题1:元 方∕ 入 门 ∕不 顾。(1分)
小题1:①约定 ;②丢下、舍弃;③拉;④回头看。(4分)(129页注解)
小题1:①与人期行,相委而去②日中不至③友人惭,下车引之(3分)
小题1:过了中午还没有来,太丘就不再等候走了,离开后那朋友才来。(3分)
小题1:开放性试题。只要能说出理由,答“失礼”与“不失礼”都对(如:(1)并不失礼。“入门不顾”表现他正直不阿的性格。或:(2)失礼。认为客人已经认错了,就应当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至极,无地自容,这也算是无礼。)(课后练习一第2小题)
小题1:曹植七岁作诗 (甘罗十二岁做宰相、司马光砸缸救人、曹冲称象等)
解析

小题1:此题考查的是文言句子节奏的划分,要根据句子的意义进行,不要把意思在一起的词语给划破了。
小题1:此题考查的是文言实词的词义,平时应多积累、牢记,那么回答此题就很容易。注意不要用现在的意思解释,解释时结合所在句子进行。
小题1:此题考查的是筛选信息的能力。先理解原文意思,再根据要求在原文中筛选原句即可。
小题1:此题考查的是句子翻译,一般以直译为主,注意不要用现在的意思解释,省略的成分应补充上。
小题1:此题属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小题1:此题属开放性试题,举出两个古代像陈元方这样聪颖机智少年儿童的事例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古文,完成小题。(15分)
【甲文】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节选自《陈涉世家》)
【乙文】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1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2书传。永平五年,兄固3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4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之志哉?”                   
(《后汉书·班超传》)
【注】1.徐:安徽县名,令:县官。2.涉猎:广泛地阅读。3.固:班固。4.傅介子:西汉武帝时出使西域、保卫边境的英雄,张骞:西汉元帝时通西域的大探险家。
小题1:.(1)下列划线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不物喜/常为官佣书供养B.辍耕垄上/居庙堂
C.有口辩涉猎书传/起坐喧哗者D.不修细节,内孝谨/则何时而乐耶
(2)解释下列划线的字(2分)
为佣耕                  尝业投笔                          
劳辱                   兄固被召校书郎                  
(3)“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句中有一个通假字,运用你储备的知识探究一下。
通假字         本字         (1分)
小题2:.翻译(4分)
(1)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2)小子安知壮士之志哉?
小题3:.鲁迅先生所称道的“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是指司马迁所写的《史记》,“无韵之《离***》”肯定了这本书的在        方面的价值之高。(1分)
小题4:.(1)陈涉与班超有很多共同之处:家       ,尝为      ,胸怀      。(1分)
(2)选文【甲】【乙】两段在刻画人物的方法上有何异同?(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小题。(15分)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           ②尊君在不        不:      
③相委而去         委:           ④元方入门不顾    顾: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友人惭,下车引之。
小题3:.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说说元方有哪些品质?(4分)
小题4:.“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学习本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欧阳询观古碑(10分)
唐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驻马观之,良久而去。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裘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去。
【注释】欧阳询:唐朝著名书法家。 索靖:晋朝著名书法家。 裘:皮衣。
小题1:、与文中“驻马观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至之市B.两狼之并驱如故
C.禽兽之变诈几何哉D.驱之别院
小题2:、解释下列划线的字。(4分)
(1)数百步复 (      )      (2)疲(       )
(3)乃裘坐观(        )      (4)三日去(       )
小题3:、翻译句子。(2分)
唐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
小题4:、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1分)
刘备纳贤     司马光《资治通鉴》
初,涿郡刘备,中山靖王①之后也。少孤贫,与母以贩履为业。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有大志,少语言,喜怒不形于色。尝与公孙瓒同师事卢植,由是往依瓒。瓒使备与田楷徇②青州有功,因以为平原相③。备少与河东关羽、涿郡张飞相友善,备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备周旋,不避艰险。常山赵云,为本郡将吏兵诣公孙瓒,刘备见而奇之,深加接纳,云遂从备至平原,为备主骑兵。
【注释】①中山靖王:西汉景帝时刘胜被封为中山靖王。
②徇:这里是夺取的意思。③平原:国名。在今山东平原县西南。
小题1:.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4分)
(1)自见其耳(    ) (2)尝与公孙瓒同师卢植(    )
(3) 由是往依瓒  (     ) (4)刘备见而之       (    )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3分)
⑴喜怒不形于色。         (2)瓒使备与田楷徇青州有功,因以为平原相。
小题3:.下列句中的“以”与“与母以贩履为业”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以其境过清B.可以为师矣C.卷石底以出D.盖以诱敌。
小题4:.从语段中看,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刘备幼年就丧父,家境十分贫穷。
B.刘备和关羽、张飞的关系很好,他们睡在同一张床上,像亲兄弟一样友爱。
C.关羽、张飞和赵云跟随刘备一起与敌人周旋,不逃避艰难险阻。
D.从文中内容推测,刘备“纳贤”的目的是想实现自己的大志。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分)
赵广拒画
赵广,合肥人,本李伯时家小史①。伯时作画,每使侍左右,久之遂善画,尤工作马,几能乱真。建炎中陷贼②。贼闻其善画,使图所掳妇人③。广毅然辞以实不能画。胁以白 刃,不从,遂断右手拇指遣去。而广平生实用左手。乱定,惟画观音夫士而已。又数年,乃死。今士大夫所藏伯时观音,多广笔也。
【注释】①本李伯时家小史:本来是李伯时家的小书童。李伯时,名公麟,北宋名画家,尤擅画马。②建炎:南宋高宗的年号。陷贼:落入敌人之手。③使图所掳妇人:让他画抢来的妇女。
小题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分)
①尤作马(         )   ②胁以白刃,不(        )
小题2:.用你自己的话说说,文中哪些内容能说明赵广“善画”?(2分)
小题3:.从赵广拒画的事迹中,你能看出他具有什么样的品质?(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