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诗文,回答问题(共15分,其中第27题1分,其余每小艇2分)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文言诗文,回答问题(共15分,其中第27题1分,其余每小艇2分)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讷谏》) 小题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臣之妻私臣 ②皆以美于徐公 小题2:翻译下面的句子。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小题3:邹忌把家事、国事进行类比,最后得出——的结论。 |
答案
小题1:①偏爱 ②认为 小题1: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 小题1:王之蔽甚矣 |
解析
略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6分) 四知 范晔 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 ”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 (选自《后汉书·杨震列传》) 小题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举茂才( ) (2)道经昌邑( ) (3)故人知君( ) (4)后转涿郡太守( ) 小题2:下列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 | B.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 | C.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 | D.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 | 小题3:根据内容填空。(2分) (1)“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中的“其”是指 (2)“以此遗之”中的“此”是指 小题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白话文。(2分) 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答: 小题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叙述的两个故事。(4分) 答: 小题6:纵观全文,我们可以看出杨震是个怎样的人?(2分) 答: |
孺子可教 良尝闲①,从容步游下邳圯上②,有一老父,衣褐③,至良所,直④堕其履圯下,顾⑤谓良曰:“孺子⑥,下取履!”良愕然,欲殴⑦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⑧!”良业⑨为取履,因长跪⑩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⑾大惊,随目之⑿。父去里所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⒁,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⒂,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⒃,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遂去,无言他,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⒄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注释】①良尝闲:良指张良。后成为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朝的主要谋臣。闲:空闲。②下邳圯上:下坯:地名,在今江苏省邳县南;圯:桥。③衣褐:穿着粗布短衣,这是古代贫贱人的穿着。④直:故意。⑤顾:看。⑥孺子:小家伙。这是不礼貌的称呼。⑦殴:打。⑧履我:把鞋给我穿上。履:作动词。⑨业:已经。⑩长跪:挺身跪着。⑾殊:很。⑿目之:看着他。目,作动词。⒀里所:“所”即“许”。一里左右。⒁平明:天亮。⒂有顷:不多一会儿。⒃一编书:一册书。⒄《太公兵法》:相传为姜太公所作的兵书。 小题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1分) 读 此 则 为 王 者 师 矣。 小题2:解释句中加点词的含义。(2分) ①顾谓良曰( ) ②与老人期( ) 小题3:翻译句子(1分) 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小题4:老者为什么说张良“孺子可教矣”?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2分) 小题5:老者故意两次让张良无功而返,其用意是什么?(2分) 小题6:阅读本文后,你从张良身上学到了什么?(2分) |
文言文阅读(11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杨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小题1: 小题2:翻译下列各句。(4分) ⑴、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译: 。 ⑵、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译: 小题3:方仲永由神 童论为平庸之辈的原因是什么?(用课文语句)(3分) 答:①、“ ”②、“ ” ③、“ ” 小题4:你从方仲永故事中明白了什么?(2分) 答: |
文言文阅读(10分)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1)肉食者鄙 ( ) (2)又何间焉( ) (3)神弗福也( ) (4)小惠未徧(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故逐之广故数言欲亡 | B.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C.再而衰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 D.可以一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4、曹刿认为追击的时机是 。(请用文中的词语来回答)(2分) 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是 。(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2分) |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以下各题。 (甲)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操《观沧海》) (乙)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 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丙) 贞观初,有上书请去佞臣者,太宗谓曰:“朕之所任,皆以为贤,卿知 佞者谁耶?”对曰:“臣居草泽,不的知佞者,请陛下佯怒以试群臣,若能 不畏雷霆,直言进谏,则是正人,顺情阿旨,则是佞人。”太宗谓封德彝曰: “流水清浊,在其源也。君者政源,人庶犹水,君自为诈,欲臣下行直,是 犹源浊而望水清,理不可得。朕常以魏武帝多诡诈,深鄙其为人,如此,岂 可堪为教令?”谓上书人曰:“朕欲使大信行于天下,不欲以诈道训俗,卿 言虽善,朕所不取也。” (选自《贞观政要·诚信》 【注释】①的知:确切知道。②封德彝:人名,太宗身边大臣。③人庶:人臣庶民。 ④魏武帝:曹操。⑤教令:教化,命令。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此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有上书请去佞臣者则有去国怀乡,怀禅畏饥(《岳阳楼记》) | B.流水清浊,在其源也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小石潭记》) | C.深鄙其为人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 D.朕欲使大信行于天下牺牲玉锦,弗敢加也,必以信(《曹刿论战》) | 小题2:下列句中的“以”与“以告先帝之灵”中“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皆以为贤 | B.请陛下佯怒以试群臣 | C.朕常以魏武帝多诡诈 | D.不欲以诈道训俗 |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2)是犹源浊而望水清,理不可得。 译文: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 小题4:甲文中描写水的句子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他们表现大海的辽阔壮美;丙文中“流水清浊,在其源也”也是写水的,其作用是_______ 。 小题5:曹操历来是个有争议的人物。乙文中的诸葛亮和丙文中的唐太宗分别是如何评价他的?读了《观沧海》后,你认为曹操是怎样的一个人? 答: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