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甲】【乙】两文,回答下列各题。(共13分)【甲】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

阅读【甲】【乙】两文,回答下列各题。(共13分)【甲】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甲】【乙】两文,回答下列各题。(共13分)
【甲】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太宗新即位,励精①政道②,数引征入卧内,访以得失。征雅③有经④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与之言,未尝不欣然纳受。征亦喜逢知己之主,思竭其用,知无不言。太宗尝劳⑤之曰:“卿所陈谏,前后二百余事,非卿至诚奉国,何能若是?”(选自《旧唐书· 魏征传》)
【注释】①励精:振奋精神,致力于某种事业或工作。  ②政道:施政的方略。  ③雅:素来。  ④经:治理。  ⑤劳:慰劳。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孰视之(     )             (2)皆以美于徐公(     )
(3)王之蔽甚矣(    )          (4)思竭其用 (     )
小题2:下列加点的“之”字,用法与“征亦喜逢知己之主”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虽我之死,有子存焉B.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C.此之谓失其本心D.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译文:                                                                   
小题4:对两位君主纳谏时的描写,【甲】文是“王曰:‘善。’”【乙】文中与这句话相对应的是                                                 。(1分)
小题5:邹忌和魏征作为大臣,向齐威王和太宗进谏的方式有什么不同?(2分)
答:                                                                      
小题6:魏征去世后,唐太宗为什么会发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的感概?(2分)
答:                                                                      
答案

小题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1分)  自信(积极、豁达、乐观)(1分)
小题1:D
小题1:我的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偏爱我。
小题1:(太宗与之言,)未尝不欣然纳受(答“欣然”亦可)
小题1:①不设统一答案。示例:邹忌向齐王进谏时,善于借助生活中的小事,采用设喻、暗示等委婉讲道理;而魏征向唐太宗进谏时,尽其所能,知无不言,无所顾忌。
②尽其所能,知无不言,无所顾忌。
小题1:不设统一答案。示例:唐太宗非常思念和感激魏征,因为魏征不仅有才能,而且很正直,敢于讲真话,是忠臣、贤臣,所以尽管有时说些逆耳忠言,也能深得胸襟开阔的唐太宗的器重和厚爱。
解析

小题1:答对一个给l分。
小题1:2分
小题1:我的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偏爱我。
小题1:2分
小题1:①要点:①设喻、暗示或委婉,得2分。
②或“敢于直谏”得1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1:要点:①答“唐太宗对魏征的思念和感激之情”,得l分;②答“魏征是敢于讲真话的忠臣、贤臣”,得l分。意思对即可。
举一反三
请认真阅读下面诗文,完成下列各题。
苏世长讽谏
武德四年,王世充平后,其行台仆射苏世长,以汉南归顺。高祖责其后服,世长稽首曰:“自古帝王受命,为逐鹿之喻。一人得之,万夫敛手。岂有猎鹿之后,忿同猎之徒,问争肉之罪也!”高祖与之有旧,遂笑而释之。
后从猎于高陵,是日大获,陈禽于旌门。高祖顾谓群臣曰:“今日畋,乐乎?”世长对曰:“陛下废万机,事畋①猎,不满十旬,未为大乐。”高祖色变,既而笑曰:“狂态发耶?”对曰:“为臣私计则狂,为陛下国计则忠矣。”
尝设宴披香殿,酒酣,奏曰:“此殿隋炀帝之所作耶?何雕丽之若是也!”高祖曰:“卿好谏似直,其心实诈。岂不知此殿是吾所造,何须诡疑是炀帝?”对曰:“臣实不知。但见倾宫鹿台②,琉璃之瓦,并非帝王节用之所为也。若是陛下所造。诚非所宜!臣昔在武功,幸当陪侍,见陛下宅宇,才蔽风霜。当此时,亦以为足。今因隋之侈,人不堪命,数归有道,而陛下得之,实谓惩其奢淫,不忘俭约;今于隋宫之内,又加雕饰,欲拨其乱,宁可得乎?
(选自《唐语林》)注:①畋:打猎 ②倾宫鹿台:高耸的宫殿和楼台。鹿台:纣王所修的台。这里指披香殿的台。 ③欲拨其乱,宁可得乎?:想革除隋的暴政,怎么办得到?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高祖责其后服(降服)B.万夫敛手(收)
C.陛下废万机(废除)D.诚非所宜(应当)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4分)
A.遂笑而释之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B.今因隋之侈无案牍之劳形
C.实谓惩其奢淫既克,公问其故
D.今于隋宫之内骈死于槽枥之间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句话的意思。(4分)
(1)为臣私计则狂,为陛下国计则忠矣。
(2)此殿隋炀帝之所作耶?何雕丽之若是也!
小题4:从第二段苏世长的两句话中,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性格。(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唐雎不辱使命》选段,回答问题(10分)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小题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4 分)
(1)故不错意也:                 (2)长跪而谢之曰:              
(3)秦王怫然怒:             (4)请广于君:               
小题2:用 “”标出下面语句朗读的语义停顿,只标一处。(1分)
公 亦 尝 闻 天 子 之 怒 乎 ?
小题3:翻译句子: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2分)
答:                                                                  
小题4: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时.为什么要引出专诸、聂政、要离行刺的故事?(2分)
答:                                                          
小题5:唐雎以“士之怒”回应秦王的“天子之怒”,这表现了唐雎怎样的精神?(1分)
答: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桑怿传(节选) 欧阳修
(怿)又闻襄城有盗十许人,独提一剑以往,***数人,缚其余。汝旁县为之无盗,京西转运使奏其事,授郏城尉……怿虽举进士,而不甚知书,然其所为皆合道理,多此类。姑居雍丘,遭大水,有粟二廪,将以舟载之。见民走避溺者,遂弃其粟,以舟载民。见民荒岁,聚其里人饲之。粟尽乃止。怿善剑及铁简,力过数人而有谋略。
小题1:下列句中的“以”与“以舟载民”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不以物喜B.咨臣以当世之事
C.令辱之,以激怒其众D.可以一战
小题2: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    )
A.文段主要写了桑怿的两件事。
B.在桑怿做郏城尉的时候,他除掉了好多个强盗。
C.桑怿虽没有文读过多少书,但所作所为事情都合乎情理。
D.在此文中,桑怿表现出了有勇有谋、体恤民情的品质。
小题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缚其余:                         ②见民走避溺者:
③怿善剑及铁简:                   ④粟尽乃止: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汝旁县为之无盗,京西转运使奏其事。 (2分)
译:                                                       
(2) 见民荒岁,聚其里人饲之。 (2分)
译: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一)阅读《陈太丘与友期》,完成下列各题。(10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小题1:解释加点词语。(4分)
①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     )②尊君在不(       )                
③下车引之 (     )           ④元方入门不顾   (        )
小题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小题3:结尾写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谈谈你的看法。(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篇课内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长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2)或以钱币乞之
(3)不能称前时之闻        (4)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蒙辞以军中多务。或以钱币乞之。B.但当涉猎但闻屏障中抚尺
C.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贤于材人远矣D.稍稍宾客其父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小题3: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小题4:读了上面两篇短文,对于学习,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其中一篇短文谈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