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晋献公以垂棘①之璧,假道于虞②而伐虢③,大夫宫之奇④谏曰:“不可。唇亡而齿寒,虞虢相救,非相德⑤也。今日晋灭虢,明日虞必随之亡。”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晋献公以垂棘①之璧,假道于虞②而伐虢③,大夫宫之奇④谏曰:“不可。唇亡而齿寒,虞虢相救,非相德⑤也。今日晋灭虢,明日虞必随之亡。”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晋献公以垂棘①之璧,假道于虞②而伐虢③,大夫宫之奇④谏曰:“不可。唇亡而齿寒,虞虢相救,非相德⑤也。今日晋灭虢,明日虞必随之亡。”虞君不听,受其璧而假之道。晋已取⑥虢,还反灭虞。     (节选自《韩非子》)
【注释】  ①垂棘:一座山的名称,盛产玉石。②虞(yú):周朝诸侯国名,在今山西。③虢(guó):周朝诸侯国名,在今河南。④官之奇:虞国的谏议大夫。⑤德:恩德。⑥取:攻占。
1. 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假道于虞而伐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晋已取虢,还反灭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晋献公从虞国借道来攻打虢国。
   (2)晋国攻下虢国之后,军队在返回途中灭掉了虞国。
2.开放性试题,不设统一答案,与下列示例意思接近亦可。
示例一:唇亡齿寒。即任何事物都是密切相关、利害相关的。
示例二:贪图小利,牺牲对方,其结果必然是因小失大,自取灭亡。
示例三:假途灭虢。指以借道为名行灭国之实的计谋。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榆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少而***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1.解释下列加粗的字。
(1)公输盘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知而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可谓知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停顿。
荆  国  有  余  于  地  而  不  足  于  民。
3.翻译下面的句子。
夫子何命焉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第一段交代墨子匆匆行程的几个动词是什么?反映了墨子怎样的心态和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公输盘就是鲁班,子墨子就是墨子。分别写出一个与这两位历史人物有关的成语。 
①与鲁班有关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与墨子有关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墨子劝服公输盘的语言颇具特点,从论辩技巧上肴,你认为成功的关键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目不见睫     楚庄王欲伐越,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
  庄子曰:“臣患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跻①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
  庄王乃止。
  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
【注释】①庄跻:战国时楚庄王后裔,后降汉。
1.下列加粗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楚庄王欲越 齐师
B.此之如目也 其家甚其子
C.王伐越,何也 无丝竹乱耳
D.庄王止 不可久居,记之而去
2.翻译下面的句子。
自见之谓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后,你想到了与此文主旨相关的哪个成语或俗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解释划线词语
①观之,兴正______________   
山倒树而来______________             
③二虫尽所吞______________             
④驱别院       ______________   
2.翻译句子 
①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4个字概括这段文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连用“捉”“鞭”“驱”三个动词,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拔山倒树而来”的描写带有作者的夸张想像。
作者是把 _____________想像为山,将_____________想象为树。


题型:福建省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5题。鲁共公择言
  梁王魏婴觞诸侯于范台。酒酣,请鲁君举觞。鲁君兴,避席择言曰:“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齐桓公夜半不儡,易牙乃煎熬燔炙,和调五味而进之。桓公食之而饱,至旦不觉,曰:‘后必有以味亡其国者。’晋文公得南之威,三日不听朝,推南之威而远之,曰:‘后世必以色亡其国者。’楚王登强台而望崩山,左江而右湖,以临彷徨,其乐忘死,遂盟强台而弗登,曰:‘后世必有以高台陂池亡其国者。’今主君之尊,仪狄之酒也;主君之味,易牙调也;左白台而右闾须,南威之美也;前夹林而后兰台,强台之乐也。有一于此,足以亡国。今主君兼此四者,可无戒与!”梁王称善相属。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梁王:即梁惠王,魏国国君。亦称魏婴。公元 前362年,魏惠王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市),故魏国亦称梁国。②帝女:指夏禹女儿。③甘:甘美。④齐桓公:齐国国君,春秋之霸之一。⑤易牙:亦称狄牙,齐桓公的幸臣,善于逢凶迎。⑥煎熬燔炙:烹调的四种方法。⑦晋文公:晋国君主,名重耳,春秋王霸之一。⑧南之威:亦称南威,美女名。下文中的“白台”“闾须”也是美女名。⑨楚王:指楚庄王,楚国君主。⑩尊通“樽”。
1、用“/“给文中画线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
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
2、解释文中加粗词语。
旨酒(        )    ⑵推南之威(        )
3、说说“今主君兼此四者,可无戒与”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梁王对鲁共公的建议持怎样的态度?你是从哪句话可看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鲁共公采用了怎样的方法来劝谏梁王的?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1~5题。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邪?” 1.解释下列加粗的字。
则久已矣(病:_________)  
死者相(藉:_________)
又安敢邪(毒:_________)  
之生日(蹙: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谨食之,时而献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这段文字的中心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蒋氏把自己和乡邻的遭遇作对比,按要求用原文填空。
(1)回顾过去六十年的遭遇,其结果:乡邻是____________,而蒋氏却___________。            
(2)叙述现在,眼下情况是“悍吏之来吾乡”闹得乡邻______________,而蒋氏却______________。
(3)从一年的情况看,蒋氏是______________,而乡邻是“旦旦有是”______________。
5.对“又安敢毒邪?”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蒋氏不敢怨恨捕蛇这件事,因为这是太医以皇帝的命令发的。
B.此句与上段作者的问话“若毒之乎”相呼应,使一篇血泪斑斑的控诉,带上“哀而不伤”的色调,蕴含更加深刻。
C.蒋氏在控诉捕蛇给他一家三代带来的不幸。
D、蒋氏不敢怨恨“复若赋”这件事,因为他知道“复赋比捕蛇的毒害更深”。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