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阅读 【甲】愚公移山 大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宣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比较阅读 |
【甲】愚公移山 |
大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宣而谍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予。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
【 乙】蜀之鄙有二僧 |
蜀之鄙①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②,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③一钵④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其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⑤不如蜀鄙之僧哉! |
【注释】 ①鄙:边境。②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在今浙江定海县东的海上。③瓶:水瓶。④钵:和尚用来盛饭食的器皿。⑤顾:难道,反而。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思。 (1)帝感其诚 感:_______________ (2)越明年 越: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面句子。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甲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愚公之妻“献疑”,智叟“笑而止之”,这可看出两人都坚决反对愚公移山。 B.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可见愚公移山受到众人拥护。 C.文章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写作手法来突出人物形象。 D.文章通过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4.甲、乙两文告诉我们一个共同的道理是什么?两文的结尾形式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1)被……感动。 (2)经过。 2.从这时开始,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3.A 4.①人要立志,并付诸行动。(意近即可) ②甲文以神话结尾,乙文以议论结尾。 |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茬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思。 (1)年且九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寒暑易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杂然相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甚矣,汝之不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文段中找出与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例。 (1)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面山而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文中画线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叙述愚公移山的过程中,写小孩“跳往助之”的用意是________,写愚公与智叟辩论的作用是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
【甲】《愚公移山》(节选) |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乏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卒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
【乙】《小儿不畏虎》 |
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①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②其一惧;而儿痴,竞不知。虎亦寻卒去。意③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 |
【注释】 ①浣(huàn)衣:洗衣服。②庶几:在这里有“希望”的意思。③意:估计。 1.解释下列粗点字的含义。 (1)惩山北之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固不可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甚矣,汝之不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虎亦寻卒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并在后面括号内分别打“√”或“×”。 (1)甲文愚公之妻和智叟对愚公说的话角度不同,但都对移山持否定态度。 ( ) (2)乙文中“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从这句话可以看出:面对凶猛的老虎,妇人急中生智,跳到水里躲起来,其反应之敏捷,动作之迅速令人称赞。 ( ) (3)甲、乙两文均运用了对比衬托的写法来突出人物形象。 ( ) (4)甲文中的“遗男”和乙文中的“二小儿”均阅世不多,天真可爱。 ( ) 4.甲文愚公“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乙文二小儿“初生牛犊不怕虎”。对此你有何感想?请简要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
愚公移山(节选) |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1)固不可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子孙孙无穷匮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何苦而不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河曲智叟亡以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甚矣,汝之不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以残年余力”的“以”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岳阳楼记》) B.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出师表》) C.皆以美于徐公 (《邹忌讽齐王纳谏》) D.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4.从文中画线句子看,你认为愚公“愚”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稿,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节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解释下列词语。 (1)牺牲:________________ (2)衡: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何以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恒过然后能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齐鲁长勺之战,鲁国如果没有曹刿这样的贤士就不会取胜,这个事例恰恰证明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句回答) 4.找出甲文中集中体现曹刿政治思想的句子,以及乙文中体现文章中心论点的句子,分别抄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甲文或乙文中,选出你感触最深的一个句子,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文言文阅读。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时曰:“小惠未编,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夏后伯启与有扈①战于甘泽而不胜。六卿请复之,夏后伯启曰:“不可。吾地不浅②,吾民不寡,战而不胜,是吾德薄而教③不善也。”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瑟不张④,钟鼓不修⑤,子女不饬⑥,亲亲长长,尊贤使能。期年而有扈氏服。 故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 【注释】 ①夏后伯启与有扈:古代的人名。②浅:狭、窄小。③教:教化。④张:乐器上弦。⑤修:设置。⑥饬:谨慎、恭敬。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意思。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鄙:________________ (2)期年而有扈氏服 期年: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欲胜人者,必先自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甲、乙两文内容,说说作战要想取得胜利需要做到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