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李生论善学者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
李生论善学者 |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岂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1.给下列句中加粗的字注音并释义。 (1)吾悉能志之( )_________________ (2)李生说之曰( )_________________ 2.与“河曲智叟亡以应”中的“亡”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王生不说 B.盍改之乎 C.吾悉能志之 D.才美不外见 3.翻译句子。 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与“李生故寻王生”一句中“故”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公问其故 B.广故数言欲亡 C.故为之说 D.桓侯故使人问之 5.李生认为怎样才是“善学者”?(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1)zhì,遁“识”;记。(2)shuì,劝说。 2.B 3.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他们的好处而学习,是希望听到真理啊! 4.D 5.①学贵善思;②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 |
举一反三
阅读《愚公移山》一文,完成下列小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迭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予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解释下列加粗的字词。 (1)年且九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与汝毕力平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汝之不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箕畚运于渤海之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于 告之于帝 皆以美于徐公 B.而 而山不加增 默而识之 C.以 以残年余力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之 虽我之死,有子有焉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3.下列文学常识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 B.《左传》是编年体史书,也叫《左氏春秋》或《春秋左氏传》。 C.《孟子》是孟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孟子讲学游说言论的记录。 D.《列子》这部书中保存了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4.翻译下列句子。 (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愚公移山得到支持的根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比较阅读 |
【甲】愚公移山 |
大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宣而谍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予。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
【 乙】蜀之鄙有二僧 |
蜀之鄙①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②,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③一钵④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其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⑤不如蜀鄙之僧哉! |
【注释】 ①鄙:边境。②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在今浙江定海县东的海上。③瓶:水瓶。④钵:和尚用来盛饭食的器皿。⑤顾:难道,反而。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思。 (1)帝感其诚 感:_______________ (2)越明年 越: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面句子。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甲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愚公之妻“献疑”,智叟“笑而止之”,这可看出两人都坚决反对愚公移山。 B.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可见愚公移山受到众人拥护。 C.文章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写作手法来突出人物形象。 D.文章通过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4.甲、乙两文告诉我们一个共同的道理是什么?两文的结尾形式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茬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思。 (1)年且九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寒暑易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杂然相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甚矣,汝之不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文段中找出与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例。 (1)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面山而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文中画线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叙述愚公移山的过程中,写小孩“跳往助之”的用意是________,写愚公与智叟辩论的作用是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
【甲】《愚公移山》(节选) |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乏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卒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
【乙】《小儿不畏虎》 |
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①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②其一惧;而儿痴,竞不知。虎亦寻卒去。意③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 |
【注释】 ①浣(huàn)衣:洗衣服。②庶几:在这里有“希望”的意思。③意:估计。 1.解释下列粗点字的含义。 (1)惩山北之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固不可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甚矣,汝之不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虎亦寻卒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并在后面括号内分别打“√”或“×”。 (1)甲文愚公之妻和智叟对愚公说的话角度不同,但都对移山持否定态度。 ( ) (2)乙文中“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从这句话可以看出:面对凶猛的老虎,妇人急中生智,跳到水里躲起来,其反应之敏捷,动作之迅速令人称赞。 ( ) (3)甲、乙两文均运用了对比衬托的写法来突出人物形象。 ( ) (4)甲文中的“遗男”和乙文中的“二小儿”均阅世不多,天真可爱。 ( ) 4.甲文愚公“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乙文二小儿“初生牛犊不怕虎”。对此你有何感想?请简要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
愚公移山(节选) |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1)固不可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子孙孙无穷匮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何苦而不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河曲智叟亡以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甚矣,汝之不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以残年余力”的“以”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岳阳楼记》) B.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出师表》) C.皆以美于徐公 (《邹忌讽齐王纳谏》) D.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4.从文中画线句子看,你认为愚公“愚”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