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也。震少好学,明经博览,无不穷究。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也。震少好学,明经博览,无不穷究。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

题型:四川省中考真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也。震少好学,明经博览,无不穷究。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1.解释下面加粗词的含义。
茂才 举:_______________
以此之 遗: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句子的意思。
①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暮夜无知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利用文中具体事例, 对杨震这一人物作简要评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举:推举(推荐)  遗:留下、传下。
2.(1)我了解你,你却不了解我,为什么呢?
  (2)晚上了没有人知道这件事的。
3.杨震“少好学,明经博览,无不穷究”,表明他是个博学多才的人;王密趁夜送金子给杨震,他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拒绝了,这表明杨震是个廉洁奉公的人。(结合文中材料分析归纳。意思符合就给分。有欠缺的扣。)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
  公输盘曰:“诺。”
1.对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借子杀之 愿:希望
B.公输盘不 说:通“悦”,高兴
C.吾义不杀人 固:坚决
D.然胡不乎 已:停止
2.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将攻宋  扶苏数谏故
B.子墨子闻  辍耕垄上
C.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民  未尝不叹息痛恨桓、灵也
D.知不争  鸣之不能通其意
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墨子热心救世,反对战争。在得知楚将攻宋的消息后,为阻止战争爆发,昼夜兼程,不辞辛劳,赶到楚国进行劝说。
B.墨子辩术高明。他先言其他,诱使公输盘落入圈套,然后一针见血,从几个方面批驳了公输盘的行为,让公输盘理屈词穷,无话可说。
C.公输盘在墨子的劝说下,明白了攻宋将使自己陷入不义的境地,于是听从了劝说,主动带墨子去劝说楚王。
D.这段文字以对话为主,语气时缓时急,语言长短交错,富于表现力,从中可以感受到人物鲜明的性格特征。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趋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趋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中申以归。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节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到传》)
  [注释]①三晋之兵:这里专指魏军。②百里而趋利者蹶上将:用急行军走百里去争取胜利,会使上将遭到失败(因与后续部队脱节)。③白:使……露出白木。
1.对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齐使田忌而往 将:率兵
B.士卒者过半矣 亡:死亡
C.曰:“暮见火举而俱发” 期:约定
D.乃钻火之 烛:照亮
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孙膑为取得战斗的胜利,采取了哪些好的做法?请归纳回答,并写出相应的依据。(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徒。复日“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予虔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注释]①孝公:秦孝公。②卫鞅:人名,即商鞅。③虔:人名。④黥:古代的一种肉刑。
1.与文中“将法太子”的“将”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咏雪》)
B.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木兰诗》)
C.晓雾将歇,猿鸟乱鸣(《答谢中书书》)
D.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2.给文中画线的句子用“/”断句。
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粗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本文看,卫鞅变法成功的原因之一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问题。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在文中的意思。
(1)肉食者/鄙: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惠未/徧:___________________
(3)神弗也/福:___________________
(4)齐师败绩/败绩: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登轼望之/临溪渔,溪深而鱼肥(《醉翁亭记》)
B.战长勺/皆以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C.何战/无从致书观(《送东阳马生命》)
D.入见/家祭无忘告翁(《示儿》)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句子。
(1)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选自《左传》,记叙的是长勺之战,在选作课文时编者却将标题定为《曹刿论战》,请简要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四川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下面句中加粗词的含义。
(1)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___________
(2)是亦不可以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句中加粗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人皆有/属予作文以记
B.舍身取义者也/环而攻之不胜
C.不为苟得也/既克,公问其
D.贤能勿丧耳/陈胜,阳城人也
4.简答。
(1)孟子在文中阐明了怎样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请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