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题。  ①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②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题。  ①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②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题。
  ①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②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③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④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童稚记趣》节选自《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是_____代文学家。
2.文章依次写了自己童年观察事物的哪些方面的奇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在下面的四个备选项中,选出最能概括本文结构特点的一项(  )
A.并列式
B.层递式
C.总分式
D.分总式
5.本文之所以能将有关的“趣事”写得鲜活生动,离不开巧妙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试结合实例谈谈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用简洁精练的语言向同学们讲一个你童年时代的趣事。(15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沈复 清
2.先写夏天观察蚊飞的乐趣;再写“我 ”观察土墙、花台和小虫争斗的乐趣。
3.线索是“童趣” 。
4.C
5.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夸张等。(具体实例略。)
6.(1)语言要简洁。(2)抓住“趣”字。(3)注意字数。答案“略”。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及,达到),衡乃穿壁引其光 ,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人名),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使人开怀大笑)。”鼎,衡小名也。时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衡邑人有言《诗》者,衡从之与语,质疑,邑人挫服(折服),倒屣(  )而去。衡追之曰:“先生留听,更理前论!”邑人 曰:“穷矣!”遂去不返。(选自晋朝葛洪《西京杂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字词。
(1)人大姓文不识(          )
(2)与佣作而不求偿(        )
(3)时人畏服之如(          )
(4)邑人曰: “矣!”(         )
2.解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先生留听,更理前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概括选文第一段写匡衡勤读的两件小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②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③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由景生情,因情明志,表达鄙弃名利思想的句子是哪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写富春江的江水之美,先写“水皆缥碧”,这是写水的______________,次写“千丈见底”,这是写水的______________,接着写“游鱼细石”,这是写水的______________,最后写“急湍甚箭”,这是写水的______________。
4.本文抓住视觉、听觉两个角度来描写景物,你能举出例子来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奇者。
1.翻译句子。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也从视觉、听觉写景,试各举一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文运用描写、抒情两种表达方式,请各举出一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表达作者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其有常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1.这段文字选自________代学者________的________一文,原题是________。
2.本文的论点是什么?(用原句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僧富者“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的原因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表现富者态度变化的一句是________,在文中起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从蜀鄙二僧的小故事,得到什么启发或教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丐之。父利其然也,日扳⑤仲永环谒⑥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⑦然众人矣。”
  注:①隶:属于。②旁近:邻近人家即邻居。③就:成功,完成。④文理:文采和义理。⑤扳:拉,带领。⑥谒:拜访。⑦泯:消灭,丧失。
1.给下面加粗字注音。
永( )②( )③( )④( )⑤( )⑥然( )
2.解释加粗的字词。
(1)是,指物作诗立就(       )
(2)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   
(3)父异焉,借旁近之(       )
(4)稍宾客其父(          )
3.从文中找出介绍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从哪句看出仲永有非凡天资?最能体现方仲永天资非凡,才思敏捷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使仲永最终“泯然众人”的原因是什么?(用原句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结合 《为学》内容,谈谈你对成才条件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