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予少家汉东①。汉东僻陋,无学者;吾家又贫,无藏书。州南有大姓李氏者,其子尧辅②颇好学,予为儿童时,多游其家,见有弊筐贮故书,在壁间,发而视之,得唐《昌

阅读。  予少家汉东①。汉东僻陋,无学者;吾家又贫,无藏书。州南有大姓李氏者,其子尧辅②颇好学,予为儿童时,多游其家,见有弊筐贮故书,在壁间,发而视之,得唐《昌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
  予少家汉东。汉东僻陋,无学者;吾家又贫,无藏书。州南有大姓李氏者,其子尧辅颇好学,予为儿童时,多游其家,见有弊筐贮故书,在壁间,发而视之,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脱落颠倒,无次序。因乞李氏以归,读之,见其言深厚而雄博。然予犹少,未能悉究其义,徒见其浩然无涯,若可爱。(选自欧阳修《记旧本韩文后》)
【注释】①汉东:汉水以东,指随州(今湖北随州)。欧阳修四岁丧父,往随州依靠叔生活。②尧辅:是大姓李氏的儿子。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贮书在壁间(     )
(2)徒见其浩然无(     )
2.短文叙述了欧阳修得到《昌黎先生文集》六卷的经过,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欧阳修儿时,在李家见到“脱落颠倒,无次序”的书籍,竟然“因乞李氏以归”。对此你有怎样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旧,旧的”或答“原来的”或答“过去的” 
  (2)“边”或答“际”或答“边际”
2.欧阳修到朋友家玩,见到破筐里的旧书,就向人家讨要回来读。
3.示例一:欧阳修小时候生活条件如此艰苦却这样刻苦好学,我们今天的学生更应该珍惜良好的学习环境。
  示例二:正因为欧阳修小时候如此好学才有后来的成就,所以他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围绕“好学、爱书”回答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理解。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解释加粗的词。
(1)见思齐焉_____________
(2)内自_____________
2.选出下面各句中翻译最恰当的一项。
(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A.看见贤明的地方便想着与之对齐,看见不贤明的地方就检查自己。
B.看见贤明的人便想要向他看齐,看见不贤明的人便要检查自己。
C.看见贤明的人思念齐国,看见不贤明的人就返回内地或自己所在的省。
D.发现贤明的人思念齐国,看见不贤明的人就要检查自己。
(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A.到了冬天,才知道松柏叶是最后凋零的。
B.天气寒冷了,才知道松柏叶是最后凋零的。
C.(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D.到了寒冷的冬季,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3.一词多义是古汉语的常见现象,多积累对我们阅读文言文帮助很大,请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1)而
时习之_____________
温故知新_____________
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
(2)知
人不而不愠_____________
之为知之_____________
温故而新_____________
(3)之
学而时习_____________
知之为知_____________
择其善者而从_____________
(4)为
人谋而不忠乎_____________
可以师矣_____________
知之知之,不知为不知_____________
(5)焉
见贤思齐_____________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_____________
4.下列句子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B.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C.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孔子认为应该终身遵守的准则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孔子认为我们应以怎样的态度对待学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你从本文学到了哪些学习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理解。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1.为句子中加粗的词选择正确的一项。
(1)也,人皆见之。(    )A.拜访  B.犯过错  C.过错
(2)也,人皆之。(    )A.更改;仰望  B.改错;敬仰  C.改错;仰望
(3)子在上曰。(    )A.河边  B.船上  C.四川境内
(4)德不修。(    )A.助词,的  B.主谓之问,无实义  C.它,代词
(5)吾忧也。(    )A.表判断  B.这  C.真实
(6)者不惑。(    )A.知识  B.知识分子  C.聪明
2.写出本文中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表明相同观点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下面句子选择正确的译文。
(1)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
A.经过它的时候,人们都看见了它;夜晚的时候,人们都仰慕它。
B.有了过错时,人人都能看到它;改正过错时,人人都仰望着它。
C.拜访的时候,人人都看见了它;换一种说法,人人都仰望着它。
D.有了过错时,人人都能看到;更不可能理解的是,人人都仰望着它。
(2)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
A.聪明的人没有疑惑,有仁德的人没有忧虑,勇敢的人没有畏惧。
B.知识意味着没有疑惑,仁义意味着没有忧虑,勇敢意味味没有畏惧。
C.有知识的人没有疑惑,有仁德的人没有忧虑,勇敢的人没有畏惧。
D.知道的人不疑惑,仁德的人不忧虑,勇敢的人不畏惧。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理解。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1.解释句中加粗的词语。
(1)不其道得之_______________
(2)执鞭之士_______________
2.译句。
(1)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中任选一则,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把画线的地方补充完整。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
(1)人不知而不(    )
(2)死而后(    )
(3)士不可以不弘毅(    )
(4)温而知新(    )
3.翻译下列句子。
(1)温故而知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要谈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两句话让你知道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你是怎样看待这一观点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进士不读《史记》
王士祯
  宋荔裳方伯在塾读书时,有岸然来者,则一老甲榜也。问:“小儿读何书?”以《史记》对。问:“何人所作?”曰:“太史公。”问:“太史公是何科进士?”曰:“汉太史,非今进士也。”遂取书阅之,不数行,辄弃去,曰:“亦不见佳,读之何益?”乃昂然而出。
  【注释】①宋荔裳:宋琬,号荔裳,清初散文家。方伯:明清时对布政使(官职)的称呼。②塾:学堂。③岸然:严肃的样子。④甲榜:清朝科举制度中进士的别称。⑤佳:好的,美的。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以《史记》对______
(2)不数____________
(3)取书阅之________
(4)弃去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汉太史,非今进士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亦不见佳,读之何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本文中的老甲榜是怎样对待它的?(可以用原文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让你联想到哪种社会现象?读后,你有什么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