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甲文《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

阅读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甲文《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

题型:山东省期中题难度:来源:
阅读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甲文《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乙文《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俄而雪骤 (                 )     
②撒盐空中差可(              )     
③相而去(              )   
④下车之(                )
2.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文中的“尊君”和“家君”都是敬辞,前者是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后者是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     
B.“元方入门不顾”的“顾”与成语“左顾右盼”中的“顾”意思不相同,前者是“回头看”,后者是“看”的意思。     
C.“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中“儿女”指的是谢太傅的儿子和女儿。     
D.“期日中,过中不至”这一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
3.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文用“撤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一个更好?为什么?你还能写出一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愿意和元方交朋友吗?请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不久一会儿②相比③丢下舍弃④拉
2.C
3.不是人啊(或真不是东西)!和人家约好一块走,却丢下人家(或我)走了。
4.“柳絮因风起”更好,因为用“柳絮”比喻雪,更贴切、更新颖,更生动。   例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答案不唯一)
5.可以答愿意,因为元方聪敏机智,小小年纪懂得做人的道理,并能义正言辞指出对方的“无信”、“无礼”。可以答不愿意,从客人已经认错,元方却“入门不顾”,让人家无地自容,有些失礼方面谈。(言之有理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山市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 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1.选出加粗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     )
A.然年恒不一见  至八层,裁如星点
B.凭或立  则千或百,果然鹤也
C.相惊疑  自不暇
D.始为山市  恍然大
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仔细描述了孙公子禹年所见到的一次山市全过程的三个阶段:_____________、再现宏大的城郭、_____________。突出了山市_____________的特点。
4.请选择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     )
A.文章先后运用了“忽”“既而”“倏忽”等表示时间的词语,突出山市变化的迅速。
B.孙禹年公子与同人们“相顾惊疑”,一是因为孤塔禅院突然耸起,二是因为此处并无此建筑。文中借观者的反应侧面表现山市的神奇。
C.虽然文章山市的情景惟妙惟肖,但作者并没有亲眼见到,只是听他人的描述,再加上自己的丰富想象写成的。
D.最后一段略写早行者看到的“鬼市”,是因为它与本文的中心没有关系,主要是为了增强全文的神秘气氛,更具有可读性。
题型:广东省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西番有二仙弈于山中树下,一老猴于树上日窥其运子之法,因得其玄秘。国人闻而往观,仙者遁去,猴即与人弈,遍国中莫能胜。国人奇之,献于中国。上诏征能弈者与之较,皆不敌。又求四方有高手者敌之,皆败。或言杨靖善弈,时杨靖以事系于狱,诏释出之。靖请以盘贮桃,置于猴前,猴心牵于桃,无心弈,遂连败,诏棰***之。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思。
(1)一老猴于树上日窥其子之法_______________
(2)诏出之_______________
(3)靖请以盘桃_______________
2.结合上下文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只深得仙人棋术真传的老猴为什么会败在杨靖手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本文,你得到了哪些人生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广东省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理解。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加粗词的意思。
(1)日中_____________
(2)太丘舍_____________
(3)相而去_____________
(4)尊君在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友人的“无信”“无礼”表现在哪些地方?友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又表现在哪里?(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友人已认错了,元方仍“入门不顾”,这是否也是“无礼”?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贵州省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童趣》,完成下列各题。
  ①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②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③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④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1)又留蚊于素帐中,喷以烟: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神游其中,怡然自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选项中的加粗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时有物外之趣          温而知新
B.人谋而不忠乎          项之强
C.人不而不愠              是
D.吾日三吾身              见不贤而内自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
(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③自然段中,作者说“神游其中,怡然自得”,“其中”具体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所说的“物外之趣”怎么解释?这种“物外之趣”是怎么获得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黑龙江省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尔时预复募索,未得其女。将乐县李诞,家有六女,无男。其小女名寄,应募欲行。父母不听。寄曰:“父母无相,惟生六女,无有一男。虽有如无。女无缇萦济父母之功,既不能供养,徒费衣食,生无所益,不如早死。卖寄之身,可得少钱,以供父母,岂不善耶!”父母慈怜,终不听去。寄自潜行,不可禁止。寄乃告请好剑及咋蛇犬。至八月朝,便诣庙中坐,怀剑将犬。先将数石米餐,用蜜耖灌之,以置穴口。蛇便出,头大如囷,目如二尺镜,闻餐香气,先啗食之。寄便放犬,犬就啮咋;寄从后斫得数创。疮痛急,蛇因踊出,至庭而死。寄入视穴,得九女髑髅,悉举出,咤言曰:“汝曹怯弱,为蛇所食,甚可哀愍!”于是寄女缓步而归。
1.给下列句中的加粗字注音并解词。
怀剑犬(    ) ____________
寄从后得数剑(    )____________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汝曹怯弱,为蛇所食,甚可哀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于是寄女缓步而归”一句中的加点词表现了李寄什么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寄和区寄都是智勇双全的少年英雄,相比区寄的临危不惧,你认为李寄有哪些值得称赞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山东省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