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

文言文阅读: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文言文阅读: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解释下列加粗词:
(1)未识书具_____________                   
(2)稍稍宾客其父_____________  
(3)日仲永环谒于邑人_____________              
(4)泯然众人矣_____________  
2.下列加粗字‘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忽啼求之 
 B.邑人奇之  
C.不能称前时之闻   
D.于舅家见之
3.下列句中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C.父/利其然也                   
D.余闻之也/久
4.翻译下列句子: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曾经  (2)以宾客之礼相待   (3)通“攀”,拉   (4)消失的样子
2.C
3.B
4.(1)同县的人对此感到十分惊奇,渐渐请他(仲永)父亲到家中做客,或者用钱求取仲永的诗。
  (2)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没有让他学习。 
5.因为仲永的父亲只贪图眼前的利益,目光短浅,并没有让仲永在后天接受教育
举一反三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今当掌事,不可不学!”蒙以军中多务。权曰:“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给文中加粗字注音。
(    )当(    ) (    ) (    ) 猎(    ) (    )
2.对下列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B.当涂:当道;涂,道路。
C.涉猎:浏览群书,不作深入研究。
D.见事:认清事情,识别事势。
3.为下列词语找出与之意思相近的成语。
(1)大有所益:_______________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_______                                        
4.从以下的对话中,可以看出说话人怎样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1)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鲁肃)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翻译下列各句。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友而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仗,化为邓林。
1.解释下列加粗的字词。
夸父与日走____________                     
得饮走____________ 
2.翻译句子。
(1)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未至,道渴而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为成语典故,“夸父逐日”常用来比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这个故事中,你看到了夸父哪些优秀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弃其仗,化为邓林”应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题目。口技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解释加粗词语。
力拉崩倒之声(   )
屋许许声(    )
不能其一处(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文段中表示时间的两个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全文,你认为作者是如何表现口技人之“善”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湖北省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字词。
(1)其诗以养父母、族为意(           ) 
(2)自是指物作诗立(           )  
(3) 稍稍宾客其父(           ) 
(4)邑人之(           )
2.本文一开头用一句话9个字交代了主人公四个方面的情况,请各用两个字概括:
①__________② __________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               
3.下面朗读停顿有误的是:(          )  
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C.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D.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4.写出下列“之”字指代的内容:
①忽啼求之(   )
②借旁近与之(    )
③秀才观之(   )
④余闻之   (   )
5.翻译下列文言短句: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选文主要记叙了方仲永哪三个阶段的故事?(用文中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造成仲永“泯然众人”的主要原因是(用文中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本文对我们的教育和启发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新疆自治区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伤仲永》回答问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 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 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这篇文章的叙事部分一气贯通而层次分明,详略有致而结构紧凑,内容集中而意旨鲜明。请认真阅读叙事部分后填空。
⑴从“_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_”详写仲永才智极盛。
⑵从“_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_”略写仲永才智枯竭。
⑶从“_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_”略写仲永才智衰退的原因。
2、先按要求摘句填空,然后答题。方仲永五岁作诗能“____________”,而且“_____________”;十二三岁时作的诗已经“_____________”;二十岁就“_______________”。
⑴从上面可以看出方仲永的才能是:(     )
A、天资聪慧
B、平庸无奇
C、日益衰退  
D、与日俱增
⑵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是:(     )
A、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B、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C、邑人奇之  
D、不使学
3、文章的议论部分,就事说理,表明了作者的才能观。你认为作者的才能观是怎样的?请在正确的一个答案后的括号里打“√”。
A、一个人的才能全靠后天学习的,而不是先天就有的。(     )
B、一个人即使有很高的天赋,如果后天不努力学习,也不会取得成就。(     )
C、一个人的才能是先天就有的,没有天赋,要想成才是不可能的。(     )
D、一个人如果先天很好,即使后天不够努力,也可能取得好的成绩。(     )
4、朗读下面的文言短句,选出语气停顿正确的一项。
⑴传一乡秀才观之 答:(     )
A、传/一乡秀才/观之 
B、传一/乡秀才/观之
C、传一/乡秀/才观之 
D、传/一乡秀/才观之
⑵余闻之也久  答:(     )
A、余/闻之/也久  
B、余闻/之也久
C、余闻/之也/久 
D、余闻之也/久
5、对下面句中的“之”“于”进行解释,然后归类文中的“之”“于”。
忽啼求之 之:_____________
借旁近与之 之:________________
之 余闻之也久 之:_______________
不能称前时之闻 之:______________
卒之为众人 之:_______________
环谒于邑人 于:_______________
于舅家见之 于:_______________
贤于材 人远矣 于:_________________
受于人者不至 于:__________________
6、比较下面句中加粗的词,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为其名   于材人远矣    
扬州       如此其
A、两个“自”字含义相同,两个“贤”字含义也相 同。
B、两个“自”字含义不同,两个“贤”字含义也不同。
C、两个“自”字含义相同,两个“贤”字含义不同。
D、两个“自”字含义不同,两个 “贤”字含义相同。
7、下面对“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家,在舅舅家里见到了他。
B、明道年间,我从父亲那里回家,于是在舅舅家里见到了他。
C、明道年间,我随死了的父亲回家,于是在舅舅家里见到了他。
D、明道年间,我从死了的父亲那里回家,在舅舅家里
题型:新疆自治区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