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曹公①南征表②,会表卒,子琮代立,遣使请降。先主③屯樊,不知曹公卒至,至宛乃闻之,遂将其众去。过襄阳,诸葛亮说先主攻琮,荆州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曹公①南征表②,会表卒,子琮代立,遣使请降。先主③屯樊,不知曹公卒至,至宛乃闻之,遂将其众去。过襄阳,诸葛亮说先主攻琮,荆州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曹公南征表,会表卒,子琮代立,遣使请降。先主屯樊,不知曹公卒至,至宛乃闻之,遂将其众去。过襄阳,诸葛亮说先主攻琮,荆州可有。先主曰:“吾不忍也。”乃驻马呼琮,琮惧不能起。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比到当阳,众十馀万,辎重数千两,日行十馀里,别遣关羽乘船数百艘,使会江陵。或谓先主曰:“宜速行保江陵,今虽拥大众,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先主曰:“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节选自《三国志·先主传》)    
【注】①曹公:指曹操。②表:指刘表,任荆州牧。刘表死后,其次子刘琮继任荆州牧。(爹先主:指刘备。曹操南征时,刘备退军投奔刘表,刘表以上宾礼待之。④辎( zī)重:军用器械、粮草、营帐、服装等的统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表卒( )                                
(2)遂其众去( )              
(3)诸葛亮先主攻琮( )                 
(4)谓先主日(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今虽拥大众,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后人评价刘备是一位“仁主”。请从文中找出依据加以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适逢,正赶上;(2)率领,带领;(3)劝说,说服;(4)有人  
2、现在虽然拥有大批人马,但是真正能披甲作战的人很少,如果曹操大军到来,凭借什么来抵抗他们呢?   
3、因刘表的礼待之恩,刘备不忍心攻打刘琮;在危难之时,刘备木忍心丢弃跟随他的百姓。(意思对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1—3题。口技(节选)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语。   
(1)中力拉崩倒之声    间:_____________                             
(2)不能其一处也    名:_______________                            
(3)几欲先    走: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表现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选文采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下面所选各句属于侧面描写的是(    )   
A、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B、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C、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D、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齐王筑城
  齐王一日临朝,顾谓侍臣曰:“吾国介于数强国间,岁苦支备,今欲调丁壮,筑大城,自东海起,连即墨,经大行,接轩辕,下武关,逶迤四千里,与诸国隔绝。使秦不得窥吾西楚不得窃吾南韩魏不得持吾之左右一岂不大利耶?今,百姓筑城,虽有少劳,而异日不复有征戍侵虞之患,可以永逸矣。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艾子对曰:“今旦大雪,臣趋朝,见路侧有民。裸露僵踣,望天而歌。臣怪之,问其故。答曰:‘大雪应候,且喜明年人食贱麦,我即今年冻死矣。’正如今日筑城,百姓不知享永逸者当在何人也。”     (选自苏轼《艾子杂说》,题目为编者所加)     
【注】  ①支备:调度战备。支,调度,支付。
    ②踣(bò搏):跌倒。
    ③应候:顺应时令。
1.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断3处,停顿处用“/”隔开。     
使秦不得窥吾西楚不得窃吾南韩魏不得持吾之左右岂不大利耶?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苦支备(     )   
(2)虽有少(     )   
(3)而异日不复有征戍侵虞之(     )   
(4)臣之(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艾子的话,作者想要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1~5题。《送东阳马生序》选段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上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下列句子“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足肤皲裂而不知    
B.执策而临之  
C.学而不思则罔   
D.出淤泥而不染
2.下列加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
A.烨然神人 判若两人
B.白玉之环 缠万贯
C.右备容 味相同
D.主人日食 再接
3.翻译文中的句子。  
 (1)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略无慕艳意”“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表现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中一心向学的精神。  
B.描写富家子弟的豪华,是为了突出对自己穷酸生活的遗憾。  
C.作者以“勤且艰”的求学经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   
D.文段内容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精神上的富足,能够战胜物质上的贫困。
5.请从语文积累中找出表现古人“好学”的两个成语:①________②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1~4题。(一)   
  范式,字巨卿,与汝南元伯为友。二人并游太学,后告归乡里。式谓元伯日:“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乃共克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母日:“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敢信之审邪?”日:“巨卿信士,必不乖违。”母日:“若然,当为尔酝酒。”至其日,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二)

  天宝中,有书生旅次宋州。时李勉少年贫苦,与书生同店,而不旬日,书生疾作,遂至不救。临绝语勉日:“某家住洪州,将于北都求官,而于此得疾而死,其命也。”因出囊金百两遗勉,日:“汝为我毕死事,余金奉之。”勉许为办事,余金乃密置于墓中而同葬焉。后数年,勉尉开封。书生兄弟赍洪州牒来,累路寻生行止。至宋州,知李为主丧事,专诣开封,诘金之所。勉请假至墓所,出金付焉。     
【注】①克:约定。②白:告诉。③市:确实。④乖违:做事不合情理。⑤赍(ji):携带。⑥牒:文书。
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二人游太学(一起)   
B.元伯以白母(详细)   
C.因出囊金百两遗(给予)   
D.勉为办事(赞成)
2.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A.共克期日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B.请设馔候之     
    属予作文记之   
C.于此得疾而死      
    鸣之不能通其意   
D.将北都求官     
    欲报之陛下也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敢信之审邪?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汝为我毕死事,余金奉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范式和李勉都看重友情,但在具体表现上有所不同。请结合文意,作简要评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1-4题。 (一)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关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   (二)  
  七年,入见,帝从容问日:“卿得良马否?”飞曰: “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介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踊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帝称善,日:“卿今议论极进。” ——节选自《宋史—岳飞传》     
  【注】①帝:宋高宗赵构,此次谈话后就封岳飞为太尉。②介:备上鞍甲。③褫(chǐ):脱去,卸下。 ④秣:喂食。
1.解释下面加粗的词语。 
(1)之不以其道
_____________   
(2)鸣之而不能其意   
_____________   
(3)行百里始奋迅   
_____________   
(4)褫鞍甲而不息不
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1)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非精洁则不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文都谈马,韩愈笔下的千里马本应“________________”  才能展现“千里之能”;被岳飞称为“致远之材”的良马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用文中的语句填空)
4.韩愈和岳飞都是借论马来表达对人才的看法,韩愈先从____________________正面提出问题,然后从____________________展开议论,岳飞则通过一阐述,他们都希望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