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
题型:湖北省月考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注】且:将要。苏代;人名。惠王:指赵惠王。他将要攻打燕国。拑:通“钳”,夹住。禽:通“擒”,捉住。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意思。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 (2)今日不雨( ) (3)王之蔽甚矣( ) (4)故愿王熟计之也( ) 2、翻译下面文言句子。 (1)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段理解。这两篇短文的共同点是设喻讽谏国君,甲文中的邹忌讽谏齐威王时,先以_________设喻,再拿齐威王的地位和自己作比较,最后得出“___________”的结论。乙文中的苏代讽谏赵惠王时,也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这个比喻后来演变成一个成语,即_______________。两文中的国君都接受了臣子的规劝,一个“_______”字就是明证。 4、邹忌讽谏齐威王,苏代讽谏赵惠王的目的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1)指出,指责;(2)下雨;(3)这里指因受蒙蔽而不明;(4)仔细 2、(1)这就是所谓在朝廷上战胜敌国。 (2)两只动物不肯互相放弃,一个渔夫就将它们一起捉住了。 3、自己(被妻妾客人蒙蔽);王之蔽甚矣;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善 4、邹忌是为了让齐威王接受群臣吏民的劝谏;苏代为了让燕惠王停止讨伐赵国。 (意思对即可) |
举一反三
文言文阅读。 |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①臣之妻私臣( ) ②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 ③王之蔽甚矣( ) ④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文中的邹忌和齐威王,你更欣赏谁?请简述理由。只要表明自己的观点,并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邹忌的谏言和诸葛亮《出师表》中的进言有相似之处,邹忌的建议是什么?请用《出师表》中的四字词语来回答;邹忌进谏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文言文阅读。 |
齐王筑城齐王一日临朝,顾谓侍臣曰:“吾国介于数强国间,岁苦支备①,今欲调丁壮,筑大城,自东海起,连即墨,经太行,接轩辕,下武关,逶迤四千里,与诸国隔绝。使秦不得窥吾西,楚不得窃吾南,韩魏不得持吾之左右,岂不大利耶?今,百姓筑城,虽有少劳,而异日不复有征戍侵虞之患,可以永逸矣。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艾子对曰:“今旦大雪,臣趋朝,见路侧有民,裸露僵踣②,望天而歌。臣怪之,问其故,答曰:‘大雪应候③,且喜明年人食贱麦,我即今年冻死矣。’正如今日筑城,百姓不知享永逸者在何人也。” |
(选自苏轼《艾子杂说》) |
【注释】①支备:调度战备。支,调度、支付。②踣(bó):跌倒。③应候:顺应时令。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岁苦支备( ) (2)臣怪之(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句子: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艾子的话,作者想要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①,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注释】①文不识:人名。 1、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语。 (1)无从致书以观 致:_________ (2)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叩:__________ (3)色愈恭,礼愈至 至:___________ (4)邻舍有烛而不逮 逮:_________ 2、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B、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C、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两文的作者是怎样解决读书的困难的?(每一点各四字) 【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这两段文字看,主人公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相同原因有哪些?(说出两点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①在高山,钟子期日:“善哉,峨峨②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日:“善哉,洋洋③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④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⑤,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日:“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
(选自《列子·汤问》) |
【注】①志:志趣、心意。②峨峨:高耸的样子。③洋洋:宽广的样子。④卒:通“猝”,突然。⑤操:琴曲。 1.解释文中加粗词语的含义。 (1)伯牙善鼓琴 善:____________。 (2)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善:____________。 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从文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少而***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1、用一句话简要概括上文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加粗的字词。 a、夫子何命焉为( ) b、愿借子***之( ) c、吾义固不***人( ) d、子墨子起,再拜( ) e、不可谓仁( ) f、不可谓知类( ) 3、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