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艾子有孙,年十许,慵劣不学,每加槚(jiǎ)楚而不悛(quān悔改)。其子仅有是儿,恒恐儿之不胜杖而死也,责必涕泣以请。艾子怒曰:“吾为若教子不善邪!
题型:月考题难度:来源:
阅读。 |
艾子有孙,年十许,慵劣不学,每加槚(jiǎ)楚而不悛(quān悔改)。其子仅有是儿,恒恐儿之不胜杖而死也,责必涕泣以请。艾子怒曰:“吾为若教子不善邪!”杖之愈峻。其子无如之何。一旦,雪作,孙搏雪而嬉,艾子见之,褫(chǐ剥夺)其衣,使跪雪中,寒战之色可掬。其子不复敢言,亦脱其衣跪其旁。艾子惊问曰:“汝儿有罪,应受此罚,汝何与焉?”其子泣曰:“汝冻吾儿,吾亦冻汝儿。”艾子笑而释之。 |
——《艾子后语》〔明〕陆灼撰 |
【注释】槚楚:古代用以责罚学生的器具,这里指用棒棍打。 1、解释下列加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年十许 许:____________ (2)其子仅有是儿 是:___________ (3)吾为若教子不善邪 为:_______ (4)汝何与焉 与: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恒恐儿之不胜杖而死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艾子笑而释之” 这句话写出艾子怎样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艾子是怎样的一个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1) 许:左右;(2) 是:这个;(3) 为:因为;(4)与:参与。 2、恒恐儿之不胜杖而死也(艾子的儿子)常常担心儿子受不住杖刑而死去。 3、因为艾子的儿子说的话有道理,十分聪明,艾子听了很开心,发现自己儿子做事讲技巧了,所以“笑而释之”。 4、严格但又善于变通等。 (意对即可)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解释下列加粗字在文中的意思。 (1)即书诗四句( ) (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 (3)稍稍宾客其父( ) (4)泯然众人矣(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一段中“父异焉”和“邑人奇之”的原因各是什么?(请用原文的语句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本文,你从中等到什么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 读文言文,完成1—3题。 |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 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 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解释下列文言句中加粗的词语。 ⑴臣诚( ▲ )知不如徐公美。 ⑵臣之妻私( ▲ )臣。 ⑶能面刺寡人之过 ( ▲ )。 ⑷时时而间( ▲ )进。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句子。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说“王曰:‘善。’”这里的“善”表明了齐威王是个怎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一篇课外文言文,完成1—3题。 |
有老姥逼劫于路,喝贼,路人为逐擒之。贼反诬路人,时已昏黑,莫知其孰是,乃俱送之。 融(前秦符融为冀州牧)见而笑曰:“此易知耳,可二人并走,先出凤阳门者非贼。”既而还入,融 正色谓后出者曰:“汝真贼也,何诬人乎?”贼遂服罪。盖以贼若善走,必不被擒,故知不善走者贼也。 |
(《晋书·符融传》) |
1、下列加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不以封疆之界( 凭借 ) B、肉食者鄙(目光短浅) C、有姥逼劫于路(被) D、可二人并走(并且) 2、(乙)文中符融是怎么推断出“先出凤阳门者非贼”这一结论的?(用自己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符融是一个充满智慧的人,在我们的初中课文中也有很多这样的智者,请你从中举一事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 |
《鱼我所欲也》 |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 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1)蹴尔而与之: (2)是亦不可以已乎: (3)乡为身死而不受: (4)万钟于我何加焉: (5)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6)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1)呼尔而与之 (2)此之谓失其本心 3.“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4下列各组加粗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妇拍而呜之(《口技》) B.此之谓失其本心 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C.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至于负者歌于途(《醉翁亭记》 D.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翻译: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翻译: 6.文反复论证了一个什么观点?主要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答: 7.下列加粗字解释相同的一组是( ) A.弗敢加也 万钟于我何加焉 B.故不为苟得也 为宫室之美为之 C.得之则生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D.乡为身死而不受 便扶乡路 E. 宫室之美 吾妻之美我者 8.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9.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对此,你是怎样看待的? 10.作 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列举了“不食嗟来之食”的事例,请你给本文补充—个论据。 11.儒家认为“性相近,习相远”,即人 们生来本性是相近的,都是善的,由于后天的社会环境与物欲使人的“性”差距变大,有人变“恶”了。阅读选文第一段,想想第一段中哪一句和这一观点相近,并写下来。 |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选自《陶渊明集》)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词。 每有会意 媵人持汤沃灌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造饮辄尽 3.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写到了自己少年求学时的“乐”,而《五柳先生传》中也写到了五柳先生的“乐”。结合两篇文章,谈谈你心中的快乐是怎样的。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