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
题型:新疆自治区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地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从上文看,得“人和”的实质是“ ”,得“人和”的最佳局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是 。 (4)现代生活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仍然有其普遍的意义,请结合你的生活,谈谈对“道”的理解。 (5)请写出一句与“人和”有关的名言警句: |
答案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得道” “天下顺之”。 (3)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4)以国家外交部而言,“道”指国家 间和平共处、互不侵犯;以国家内部而言,“道”指爱民,为老百姓着想;以个人而言,“道”指与人为善,仁义道德。 (5)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家和万事兴;兄弟同心金不换,妯娌同心家不散;众人拾柴火焰高;团结就是力量;人心齐,泰山移。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有关“忧患”的两个文段,做下面的题。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 , 。 (乙)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机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1)解释加粗的字。 ①衡( )于虑 ②而后喻( ) ③以光( )先帝遗德 (2)(甲)文中空白处的语句是: , 。 (甲)文中的“法家拂士”具体是指(乙)文中的 。 (乙)文中,作者解决“危机”的办法是 。 |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弩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允之任也。 1、下列加粗词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 A、猥(wèi)自枉屈 B、夙(sù)夜忧叹 C、庶(shù)竭弩(nǔ)钝 D、攘(rǎng)除奸凶 2、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躬耕:___________ (2)闻达:___________ (3)倾覆:___________ (4)驱驰:___________ (5)尔来:___________ (6)奖率:___________ (7)弩钝:___________ (8)夙夜:___________ 3、指出下列词语的古今义。 (1)“布衣”古义:_________ 今义:________ (2)“卑鄙”古义:_________ 今义:________ (3)“感激”古义:_________ 今义:________ (4)“谨慎”古义:_________ 今义:________ 4、解释下列各句中“以”的含义。 (1)先帝不以臣卑鄙 ( ) (2)咨臣以当世之事 ( ) (3)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 ) (4)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 ) 5、“尔来二十有一年矣”中的通假字是_______,本字是________。 6、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1)表明作者身份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映淡泊生活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明无意于功名利禄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称颂刘备宽宏气度和不耻下问品德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 (5)用“——”线画出“由是感激”中“是”所指代的内容。 (6)既概括跟先帝患难与共,表明创业艰难,又表达作者效忠先帝的心愿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这次“出师”北伐的战略目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现这一目标的客观条件______________,主观条件是___________,“出师”北伐的动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出自第一段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 |
阅读选段,完成下题。 |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齐,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 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愿藉子杀之。”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 ,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1)解释加粗的词语。 愿藉子杀之 ( ) 固不杀人( ) (2)翻译句子: 夫子何命焉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吾义固不杀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墨子与公输盘一见面,向他提出了怎样的请求?墨子采 取了怎样的措施让公输盘答应他的请求?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公输盘服”一句中的“服”字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理解。 |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 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梁肉 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 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 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吾,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里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1)词语解释: 邻有敝舆而欲窃之 ( ) 虽杀臣( ) (2)句子翻译: 吾知子之所以距吾,吾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虽杀臣,不能绝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句子中的“之”与“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 A、宋之地,方五百里。 B、宋何罪之有? C、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D、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4)为了打破楚 惠王和公输盘对云梯的迷信,墨子又用了什么办法?结果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段运用说理的方法是( )。 A、摆事实,设比喻。 B、讲道理,设比喻。 C、摆事实,讲道理,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D、设比喻,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题目。 |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岸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
(《庄子?秋水》) |
(1)解释下列加粗词语。 ①秋水时至:______________ ②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______________ ③东面而视:________________ ④而轻伯夷之义者: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的“于”与“至于北海”的“于”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于是焉河伯欣 然自喜。 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C、吾非至于子之门。 D、生于忧患。 (3)翻译句子。 “我之谓也”译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选段主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