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狼》,回答下面的问题。狼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题型:新疆自治区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文章《狼》,回答下面的问题。 |
狼 蒲松龄 |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请试着从文中找出交待时间变化的词语。 2.试分析哪些地方表现了狼的狡猾特点。 3.屠户对狼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屠户的机智体现在何处? 5.从文中找出作者评价性的语句,写出来。 6.这个故事给了你什么启示? 7.你遇到过突如其来的险情吗?你是如何脱险的? |
答案
1.晚、少时、久之、顷刻。 2.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3.由恐惧到与狼斗争并积极出击***死了狼。 4.找柴堆做掩护放下担子,拿起刀,为自己争取了主动。一跃而起,攻其不备***死一只狼。痛打落水狗,又***死了另一只狼。 5.最后一段。 6.身处险境要灵活机智,凭勇气和智慧方能化险为夷。 7. “略”。 |
举一反三
阅读文言文《伤仲永》,完成以下题目。 |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词: ①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 ) ②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 ) ③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 ④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 2、翻译下列句子。 ①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事实上,方仲永如同常人的原因有很多,其一,从乡邻的角度来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二,从其父的角度来看,“______________”;其三,从方仲永本身来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引用原文) 4、从方仲永的遭遇来看,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文言文比较阅读。 |
【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乙】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其幼时患①记忆不若人,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②能讽诵③乃已。自言:“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④,曰:“书不可不成诵。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注】①患:担心。②俟sì:等待。③讽诵:出声诵读,抑扬顿挫地诵读。④ 博闻强志:形容见闻广博,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字的意思。 (1) 稍稍宾客其父 _______________ (2)尝主编《资治通鉴》___________ (3)及长,遍览古籍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伤仲永》一文运用了________表现手法,有力地表现了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 4、试比较仲永与司马光两人的不同经历,并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文言诗文赏读。 |
(一)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
(二) 江革①幼而聪敏,早有才思,六岁便属文,柔之②深加赏器,曰:“此儿必兴吾门。”九岁丁父艰③,与弟江观同生④,少孤贫,傍无师友(读书没有师友指点),兄弟自相训勖⑤,读书精力不倦。十六丧母,以孝闻。服阕⑥与观俱诣太学,补国子生,举高第。谢朓⑦尝宿卫⑧,还过江革,时大雪,见革弊絮单席,而耽学不倦,嗟叹久之,乃脱所著襦,并手割半毡与革充卧具而去。 |
(节选自《梁书·江革传》) |
【注释】①江革:人名 。 ②柔之:江革之父,江柔之。③父艰:父亲去世。④同生:孪生兄弟。⑤训勖:督促、勉励。⑥服阕:服孝期满。⑦谢朓:南朝宋著名诗人。⑧宿卫:值夜班。 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稍稍宾客其父(以宾客之礼相待) B、六岁便属文(写) C、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文采和道理) D、少孤贫(孤独) 2、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 A、泯然众人矣 尘气莽莽然 B、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自为其名 C、与革充卧具而去 待君久不至,已去 D、乃脱所著襦 去后乃至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十六丧母,以孝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江革和方仲永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你最受启发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字词。 ① 其诗以养父母、收( )族为意 ②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 ③ 稍稍宾客( )其父 ④ 邑人奇( )之 2、翻译下列句子。 ①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②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3、本文对我们的教育有什么启发呢? |
文言文阅读。 |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解释加粗的字。 (1)邑人奇之( ) (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 (3)不能称前时之闻( ) (4)稍稍事言其父( ) 2.下列加粗字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 ) A.忽啼求之 B.邑人奇之 C.或以钱币乞之 D.余闻之也久 3.翻译下列句子。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回答问题。 (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