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言文选段,回答问题。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

阅读文言文选段,回答问题。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

题型:期末题难度:来源:
阅读文言文选段,回答问题。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节选自苏轼《喜雨亭记》)
  (注释)①②:均为地名,在今陕西省境内。③占:占卜。有年:指丰收。④乙卯:古代用干支纪日。这里的乙卯、甲子、丁卯,分别为四月初二、十一、十四日。⑤忭(biàn):高兴,快乐。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粗的词语。
(1)醉翁之不在酒                 意________________
(2)游人而禽鸟乐也              去________________
(3)喜也                                志________________
(4)甲子又雨                            雨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之者谁?/则以
B.余至扶风之明年/越明年,政通人和
C.太守自也/太守
D.以为休息之所/全石以为
3.翻译下面句子。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农夫相与忭于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甲)(乙)两文后,按要求回答下面问题。
(1)用原文句子写出两文中亭子命名的由来。
醉翁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喜雨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文写了一件什么喜事?(甲)(乙)两文的作者共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情趣;(2)离开;(3)记;(4)下雨
2.C
3.(1)有座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边上的亭子是醉翁亭。
   (2)农夫们一起在田野里欢笑。
4.(1)醉翁亭:太守自谓也。喜雨亭:亭以雨名,志喜也。
   (2)久旱逢甘霖(天降喜雨)与民同乐。
举一反三
阅读两段文章,回答问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乙)有人卖骏马者,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比:副词,接连地。 ②还:通“环”,环绕。 ③朝:早晨。 ④一旦:一天。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含义。
   (1)才美不外。           见:_____________
   (2)执策而之。           临:_____________
   (3)愿还而视之。       子:_____________
   (4)去而之。              顾: ____________
2.翻译选文中划“      ”的句子。
(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文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今社会,商家请名人作广告已成时尚。请结合甲、乙二文相关内容,简要谈谈“名人效应”的利或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洽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下面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蒙辞军中多务        ②使如逖者统之复中原
B.①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②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
C.①大兄何见事晚乎       ②宋何罪
D.①肃拜蒙母          ②与外人间隔
2.文章中隐含的两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谈谈你对“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孙权是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许昌士人张孝基,娶同里富人女。富人只一子,不肖,斥逐之。富人病且死,尽以家财付孝基。孝基与治后事如礼。久之,其子丐于途。孝基见之,恻然谓曰:“汝能灌园乎?”答曰:“如得灌园以就食,何幸!”孝基使灌园。其子稍自力,孝基怪之。复谓曰:“汝能管库乎?”答曰:“得灌园,已出望外,况管库乎?又何幸也!孝基使管库。其子颇驯谨,无他过。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不复有故态,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选自《厚德录》)
1.下列加粗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斥之                                    追赶
B.富人病死                             将要
C.如得灌园以就食,幸           多么
D.不复有态                            原来的
2.下列句中加粗的“以”与例句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遂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A.何
B.不物喜
C.故临崩寄臣大事
D.塞忠谏之路
3.下列对张孝基的评价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张孝基信守承诺,把岳父的丧礼操办得很风光。
B.张孝基心地善良,见妻弟乞讨,顿生怜悯并积极给予帮助。
C.张孝基助人有方,让妻弟灌园管库,在劳动中促其转化。
D.张孝基为人厚道,把全部财产归还给悔过自新的妻弟。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宋人或得宝,献诸子罕,予罕不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竿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1.加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宋人得宝               遇其叱咄
B.献子罕                  投渤海之尾
C.敢献之                  温而知新
D.玉人以宝也          不足外人道也
2.翻译下面的句子。
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谈谈你对“宝”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四知》一文,回答问题。
  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1.对下面加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之(辟:征召)
B.四荆州刺史、东莱太守(迁:迁徙)
C.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昌邑令(为:做,担任)
D.此遗之,不亦厚乎(以:拿,用)
2.翻译下面句子。
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刻画杨震这个人物来说,文章第一句话属于侧面描写,作用是突出杨震的_____________。
4.“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这句话突出了杨震的什么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