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言文选段,回答问题。岳阳楼记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

阅读文言文选段,回答问题。岳阳楼记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

题型:期末题难度:来源:
阅读文言文选段,回答问题。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  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  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解释下列加粗词语的意思。
予作文以记之    属:_____________
此则岳阳楼之观也  大:_____________
2.“去”在古汉语中有多种意思,下列句子中“去”字与“去国怀乡”中“去”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乃记之而
B.伪存真
C.停数日辞
D.留两便
3.翻译下列语句。
(1)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仁人之心”指的是什么?结合现实生活评价一下“古仁人之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属:通“嘱”,嘱托;大观:雄伟景象。
2.B
3.(1)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时而浮游时而潜游。
   (2)在朝廷做官就替百姓担忧,退处偏远的江湖就替君王担忧。
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评价:古代的仁人,有坚定的意志,不为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动摇,这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在人生的道路上,有宠有辱,有喜有悲,我们也应该有古仁人的心态:悲则泰然,喜则淡然。
举一反三
阅读文言文选段,回答问题。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解释下列加粗词在句中的意思。
(1)水清冽                                        尤______________
(2)潭中鱼百许头                              可______________
(3)以其境过清                                     清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如鸣珮环,心乐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第1段交代作者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和潭中景物,第2段重点描写_______________,第3段探寻水潭源流,第4段突出了潭上气氛,全文抓住了小石潭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4.作者在文中的感情前后不同,请概述作者感情的变化及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文言文选段,回答问题。
  (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乙)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文段(甲)的作者是____________,文段(乙)的体裁是_____________。
2.下面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A.一百里     先生不知何人也
B.置酒而招之   遇其叱咄
C.益慕圣贤之   策之不以其
D.家贫不能常   余因遍观群书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段(甲)和文段(乙)都写到了家境贫穷,分别有何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段(甲)中作者通过五柳先生的好读书、性嗜酒和常著文章自娱等塑造了一位怀才不遇、心怀怨恨的隐士形象,赞扬了他敢于反抗现实的精神。
B.文段(乙)中作者学有所获,主要是靠自己。因为“先达”的态度十分坏,常常呵斥他,却没有教他什么。
C.两篇文章都写到主人公爱读书。但两者的读书方法是截然相反的,前者“不求甚解”,只求意会;而后者却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手自笔录”。
D.(乙)文中,宋濂从难于得书、从师艰难、奔波辛劳等几个方面,叙述自己年轻时求学的艰苦经历,意在勉励马生像自己一样努力学习,学有所成。

题型: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文言文选段,回答问题。
  (甲)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钥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
  (注释)①旄(máo):古代在旗杆头上用牦牛尾做装饰的旗子。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语。
(1)树林阴翳                                       翳:________________
(2)太守谁                                       :________________
(3)百姓王车马之音                         :________________
(4)举欣欣有喜色而相告曰               :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面句子。
(1)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王鼓乐于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乙)文中找出与(甲)文画线句所表达的思想情怀相同的句子,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文言文选段,回答问题。
  (甲)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对下列加粗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     良田美池桑竹之(连接)
B.水皆缥碧(青白色)       望峰息(平和的心态)
C.有时日(同“现”)      横柯上(遮蔽)
D.阡陌交通(交错相通)      势竞上(凭依)
2.翻译句子。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文中可以看出陶渊明厌倦尘世,向往怎样的生活?他的《饮酒(其五)》中哪两句集中体现了这种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文描写富春江的美景抓住了山水的什么特点?反映出作者怎样的生活情趣?(乙)文通过描绘桃花源美丽的自然风光,来表现桃花源人的生活,反映出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两段文字,回答问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乎众矣。(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1、解释文中划线的词。
(1)为:___________________
(2)宜: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语句。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出(甲)(乙)两段在表达方式上的相同点,修辞方法上的不同点,并分析修辞方法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找出(甲)(乙)两段中体现文章主旨的句子,分别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两段文字中哪句话触动了你的心灵,说说你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