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问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
题型:上海期中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③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④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本文选自《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列举六个事例论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 B.第②段论述了只有经受磨练才能但当重任的道理。 C.第③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证经受磨练的必要性。 D.第④段得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结论,也是全文的中心论点。 |
答案
1.孟子 2.用这些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增长他原来没有的才能。 3.A |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
泽人网雁 |
具区①之泽,白雁聚焉。夜必择栖,恐人弋也,设雁奴②环巡之。人至则鸣,群雁藉是以瞑。泽人熟其故,爇火照之。雁奴戛然鸣,泽人遽沉其火。群皆惊起,视之,无物也。如是者再三。群雁以奴绐③己也,共啄之。未几,泽人执火前,雁奴不敢鸣,群雁方寐,一网无遗者。 注释:①具区:古湖泊名,即今太湖。②雁奴:守夜的雁。③绐:欺骗。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 (1)泽人遽沉其火 遽___________ (2)一网无遗者 遗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人至则鸣,群雁藉是以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雁奴不敢鸣”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 4.从这则故事中得到的教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赵普》一文,完成问题。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普少习吏事( ) (2)尝奏荐某人为某官( ) (3)读之竟日( ) (4)普明日复奏其人(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普少习吏事,寡学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主要写了关于赵普的两件事,请各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赵普既薨,后人为他立一墓碑,请你写一段碑文,以颂扬其人物形象和精神品质(不超过3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文言文,完成问题。 ①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②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③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开:____________ (2)而或长烟一空。 或:____________ (3)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求:____________ (4)微斯人,吾谁与归? 微:____________ 2、翻译文中加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在选文中描绘了不同的景色,表达了不同的心情。 第①段描绘了__________________景色,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心情。 第②段描绘了__________________景色,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心情。 4、作者在文中希望大家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确对待事物的博大胸襟(引用原文句子),你认为这种胸襟有什么教育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卿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浔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 傅永,字脩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与张幸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①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北史·傅永列传》 注:①[让]责备。 1.下列加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蒙辞以军中多务 不辞而别 B.及鲁肃过浔阳 拳勇过人 C.自以为大有所益 精益求精 D.涉猎经史,兼有才干 品学兼优 2.下列“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B.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 C.或以钱币乞之 D.借旁近与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文章的意思,任选一题,用自己的话回答下列问题。 (1)吕蒙在短时间内才略惊人长进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傅永为什么能够“发愤读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找一找吕蒙、傅永这两个人物身上有哪些共同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结合自己的体会,说说吕蒙、傅永的故事给你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文言文阅读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景公披狐裘坐于堂,晏子入见。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臣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受教矣。”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1.解释下面加粗的词语 (1)以与饥寒者 与____________ (2)臣之妻私臣 私____________ 2.翻译 (1)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能谤讥于市朝 B、饱而知人之饥 面刺寡人之过者 C、以与饥寒者 皆以美于徐公 D、时时而间进 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4.下列句子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宋何罪之有 B、微斯人,吾谁与归 C、时人莫之许也 D、能谤讥于市朝 5.(甲)文,邹忌进谏的目的是为了劝齐王____________;(乙)文,晏子进谏的目的是为了劝景公____________。(甲)文邹忌进谏时采用的___________手法,现身说法说服了齐王.;(乙)文晏子进谏时采用了_______________方式,同样达到了目的。 6.读完文章后,你在人际交往方面从邹忌和晏子身上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