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古文,完成1-4题。李氏之鸠①  李氏有一鸠,能为人言,过于鹦鹉,甚慧,养之数年矣。日则飞翔于廊楹帘幕间,不远去,夕宿于笼,以避狸鼠。见僮婢②有私持物及摘花

阅读古文,完成1-4题。李氏之鸠①  李氏有一鸠,能为人言,过于鹦鹉,甚慧,养之数年矣。日则飞翔于廊楹帘幕间,不远去,夕宿于笼,以避狸鼠。见僮婢②有私持物及摘花

题型:江苏期末题难度:来源:
阅读古文,完成1-4题。李氏之鸠

  李氏有一鸠,能为人言,过于鹦鹉,甚慧,养之数年矣。日则飞翔于廊楹帘幕间,不远去,夕宿于笼,以避狸鼠。见僮婢有私持物及摘花者,必告其主人。
  晋人贾于吴者,见之,愿以十金易焉。鸠觉其意,告主人曰:“我居此久,不忍去。公必欲市我他所,我且不食。”主人绐之曰:“我友有欲观汝者,即携汝归耳。”至贾家,则舍之去。鸠竟不食,哀号告归。贾人怜其志,且恐鸠死而金无取偿也,遂捐金十之二,而以鸠还李氏。鸠乃食。
  注:①鸠(jiū):鸟中的一种。②僮婢:僮仆婢女。③贾:做买卖。④易:交换。⑤绐(dài):哄骗。
1、按要求完成下列两题。
(1)解释加粗的词语。
①过于鹦鹉,甚慧                 慧_________
②鸠觉其意                            意_________
③至贾家,则舍之去              去_________
④鸠不食                            竟_________
(2)与例句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愿十金易焉
A、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B、卷石底出(《小石潭记》)
C、吾欲辱之,何也(《晏子使楚》)
D、何都不闻消息(《人琴俱亡》)
2、用“/”划出下列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且恐鸠死而金无取偿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必欲市我他所,我且不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全文后,你认为,鸠鸟身上具有什么美好的美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①聪明 ②意图,用意 ③离开 ④始终,终究 
   (2)C
2、且/恐/鸠死而金无取偿也
3、(1)你果真要把我卖到别的地方去,我将绝食。
   (2)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相错杂。
4、对故主忠诚不二的坚贞情志。(大意对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A)____。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B)____。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C)____,(D)_________;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呜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1.默写出文中空缺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
(1)云归而岩穴暝                              暝:_____________
(2)临溪而渔                                     渔:_____________
(3)杂然而前者                              :_____________
(4)而不知太守之其乐也                :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1)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要概括选文的内容要点,并分析作者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醉翁亭记》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不可多得的散文名篇,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请结合学习语文的经验,谈谈从本文语言中可以学习和借鉴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问题(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____________,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____________,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
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甲)文作者是北宋文学家苏轼。(乙)文作者是__________,他们同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2.请补写出文中的横线上空缺的句子。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1)无与为乐者             念_____________
(2)与步于中庭             相_____________
(3)杂然而前者             陈_____________
(4)树林阴翳                    翳_____________
4.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处无一“月”字,却无处不见皎洁的月光。试简要赏析其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甲)(乙)两文都是作者被贬时所作,但表达的思想感情却有所不同,试作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完成问题。(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
惠未碥,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乙)
  文公伐原,令以三日之粮。三日而原不降,公令疏军而去之。谍出曰:“原不过一矣!”军吏以告,公曰:“得原而失信,何以使人?夫信,民之所庇也,不可失也。”乃去之,及孟
门⑦,而原请降。(《国语·晋语》)
注:①原:原国,姬姓小国。②令:限令。③疏军:撤兵。疏,散、撤。④谍:刺探军情的人。⑤信:信用。⑥庇:庇护,即赖以生存。⑦孟门:原国地名。
1.解释加粗词的意思。
(1)又何焉                      间____________
(2)公令疏军而之            去____________
2.下面句中加粗虚词的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可一战                  何使人
B.得原失信              登轼望之
C.乡人日                  门人弟子填
D.令以三日粮           闻寡人耳者
3.翻译句子。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段理解。
(1)(甲)文主要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在对话中,曹刿的“__________”和鲁庄公的“_________”都得到了鲜明的再现。(用文中的词语作答)
(2)(甲)(乙)两文都是写战争的,但从战争阶段的角度来看有所不同,(甲)文写的是____________,(乙)文写的是____________。
(3)(甲)(乙)两文都强调政治上____________是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条件,文中都有反映这一重要思想的典型句子,如(甲)文中的画线句,(乙)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句。
题型: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素,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呜三声泪沾裳。”
1.解释文中加粗的词。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翻译句子。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引用渔者歌谣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发挥你的想象,请将“清荣峻茂”的景色描绘下来。50字以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陈涉世家》选段,完成问题。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通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呜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处)
天下苦秦久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面语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1)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亡__________
(2)又间令吴广次所旁丛祠中       之__________
3.请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句子中与“上使外将兵”句式结构特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此诚不可与争锋
B.吴广以为然
C.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D.士卒多为用者
5.陈胜能够从一个佣耕之人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导者,你认为是什么样的才能成就了他?请根据选段内容作出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