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题目1-5题。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题目1-5题。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

题型:海南省期中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题目1-5题。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

  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世誉不足慕,唯仁为纪纲。隐心而后动,谤议庸何伤?无使名过实,守愚圣所臧。在涅贵不缁,暧暧内含光。柔弱生之徒,老氏诫刚强。行行鄙夫志,悠悠故难量。慎言节饮食,知足胜不祥。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东汉崔子玉《座右铭》)
  注释:①纪纲:法度;行动准则。②隐心而后动:三思而后行。③谤议庸何伤:别人的非议怎么会中伤到自己呢?④臧:褒奖。⑤在涅niè贵不缁zī:比喻品格高尚,不受外界污染。⑥暧暧:光线不够明亮的样子。⑦柔弱生之徒,老氏诫刚强:徒,同“途”,道路。老子认为,柔弱者久长,刚强者先亡。⑧行行:刚强的样子。⑨慎言节饮食:说话须谨慎,饮食等***须节制。
1.解释下列加粗短语。
①惟吾德馨                   馨___________
②无案牍之形            劳___________
③有仙则名                   名___________
④行之苟有恒               恒___________
2.下面句子中加粗词意思哪一组相同?(  )
A.山不在高,有仙则。  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楼。(《黄鹤楼》)
B.之不以其道。     执而临之。(《马说》)
C.可以素琴。      取子敬琴弹,弦既不。(《人琴俱亡》)
D.一或尽粟一石。    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马说》)
3.用现代汉语翻译。
(1)孔子云:“何陋之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世誉不足慕,唯仁为纪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从乙文中找出与甲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思想倾向最相近的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学则须疑,尤其是学习文言文,这样能够更好地学古通今。例如,学习《马说》一文,我们懂得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但当今更需要人们对自身能力的培养和毛遂自荐的勇气;学习《陋室铭》一文,我们赞赏刘禹锡_____________的情怀,但同时也应该摒弃孤芳自赏的落后思想。

答案
1.①香气,指品德高尚   ②劳累   ③出名      ④
2.D
3.(1)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2)世人的赞誉不值得羡慕,只要把仁爱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就行了
4.在涅贵不缁,暧暧内含光。或:在涅贵不缁
5.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伯乐不慕名利,安贫乐道
举一反三
文言文阅读。
  [甲]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核舟记》(节选))
  [乙]商人白有功言:在泺口河上,见一人荷竹簏,牵巨犬二。于簏中出木雕美人高尺余,手目转动,艳妆如生。又以小锦鞯被犬身,便令跨坐。安置已,叱犬疾奔。美人自起,学解马作诸剧,镫而腹藏,腰而尾赘,跪拜起立,灵变无讹。又作昭君出塞:别取一木雕儿,插雉尾,披羊裘,跨犬从之。昭君频频回顾,羊裘儿扬鞭追逐,真如生者。(《木雕神技》)
注:①白有功:人名。②锦鞯:精美的鞍鞯。③赘:垂挂。④无讹:没有差错。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字词。
(1)右臂支船_________
(2)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_________
(3)见一人竹簏_________
(4)真如者_________
2.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左臂挂念珠倚  何陋
B.佛印类弥勒   群响毕
C.镫腹藏     言和色夷
D.又小锦鞯被犬身 衾拥覆
3.用现代汉语翻泽下列句子。
(1)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安置已,叱犬疾奔。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甲][乙]两文中分别找出描写苏轼和木雕美人肖像的句子,并简要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江苏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短文,完成1~4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高祖置酒洛阳南宫。上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项羽慢而侮人,陛下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此所以为我擒也。”
  注:①无敢:不要。②筹策:古代计算用具,引申为计策。③子房:张良的字。
1、下面几句话,没有停顿,请你用“/”划分句子间的停顿。(只划两处)
夫运筹策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A、有千里之能                   虽______________
B、之不以其道                   策______________
C、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所以____________
D、项羽而侮人                   慢_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文中提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的句子是什么?(用原文中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中刘邦认为他自己取得天下的经验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江苏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塞翁失马》,完成问题。
  近塞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1)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2)。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3)。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4),深不可测也。此何遽不为福乎?
注(1)吊:安慰。(2)十九:十分之九,意思是绝大部分。(3)保:保全。(4)极:穷尽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⑴近塞之人有术者(   )
⑵马无故而入胡(   )
⑶其子骑(   )
⑷此独以跛之(   )
2.下面句子中“而”字用法与“堕而折其髀”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鸣之不能通其意
B.峨冠多髯者
C.学时习之
D.计其长曾不盈寸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停顿(两处)。
此何遽不为福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每韵为一贴,木格贮之。(《活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江苏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1-4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选自《马说》)
                     
  有人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③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④而马价十倍。(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比:副词,接连地。②还:通“环”,环绕。③朝:早晨。④一旦:一天。
1.解释下列加粗词语的含义。
(1)才美不外见                         见:_________
(2)执策而之                          :_________
(3)愿还而视之                      :_________
(4)去而之                             :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文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今社会,商家请名人做广告已成时尚。请结合甲、乙两文相关内容,简要谈谈“名人效应”的利或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江苏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加粗字的意思。
(1)不能其一处也                 名__________
(2)亭亭净                            植__________
(3)陶后有闻                         鲜__________
(4)惟吾德馨                            馨_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的“之”与“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中的“之”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水陆草木
B、蔽林而窥
C、无丝竹乱耳
D、何陋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爱莲说》是唐代刘禹锡的托物言志的名文。
B、文章用“菊”和“牡丹”做正衬和反衬,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C、文章最后一句表达出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风的讽刺。
D、莲花所体现的君主风度,至今仍有现实意义,它启示人们,做人应该做像莲花那样高洁正直的人。
4、翻译下面文言句子。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湖南省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