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

题型:安徽省中考真题难度:来源: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由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勿丧耳。(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天祥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扞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出涕,曰:“国亡不能捄,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注】①弘范:元军元帅。②扞(hàn):保卫。③泫(xuàn)然:水滴下的样子。④捄:同“救”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故患有所不也 辟:________
(2)天祥泫然出  涕: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弘范遂以客礼见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从乙文中分别找出最能体现文天祥“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句子。
①富贵不能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威武不能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文中,文天祥的所作所为印证了甲文中的哪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结合文体特点,简要分析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通“避”,躲避。(2)眼泪。
2、(1)由此可见,人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所厌恶的有比兀亡更严重的事。(2)弘范于是用接待宾客的礼节来会见文天祥。
3、①国亡不能捄,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②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
4、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或“舍生取义者也”)
5、甲文:通过比喻引出论点,接着从正反两方面进行阐述,最后得出结论。乙文:以时间为顺序,通过对话、动作和神态来刻画人物。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①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②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③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④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本文第③段有些语句体现了作者的丰富想像,第④段有些语句体现了作者的仔细观察。请从这两段中各找一个相关语句,写在下面横线上。
⑴丰富想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仔细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生动描述了“时有物外之趣”的三件事,请任选两件加以概括。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福建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龇,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解释下列加粗的字。
山北之塞(   )
⑵吾与汝毕力平(   )
⑶河曲智叟以应(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⑴甚矣,汝之不惠!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从“愚公移山”这则故事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福建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
(1)弗之(   )
(2)负箧曳屣(   )
(3)四僵劲不能动(   )
(4)溥幼嗜学(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是者六七始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余因得遍观群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比较[甲][乙]两文,具体说说文中主人公在学习上的共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甲][乙]两文后,你有什么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福建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陋 室 铭
唐·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曰∶“何陋之有?”
1、翻译下面句子。
(1)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文字从哪几个方面表现陋室不陋?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写到哪三位古人?为什么要写这三位古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福建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完成问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体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本文选自_________,它是西汉________(人名)整理的,按战国时期秦、齐、楚、赵等十二国次序编订而成的。
2.解释句中加粗词语的意思。
⑴朝服冠(   )
⑵今齐地方千里(   )
⑶臣之妻臣(   )
⑷王之甚矣(   )
3.下列各组加粗词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徐公何能君也 郡下,诣太守
B.臣之客有求于臣 两股战战,几先走
C.徐公不君之美 更役,复若赋
D.能谤讥市朝 生忧患,死于安乐
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⑴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对相关课文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邹忌以日常生活小事喻治国安邦之道,对齐王纳谏,终使齐国大治。
B.曹刿劝谏鲁庄公“取信于民”,终使弱小的鲁国战胜强大的齐国。
C.墨子巧言善辩,成功地劝阻楚王放弃攻打宋国的打算。
D.诸葛亮直言进谏,劝勉刘禅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
题型:福建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