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 |
文言文阅读。 |
[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
[乙]子奇治县 |
子奇年十六,齐君使治阿①。既而君悔之,遣使追。追者反曰:“子奇必能治阿,共载皆白首页。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决之②,必能治阿矣!”子奇至阿,铸库兵以作耕器,出仓廪③以赈贫穷,阿县大治。魏闻童子治邑,库无病,仓无粟,乃起兵击之。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战,遂败魏师。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字: ①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②追者反曰( ) 2、下列句中加粗的“以”与“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B、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C、夫以老者之智 D、属予作文以记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子奇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使“阿县大治”?(用自己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乙文中“___________”一句,形象地印证了甲文中“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的道理。 |
阅读理解。 【甲】……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王安石《伤仲永》 【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①邑人奇之( ) ②非淡泊无以明志( )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文关于学习所持观点的相通之处是什么?其根据(或理由)各是什么? 共同观点相通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或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两文在写法上各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文言文阅读。 |
马说 |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莱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鸣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下而加粗的词。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②策之不以其道(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