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洛阳有僧,房中磬①子夜辄自鸣。僧以为怪,惧而成疾。求术士②百方禁之,终不能已。曹绍夔③素与僧善,适来问疾,僧遽以告。俄顷,轻击斋
题型:江西省模拟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洛阳有僧,房中磬①子夜辄自鸣。僧以为怪,惧而成疾。求术士②百方禁之,终不能已。曹绍夔③素与僧善,适来问疾,僧遽以告。俄顷,轻击斋钟,磬复作声。绍夔笑曰:“明日盛设馔④,余当为汝除之。”僧虽不信其言,冀其或效,乃置馔以待。夔食讫,出怀中错⑤,(造字,左金字旁,右“虑”)⑥磬数处,其声遂绝。僧苦问其所以,绍夔曰:“此磬与钟律合,故击彼因此。”僧大喜,其疾便愈。《唐语林》 〔注释:①磬:佛寺中敲击以集僧众的鸣器,用石或铜作成。②术士:指巫师占卜之类的人。③曹绍夔:唐朝人,精通音律。④馔:指食物。⑤错:打磨玉石的工具。⑥(造字,左金字旁,右“虑”):锉〕 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 求术士百方禁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①房中磬子夜辄自鸣 辄:____________ ②终不能已 已:____________ ③僧苦问其所以 所以:__________ 3.翻译下列句子。 僧虽不信其言,冀其或效,乃置馔以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读完短文后说说“磬子夜辄自鸣”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曹绍夔是如何解决问题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求术士/百方禁之 2.辄:就;已:停止;所以:原因 3.僧虽然不相信他的话,但希望能有效,就置办了食物等着他。 4.(1)磬与钟的音律相和,每当子夜敲钟,磬就有了回应,也响起来了。 (2)曹绍夔用锉刀锉磬,使请与钟的音律不一样,磬就不相了。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
[甲]马说 |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
[乙]工之侨献琴 |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使国工视之,曰:“弗古。”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焉。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曰:“稀世之珍也。” 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而不早图之,其与亡矣。”遂去,入于宕冥之山,不知其所终。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①食马者__________________ ②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____ ③弦而鼓之________________ ④易之以自金______________ 2.下列各句中“而”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斫而为琴 B.弦而鼓之 C.过而见之 D.出淤泥而不染 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文所抒发的思想感情相同吗?请简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甲)(乙)两文,你认为怎样做才能让有才能的人得到他人的赏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按要求回答文后问题。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
(节选自《孙子·军争篇》)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 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且相如素贱人______ (2)而君畏匿之________ (3)臣等不肖__________ (4)肉袒负荆__________ 2.下列句中加粗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的一组是( ) A.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B.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C.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D.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文章内容,用文中一个字填空。 成语“负荆请罪”源自本篇文章。蔺相如对待廉颇传出的恶言,采取了“_________”的策略,而廉颇最后也被蔺相如的“__________”所感动。 | 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甲】《出师表》(节选)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乙】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夙夜忧叹,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1.解释下列加粗字词的意思。 ①夙夜忧叹( ) ②恐托付不效( ) ③将军身率益州之众( ) ④诚如是(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细读甲、乙两文,回答下列问题。 ①甲、乙两段文字表现诸葛亮的共同目的是什么?(用原文或自己的话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诸葛亮眼里,刘备是一个怎样的人?(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他运筹帷幄,指挥若定,请结合《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情节,用短语写出他所指挥的两个战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中国历史上还有许多像诸葛亮那样忠心报国的文臣武将,请从语文或历史教材中列举出两个名人,并写出他们留传下来的名言或者事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