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选文,回答问题。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选文,回答问题。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

题型:辽宁省中考真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选文,回答问题。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节选自诸葛亮的《出师表》)
  【乙】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此君子之朋也。故为人君者,当退小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节选自欧阳修的《朋党论》)
【注释】①暂相党引以为朋:暂时互相勾结而成为朋党。朋:朋党,指因志趣相同或利益相同而结合起来的集团。②退:排斥,排除。
1.解释加粗词语的含义。
(1)未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尝:____________
(2)君子则不        然: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两文中作者针对用人问题分别向君主提出了什么建议?请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画横线的句子可以看出诸葛亮与欧阳修认定人才的标准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尝:曾经,;然:这样,
2.(1)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旺发达的原因。
   (2)用它们(或这些,或“道义、忠信、名节”)来效力国家,就能够同心协力,共同把国家治理好。
3.诸葛亮提出的建议是“亲贤臣,远小人”,欧阳修提出的建议是“(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
4.爱国、爱惜名节等,遵守道义,善良等,忠诚守信,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选文,回答问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了,不敢销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读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选自《明史·张溥传》)
【注释】①溥:张溥,明末文学家。②钞:后来写作“抄”。③已:完毕。④斋:书房。⑤毫:笔。
1.解释加粗词语的含义。
(1)每假于藏书之家假   借:_______________
(2)其欣悦,则又请焉   俟:_______________
(3)如是者六七已     始:_______________
(2)俄顷立,以故名高一时 就: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甲】【乙】两文段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以上两人的学习经历中,你受到哪些启发?请联系实际谈一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辽宁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
  【甲】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选自晋朝·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隆中对》)
  【乙】赵将马服君赵奢之妻,赵括之母也。秦攻赵,孝成王使括代廉颇为将。将行,括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曰:“始妾事其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赐币帛,尽以与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尽藏之;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王以为若其父乎?父子不同,执心各异。愿勿遣!”王曰:“母置之,吾计已决矣。”括母曰:“王终遣之,即有不称,妾得无随乎?”王曰:“不也。”
  括既行,代廉颇三十余日,赵兵果败,括死军覆。王以母先言,故卒不加诛。(选自西汉·刘向《烈女传·赵将括母》)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1)将军宜枉驾之    顾:___________
(2)欲大义于天下    信:___________
(3)而智术浅短,遂猖蹶 用:___________
(4)乃视便利田宅可买者 日:___________
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王以母先言,故卒不加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凡三往,乃见”、“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两句中的“乃”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王以为若其父乎”、“徐公不若君之美也”两句中的“若”的意义和用法也不同。
B.刘备善于听从他人意见,以诚心求得人才,终成就三国鼎立之势;而孝成王不听从他人意见,最终兵败。
C.两段选文在塑造人物时都采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甲文徐庶极力向刘备推荐诸葛亮,侧面表现了诸葛亮的谋略与才干,乙文第一段写括母分析赵括父子是侧面表现括母仁智。
D.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两件事“三顾茅庐”和“长平之战”在两段选文中仅以“凡三往”“代廉颇三十余日,赵兵果败”就概括了,这是因为这两件事本身与突出两篇传记的主人公的性格关系不大,这也告诉了我们写文章时与中心关系不大的事件要略写。
题型:四川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1.解释下列加粗词的意义。
A.邹忌齐王纳谏 讽:____________
B.视之     孰:____________
C.朝衣冠    服:____________
D.徐公能及君也 何:____________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谓妻曰    亦不详姓字
B.齐国美丽者也 吾妻美我者
C.窥镜自视   学不思则罔
D.欲有求我也  刻唐贤今人诗赋其上
3.请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本段对邹忌行为的叙写,可以看出邹忌怎样的性格特点?请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四川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明日:明天
B.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地方:土地
C.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时时:常常
D.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期年:满一年
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   )
A.臣知不如徐公美
B.吾愿与汝相守以死
C.大王能命将出师
D.此危急存亡之春秋也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邹忌从与徐公美中悟出了治车的道理,进而讽谏齐王,齐王接受了邹忌的讽谏,兴利除弊,使国大治。
B.邹忌不被赞美所迷惑,与徐公比较后找到了妻、妾、客先生自己的原因,可见邹忌头脑清醒,善于思考。
C.邹忌讽谏齐王,从生活小事入手,用形象的比喻阐明治车的道理,表现出高超的讽谏艺术,收到了良好效果。
D.全文以写齐王纳谏和齐国大治为中心,表现了齐王知错就改,广开言路,勇于革新,是一位贤明的君王。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四川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课外文言文,完成问题。义田记
钱公辅
  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方显贵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
  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于是始有禄赐之入,而终其志。公既殁,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公虽位高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也。
注释:①负郭:距城很近。②稔:庄稼成熟。③殁:去世。④敛:收敛尸体。
1.下列加粗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全、都)施之
B.(放弃)负郭常稔之田千亩
C.(曾经)有志于是矣
D.惟以施贫活族之义(留给)其子也
2.下面句中加粗的“而”字与“公虽位高禄厚,而贫终其身”中“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然则何时乐耶?(《岳阳楼记》)
B.潭西南望,斗折蛇行。(《小石潭记》)
C.择其善者从之。(《(论语》十则》)
D.环而攻之不胜。(《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1)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四川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