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

题型:河北省模拟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木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绝。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
  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桃花源记》的作者是_____(朝代)著名诗人___,初中阶段我们还学过他的作品___、___。
2.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芳草鲜美(   )
②屋舍俨然(   )
③甚之(   )
不足为外人道也(   )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渔人偶遇桃源,“处处志之”,最终却“不复得路”,其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是如此美好,那么你理想中的社会王国是什么样的?结合社会现实谈谈你的设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东晋 陶渊明 《五柳先生传》 《归园田居》
2、(1)鲜艳美丽(2)整齐的样子(3)对……。感到奇怪(4)不值得,不必
3、(1)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2)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显得心满意足。
4、此题只要能围绕作者的矛盾思想来答,语言表述清晰流畅即可。
示例:寄寓了作者对美好的理想社会的追求,以及在当时社会条件下理想无法实现的矛盾思想,“桃源”即代表了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文中的渔人虽“处处志之”,但终“不复得路”,暗示了桃源并不存在,这样的理想无法实现。
5、“略”。符合社会现实言之有理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岳阳楼记》,完成问题。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雾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下列各组加粗字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古仁人心     属予作文以记
B.不物喜      醒能述文者
C.先天下之忧忧   云归岩穴暝
D.处江湖之远则忧君 如土石何
2.解释加粗字词的意思。
(1)百废兴(   )
(2)春和明(   )
(3)予尝古仁人之心(   )
(4)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
3.翻译句子。
(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从内容、结构说说第⑤段的作用。
(1)内容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构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福建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题型:福建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湖南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文言文阅读。
出师表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对下面语句中加粗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诚危急存亡之也。(秋天)
B.以先帝遗德。(发扬光大)
C.以陛下平明之理。(显扬)
D.以咨之。(询问)
2.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先帝创业未半中道崩殂。 杂然前陈者。
B.塞忠谏之路也。     其境过清。
C.然侍卫之臣不懈内。   战长勺。
D.宜付有司论刑赏。    真无马也。
3.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第一部分分析当前形势,提出广开言路的建议,为全篇议论张本。
B.选文第二段中“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一句强调依法办事。
C.选文第三段和第四段提出亲贤远佞的建议。
D.选文以议论为主寓情于议,在谈论形势、方针、政策和历史经验教训中贯穿一条明显的抒情线索。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
⑴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在选文中六次提到“先帝”有何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文阅读。
题型:黑龙江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湖南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

(甲)
文言文阅读。
四知
  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杨震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1.对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茂才      举:推举
B.四荆州刺史    迁:迁移
C.暮夜无者     知:知道
D.后涿郡太守    转:调动官职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大将军邓骘闻贤而辟之  太守即遗人随
B.当郡          无丝竹乱耳
C.至夜怀金十斤遗震    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D.密愧出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子孙常蔬食步行。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概括杨震的为官之道。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