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

  [甲]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

题型:山东省中考真题难度:来源:
  [甲]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乙]戴安道就范宣学,视范所为:范读书亦读书,范抄书亦抄书。惟独好画,范以为无用,不宜劳思于此。戴乃画《南都赋图》,范看毕咨嗟,甚以为有益,始重画
  【注释】①戴安道就范宣学:戴安道和范宣均为我国晋代人名。②咨嗟:赞叹。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于材人远矣 贤:____________
②不宜老思于此 老思: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得为众人而已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范看毕咨嗟,甚以为有益,始重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天资非凡最终“泯然众人”的实例,说明了____________;[乙]文则直接写出了戴安道和范宣师生之间____________的过程。
答案
1.①胜过,超过
   ②劳神,费心思
2.①能够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意思是比普通人还要不如)
   ②范宣看后,赞叹不已,认为大有益处,才开始重视画画。
3.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虚心学习,相互切磋(意对即可)
举一反三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题型:山东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山东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周敦颐《爱莲说》
文言文阅读。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乙】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音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下面加粗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臣请缚一人,王而行 人恒然后能改
B.何者也       或异二者之
C.吾欲辱之,何也   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D.要离刺庆忌也    甚矣,汝不惠
2.翻译下面句子。
(1)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文中秦王对唐雎的态度、情感有一个变化过程,请根据文段内容简要概括。
愤怒→_______→_______
4.【乙】文中晏子在回答楚王问话时,“避席对曰”,“避席”写出了晏子____________的态度,也隐含了他的不满。
5.唐雎与晏子都取得了外交上的胜利,唐雎主要是靠____________取胜,晏子主要是靠____________取胜。
  宁越,中牟之鄙人也。耕稼之劳,谓其友曰:“何为而可以免此苦也?”其友曰;“莫如学。学三十岁则可以矣。”宁越曰:“请以十五岁。人将休,吾将不敢休;人将卧,吾将不敢卧。”十五岁而周威公师之。之速也,而不过二里,止也;步之迟也,而百舍③,不止也。今以宁越之材而久不止,其为诸侯师,岂不宜哉?
题型:内蒙古自治区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山东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选自《吕氏春秋》)
比较阅读下面三则诗文,完成问题。
【甲】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乙】
  ①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②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岳阳楼记》)
【丙】
  唐诗中常常提到大江大河、高山平原,因为唐诗主要是中国北方文化发展到极盛时期的诗,所以要写就写高山大河,所以宋词多半是小桥流水,唐诗多半是高山大河。中国文学写高山大河写得最好的作品,我敢说至今没有超过唐诗的。比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豪情雄壮,比如“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比如“白日依山尽”“大漠孤烟直”“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比如“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比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都力量充沛得很,生命强健得很。
  长江、黄河、高山、大川、太阳、月亮,唐诗就是想来一个惊天动地,就是想贯通宇宙生命之气。“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这个风烟,大气得不得了。“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天姥连天向天横”,这个“上青天”、“向天横”都是直上直下将人的生命与宇宙生命相贯通。盛唐诗人、宰相张说大书诗人王湾的诗于政事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正是代表唐人的审美意识:天地之大美、自然之伟观——黎明、春天、新年,一齐来到人间,使人间成为美好的存在。“生”字、“入”字,热情奔放,是生命化的大自然。天行健,生命刚健、积极有为,迎向清新与博大。(王晓明《唐诗是早晨,不是下午茶》)
1.写出下面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1)乾坤日夜浮__________
(2)至若春和明__________
(3)不物喜,不以己悲__________
(4)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__________(《愚公移山》)
(5)夜半,童自转,缚即炉火烧绝之__________(《童区寄传》)
2.翻译下面句子。
(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甲】【乙】两诗文可以看出,两位作者有着怎样共同的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丙】的作者在原文中认为“唐诗是早晨”,从选文【丙】中可以看出唐诗具有怎样的“早晨”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选文【丙】中的认识:“唐诗就是想来一个惊天动地,就是想贯通宇宙生命之气。”请以【甲】诗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句为例,谈谈你的理解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选文,完成问题。
题型:辽宁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