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

题型:广东省中考真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1)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予作文以记之:______________
(3)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春和明: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标题为《岳阳楼记》,内容上却大量描写洞庭湖的景色,试分析作者的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表现强烈的忧患意识,而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抒发了“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范仲淹的“忧”与欧阳修的“乐”在本质上有什么联系?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
   (2)属:通“嘱”,嘱托、嘱咐。
   (3)胜:美好的(或优美的)。
   (4)景:日光。
2.(1)译: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
   (2)译: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3.因为前人对岳阳楼的描绘已经很详尽了,作者另辟蹊径以湖的景色来烘托岳阳楼,用湖的浩浩汤汤、气象万千的景物特点引出后面的登楼之情,为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做铺垫(意思相近也可)。
4.“忧”与“乐”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范仲淹无论位居高官或是退居民间,都挂念国家、百姓;欧阳修虽然遭到贬谪而失意,仍积极施政,与百姓同乐(必须分开答“范仲淹”和“欧阳修”,意思相近也可)。他们都心忧天下、以天下苍生为念,始终关心百姓疾苦,关注百姓悲喜。
举一反三
文言文阅读。
题型:广西自治区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广西自治区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广西自治区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鱼我所欲也
文言文阅读。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史,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被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惠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敏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删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带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拉史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官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见而不受.夸为官宣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幂受,夸为妻要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夸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主::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选自《孟子·告子上》)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则凡可以患者何不为也(辟:同“避”,躲避)
B.人皆有之,贤者能勿耳(丧:丧失)
C.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蹴:践踏)
D.今为所识穷乏者我而为之(得:得到)
2.下列甸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如使人之所欲莫甚
A.相与步中庭
B.苛政猛虎也
C.箕畚运渤海之尾
D.管夷吾举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之谓失其本心。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鱼我所欲也》的内容填空。
孟子认为人之“所欲有甚于生…‘所恶有甚于死”。他通过_________的取舍、箪食豆羹的取舍、_________的取舍等方面论证了“义”和“不义”的存在。
读文答题。
  【甲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三峡》)
  【乙文】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两岸连山,略无处   城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B.虽乘御风,不以疾也  急湍甚箭,猛浪若
C.引凄异        予作文以记之
D.予观夫巴陵状     高处不
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三峡七百里中    非亭午夜分
B.或异二者之为,哉  吏呼一
C.王命急宣      或长烟一空
D.满目萧       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3.下列对甲乙两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把山与水结合在一起些,不仅突出了山的险峻,还写出了四季的江水特点;乙文展现的洞庭湖则水波浩荡,气象万千,气势雄阔。
B.甲文引用渔歌,既突出了三峡的特点,又渲染了秋天峡谷萧瑟的气氛;乙文以“古仁人”的思想为依据,推出“先忧后乐”的名句。
C.甲文写三峡四季景色,详写夏秋,略写春冬;乙文写洞庭湖一阴一晴之景,通过对比,突出不同天气对人的心情的影响。
D.甲文行文简洁,很少流露出作者的主观感情;乙文只写了迁客***人的“览物之情”,完全没有涉及作者范仲淹的情感立场。
4.把文言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迁客***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题型:河北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河北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

送东阳马生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一)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棉、允之任也。(选自诸葛亮《前出师表》)
  (二)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选自诸葛亮《后出师表》)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着重号的词。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
②而议者为非计(   )
2、写出下列加着重号的虚词在现代汉语中对应的词语。
①躬耕南阳(   )
②先帝不臣卑鄙(   )
不伐贼,王业亦亡(   )
3、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选文(一)来看,作者为什么要效忠刘氏王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一)和(二)都表达了作者一个怎样的志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