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完成下列各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完成下列各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

题型:北京模拟题难度:来源: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完成下列各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幕圣贤之道。又惠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弱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客臭,烨然若神人;余则媪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1)疑质理__________
(2)色愈恭,礼愈____
(3)以拥覆__________
(4)白玉之环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自己的话说说,“余”幼时家贫,却能够“遍观群书”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余”从师的“艰”表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引、提出
   (2)周到
   (3)被子
   (4)腰佩。腰,用作动词。
2.(1)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2)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里。
3.“余”向藏书之家借书,并抄录;由于遵守还书时间,所以藏书之家都愿意把书借给“余”;因此能够“遍观群书”。
4.从师的路途艰苦,没有鲜肥美昧的东西可以享用,没有华丽保暖的衣裳。
(意对即可)
举一反三
文言文阅读。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选自《礼记·礼运》)
  [乙]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选自《桃花源记》)
1.解释下列文言句中划线的词语。
(1)选贤(   )能
(2)货(   )其弃于地也
(3)(   )外户而不闭
(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句子。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文中阐述的“大同社会”与[乙]文中描绘的“世外桃源”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浙江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濠州定远县一弓手,善用矛,远近皆服其能。有一偷亦善击刺,常蔑视官军,唯与此弓手不相下,曰:“见必与之决生死。”一日,弓手者因事至村步,适值偷在市饮酒,势不可避,遂曳矛而斗。观者如堵墙。久之,各未能进。弓手者忽谓偷曰:“尉至矣,我与汝皆健者,汝敢与我尉马前决生死乎?”偷曰:“诺。”弓手应声刺之,一举而毙,盖乘隙也。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注释】①濠州定远县:地名,今属安徽。②弓手:又称弓兵,宋代地方治安军之一。③村步:村埠头。步,通“埠”,码头。④尉:指县尉,维持本县治安。
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善于、擅长)用矛
B.一举而(***死)
C.适(刚好)偷在市饮酒
D.弓手者忽(对……说)偷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皆服能       空乏
B.弓手者事至村步   罔不势象形
C.曳矛而斗      许先帝以驱驰
D.见必与决生死    时人莫许也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汝敢与我尉马前决生死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选文,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弓手在与小偷决斗中取胜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浙江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问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无与为乐者(   )
强饮三大白而别(   )
⑶相与步于中庭(   )
2.下面两个句子所描写的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⑴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甲乙两文内容,完成下表。  
题型:浙江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浙江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浙江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

选文
时间


甲文
 ⑴
月景
闲情
乙文
更定


阅读下面一篇课外文言文,完成问题。
纯孝之报
  吴郡陈遗,家至孝。母好食铛底焦饭,遗作郡主簿,恒装一囊,每煮食,辄贮录焦饭,归以遗母。后值孙恩贼出吴郡,袁府君即日便征。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归家,遂带以从军。战于沪渎,败,军人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饥死,遗独以焦饭得活。时人以为纯孝之报也。(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铛(chēnɡ):平底浅锅。②贮录:储存,收存。③遗(wèi):给予。④袁府君:袁山松,晋朝吴郡太守,孙恩攻沪渎,袁山松固守,城陷而死。⑤未展:来不及。⑥军人:这里指官军。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⑴母好铛底焦饭(   )
⑵袁府君即日便(   )
2.凭借注释,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每煮食,辄贮录焦饭,归以遗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就选文写一句富有文采的读后感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
愚公移山(节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1)固不可(  )
(2)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
(3)何而不平(  )
(4)河曲智叟以应(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甚矣,汝之不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以残年余力”的“以”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B.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C.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D.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4.从文中画线句子看,你认为愚公“愚”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