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训学斋规》
  注:①漫浪:随随便便。 ②急:要紧。
1.解释划线字词。
(1)可以有:_____________
(2)其义自:_____________
2.读书要分哪两步进行?怎样才算达到了要求呢?(请用文章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在“三到”中,强调了________的重要,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短句正面回答)
4.作者在这段话中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不超过15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得:收获。 (2)见:同“现”,显露。
2.先须熟读,继以精思。 熟读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
3.心到。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4.介绍读书的步骤,并要专心致志。(不超字数,意思正确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选出划线字意思不同的一项 [     ]
A.高入云重岩叠
B.雾将歇  发白帝
C.林翠竹  流见底
D.夕欲颓不见
2.选出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 [     ]
A.与:未复有能其奇者  选贤
B.将:晓雾歇  出郭相扶
C.是:实欲界之仙都  自指物作诗立就
D.自:康乐以来  李唐来
3.选出划线词解释有误的项[     ]
A.古来共(谈论)
B.五色交辉(交相辉映)
C.夕日欲(落下)
D.未复有能与其者(奇怪)
4.选出说法有误的一项[     ]
A.本文是陶弘景给谢中书书信中的一段文字,历来被当作独立成篇的山水佳作来欣赏。
B.全文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为话题,以山峰、河流、石壁、树木等景物的铺陈刻画为主体,最后以无人与之共赏山川之美结束。
C.本文文字清新流畅,精于铸炼,以散句为主,长短结合、骈散交错。
D.文章表达了作者对谢灵运的仰慕之情,也抒发了作者自己欣赏山水时不同凡响的审美感受。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面划线的字。
①虽乘御风不以疾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晴初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出划线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
A.或:王命急宣  以钱币乞之
B.林:青翠竹  寒涧肃
C.绝:哀转久  沿溯阻
D.素:湍绿潭  可以调
4.文中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有珠联壁合、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分别用一个字概括“夏”“春”“秋”季的景物特色。
 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三段中写“高猿长啸”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你调动想象,用形象的文字将“清荣峻茂”的景色描绘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四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1.选出划线字意义不同的一项 [     ]
A.天下之观也 势极
B.则一无迹 仅有“敌”为火所焚
C.吴儿善者数百 迎而上
D.分列两 江上下十余里间
2.选出划线字意义相同的一项[     ]
A.为: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盛 仅有“敌船”火所焚
B.天:下之伟观也 吞沃日
C.百:艨艟数 腾身
D.而:溯迎上 僦赁看幕
3.解释划线词的意义。
其远出海门(   )
②每京尹(   )
③为火所(   )
④四马途(   )
4.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如履平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黄烟四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略不相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随波而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简答。
① 能概括全文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第一段中写潮水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第二段中表现教阅场面宏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④ 侧面烘托江潮之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解释句中划线的字。
①是日更(   )  ②余一小船(   )
③长堤一(   )  ④此(   )
2.用现代文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出划线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白:上下一 余强饮三大而别
B.余:住西湖 上下十里间
C.更:是日定 湖中焉得有此人
D.及:下船 郡下
4.选出划线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舟子:舟子喃喃曰 左右舟子各一人
B.是:日更定 金陵人
C.绝:湖中人鸟声俱 哀转久
D.饮:拉余同 余强三大白而别
5.简答。
①文章的文眼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作者“雪”是按什么顺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你写出两句写雪景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注释〗①缥碧(piǎobì):青白色。 ②轩邈(xuāunmiǎo):争高争远。 ③泠泠(línglíng):形容水声的清越。 ④嘤嘤(yīngyīng):鸟鸣声。 ⑤鸢(yuān):一种猛禽 ⑥戾(lì):至、达到。 ⑦经纶(jīnglún):筹划、治理。
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字。
①天下绝(   )    ②急湍箭(   )
③猛浪若(   )    ④势竞上(   )
⑤蝉则千不穷(   )  ⑥窥谷忘(   )
2.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
①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则短文都从视觉和听觉写景。试从文中各摘出一组(不少于2个小句)相关的句子。
【甲】文 从视觉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听觉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 从视觉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听觉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两文都运用了以静写动、动静结合的手法,试从两文中各摘出一组运用这种写法的句子。
【甲】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两文都以写景为主,也有抒情的点睛之笔。摘出两文中的抒情句子。
【甲】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