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畿传       杜畿字伯侯,京兆杜陵人也。少孤,继母苦之。以孝闻。举孝廉,除汉中府丞。荀彧进之太祖,太祖以畿为司空司直。追拜畿为河东太守。       是时

杜畿传       杜畿字伯侯,京兆杜陵人也。少孤,继母苦之。以孝闻。举孝廉,除汉中府丞。荀彧进之太祖,太祖以畿为司空司直。追拜畿为河东太守。       是时

题型:四川省中考真题难度:来源:
杜畿传
       杜畿字伯侯,京兆杜陵人也。少孤,继母苦之。以孝闻。举孝廉,除汉中府丞。荀彧进之太祖,太祖以畿为司空司直。追拜畿为河东太守。
       是时天下郡县皆残破,河东最先定。畿治之,崇宽惠,与民无为。民尝辞讼,有相告者,畿亲见为陈大义,遣令归谛思之,若意有所不尽,更来诣府。乡邑父老自相责怒曰:“有君如此,奈何不从其教?”自是少有辞讼。班下属县,举孝子、贞妇、顺孙,复其徭役,随时慰勉之。渐课民畜犉牛、草马,下逮鸡豚犬豕,皆有章程。百姓勤农,家家丰实。畿乃曰:“民富矣,不可不教也。”于是冬月修戎讲武,又开学官,亲自执经教授,郡中化之。(《 三国志· 魏书·卷十六》,有删改)
1、下列对文意的初步理解、有错的一项是(  )
A、《 三国志》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史书,作者是陈寿。
B、杜畿是三国时的魏国人。
C、文章中提到的太祖指的是三国时魏国的曹操。曹操当时还没有当皇帝,后来才当上了魏国的皇帝,称为太祖。
D、文中写到的主要事情,发生在杜畿当河东郡的太守时候。
2、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少孤,继母之 苦:让他吃苦,虐待他。
B、荀彧之太祖。 进:推荐,举荐
C、若意有所不尽,更来府。诣:拜见。
D、亲自执经教授,郡中之。化:教化。
3、与文中“畿亲见为陈大义”中“为”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B、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C、行拂乱其所为
D、此中人语去:“不足为外人道。”
4、对下面这个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有君如此,奈何不从其教?
A、有这样好的官员,我们怎能不听从他的教诲呢?
B、有你这样做的吗?为什么不听从长官的教诲呢?
C、有像你这样的人,我们干吗不把事情做好呢?
D、有像这样的官员吗?为什么不好好教育老百姓呢?
5、下列对文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杜畿幼年时死了父亲,因为孝顺继母被推举为官员,后来又被太祖加封为太守。
B、在河东执政的时候,杜畿对老百姓实行宽松优惠的政策,对他们之间的诉讼晓以大义,让他们尽量自己解决。
C、为了鼓励百姓都勤于农业生产,杜畿命令增加属县里所有孝子、贞妇、顺孙的徭摇役。
D、杜畿认为社会安定、物质富足之后,就要让老百姓习武修文,提高文化素质。
答案
1、C
2、C
3、D
4、A
5、C
举一反三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选自《聊斋志异·牧竖》)
      [注释]:①牧竖:牧童。竖,童仆。②跑:兽类用足扒土。同“刨”。③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1.下列每组句子中,划线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两狼之并驱如    令嗥 
B.目似瞑,暇甚   甚仓皇
C.狼不敢   跑号如
D.相数十步   一狼径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阅读[甲][乙]两文,下面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甲文主要表现狼的贪婪、凶残、狡诈和愚蠢;乙文则从大狼身上体现伟大的母爱。
B.甲乙两文在刻画狼时,都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
C.甲文表现狼的狡诈时主要写两狼配合,一明一暗地“诱敌”;乙文中开篇写“谋分捉之”,以下从狼的侧面处处体现了“谋”的结果。
D.两文的语言都简练而生动,都运用了比喻和描写。
4.同是人与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竖对狼的做法,你更赞同哪一种?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四川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愚公移山
《列子》
       ⑴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⑵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⑶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⑷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⑴山北之塞(             )
     ⑵吾与汝毕力平(             ) 
     ⑶河曲智叟以应(             ) 
     ⑷曾不能毁山之一(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⑴甚矣,汝之不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何苦而不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⑵段可分为三层,请用文中语句写出第⑵、⑶层大意。
     第①层:面山而居  
     第②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③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本文可知,“阴”“阳”二字在和山水名称相连时,多指和山水相关的方位,如“河阳”“汉阴”等。我国很多城镇名称就是这样形成的。请指明下列城市所处山水的位置。
     ⑴ 江(长江)阴:________________
     ⑵ 洛(洛河)阳 :_______________
     ⑶ 衡(衡山)阳:________________
     ⑷ 华(华山)阴:________________
5.在“搬山”还是“搬家(走人)”的矛盾中,愚公和智叟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愚公认为:子孙无穷,人力无限,而山不加增,人定胜山;智叟认为:人是“残年余力”,山却高大难平,愚公不自量力。“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请你对愚公的态度作出或赞成或反对的言之有理的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山东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棉、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解释下列划线字在文中的含义。
(1)此诚危急存亡之也   秋:_____________
(2)耕于南阳   躬:______________
(3)是以先帝拔以遗陛下 简:______________
(4)至于斟酌损   益:______________
2、下面各组划线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隆中对》)
B、若有作奸犯科及忠善者   不足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C、宜付有司论刑赏   转视积薪后,一狼洞中(《狼》)
D、先帝不臣卑鄙   不以物喜,不己悲(《岳阳楼记》)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诸葛亮在本文中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和决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四川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注释:①长烟一空;大片的烟雾完全消散。②浮光跃金:浮动的光闪着金色。这里写微波时水面的月光。③静影沉壁:静静的月影像沉下的玉璧。这里写无风时水中的月影。壁:圆形的玉。④何极:哪有穷尽。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1)连月不(            )
(2)春和明(            )
(3)岳阳楼之观(            ) 
(4)不物喜(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1)第一、二自然段描绘了洞庭湖的三幅画面,依次是:____________、晴天的湖景、__________
(2)第三自然段中能体现“古仁人之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参照注释,对文中画线句子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写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给你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云南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下列句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①肉食者谋之,又何焉 ②数月之后,时时而
B.①弗敢加也,必以 ②小未孚,神弗福也
C.①可以一战。战则请 ②择其善者而
D.①公与之,战于长勺 ②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
2.下列句中划线词语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①不能察,必以情 ②锥末倒眦而不瞬也
B.①忠之属也。可一战 ②固国不山溪之险
C.①登轼望之 ②先天下之忧
D.①吾视辙乱,望其旗靡 ②真无马邪
3.结合上下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既克,公问其故”中的“其”指代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曹刿的论述来看,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山东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