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地震的认识①地震是地球内部介质局部发生急剧的破裂,产生地震波,从而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地面振动的现象。地震就是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在古代又称为地动。它就象刮风

浅谈对地震的认识①地震是地球内部介质局部发生急剧的破裂,产生地震波,从而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地面振动的现象。地震就是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在古代又称为地动。它就象刮风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浅谈对地震的认识
①地震是地球内部介质局部发生急剧的破裂,产生地震波,从而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地面振动的现象。地震就是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在古代又称为地动。它就象刮风、下雨、闪电、山崩、火山爆发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
②地震波指地震时,在地球内部出现的弹性波,主要包含纵波和横波。来自地下的横波能引起地面的水平晃动,横波是地震时造成建筑物破坏的主要原因。地下岩层断裂和错动发源的地方,叫作震源。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地面上离震源最近的一点称为震中。它是接受振动最早的部位。震中到震源的深度叫作震源深度。对于同样大小的地震,由于震源深度不一样,对地面造成的破坏程度也不一样。震源越浅,破坏越大,但波及范围也越小,反之亦然。
③地震按成因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等类。按震源深浅可分为: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小于70千米)、中源地震(震源深度70-300千米)、深源地震(震源深度大于300 千米)。全世界 95%以上的地震都是浅源地震,震源深度集中在 5-20千米上下,如汶川大地震的震源深度只有 10 千米,而雅安芦山地震也仅有13千米,它们都处在龙门山地震带上。
④地震给人类带来的灾害是巨大的。地震是世界上最凶恶的敌人,它所造成的直接灾害有建筑物与构筑物的破坏,如房屋倒塌、桥梁断落、水坝开裂、铁轨变形等等。地震可引发多种次生灾害:崩塌、滑坡、 地裂缝、地面塌陷、沙土液化,沿海地区海底地震引起的海啸等。
⑤地震学家都想找到预测地震的方法,但迄今为止地震预测技术仍未成熟,其主要有以下原因:其一,地震是小概率事件,很难验证研究者的思路、方法及观测结果。其二,地球具有“不可入性”,仅仅用来自地球表面的观测资料来推断地下的物理过程是十分团难的。其三,如果承认地震是地壳内的一种临界现象,那么它具有不稳定性,对初始条件的变化十分敏感,这就可能导致对地震发生时刻的预测的不确定。
⑥看来,人类对地震孕育发生的原理、规律虽有所认识,但还没有完全认识;人类可以对某些类型的地震做出一定程度的预报,但还不能预报所有的地震。
小题1:从说明内容角度看,本文是一篇            说明文,请简述说明顺序。(3分)
小题2:认真体会选文第①段中加横线的句子,说说它这样写有何作用。(2分)
地震就是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在古代又称为地动。它就象刮风、下雨、闪电、山崩、火山爆发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
小题3:选文第④段主要采用了哪三种说明方法?请任选其中一种说明方法,说出它的作用。(2分)
小题4:利用选文的知识,请你对雅安芦山“4.20”地震的发生原因与危害作简要说明。(3分)
答案

小题1:事理说明文(1分),说明顺序:逻辑顺序(1分),简述:首先介绍了什么是地震(或:给地震下定义),接着依次介绍地震的相关知识:地震波、地震分类、地震灾害,最后说明地震预测技术还不成熟。(1分,意近即可。)
小题2:在说明文中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1分),把地震现象比作刮风、下雨、闪电、山崩、火山爆发,形象直观地说明了地震的发生很平常。(1分)
小题3:说明方法:分类别、列数字(据)、举例子
三种说明方法的作用:
分类别:把地震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等类,按震源又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使人们对地震种类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列数字(据)作用:列举了确数,如70、3000、5、20等,还列举了百分数,如95%,使人们对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有一个直观的区分度。
举例子作用:举汶川、雅安地震的例子,说明浅源地震占多数。
小题4:雅安芦山“4.20”地震,在处在龙门山地震带上,震源深度只有13千米,属于浅源地震(知识性,1分),目前造成了众多人员伤亡,大量房屋倒塌,经济损失无法估量(危害性,1分),这次地震,没有事先预报,震后才知晓,说明我国的地震预报工作还需加强(没有预报性,即评价,1分)。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通读本文可知,本文在介绍有关地震的知识,揭示内部规律,因此是事理说明文。一般是逻辑顺序,本文也是这样,首先介绍了什么是地震(一段),接着依次介绍地震波、地震分类、地震灾害(二至四段),最后说明地震预测技术还不成熟(五、六段)。
点评:说明文按其说明内容一般分为两类: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在于说明事物的特征,事理说明文是为了揭示事物间的联系及内部规律。常见的说明顺序一般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事理说明文一般运用逻辑顺序。
小题2:试题分析:“象”表明画线句是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分析其内容可知,运用打比方
的说明方法是为了说明“地震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
点评:对于说明文的说明方法,首先要知道有哪些,即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其次要知道其特征及作用。在平时的阅读中,我们要不断加强练习。另外,说明方法的作用是由效果的关键词和其内容上的作用两部分组成的。效果关键词如准确、具体、形象生动、条理清晰的说明了等,内容上一般证明的是运用说明方法的句子之前的句子,而且大多证明本段的中心句。即说明方法及作用的答题是有规律可循的。
小题3:试题分析:从前向后读第四段可见,说明方法有打比方,如“地震是世界上最凶
恶的敌人”;有列数字;还有举例子,如“如房屋倒塌、桥梁断落、水坝开裂、 铁轨变形等
等”。第二问可以选一种自己最易于驾驭的方法来分析其作用,如举例子,真实具体地说明
了地震的危害。
点评:对于说明文的说明方法,首先要知道有哪些,即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其次要知道其特征及作用。在平时的阅读中,我们要不断加强练习。另外,说明方法的作用是由效果的关键词和其内容上的作用两部分组成的。效果关键词如准确、具体、形象生动、条理清晰的说明了等,内容上一般证明的是运用说明方法的句子之前的句子,而且大多证明本段的中心句。即说明方法及作用的答题是有规律可循的。
小题4:试题分析:审题后首先找到答题范围,主要是文章的三段和四段,从前向后读该部分可知,雅安芦山“4.20”地震的发生原因是“处在龙门山地震带上”,危害有“房屋倒塌、桥梁断落、水坝开裂、铁轨变形、崩塌、滑坡”等。根据文中的这些信息,我们可以组织成切题的答案回答。
点评:审题后要确定答题范围,然后从前向后找关键语句,并将其加以概括。能借用原文语句回答的可借用原文语句。
举一反三

                 
①地震是自然灾害中对人类危害最大的灾难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仅地震一项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平均每年就超过45亿美元。因此,准确预报地震发生的地点、时间和震级,减少地震造成的损失,便成为地震科学家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②要准确预报地震,必须分析十几种甚至上百种异常情况。为此,必须观测与地震范围相关的地域。人造地球卫星的监测和计算机的应用,为人们大面积观测和快速综合分析资料提供了有利条件。
③通过人造地球卫星的监测,前苏联科学家注意到,地震发生前,在卫星的照片上能发现某些地区大面积的红外异常,显示出这些地区的地热温度普遍升高。例如,1984年3月19日中亚加兹利地震前就出现了这种情况。日本科学家也注意到,在地震发生前几个月,卫星就能测到震区地理位置的移动。如1989年7月11日伊东地震前一年,他们就发现伊东的位置在向南移动。到震前2—3天,位移达到最大值,向南偏离原来的位置13.6厘米。此外,1989年10月17日美国旧金山地震前半个月,美国科学家意外地在无线电波探测仪中,接收到了与地震有关的超低频无线电波。
④这些新发现的预测地震先兆的方法,将能提高地震预报的准确性,从而减少地震造成的损失。
小题1:“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仅地震一项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平均每年就超过45亿美元”中的“不完全”三个字可否删掉?为什么?(3分)
小题2:第③段划线部分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请分析其作用。(3分)
小题3:根据文章内容,说说有哪些“预测地震先兆的方法”。(3分)
小题4:根据文章内容,为本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脑袋大更聪明?
①大脑越大,脑细胞就越多,人不就越聪明吗?一些科学家以此解释为何人类比近亲黑猩猩要更聪明;然而持反对意见的科学家却不在少数,他们的理由——倘若大脑越大动物就越聪明,为何大象没有展现出高于人类的智慧?
②众所周知,神经细胞是实现大脑功能的主要部分,大脑尺寸影响智商这个观点的核心就在于此。当神经细胞发生病变后,人的大脑功能就会受损,甚至会引发帕金森症、阿尔兹海默症等疾病。
③然而神经细胞虽然重要,却只占大脑约10%,剩余的大多由胶质细胞组成。以往人们以为这些细胞只是起填充的作用,但最近许多研究都表明它们在传递信息的能力上虽不及神经细胞,却有自己的一份贡献。加州大学的戴蒙德教授在1985年对爱因斯坦大脑的分析指出其大脑中胶质细胞的数量就多于常人。
④来自英格兰的科学家埃姆斯与格兰特分离出小鼠突触(即不同神经细胞相连的节点)可能起传递信息作用的651条基因,并在另外18种生物中寻找这些基因。他们发现随生物的复杂程度提升,这些基因的数量也有所提高。与人相比,小鼠、猩猩等哺乳动物这些基因数量大约只减少了5%;斑马鱼、爪蟾等非哺乳类的脊椎动物其基因数量则只有人的大约90%;而果蝇,蜜蜂等非脊椎动物的这些基因更只有人的一半左右。
⑤这意味着高等生物单个突触传递信息的能力更强。如果再考虑不同大脑尺寸带来的突触绝对数量的差别,就能解释为什么有时脑袋大的生物聪明,有时脑袋大的生物并不一定聪明了。打个形象的比方,大脑中的突触就好像电脑中的处理器,尺寸决定了处理器的数量。大脑越大,处理器就越多。但这些处理器的性能却天差地别,如果说人类的处理器是当下最新产品的级别,那么那些鱼类、昆虫的处理器或许只有10年或者20年前处理器的性能了。 
⑥用这个理论,我们能很好地解释本文开头提到的两个现象——人类与黑猩猩的处理器性能差不多,但                        ;大象的大脑虽然比人更大,但                       ,因此总体上看仍然无法比拟人类。(768字)
(选自科学松鼠会博文,有删改)
小题1:根据文意,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很多科学家认为人类比黑猩猩更聪明的原因是人类的大脑比黑猩猩大,脑细胞更多。
B.当神经细胞发生病变后,人脑功能就会受损,就会患帕金森症、阿尔兹海默症等疾病。
C.人脑中胶质细胞只是起填充大脑的作用,并不能像神经细胞那样具有传递信息的能力。
D.随生物复杂程度提升,可能起传递信息作用的基因越多,单个突触传递信息能力越强。
小题2:下列对文段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标题“脑袋大更聪明?”起提出疑问、引发读者兴趣的作用,并非本文的结论。
B.用“对爱因斯坦大脑分析”的例子说明占人脑90%的胶质细胞也有传递信息的能力。
C.把斑马鱼与果蝇传递信息的基因数量作比较,说明果蝇的大脑比斑马鱼的脑更聪明。
D.“大脑中的突触就好像是电脑中的处理器”,用打比方说明突触在大脑中的重要作用。
小题3:根据本文理论,请在第⑥段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语句,完成对第①段提到的两个现象的解释。(4分)
用这个理论,我们能很好地解释本文开头提到的两个现象——人类与黑猩猩的处理器性能差不多,但                                             ;大象的大脑虽然比人更大,但                                          ,因此总体上看仍然无法比拟人类。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北极燕鸥
①南极,给人印象最深的动物自然是企鹅。而在北极,令人肃然起敬的却并非北极熊,而是北极燕鸥。企鹅虽然待人亲切,憨态可掬,但看上去却有点傻气;而北极燕鸥虽然小巧玲珑,但却矫健有力,往往能给人以激情。
②北极燕鸥可以说是鸟中之王。它们在北极繁殖,但却要到南极去越冬,每年在两极之间往返一次,行程达数万千米。人类虽然是万物之灵,已经造出了非常现代化的飞机,但要在两极之间往返一次,也决非易事,因此燕鸥那种不怕艰险追求光明的精神和勇气特别值得学习。因为,它们总是在两极的夏天中度日,而两极的夏天太阳总是不落的,所以它们是地球上惟一一种永远生活在光明中的生物。不仅如此,它们还有非常顽强的生命力。1970年,有人捉到了一只腿上套环的燕鸥,结果发现,那个环是1936年套上去的。也就是说,这只北极燕鸥至少已经活了34年。由此算来,它在一生当中至少要飞行150万千米。
③北极燕鸥不仅有非凡的飞行能力,而且争强好斗,勇猛无比。虽然它们内部邻里之间经常争吵不休,大打出手,但一遇外敌入侵,则立刻抛却前嫌,一致对外。实际上,它们经常聚成成千上万只的大群,就是为了集体防御。貂和狐狸之类非常喜欢偷吃北极燕鸥的蛋和幼子,但在如此强大的阵营面前,也住往畏缩不前,望而却步,三思而后行。
④不仅这些小动物,就连北极最为强大的北极熊也怕它们三分。有人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    (饶有趣味、别开生面、惊心动魄、危机四伏)的场面:在一个小岛上,一头饥饿的北极熊正在试图悄悄地逼近一群北极燕鸥的聚居地。然而,它那高大的身躯过早地暴露了自己。这时,争吵中的燕鸥突然安静了下来,然后高高飞起,轮番攻击,频频向北极熊俯冲,用其坚硬的喙雨点般地向熊头啄去。北极熊虽然凶猛,却回击乏术,只有招架之功,并无还手之力,只好摇晃着脑袋,踮着屁股,鼠窜而去。
⑤燕鸥也是一种体态优美的鸟类,其长喙和双脚都是鲜红的颜色,就像是用红玉雕刻出来的。头顶是黑色的,像是戴着一顶呢绒的帽子。身体上面的羽毛是灰白色的,若从上面看下去,和大海的颜色融为一体。而身体下面的羽毛都是黑色的,海里的鱼若从下面望上去,很难发现它们的踪迹。再加上尖尖的翅膀,长长的尾翼,集中体现了大自然的巧妙雕琢和完美构思。可以说,北极燕鸥,是北极的神物!
小题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该说明对象的特征是什么?(2分)
                                                                               
                                                                              
小题2:从第④段的括号里选择一个恰当的词语写在前面横线上的话,你的选择是什么?(2分)
                                                                          
小题3:第②段划线的文字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3分)
                                                                               
                                                                              
小题4:文中通过侧面描写的方法表现燕鸥特点的句子是什么?(2分)
                                                                               
小题5:本文的语言特点是什么?请举例分析。(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蓝色能量
最近热映的李安导演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电影,让我们见识了大海的美丽,我们欣赏到了平静如镜倒映着整个天空的海面,也见识了折磨少年派的惊涛骇浪的威力。从惊涛骇浪的威力中,我们可以看得到海浪具有的巨大能量,如果我们人类能够把海浪的能量捕获,那该多好呢。
其实海浪、风、太阳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海浪的形成是因为风,而风又是因为空气受热不均流动而形成的。所以海浪具有的能量——波浪能,实际上来源于太阳能。波浪由于风的作用形成,因此波浪能的能量传递速率和风速有关,也和风与海面相互作用的距离有关。种种因素造成波浪能是海洋能源中能量最不稳定的一种能源,因此真正的捕获和利用它有很大的难度。
自石油危机之后,世界各国都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到新能源研究开发中,波浪能也从那时起迎来黄金发展时期。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开发,到目前为止,各式各样的波浪能装置已经有一千多种。这些装置大体上都是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采集系统,主要是俘获波浪能,为一级转换;第二部分是能量转换系统,作用是把俘获来的波浪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例如机械能,为二级转换;第三部分是将其他形式的能量转换为电能,称为三级转换。
目前常见的波浪能技术有这样几种:
一、漂浮式波浪能装置。该技术近年来发展最为活跃,采用振荡浮子或鸭体来俘获波浪能,然后将俘获来的波浪能转化为浮子(鸭体)运动的机械能,再将机械能通过液压系统转化为液压能,最后转化为电能。
二、收缩波道式,其依靠逐渐收缩的导浪墙俘获波浪能,使之在逐渐收缩的导浪墙中放大,直到越过导浪墙顶进入高于海面的水库。进入水库的水通过水轮发电机转换成电能。
三、振荡水柱式。其通常是采用一个气室俘获波浪能。当波浪作用在气室内时,水柱就会上下运动。水柱的上下振荡可以使气室内水面上的空气来回进出,从而推动涡轮旋转发电。
尽管波浪能难以提取,但人们在这方面的探索从未止步,因此,蓝色大海蕴藏的蓝色能量一定能为人类的未来造福。
(选自2012年12月《地球上丰富而宝贵的蓝色能量——海洋能系列(二)》,有改动)
小题1:第一段由热播的电影开头,有什么好处?(4分)
                                                                           
小题2:试概括人类利用波浪能的工作原理。(4分)
                                                                           
小题3:说说选文主要采用的说明方法及表达效果。(3分)
                                                                           
小题4:“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开发,到目前为止,各式各样的波浪能装置已经有一千多种。”中加线的字“到目前为止”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黄山绝壁松
冯骥才
黄山以石奇云奇松奇名天下。然而登上黄山,给我以震动的是黄山松。
  黄山之松布满黄山。由深深的山谷至大大小小的山顶,无处无松。可是我说的松只是山上的松。
  山上有名气的松树颇多。如迎客松、望客松、黑虎松、连理松等等,都是游客们争相拍照的对象。但我说的不是这些名松,而是那些生在极顶和绝壁上不知名的野松。
  黄山全是石峰。裸露的巨石侧立千仞,光秃秃没有土壤,尤其那些极高的地方,天寒风疾,草木不生,苍鹰也不去那里,一棵棵松树却破石而出,伸展着优美而碧绿的长臂,显示其独具的气质。世人赞叹它们独绝的姿容,很少去想在终年的烈日下或寒飙中,它们是怎样存活和生长的?
  一位本地人告诉我,这些生长在石缝里的松树,根部能够分泌一种酸性的物质,腐蚀石头的表面,使其化为养份被自己吸收。为了从石头里寻觅生机,也为了牢牢抓住绝壁,以抵抗不期而至的狂风的撕扯与摧折,它们的根日日夜夜与石头搏斗着,最终不可思议地穿入坚如钢铁的石体。细心便能看到,这些松根在生长和壮大时常常把石头从中挣裂!还有什么树木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
  我在迎客松后边的山崖上仰望一处绝壁,看到一条长长的石缝里生着一株幼小的松树。它高不及一米,却旺盛而又有活力。显然曾有一颗松籽飞落到这里,在这冰冷的石缝间,什么养料也没有,它却奇迹般生根发芽,生长起来。如此幼小的树也能这般顽强?这力量是来自物种本身,还是在一代代松树坎坷的命运中磨砺出来的?我想,一定是后者。我发现,山上之松与山下之松决不一样。那些密密实实拥挤在温暖的山谷中的松树,干直枝肥,针叶鲜碧,慵懒而富态;而这些山顶上绝壁松却是枝干瘦硬,树叶黑绿,矫健又强悍。这绝壁之松是被恶劣与凶险的环境强化出来的。它虬劲和富於弹性的树干,是长期与风雨搏斗的结果;它远远地伸出的枝叶是为了更多地吸取阳光……这一代代艰辛的生存记忆,已经化为一种个性的基因,潜入绝壁松的骨头里。为此,它们才有着如此非凡的性格与精神。
  它们站立在所有人迹罕至的地方。那些荒峰野岭的极顶,那些下临万丈的悬崖峭壁,那些凶险莫测的绝境,常常可以看到三两棵甚至只有一棵孤松,十分夺目地立在那里。它们彼此姿态各异,也神情各异,或英武,或肃穆,或孤傲,或寂寞。远远望着它们,会心生敬意;但它们——只有站在这些高不可攀的地方,才能真正看到天地的浩荡与博大。
  於是,在大雪纷飞中,在夕阳残照里,在风狂雨骤间,在云烟明灭时,这些绝壁松都像一个个活着的人:像站立在船头镇定又从容地与激浪搏斗的艄公,战场上永不倒下的英雄,沉静的思想者,超逸又具风骨的文人……在一片光亮晴空的映衬下,它们的身影就如同用浓墨画上去的一样。
  但是,别以为它们全像画中的松树那么漂亮。有的枝干被飓风吹折,暴露着断枝残干,但另一些枝叶仍很苍郁;有的被酷热与冰寒打败,只剩下赤裸的枯骸,却依旧尊严地挺立在绝壁之上。於是,一个强者应当有的品质——刚强、坚韧、适应、忍耐、奋取与自信,它全都具备。
  现在可以说了,在黄山这些名绝天下的奇石奇云奇松中,石是山的体魄,云是山的情感,而松——绝壁之松是黄山的灵魂。
小题1:结合全文说说黄山松给我哪些方面的震动?(4分)
小题2:下列句子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4分)
①裸露的巨石侧立千仞,光秃秃没有土壤,尤其那些极高的地方,天寒风疾,草木不生,苍鹰也不去那里,一棵棵松树却破石而出,伸展着优美而碧绿的长臂,显示其独具的气质。
②於是,在大雪纷飞中,在夕阳残照里,在风狂雨骤间,在云烟明灭时,这些绝壁松都像一个个活着的人:像站立在船头镇定又从容地与激浪搏斗的艄公,战场上永不倒下的英雄,沉静的思想者,超逸又具风骨的文人……
小题3:写山下之松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4:为什么说“绝壁之松是黄山的灵魂”? (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