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结①中国结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符号,具有丰富的内涵。②中国结起源于上古先民的结绳记事,可谓历史悠久。据《易·系辞》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目契。

中国结①中国结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符号,具有丰富的内涵。②中国结起源于上古先民的结绳记事,可谓历史悠久。据《易·系辞》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目契。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中国结

①中国结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符号,具有丰富的内涵。
②中国结起源于上古先民的结绳记事,可谓历史悠久。据《易·系辞》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目契。”梁武帝诗《有所思》中有“腰间双绮带,梦为同心结”之句。可见,在古老的华夏土地,“结”被先民们赋予了特定的表情达意功能,备受人们的尊重。
③中国结是具有民族特色的纺织类工艺品。它的最大特点是工艺精巧,每个结从头到尾都是用一根线绳, 靠一双巧手,用绾、结、穿、缠、绕、编、抽等多种工艺技法循环有序而来。其形式多为上下一致、左右对称、正反相同,首尾可以互相衔接的完美造型。同时,中国结的命名,也具有中华民族特有的吉祥美满的象征义,如“双寿”“双喜”“龙凤呈祥”“鲤跃龙门”“福寿双全”“万事如意”“吉庆有余”等,将这些具有特殊意义的结饰送给亲友,不但喜气洋洋,也是一种千情万意的祝福。
④在编织中国结时,最主要的材料是线绳。一般说来,用来结艺的线绳约为100厘米长,4-6毫米粗,线绳的种类很多,过去主要有丝、棉、麻,现代材料则增加了尼龙、混纺等,不仅色泽更加亮丽,耐用度也大大提高,究竟采用哪一种线绳,要根据所编织的结的用途而定,用来编结的线绳的纹路愈简单愈好,纹路复杂的,虽然单看绳线很美观,用来编结却不合适,不但纹式失色,绳线本身的美感也会被淹没。线的粗细,要视饰物的大小和质感而定,形大质粗的首选粗线,形小质细的宜选细线。线的硬度也要适中,若线太硬,会给编结者增加难度,结形也较生硬;若线太软,编出的结形轮廓不清晰,结形不挺拔,不能体现线条的韵律美。
⑤一件结饰要讲究整体美,不仅要用线恰当,线纹平整,结形匀称,结与饰物的关系也要协调。选线要注意色彩,若与古玉一类的古雅物件配编中国结,应选择含蓄的色调,诸如咖啡色或墨绿色;若为一些色彩单调,深沉的物件编中国结,夹配少许金、银或亮红等色调醒目的细线,立刻就会使整体结饰有栩栩如生之感。
⑥如今,中国结仍然随处可见,广为流行,中式服装上精致的盘扣,让人不禁倾心于古老的东方神韵;新春佳节时,吉祥喜庆的“春”字结红遍千家万户。中国结这一传统的手工编织艺术,与现代生活相结合,生发出多种现代审美意蕴,带给人们无限的情趣和生活美感。 (选自《百科文章》2012年第1期,有改动)
小题1:阅读全文,依据文章思路,在下面的图框中填写合适的内容。(4分)
—— 中国结的特点——          ——结与饰物的搭配
小题2:第②段中引用《易·系辞》和梁武帝《有所思》中相关文献的目的是什么?(3分)
小题3:根据第③段文字,概括中国结的特点。(3分)
小题4:根据文中划线内容和中国结插图,完成下面的题目。(6分)
(1)将插图中的“福”字换成其他文字或图案,请写出你的创意。(3分)
(2)如果这个中国结赠与他人,你觉得赠给谁最合适?说说你的赠送缘由。(3分)
答案

小题1:中国结的历史和功能  编织中国结对线绳材料的要求
小题2:引用文献资料(或举例子),具体说明了中国结的历史悠久,具有表情达意 的功能,同时增加了全文的文化含量和历史厚重感。
小题3:(1)工艺精巧;(2)造型完美;(3)命名具有吉祥美满的象征义。
小题4:略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文章第1、2两段写的是中国结的历史和功能,第3段写的是中国结的特点,第4段写的是编织中国结对线绳材料的要求,第5段写的是中国结与饰物的搭配。
点评:不同的文章,遵循着不同的规律,理清文章的思路,可以从不同份体裁入手,阅读小说,可以依据小说的情节结构,小说一般由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组成。阅读记叙文可以依据事件的发展过程。阅读散文,可以依据“神“与”形“的联系。阅读议论文,可以依据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结构。阅读说明文,可以依据说明事物的顺序来理清文章的思路。小说、散文、记叙文一般都有贯穿全文的线索,这条线索往往就折射出作者的写作思路。
小题2:试题分析:据《易·系辞》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目契。”梁武帝诗《有所思》中有“腰间双绮带,梦为同心结”之句。可见,在古老的华夏土地,“结”被先民们赋予了特定的表情达意功能,备受人们的尊重。——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引用文献资料,具体说明了中国结的历史悠久,具有表情达意的功能,同时增加了全文的文化含量和历史厚重感,使人更加信服。
点评:推测写作意图就要知道写文章(段落、情节)是为了什么,达到什么目的。它不仅要求了解内容,还要了解作者的口气,分析作者的叙述方法,这样才能推断出写作目的。除此外,还要注意文章的主题大意。虽然写作目的和文章大意是两回事,但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对于推测写作目的大有帮助。判断写作目的,还要注意作者材料的详略安排。
小题3:试题分析:它的最大特点是工艺精巧,每个结从头到尾都是用一根线绳, 靠一双巧手,用绾、结、穿、缠、绕、编、抽等多种工艺技法循环有序而来——工艺精巧;其形式多为上下一致、左右对称、正反相同,首尾可以互相衔接的完美造型——造型完美;同时,中国结的命名,也具有中华民族特有的吉祥美满的象征义,如“双寿”“双喜”“龙凤呈祥”“鲤跃龙门”“福寿双全”“万事如意”“吉庆有余”等,将这些具有特殊意义的结饰送给亲友,不但喜气洋洋,也是一种千情万意的祝福——命名具有吉祥美满的象征义。
点评:事物特征是一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标志,概括对象特征,可以从文章说明的内容入手,根据作者介绍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看出他要突出的事物的特征。也可以抓住文章的中心句及关键性的词语。
小题4: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中国结这一传统的手工编织艺术,与现代生活相结合,生发出多种现代审美意蕴,带给人们无限的情趣和生活美感”,所以,可以将“福”换成很多含有意蕴的能带给人们无限的情趣和生活美感的字,比如换成“寿”字,含有长寿之意,可以送给老人,愿他们寿比南山,长命百岁。
点评:解答本题时,不仅要恰到好处地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还要注意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用文中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0分)
①国家广电总局表示,我国首个3D电视试验频道将于2012年元旦试播,春节正式播出。观众利用有线数字高清机顶盒和3D电视机,就可以收看到3D电视试验频道的具有立体效果的电视节目。
②何为3D电视呢?
③3D是three-dimensional的缩写,就是三维立体图形。3D电视是三维立体影像电视的简称。由于人的双眼观察物体的角度略有差异,因此能够辨别物体远近,产生立体的视觉。三维立体影像电视正是利用这个原理,把左右眼所看到的影像分离。3D液晶电视的立体显示效果,是通过在液晶面板上加上特殊的精密柱面透镜屏,将经过编码处理的3D视频影像独立送入人的左右眼,从而令用户无需借助立体眼镜即可裸眼体验立体感觉,同时能兼容2D画面。
④当你在看电视时,突然发现:英国100多年前的连环***手——开膛手杰克,行凶时竟然没有出现在伦敦的黑暗角落,而是在你家的客厅;“飞人”博尔特脱离了比赛的赛道,犹如一阵风般在你的身边“飘”过;体型庞大的恐龙从远古时代复活,气势汹汹地向你迎面扑来……无论是现代的还是古代的,无论是人类还是动物,似乎都“耐不住寂寞”,统统“跑出”电视屏幕来。不过,不用怕,这只不过是3D电视的效果罢了。如今,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3D电视已经进入家庭。
与3D电影相比,3D 电视具有更加明显的优势。观看3D电影时,观众必须戴上沉重的特殊眼镜才能看到电影。而随着3D技术的不断精进,搬进家庭客厅的3D电视机,在不需要配戴眼镜的情况下也可用肉眼很好地观看。即将推出的3D电视机,可裸眼体验立体效果。
⑥3D电视虽有优势,但也存在不足。首先是易致“眼疲劳”。现在的3D电视画面不分远近呈现出的都是清晰的,刺激眼睛容易产生视疲劳。其次,3D电视价格不便宜。当前在美国要价每部1000到5000美元(中国也不便宜,只有少数人有这种电视)。最后,3D电视易引发一些严重疾病。收看3D电视对身体健康不利,包括视力下降、头晕、视线模糊、眼睛或肌肉等出现不自主的抽动、恶心、抽搐、痉挛、方向障碍以及意识丧失等,其中最严重的疾病为中风。                           (根据网络相关资料整理)
小题1:通读全文,概括本文依次说明的内容(每个横线上限填两个字)。(3分)
3D电视的原理→3D电视的________→3D电视的______→3D电视的_______。
小题2:收看3D电视,为什么会有“身临其境”之感?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3分)
小题3:按要求答题。(4分)
⑴第④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2分)
⑵第⑤段画线句子中“明显”有何作用?(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3分)
①细菌一直名声不佳,但对于细菌家族的杰出成员地杆菌,人们却应当刮目相看。这些只有千分之一毫米长的清洁工挥舞着细长的“毛发”,能把溶解在水里的铀清除掉。这意味着,这类细菌有潜力用于核污染的生物治理。
②已有研究表明,一些地杆菌能够通过还原(向金属添加电子)周围环境里的金属,使溶解在水里的铀,变得难以溶解,从而缩小污染范围,并且容易被清除掉。
③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杰玛·雷格拉猜测,这些细菌外面的细长丝状物——菌毛,可能是清除核污染的关键。这些由蛋白质组成的菌毛能够导电。“我们的研究表明地杆菌菌毛是减少铀放射性物质的主要催化剂。实质上,它们所做的,就是以天然方式电镀铀,有效固定放射性物质,并防止它进入地下水层。此外,菌毛还能为地杆菌形成遮蔽,从而保证地杆菌能进入有毒环境工作,”雷格拉说,“这种方法理论上也适用于其他一些金属元素的放射性同位素,包括锝、钚和钴等。”
④雷格拉与同事用硫还原地杆菌,培育出因缺乏某种基因而不能产生菌毛的菌株,将之与能正常产生菌毛的菌株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菌毛能大大增强细菌清除铀污染的能力。如果没有菌毛,铀的还原反应是在细菌内部进行的,会伤害到细菌自身;而有菌毛时,大部分反应围绕着菌毛完成,不仅扩大了反应过程中可用于电子传输的空间,还拉远了铀与细菌的距离,提高细菌的安全性。研究人员用一种荧光染料测量了地杆菌细胞的呼吸酶在接触铀之后的活性。结果显示,有菌毛的细菌呼吸酶活性更高,因而生存能力更强。有菌毛的菌株在接触铀之后还能恢复过来,并且比没有菌毛的菌株生长更快。
⑤在对美国科罗拉多州的一处铀尾矿场的清理过程中,地杆菌有着突出的表现。研究人员向受污染的地下水中注入地杆菌最喜爱的食物——醋酸盐,土壤中已有地杆菌的数量得以增长,大大提高了地杆菌清除放射性物质的效率。
⑥因此,请细菌来清除核污染,不仅可用于治理以往核试验造成的铀污染,还有可能帮助应对类似日本核电站的事故。
小题1:为什么说地杆菌是细菌家族的杰出成员?请具体说明。(2分)
小题2: 联系上下文,请你说说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和作用。(4分)
(1)这些只有千分之一毫米长的清洁工挥舞着细长的“毛发”,能把溶解在水里的铀清除掉。
(2)请细菌来清除核污染,不仅可用于治理以往核试验造成的铀污染,还有可能帮助应对类似日本核电站的事故。
小题3:文中第④段主要采用的说明方法是什么?有何作用?(3分)      
小题4: 人们一般认为,细菌对人体是有害的,往外谈“菌”色变。读了本文,你对细菌及其作用有了怎样的认识?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现代文阅读
地震中房子不倒的秘密(14分)
南美的智利2010年2月经历了8.8级超强地震,人员和建筑物的损失却很小。为此,许多人来到这个处于全球最活跃地震带上的国家,寻找该国建筑“坚不可摧”的秘密。
智利是全世界建筑标准最严格的国家。智利建筑协会副总裁贝桑松介绍说,1940年,智利政府正式出台建筑物的抗震设计标准,每一次大地震后就会进行重新修订。从1985年到现在,智利共建起2000座9层以上的高楼,在2月的地震中只有33栋遭到结构性破坏。
智利建筑的抗震理念不是让房屋用钢筋铁骨去硬扛,而是尽可能缓冲、释放地震威力,最大限度保全建筑。智利把地震分为三个等级。规定在低等级地震中,房屋不应受到任何损坏;中等级地震,建筑结构允许出现可修复的损坏;在高等级的破坏性地震中,结构可以损坏,但建筑物不能倒,疏散通道必须畅通。总体来说,就是“震而不破,破而不倒”。
按照这样的设计思路,该国建筑业广泛采用一种被称为“强梁弱柱”体系的抗震设计。根据这种设计的要求,建筑的主要支撑是钢筋混凝土的立柱,柱子通过钢制的框架加固。钢筋混凝土的横梁与立柱连接起来支撑地板和天花板。当地震发生时,横梁末端的混凝土会随着地震的冲击而发生碎裂,大量释放地震能量,使钢筋混凝土柱子的钢制框架得以保存,能够直立不倒,从而保证整座建筑主体不会坍塌。
矗立在圣地亚哥的智利第一高楼Titanium塔同样具备独特的抗震性能。这栋地上52层、地下7层、高达192米的摩天大厦在2月的大震中完好无损。这是因为,由于圣地亚哥经常遭地震侵袭,该建筑的地基用65根50米的钢筋水泥桩固定,使其能承受9级地震。大厦的主体建在稳定牢固的地基和框架之上,由加固的混凝土和钢筋、花岗岩和铝等材料构成。此外,在大厦底部有21个钢制减震器,每个高达10米。这些减震器其实就是呈对角线状的能量消散器,能够吸收震颤引发的30%的能量,并减少地震或强风造成的扭曲变形和压力。与那些没有能量释放器的建筑物相比,这座建筑在地震能量释放后遭受的压力减轻了50%。它的设计师说:“在智利建房子,你可以在一些杂费上节约,但绝不能在结构的稳固性和建筑质量上省钱。”
智利建筑协会的建筑师布尔内斯说,从抗震角度来讲,水泥标号、钢筋强度等材料要求更高,但抗震建筑和非抗震建筑的成本就差3%到5%,基本影响不到开发商的利润。智利之所以鲜有豆腐渣工程,关键还在于建筑过程中对标准的严格执行和监督管理。
智利人笑称他们的防震意识是基因里遗传的,从上学起,学校就每年定期举办防震演习,帮助孩子们学习躲避、疏散和逃生的知识。在智利,无论是私企还是公共机构,每年至少要为所有员工举行一次紧急情况疏散培训。游客曾在智利参观一家大型肉鸡养殖厂,进门填写访客登记表时发现,表上明确告知可能出现的地震紧急情况,并标出工厂逃生路线示意图。
小题1:智利的建筑在地震中“坚不可摧”的秘密是什么?(2分)
小题2:结合上下文说说下列句子中划线部分的表达作用。(4分)
(1)从1985年到现在,智利共建起2000座9层以上的高楼,在2月的地震中只有33栋遭到结构性破坏。
(2)在智利,无论是私企还是公共机构,每年至少要为所有员工举行一次紧急情况疏散培训。
小题3:请结合文章的内容分析圣地亚哥的第一个高楼Titanium塔没有在2010年2月的地震中倒塌的原因。(4分)
小题4:智利建筑的原则是“震而不破,破而不倒”。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对我国今后的房屋建筑有何建议。(4分)
【相关链接】
“2008年,在汶川、北川等震中重灾县统计数据还没有出来的情况下,据四川省各地教育部的初步统计,倒塌的校舍就已经达到6898间。学校成为最脆弱、最令人心碎之地。”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现代文阅读
①对于生命来说,水比阳光更重要。地球之所以物种繁茂,生命昌盛,是因为有约占地球面积71%的海洋。水是生命不可缺少的部分。
②人体的内部就是一个奇妙的“海洋”。经科学测定,一个身体质量为70千克的成年人,分布在各种组织和骨骼中的体液达到45~50千克,占体质的65%~70%。一个人的胚胎发育到3天时,所含的体液达97%,与海洋中的水母(如海蜇等)所含的水一样多;发育到3个月时,所含的体液达91%;新生儿身上含水量达80%;1岁以上的孩子身体内的含水量就和成人一样了。
③原始生命在海洋中诞生以后,海洋中的生物逐渐向陆地迁移,并把诞生地的海水带到自己的体内,而在后代中留下了从海洋起源的印记,这一点人类也不例外。为了说明人身上的血液与大洋中的纯海水有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前苏联科学家弗•杰普戈利茨还特地对海水和人类血液进行了对比测量,结果发现海水和人血中溶解的化学元素的相对含量惊人地接近。在海水中,氯为55.0%,钠为30.6%,氧为5.6%,钾为1.1%,钙为1.2%,其他元素为6.5%;而在人血中,氯为49.3%,钠为30.0%,氧为9.9%,钾为1.8%,钙为0.8%,其他元素为8.2%。这绝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人身上的海洋印记,是人类来自海洋的最好佐证。
④海水的固有特征就是带有咸味,否则不成其为海水。人体血液中就带有这种海水特有的稍咸的味道。当你在进食时,如果不慎咬破舌头,伤口流出了血,你就尝到了血的咸味。经测定,人血的含盐度一般为1%左右,比普通海水的平均含盐度低一些,而且,科学家在考察地球历史中发现,在原始生命诞生时期,海洋中并没有那么多的盐分,比今日要低得多。之后大陆上的盐分逐渐随水流注入海洋,海水才慢慢变得咸起来。而在鱼类进化到两栖类,并由海中登上陆地的时候,其咸度就相当于现在人血的咸度。会不会是因为人类的远祖在登陆时只带上了当时的海中物质,并以此代代相继,所以人血的含盐度就比现在的海水要低一些呢?
⑤这个道理在医学上得到了普遍承认,当人体因某种疾病而大量失水时,或者出血过多时,医生的首要任务就是给患者静脉中注射生理盐水。出汗过多,人的机体就会因失水失钠而致病,这时向人体内部“海洋”中补充“海水”,就是维持生命必需的。
⑥如此看来,人身上的海洋印记,是一本内容丰富的生物进化教科书。它告诉人们:海洋,孕育了世间的生命,她是所有生物的母亲,也是我们人类的母亲!
小题1: 在作者看来,“人体的内部就是一个奇妙的海洋”,这个“奇妙”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用简洁的文字归纳。 (2分)
小题2: 第③段的划线句在文中有何作用?(3分)
小题3: 请你分析下列句中划线字的表达作用。(4分)
(1)这个道理在医学上得到了普遍的承认。
(2)经测定,人血的含盐度,一般为1%左右,比普通海水的平均含 盐度(3%—35%)要低一些。
小题4: 读了这篇文章,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想。(5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被忽视的气候***手——黑碳(14分)
人们应该对冬日里烟囱中冒出的滚滚黑烟不会感到陌生。这些黑烟实际上是煤、柴火、秸秆等生物未充分燃烧时产生的微小碳颗粒,随着燃烧加热的空气飘上了天空。这些黑碳对空气质量是个严重的威胁,吸多了难免会导致人们呼吸道不适。除此之外,它还是一个被忽视了的影响气候变化的因素。
提起气候变化,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各种温室气体,尤其是罪魁祸首二氧化碳。其实,黑碳在促使气候变暖上也没少出力。据科学家统计,黑碳对于气候变暖的“贡献”比例可以达到 18%,仅次于占40%的二氧化碳而排名第二。所以,为了控制气候变化,人类在努力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同时,对黑碳也不能置之不理。
虽然同样会造成气候变暖,但是黑碳和二氧化碳起作用的方式是不同的。二氧化碳是通过温室效应让地球升温的,它们可以让太阳发出的短波辐射自由通过,照射到地球上,而吸收地面发射出的长波红外线,把这些能量留在地球上,起的作用类似于温室的玻璃外壳。而黑碳则是直接吸收太阳辐射的能量,加热自己身边的大气,起的作用类似于太阳能热水器。另外黑碳落到地面后会减少反射,增加地面吸收的热量。
黑碳和二氧化碳还有一点关键的不同,就是在大气中停留的时间不同。二氧化碳可以在大气中停留几个世纪,人类历史上第一座火力发电厂排出的二氧化碳,就可能依然在空中游荡,继续给地球保暖。而黑碳在大气中只能停留几周就会沉降下来,落回地面。如果我们现在就削减黑碳的排放,那么对气候变暖起到的遏制作用将会是立竿见影的。科学家说,只要等上几周或者几个月,大气就会有明显的变化。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相对于二氧化碳来说,控制黑碳排放的难度要低得多。在非常依赖化石燃料的今天,想让人类获取能源的同时不排放二氧化碳几乎是不可能的。而减少黑碳的排放却有很多切实可行的方法。首先要减少森林开发,赤道地区雨林的燃烧是黑碳的重要来源。再就是要改进柴油机上的过滤装置,现在已经有了成熟的技术。还有就是减少木柴等生物燃料的使用,代之以太阳能和天然气。虽然这些措施都要花钱,不过比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便宜多了。另外,控制黑碳排放本身可以减轻空气污染,减少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可谓一举两得。总之,现在是控制这些黑烟的时候了。
小题1:请用简洁的语言(每一点不超过15字),指出黑碳与二氧化碳对气候变暖的影响有什么不同。(4分)
小题2: 结合上下文,指出下列句子中画线部分和划线词和的作用。(4分)
⑴据科学家统计,黑碳对于气候变暖的“贡献”比例可以达到18%,仅次于占40%的二氧化碳而排名第二
⑵在非常依赖化石燃料的今天,想让人类获取能源的同时不排放二氧化碳几乎是不可能的。
小题3:结合全文,说说控制黑碳排放有哪些现实意义。(3分)
小题4:根据下列链接材料,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现在普遍存在的污染源自哪些方面的污染。(3分)
链接材料  工业生产经常导致污染,主要是煤和石油燃烧过程中排放的大量有害物质,如烧煤可排出烟尘和二氧化硫;烧石油可排出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等。生产过程排出的烟尘和废气。以火力发电厂、钢铁厂、石油化工厂、水泥厂等对大气污染最为严重。而农业生产过程中喷洒农药而产生的粉尘和雾滴也会对人体造成不小的伤害。
由生活炉灶和居民区采暖锅炉耗用煤炭产生的烟尘、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也是目前普遍存在的污染。此外汽车、火车、轮船和飞机等排出的尾气,其中汽车排出有害尾气距呼吸带最近,而能被人直接吸入,其污染物主要是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和铅尘等等。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