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段,回答问题。大象报仇二十年不晚  ①据英国媒体报道,英国《新科学家》杂志16日公布了科学家进行大象行为研究的结果。负责这一研究的科学家乔伊斯·普尔认为,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大象报仇二十年不晚  ①据英国媒体报道,英国《新科学家》杂志16日公布了科学家进行大象行为研究的结果。负责这一研究的科学家乔伊斯·普尔认为,

题型:江苏中考真题难度:来源: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大象报仇二十年不晚
  ①据英国媒体报道,英国《新科学家》杂志16日公布了科学家进行大象行为研究的结果。负责这一研究的科学家乔伊斯·普尔认为,大象有足够的聪明才智和良好的记忆力,它们会在遭人类虐待多年后对人类进行报复。
  ②科学家介绍说,他们最初在乌干达发现,那里的象群数目从未减少,它们的食物种类更是日益繁多,但六象挡路和践踏村庄的事件仍时有发生,这些举动看起来似乎并无任何动机缘由。
  ③通过一系列研究,科学家们推测,20世纪70-80年代偷猎者大肆捕***大象的行为叮能给当年的幼象们造成了心理阴影。在人们的肆意捕猎中,幼象们因为父母被捕***而沦落为孤儿,它们可能还目睹了亲人惨遭屠戮的情景,受到精神创伤。此后,落单的小象不得不跟着经验欠缺的“少女妈妈”将就过活,加上缺乏成年象的成长指导,这一代小象们长大后极易发生“青少年犯罪”。
  ④研究表明,缺乏长辈榜样指引的幼年动物对同类以及其他动物都存在暴力倾向。南非
  阿多大象国家公园就是一个例证,公园90%的公象都是遭同类袭击而亡,这一数字是正常数值的15倍。
  ⑤科学家认为,大象在饱经人类长年虐待后,很可能因此“记仇”,并袭击人类的居住区。如果人类长此以往摧残大象,很可能形成恶性循环。
  ⑥乔伊斯说:“也许野外管理者们认为,击毙一些所谓的’问题大象‘比舒缓人们的愤怒更简单轻松,于是射***了这些象。但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一行为对大象家庭成员的影响,这极有可能造成暴力的恶性循环。”
1.本文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
2.结合上下文说说第③段中“青少年犯罪”的含义,并指出这一词语使用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本文“如果人类长此以往摧残大象,很可能形成恶性循环”的句子,你得到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举例子、列数据、作引用(答出两点即可)
2.小象缺乏成年象的指导,对人类和同类肆意袭击。增强说明文语言的幽默感、生动性。(答对一点得
3.我们应当保护动物,珍爱生命;人类如果不爱护动物,就会遭到的报复。(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意思对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令人惊叹的细胞
  ①生命开始于一个细胞。第一个细胞一分为二,二又分为四,以此类推,仅仅到第47次加倍以后,你就有了1亿亿(10000000000000000)个细胞,并作好了最终形成一个人的准备。从卵子受精的那一刻起,一直到你离开人世,为了维护你,这些细胞中的每一个都可谓是恪尽职守。
  ②对于你的细胞来说,你无任何秘密可言,它们对于你的了解,远远超过你对自己的了解。因为每一个细胞都带有一整套基因密码——你身体的指令手册,所以它不仅知道怎样做自己的工作,而且对于你体内的其他任何一项工作,它都了如指掌。在你的一生中,你永远没有必要提醒任何一个细胞,要它随时注意其腺嘌呤核苷三磷酸盐的情况,或是找到存放不期然间出现的多余叶酸的地方。它将会为你做这样的一些事,以及几百万件别的事。
  ③每个细胞都是自然界的一个奇迹。即便是最简单的细胞,其构造的精巧程度也是人类的智慧永远也无法企及的。举个例子,即便是制造一个基本的酵母细胞,你所需要的零部件就和一架波音777喷气式飞机的一样多,而且还必须在直径仅有5微米的球体内将它们组装起来,然后你还得以某种方式驱使那个球体进行繁殖。
  ④……
  ⑤你的细胞是一个有着1亿亿个公民的国度,每一个公民都以某种特有的方式全心全意地为你的整体利益服务。它们为了你什么都干,它们让你感觉快乐,产生思想。它们使得你能够站立、伸懒腰和蹦蹦跳跳。当你吃东西的时候,它们摄取养分,供给能量,排除废物——干所有你在高中生物学中所了解到的事情,它们还在第一时间使你有一种饥饿感,并使你在就餐后产生舒适的感觉,以后就不会再忘记吃东西。它们使你的头发生长,耳朵产生耳垢,大脑保持清醒。它们管理你身上的每个角落;当你受到威胁时,它们会挺身而出保护你。它们会毫不犹豫地为你献身——每天有多达数10亿个细胞在这么做:可是终其一生你从未向它们中的任何一个表达过谢意。因此,现在就让我们肃立片刻,向它们表示我们的敬佩与赞赏之意。
  ⑥大多数细胞的存活时间很少超过1个月左右,但也有一些明显的例外,肝脏细胞可以存活几年,虽然它们的内部成分每隔几天就更新一次。大脑细胞和你的寿命一样长。从你出生起,你拥有大约1000亿个细胞,这也就是你所能拥有的细胞数的最高值。据估计,你每小时大约丢失500个细胞。因此,要是你认真想一想的话,你真的是一刻光阴也不该浪费。令人欣慰的是,你脑细胞的组成部分总是在不断更新,因此,与肝脏细胞相类似,你的大脑细胞实际上只存活1个月左右。事实上,据认为,我们身上的任何一个部位——除了迷途分子以外——都与9年前不同。这听起来似乎有些玄乎,但从细胞的层面上讲,我们都是年轻人。(节选自《万物简史》[美]比尔·布莱森/著严维明、陈邕/译)
1.概括选文第②③⑥段细胞的“令人惊叹”之处。
②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第①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第⑤段中,作者为什么对细胞表示“敬佩与赞赏”?用文中的一个句子概括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⑥段中两个画线句子“大脑细胞和你的寿命一样长”与“你的大脑细胞实际上只存活1个月左右”是否矛盾?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作者感叹“一刻光阴也不该浪费”,我国古代诗词中也有许多表现惜时的名句,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许多科学家对《万物简史》都给予过高度评价,《令人惊叹的细胞》就节选自这部名著。请你举例谈谈选文语言除准确之外,还有什么特点。(答出一点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辽宁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气温变化的利与弊》一文,完成问题。
  ①人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对环境温度升高1℃,似乎不太关心,但是气象经济学家发现,气温变化1℃,不仅事关全球气候变化,还跟经济发展,特别是农业生产息息相关。
  ②美国气象学家对全球平均气温变化1℃的评价是:气温上升1℃,经济效益也跟着上升;气温下降1℃,经济效益也跟着下降。世界平均气温下降1℃,全球产值就减少70亿美元
  ③气温变化1℃,对农业生产有着更惊人的影响。美国达尔齐教授认为:若全球气温比20世纪70年代平均气温下降1℃,玉米在全球60%的地区增加收成2100万美元,棉花在全球范围内欠收,损失约22亿美元;水稻65%的地区损失9.56亿美元。中国气候学家张家诚研究论述了若气温升降1℃,对中国粮食作物的影响:据测试,气温变化1℃,大体相当于农作物变化一个熟级,每变化一个熟级,产量变化10%,意即气温上升或下降1℃,粮食产量具有增产或减产10%的潜力。例如,我国著名商品粮生产基地——东北地区,若当年平均气温出现了“凉夏”,则粮食肯定会减产200亿至300亿斤。反之,若出现“热夏”,则粮食可多收几百亿斤。
  ④气温升高1℃虽然会使农作物增产,经济有所增长,但气温升高所带来的环境及社会问题也着实令人担忧。
  ⑤联合国有关机构最新报告预测,假若全球温室气体减排计划得不到有效实施,21世纪全球的平均气温将上升1.8℃至4℃。如此下去,人类总有一天会掉进自掘的“热陷阱”里不能自拔。
  ⑥专家预测:到2030年,中国海平面可能上升1厘米到16厘米,黄河三角洲、长江和珠江三角洲等地区洪水泛滥的机会增大,风暴潮的危害也会加重。由于气温上升,导致黄河和内陆河地区的蒸发量增加15%左右,北方水资源短缺以及南方的旱涝等灾害出现的频率也会增加。
  ⑦德国刑侦专家也研究发现,每年3月犯罪率开始上升,到7月至8月可达顶峰,9月开始下降。统计分析:每天气温升高1℃,犯罪率上升15%,气温达到37℃时,碰到红灯待停时间长,司机间争吵的概率比气温32℃时高出30%以上。
  ⑧近年来全球变暖问题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的极大关注。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经过共同的努力,一定能够守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1.请说说选文第②段画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说说选文第⑥段画线句子中的“可能”一词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气候变暖会给人类带来诸多的危害,但选文也介绍了气温升高带来的好处,请你从内容或写法的角度分析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过度排放是导致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请你联系选文内容写一段文字号召大家进行“减排”,文中至少要有两点具体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江苏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1~4题。自主创新铸就科技奥运
谷歌
  ①再过几十天,第29届奥运会的圣火,在国家体育馆“鸟巢”点燃。世人瞩目的“鸟巢”,完全依靠自主创新,中国人以充满科技含量和想像力的设计,出色的解决了场馆建设中的诸多问题。
  ②“鸟巢”的看台,是为了让观众得到最好观赛效果而特别设计的。它的整个边缘像高低起伏的“碗”,无论观众坐在“碗”的哪个位置,和比赛场地中心点之间的视线距离都在140米左右。
  ③一般大跨度体育场馆,屋顶看上去很杂乱,既不美观又容易分散注意力。而坐在“鸟巢”的观众席向上看,除了蓝天白云,只能看到一层层薄薄的白色“窗棂纸”——那是“鸟巢”屋顶双层膜结构的下层。这层半透明的PTFE膜像家庭装修中的吊灯,遮蔽了错综复杂的钢结构屋顶和屋架内的设备、管道,观众视线内没有任何杂乱的物体,无形中就会把目光都聚焦场内的赛事。
  ④为了优化声学效果,“鸟巢”的下层膜采用吸声膜材,以及场内使用的电声扩音系统,使“鸟巢”内的观众无论坐在任何角落都能清晰收听到场内广播。
  ⑤8月的北京,天气炎热,“鸟巢”的中方设计师们经过多次论证,借用了流体力学设计中的一种计算机CFD的模拟方法,对“鸟巢”的观众席进行了热舒适度、风舒适度的模拟分析实验。它可以精确模拟出“鸟巢”的钢结构和膜结构,模拟出91000人同时观赛时的自然通风状况,并计算出每个区域的观众能感受到的温度和湿度的气流速度。现在,“鸟巢”所有的通风设施,都是按照这个模拟分析对外国设计师的图纸进行调整优化的结果。无论观众坐在任何位置,都能享受到自然风光和自然风,达到较好的舒适度。
1.作为一篇说明文,本文说明的中心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简洁的文字列举“鸟巢”建设中人性化的细节设计。找出两点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使‘鸟巢’内的观众无论坐在任何角落都能清晰收听到场内广播。”该句中加粗词“任何”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说法中,对上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二段在介绍看台时运用的说明方法有:列数字,打比方。
B.“鸟巢”的看台、声响与舒适度的设计建造充分体现了中国人在科技上的自主创新。
C.本文在结构安排上采用了:总——-分————总。第2、3段运用了自下而上的说明顺序。
D.本文在介绍“鸟巢”时,说明语言以平实说明为主,辅以适当的生动说明。
题型:江苏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风是空气流动的表现,是我们地球上最常见的自然现象。然而,你听说过太阳也会刮风吗?
       太阳风是一种来自太阳的物质流。这种物质虽然与地球上的空气不同,不是由气体的分子组成,而是由更简单的比原子还小一个层次的基本粒子——质子和电子等组成,但它们流动时所产生的效应与空气流动十分相似,所以称它为太阳风。当然,太阳风的密度与地球上的风的密度相比,是非常非常稀薄而微不足道的,一般情况下,在地球附近的行星际空间 中,每立方厘米有几个到几十个粒子。而地球上风的密度则为每立方厘米有2687亿亿个分子。太阳风虽然十分稀薄,但它刮起来的猛烈劲,却远远胜过地球上的风。在地球上,12级台风的风速是每秒32.5米以上,而太阳风的风速,在地球附近却经常保持在每秒350~450千米,是地球风速的上万倍,最猛烈时可达每秒800千米以上。
       太阳风虽然猛烈,却不会吹袭到地球上来。这是因为地球有着自己的保护伞--地球磁 场。地磁场把太阳风阻挡在地球之外。然而百密一疏,仍然会有少数漏网分子闯进来,尽管它们仅是一小撮;但还是会给地球带来一系列破坏。它会干扰地球的磁场,使地球磁场的强度发生明显的变动;它还会影响地球的高层大气,破坏地球电离层的结构,使其丧失反射无线电波的能力,造成我们的无线电通信中断;它还会影响大气臭氧层的化学变化,并逐层往下传递,直到地球表面,使地球的气候发生反常的变化,甚至还会进一步影响到地壳,引起火山爆发和地震。例如,1959年7月15日,人们观测到太阳突然喷发出一股巨大的火焰 (它就是太阳风的风源)。几天后,7月21日,也就是这股猛烈的太阳风吹袭到地球近空时, 竟使地球的自转速度突然减慢了0.85毫秒,而这一天全球也发生多起地震;与此同时,地磁场也发生被称为“磁暴”的激烈扰动,环球通信突然中断,使一些靠指南针和无线电导航的飞机、船只一下子变成了“瞎子”和“聋子”……
       太阳风对地球的影响,只是乘虚而人的漏网分子所为。由此可见,在无所阻拦的星际空间,太阳风的威力有多大了。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                              。
2.简要回答:为什么把来自太阳的物质流称为太阳风?
                                                                                                           
3.太阳风如果来到地球,会造成哪些破坏?(至少三方面)
                                                                                                       
                                                                                                       
                                                                                                       
4.文中划线的“一般情况下”能否删去?为什么?
                                                                                                          
5.本文第二段主要运用的两种说明方法是                  、                 
题型:江苏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漫谈地震》,完成问题。漫谈地震
  ①06年底,台湾南部发生了里氏7级地震,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引起了世人的关注。
  ②那么,地震是怎样发生的呢?要说明这个应先谈一下地球的结构。地球可以大致比作一个鸭蛋的外壳,再往里是地幔,就好像鸭蛋的蛋青;最里面是地核,好像鸭蛋的蛋黄。地震都是发生在地壳里面,地壳中的岩石受到构造力的作用被挤压而变曲,倘如这个力很大,大于岩石的强度,岩石就会断裂或破裂,这就发生地震,这个震动以波动的形式向外传播,倘如传到地面,大的震动人能感觉到,小的得用灵敏仪器才能感觉到。地震是非常多的,全球一年有500万次,但多数是很小的,有约百分之一的地震才能感觉到。
  ③地震之前有时出现某些特异现象,它们与地震有关,这些现象叫做地震前兆。如重力的变化、地磁场的变化、地应力的变化。一个常见的现象是地下水位的变化,还有和这个相连的如井水温度的变化、井水冒泡等等。温度(气温)的变化也是一种前兆,辽宁海城地震时是冬天,有蛇出洞,即本来蛰伏在地下的蛇,因震前地下的温度变高了,误以为到了春天,结果出来后就冻僵了。震前有些别的动物行为的异常可能也是和气温有关的,也有的则和地下冒出的气体的气味有关。
  ④地震是一种突然发生的自然现象,有时还可能造成人员的伤亡及财产的损失,因而地震能不能预报是大家很关心的问题。已经发生的地震有些在它发生之前已作了预报,但还有很多则未能作出预报。地震预报这个问题还未完全解决,还须继续研究,人类预报地震的能力是会逐渐提高,地震预报的问题是迟早可以解决的。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说明对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文中找出常见的地震前兆,并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出画横线的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并说出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一说文中第二节加粗字“约”、“仅”不能删去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除地震外,还有许多自然灾害(火灾、洪水、泥石流……)威胁着人类,结合语段③谈谈面对这些灾害,你将如何应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江苏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