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要值多少钱 ①天气预报所指的气温是指在离地面1.5米高度的位置上所观测的气温,以℃表示。 ②人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对环境温度升降
题型:福建省模拟题难度:来源:
1℃要值多少钱 |
①天气预报所指的气温是指在离地面1.5米高度的位置上所观测的气温,以℃表示。 ②人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对环境温度升降1℃,似乎不太关心;但是气象经济学家发现,气温变化1℃,不仅事关全球气候变化,还跟经济盛衰、经商成败息息相关。 ③美国气象学家对全球平均气温变化1℃的评价是:气温上升1℃,经济效益也跟着上升;气温下降1℃,经济效益也跟着下降。世界平均气温下降1℃,全球产值就减少70亿美元。 ④气温变化1℃,对世界农业生产的影响更是惊人!据估计,农业生产区气温每下降1℃,就会减少一周(7天)的生长季。美国达尔奇教授认为:若全球气温比20世纪70年代平均气温下降1℃时,玉米在全球60%的地区增加收成2100万美元;棉花在全球范围内歉收,损失约22亿美元;水稻在65%的地区损失9.56亿美元…… ⑤中国气候学家张家诚研究论述了若气温升降1℃,对中国粮食作物的影响:气温上升1℃时,中国华南因全年的日平均气温基本上大于10℃,故积温变化为365℃,可种植三茬作物,相当于每一茬作物有 122℃的积温变化。据测试,气温变化1℃,大体相当于农作物变化一个熟级。每变化一个熟级,产量变化10%,意即气温上升或下降1℃,粮食产量均会出现增产或减产10%的情况。例如,我国著名商品粮生产基地——东北地区,若当年平均气温出现了“凉夏”,则粮食肯定减产200亿至300亿斤。反之,若出现了“热夏”,则粮食可多收几百亿斤。 ⑥经济学家发现,酷夏可激发人们的消费热。若夏季平均气温偏高1℃,则35℃以上的高温天数就会飙升,空调、电风扇、纸扇、冷饮、啤酒等销售量就会成倍增多,商家个个无不拍手称快。 ⑦德国刑侦专家研究发现:每年3月犯罪率开始上升,到7至8月可达顶峰,9月开始下降。统计分析:每当气温升高1℃,犯罪率上升15%;气温达到37℃时,碰到红灯待停时间长,司机间争吵的概率比气温 32℃时高出30%以上。 ⑧混凝土浇灌工程,务必严格按照每天气温来安排,夏天不能超过28℃,冬天不能低于零下5℃,否则,会出现影响工程质量的问题,百年大计可能毁于一旦。 ⑨气温变化1℃与人的死亡有关。如上海市在炎热日(≥34℃以上),夜间气温每升高1℃,死亡增加8人;午后每升高1℃,死亡增加10人。广州市炎热日最高气温每升高1℃,死亡增加2.3人;炎热日最低气温每升高1℃,死亡增加1.5人。 1.气温变化1℃,会对人类社会产生哪些方面的影响?试加以概括。 2.简要概括第④⑤两段所说明的中心内容。 3.文中多处出现“据估计”“据测试”“统计分析”等字样,可否去掉?为什么? 4.全文采用了 的说明顺序,主要运用了 、 、 的说明方法。 5.联系全文及相关知识,你认为气温变化是升好还是降好?为什么? |
答案
1.全球气候变化、经济盛衰、农作物产量、经商成败、犯罪率高低、工程质量、死亡比例等。 2.气温变化1℃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农业生产影响惊人。 3.不能去掉。它们表明得出下面的观点或结论的根据所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逻辑 下定义 列数据 举例子 5.言之有理即可。示例:升好,可使经济效益、粮食产量大增。或:降好,可降低犯罪率,减少死亡人数,减缓海平面上升。 |
举一反三
阅读《别把植物带回国 》一文,完成下列各题。 ①在1845年多雨的夏季里,爱尔兰人从美洲进口了一批马铃薯种薯,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灾难也流进了爱尔兰。 ②这批马铃薯种薯,感染了马铃薯晚疫病。这是一种很厉害的马铃薯传染病,传播速度很快,如果把得了这种病的马铃薯种薯种到地里,薯苗会大面积死亡;侥幸活下来的秧苗,结出的马铃薯,储藏起来也会很快腐烂。 ③由于没有防治能力,马铃薯晚疫病在爱尔兰迅速传播开来,并一年年加重。1848年和1849年间,马铃薯晚疫病在爱尔兰大肆流行,造成了毁灭性的灾害。很多爱尔兰人走投无路,或饥饿而死,或由于无力交地租,被地主赶出家门,无家可归。在马铃薯晚疫病大流行的几年内,爱尔兰有20万人死于饥荒,近 200万人移居海外。 ④这方面的例子举不胜举。因此,各国陆续开展了植物检疫工作,以防止类似的悲剧重演。 ⑤植物检疫分为对外检疫和对内检疫两种。对外检疫又分两部分,一是针对国外的植物或植物产品进行检疫,不让植害进入本国,以保护本国的农业生产安全和生态平衡;二是检查将要出国的植物或植物产品,避免有危险性的植物病虫害和侵略性杂草向国外传播,以维护本国的贸易信誉。对内检疫是将局部地区发生的危险性病虫害,封锁在一定范围内,防止病虫害传播和蔓延。 ⑥通过检疫发现有害生物后,一般给予扣押和封存销毁,或进行除害处理。目前采用的除害处理的方法主要有:熏蒸消毒处理法:在国际贸易中,木材是应用十分广泛的商品包装材料之一,但有害生物易附着在木质包装上,随商品一起进入进口国。解决方法就是熏蒸。熏蒸一般在场地做,把货物放到集装箱里,用溴甲烷等药剂进行灭菌处理。热处理法:用微波、高温的方法对植物产品等进行灭菌处理。机械汰除法:对植物种子、药材等用筛网过滤、液体漂洗等方法进行淘汰剔除。隔离试种法:对种子、植物等先在指定地点进行隔离试种,观察其情况,如无植害,再推广种植。 ⑦为把将于今年五月在我国上海举行的世界博览会办得红红火火,组委会从国外引进了很多大型景观植物,我国检疫部门都对它们进行了检疫、消毒、隔离试种等处理。比如从日本引进的600多株日本红枫和日本青枫,在海关机场,就被进行了现场检疫,树体还被消了毒。上海检疫部门还在一些植物园专门开设了隔离试种区,对那些为世博会服务的引进植物进行隔离试种,基地人员每天进行观察记录,市林业病虫防止监管人员也每周前往观察记录。 ⑧为了我国的植物安全,出国旅行时请别把植物带回国。(选自《我们爱科学》2010年2月有删改) 1.文章开头讲述爱尔兰人从美洲进口了一批马铃薯种薯造成毁灭性灾害的事例有何作用? 2.任选一句作答,下面句子中画线的词语能否删去? (a)通过检疫发现有害生物后,一般给予扣押和封存销毁,或进行除害处理。 (b)木材是应用十分广泛的商品包装材料之一。 a: 。 b: 。 3.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 |
A.为把世博会办得红红火火,我国检疫部门对组委会从国外引进的很多大型景观植物进行了检疫、消毒、隔离试种等处理。 B.植物的对外检疫一是针对国外的植物或植物产品进行检疫,不让植物进入本国。 C.对内检疫是将部分地区发生的危险性病虫害,封锁在一定范围内,防止病虫害传播和蔓延。 D.通过检疫发现有害生物后,目前采用的除害处理的方法主要有四种。 4.在第⑤段和第⑦段中作者运用的说明方法分别是 和 。你觉得在第⑦段中使用这种方法有什么作用? 作用: 5.阅读上文和下面两则材料,你能获取哪些信息?请至少写出两条。 链接材料一: 在机场、港口、公路等口岸,经常有一些特殊的执法人员,在对旅客携带的植物或植物产品进行细致检查,他们就是植物检疫员。他们手握“尚方宝剑”--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检疫条例》,严把植物的进出口关,把有可能危害植物健康的生物,以及侵略性强的植物拒之门外,或者严禁带出国门,以保护各国的农业生产安全和生态坏境。植物检疫的范围包括棉、油、麻、菜、果、药材、竹类、花卉、草类等植物以及相关产品。 链接材料二:在自然界中,植物的病害、虫害和草害的种类很多,而且每种植害都有一定的区域性,一般不会自行传播很远。但它们可以跟随人和植物产品而四处传播。这些植害到了新的地方,往往因为新地区的气候条件适宜或没有天敌而迅速蔓延,给当地的植物带来严重危害。 |
开发月壤前景可观 文/窦光宇 |
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也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现在,人类正在对月球进行探测,为开发利用月球的能源和资源做出不懈的努力。其中,对月壤资源的探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月壤像地球表面的土壤一样,是一层由岩屑、粉尘、角砾岩和冲击玻璃组成的细小颗粒状物质。月壤在月球表面的覆盖厚度有所不同,在月海里的厚度为4-5米,在月陆区的厚度平均为10米左右。 由于月球上没有大气和磁场存在,所以,高速带电粒子流形成的太阳风,可以直接抵达月球。因而,月壤中富含由太阳风粒子积累所形成的氢、氦、氖、氩、氮等元素。它们在被加热到700℃以上温度时,就可以全部释放出来。其中,氯-3气体是进行核聚变反应发电的高效燃料,在月壤中的资源总量可以达到 100-500万吨。另据计算,从月壤中每提炼出1吨氯-3,从中还可以获得约6300吨氢气、700吨氮气和1600吨CO或CO2气体。 俄罗斯科学家对月球土壤进行研究后,发现月壤中还存在天然的铁、金、银、铅和锌、铜矿颗粒,以及由镉、锌、铁、锰和硫结合而成的硫镉矿以及地球上所没有的碘化铑。 建造房屋需要多种建筑材料,尤其是大量的混凝土,在月球上建造建筑物更是如此。由于运载火箭的负荷有限,水泥和水不可能从地球带去。因此,利用月球上的资源制造建筑材料将是一个重要的选择。 据报道,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在实验室里用月壤合成出混凝土。实验数据表明,地球上普通混凝土可抵抗每平方厘米280千克的压力;而月壤做成的混凝土,每平方厘米可抵抗压力407千克,强度增加了 45%。 美国阿拉巴马州立大学市政和环境工程系的科研人员与美国宇航局马歇尔飞行中心合作,他们使用阿波罗计划带回的真正月球土壤,做成了月球混凝土小长条,并进行了加热、压缩和拉伸等各种不同类型的测试,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 研究人员发现,在月球土壤中加入不同细菌,可以让月球土壤得以改良,使得地球上的植物也能在那里茂盛生长。月球土壤中存在多种矿物成分,包括铁、钙、镁、磷等元素,在那里生长的植物完全可以为月球移民提供食物保障。全封闭的月球基地如果能够种植植物,人类赖以生存的氧气也就随之出现;至于人类和植物需要的水分,也可以从月球土壤中提取。 在月球种植植物面临许多挑战,最大的挑战就是要找到一种可持续供应水的方法,以便维持基地中人员和植物的需求。现在正在研究的是利用月球土壤中的成分合成水,但这个方法成本高。一些研究人员寄希望于月球上的冰盖,希望从月球的冰中提取饮用水和灌溉水。现在,有关这方面的试验正在积极进行当中。 欧洲空间局的科学家表示,第一批进行月球种植的“农民”将是不需要呼吸氧气的机器人。等这些机器人把月球基地建设得差不多的时候,一些技术工人便会移居月球基地,进行进一步的基地建设。 (选自《百科知识》 2009年第20期) 1.本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开发月壤”的前景?(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2.判定下面语句使用的说明方法,并简要说明表达作用。 ①氯-3气体是进行核聚变反应发电的高效燃料,在月壤中的资源总量可以达到100-500万吨。 ②实验数据表明,地球上普通混凝土可抵抗每平方厘米280千克的压力;而月壤做成的混凝土,每平方厘米可抵抗压力407千克,强度增加了45%。 3.以下语句中画线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它们在被加热到700℃以上温度时,就可以全部释放出来。 4.阅读本文,联系下面的链接资料,说说开发月壤的重大意义。 【链接资料】新华网上海10月2日电(记者张建松)丰富的月球资源是吸引人类探月的一项重要目标。在地球上十分稀缺的可控核聚变燃料-氦3,在月球上却十分丰富。根据我国科学家一项最新研究估算,月球上的氦3资源约有103万吨。 |
话说风筝 |
①中国是风筝的故乡。古书中称“风鸢”,南方叫“鹞子”,北方称“纸鸢”。早期用木料制成的叫“木鸢”。由于社会不断进步,风筝的材质也发生了变化,陆续出现了帛鸢和纸鸢。如今也有人选用质轻、不易破损和经久耐用的化纤来替代纸和绢。 ②“风筝”一词始见于五代,大约唐、五代时风筝已由最初的军事工具和宫廷娱乐逐渐普及到民间,成为一种艺术性和观赏性很强的娱乐游戏,同时还是一项很好的体育运动。每年的腊月初八到清明前后是放风筝的好时节,据说这一时期放风筝可以去晦气,祈平安。明清时期,清明放风筝已成为一种节令性很强的民俗活动。 ③风筝种类繁多,造型各异。中国制作风筝技艺精湛,经验丰富,《南鹞北鸢考工志》将制作风筝的技艺概括为扎、糊、绘、放“四艺”。其中扎、糊、绘是风筝制作的关键环节。扎是用竹子扎制风筝的骨架。一只风筝能否飞得高、放得远,关键看骨架的扎制。要根据风筝的大小来选择竹子的粗细软硬,还要做到对称均衡。从风筝的骨架结构可以把风筝分为硬翅、软翅、长串、筒式、平挑、拍子、微型风筝等。按形象分有人物、鸟兽、水族、草虫、器皿等。糊是用纸、绢、绸、无纺布等糊在风筝的骨架上。糊的的技艺要求也很高,一定要平整,松紧适度,对称的部位要一致,这样才能保持风筝的平稳。绘是在风筝上绘上各种吉祥如意的美丽图案,有的是凰好后再糊,也有的是先糊好后画,制作技艺高超的多选择后者。 ④中国各地有独具地方特色的风筝,它们风格各异,有的粗犷豪放,有的活泼精巧,有的色彩绚丽,有的清淡素雅。 ⑤北京风筝历史悠久,在长期发展、借鉴、融合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真正形成流派乃至高潮的兴起,还是从曹雪芹的《南鹞北鸢考工志》开始的。大约乾隆二十年(1755年),曹雪芹所创图式的风筝出现在京城,自此迎来了北京风筝的鼎盛时期。 ⑥天津风筝以造型优美、人物生动、色彩艳丽、风格独特而闻名于世,其最显著的特征表现在骨架扎法和绘画上。杰出代表为魏元泰,人称“风筝魏”。 ⑦山东潍坊旧称潍县,是著名的民间美术之乡,不仅风筝名扬四海,杨家埠也是木版年画的产地之一,“家家能染墨,户户会点青”。把制作木版年画的工艺与风筝艺术相结合,更加突出了潍坊风筝的地方特色。 ⑧江苏南通风筝又称“鹞子”,其造型优美,工艺精巧,音响是其最显著的特征。主要有“板鹞”和“活鹞”两大类。 1.题目“话说风筝”指明了本文的什么? 2.读第①段,看看风筝在材质上发生了哪些变化。 由“木”到“ ”,到“ ”,到“ ”。 3.第⑥段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试分析其作用。 说明方法 作用 4.第②段中画线的“据说”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5.北京风筝和山东潍坊风筝各有什么特点? 北京风筝特点: 山东潍坊风筝特点: |
淘米水的妙用 |
①淘米水很不起眼,平时常被白白倒掉。可是你知道吗?它在生活中却有许多妙用。 ②淘米水是天然的去污剂。与一般的工业去污产品相比,淘米水不仅洗净力适中,而且无任何副作用。比如,浅色衣服用淘米水浸泡一下,然后用肥皂洗涤,就会洁净如新;起霉斑的衣服,放入淘米水中浸泡一夜,可退斑洗净。又如,面对一堆有油污的碗、碟、瓶子时,与洗洁精相比,淘米水是更好的选择。淘米水经加热后,其淀粉质变性,而变性淀粉具有良好的亲油性和亲水性,所以油污一旦遇到淘米水,就会被淘米水中的淀粉吸附,从而脱离碗碟。 ③淘米水是不花钱的化妆品。淘米水里含有淀粉质、维生素、蛋白质,这些营养物质可以对皮肤起到保湿、抗老化、美白的作用。经常用淘米水洗手、洗脸,皮肤会变得光滑白皙。淘米水还具有护发、亮发的功效。据说,傣族姑娘的一头秀发就是淘米水的佳作。 傣族姑娘常用糯米的淘米水来护发。不过,她们用的淘米水要存放半个月或一个月的时间才能使用。因为淘米水经过沉淀发酵以后,含有非常丰富的B 族维生素。B 族维生素可以帮助头发的色素细胞生成黑色的色素颗粒。所以经常用淘米水洗头,可以营养头发,使头发变得乌黑亮丽。如果你想保持美好的形象,又不使身体受到任何伤害,还想节省费用,那么淘米水不失为一种首选的化妆品。 ④淘米水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淘米水含有一定的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特别是头一两次淘米水含有钾且呈弱酸性,加入食盐入药后,具有清火、凉血、解毒的功效。 用淘米水加食盐煮开后,外洗或外擦皮肤,对皮肤有比较温和的清洁作用,而且可以保持皮肤表面正常的酸碱度,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防止皮肤搔痒,等等。 ⑤此外,淘米水中含有蛋白质、淀粉质、维生素等丰富的营养物质,可用作上等饲料;淘米水中含有氮、磷、钾等微量元素成分,可用作上好的肥料。 ⑥淘米水有如此多的妙用,你还会白白倒掉它吗? (选文有改动) 1.请将选文所介绍的淘米水的妙用依次填入下面的括号内。 ( ) ——( )——( )——(作饲料、肥料) 2.傣族姑娘用来护发的淘米水,为什么要存放半个月或一个月的时间才使用? 答: 3.选文第④段中划横线的词语可以去掉吗?请说出理由。 答: 4.选文第⑥段在全文的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答: |
把冰山搬到干旱地区 |
水是生命之源,但它在地球上的分布极不均匀。许多地方水源缺乏,一毛不长,无人生息;而地球上的淡水上的淡水有4/5冰冻在南极和北极的冰冠之中。是否能够把蕴藏着丰富水源的冰山“搬”到干旱地区,使那里也变成五谷丰登的肥沃良田呢? 科学家认为,用现有的技术力量可以搬动的最大限度是长7千米、宽1.5千米的冰山。用一艘超级油轮大小的拖船,可以拖着这么大的一座冰山每日航行20千米左右,花6个月到1年时间,便可以把它从南极或北极地区拖到靠近非洲的撒哈拉沙漠、美国加利福尼亚的犬玛沙漠或澳大利亚的干旱地区。 冰山在拖行的过程中,会有一部分冰融化掉,尤其是经过热带海域时更在所难免。或许人们会对此担忧。但是,科学家认为,冰山上的冰,融化的速度不会像人们所见到的小冰山那样快。因为冰山越大,从表面部分化掉的冰,对整个冰山来说,所占的比例就越小。 把冰山拖到陆地的近海以后,怎样才能把冰山融化的淡水送到干旱的陆地上去呢?科学家回答说,当冰山到达目的地以后,只要把它停放在岸边,让它在海中慢慢地自然融化就可以了。你可能会想,冰山融化的水都融入海水里了,把它拖来了不是白费劲吗?其实,淡水的密度比有盐分的海水小,冰山的冰融化以后的淡水,会很自然地浮在海水上面,就像油总是浮在水面上一样。因此,人们只要用抽水机把海面上的那层淡水抽上岸,就可以去灌溉田地,去供给人和牲畜饮用。 从现代科学技术的力量看,人类肯定能把冰山搬到干旱的地方去,这点不用怀疑。不过科学家们在关心的是更深层次的问题。拿整个南极来说,它每年的产冰量大约是1200立方千米。巨大的冰山是从围绕在南极洲边缘的陆缘冰和冰川分离出来的,然后随着风和海潮的推动向北漂移,沿途逐渐融化。也就是说,即使人们不把冰山搬走,这些分离出来的冰山也会自然地在海洋的漂移过程中渐渐融化,人们如果将它搬走,并不太影响南极原来的气候。科学家主张,在搬走冰山的同时,似乎更应该看到在搬走冰山过程中会带来的益处,那就是搬走冰山所引起的水的上涌,会给海水的表面带来更多的营养物,因而可以使水质变好。这也必然会增加鱼的产量以及食鱼动物的数量。 1、第一段文字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2、指出下列说法的错误,并简述理由。 ①文中将“冰山上的冰”的融化速度与“人们所见到得小冰山”的融化速度作比较,是为了说明冰山上的冰融化速度虽慢,但融化不可避免的。 ②文中把“冰山的冰融化以后的淡水,会自然地浮在海水上面”比作“油总是浮在水面上”,其根本目的在于说明淡水的密度比有盐分的海水小。 3、文中出现的“科学家认为”“科学家回答”“科学家关心”“科学家主张”这些文字,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4、本文围绕“把冰山搬到干旱地区”这一话题,具体说明了哪几方面的内容?请分点简要回答。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