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问题。(13分) 每个人都是文化的传承者①一个民族文艺、文化的复兴,除了造就一批伟大的作者、留下一批千古流传的作品,还必须有思想的充分解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问题。(13分) 每个人都是文化的传承者①一个民族文艺、文化的复兴,除了造就一批伟大的作者、留下一批千古流传的作品,还必须有思想的充分解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问题。(13分) 
每个人都是文化的传承者
①一个民族文艺、文化的复兴,除了造就一批伟大的作者、留下一批千古流传的作品,还必须有思想的充分解放,发出反映时代灵魂的声音.
②我们的民族有五千年辉煌的历史,有过灿烂的、值得我们骄傲的成就。今天讲的中华民族复兴,实际上就是再现历史辉煌。再现辉煌,并不是简单回到过去。那么,我们所追求的是什么样的辉煌呢?国家统一,国力强盛,社会富足,生活殷实……但除此之外,还需要高度的文明。
③文明是一个民族的终极追求。缺乏文明的社会就如同暴发户,缺乏文明准则、文明底线、文明自律,一定会丑态百出。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享受文明无疑是最美的,也是人们的终极梦想。正因此,文明堪称一个民族复兴的关键。
④30多年的改革开放极大激发了创造精神,也带来中国社会的迅猛发展。时至今日,有个问题迫切地摆在了我们面前:富裕起来后的中国要到哪儿去?不能不引人思考。我们曾经片面注重经济发展,而现实中的很多问题是用钱无法解决的。去年在一个记者会上,我和一位企业家有过争论。当时一位记者问我,国家的价值观是什么?我说,国家的价值观只能国家来说,我不能回答,但是我知道什么东西不能写到国家价值观里面,就是“钱”字。这位企业家说,我不同意您的说法,我们现在不是钱太多,而是钱还不够。显然他不明白,钱是需求,不是追求,而价值观应当是一个国家的追求。
⑤经济显然不是我们唯一的社会属性。所以,前行至今,我们碰到了许多光凭经济无法解决的问题。现在的确应该思考,如何把建设文明社会作为发展的具体目标。在某种意义上,文明方是社会真正的正能量,而且也是一个国家真正的软实力。
⑥前不久我在英国听到了一件事。温莎城堡里有一个巨大而豪华的宴会厅,曾发生过一次大火,着火时伦敦老百姓纷纷自行开车去救火。大火被扑灭后清点物品,竟然没有一件遗失。我听了之后非常感慨,这就是一种国家软实力。这个软实力是什么?无疑就是高度的文明。文明与文化是什么关系?简言之,文化的终极目的就是文明。所有的文化事业,其最终目标都是为了造福社会,影响社会。
⑦文化不是一个对象。文化是由人表现出来的,不应该被对象化。今年春天,在牛津大学有位留学生问我,中国文化到底该怎么走出去?我回答,每个人都是文化的携带者。我们在国外,外国人就是通过我们来认识中国文化的,就如同我们也通过普通的外国人来认识西方文化一样。作为文化的携带者,最要紧的是你对自己的文化是不是自觉。有了自觉,就也有了责任。
⑧在新的时代,我们需要文化的承担。谁来承担这个文化?首先是人。进一步讲,文化的自觉是谁先自觉?首先当是知识分子。中国知识分子理应有文化的先觉,比普通人先感知文化的时代需要。只有及时感知文化前沿的问题,做文化传承的志愿者,才能把文化自觉承担起来。可以说,如果所有人都有这样的文化自觉,国家自然就会有整体的文化自觉。
⑨毋庸讳言,艺术家、作家等“文化人”,对承担文化自觉非常的重要。回望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如果没有但丁、达芬奇等一大批文化艺术家,如果没有知识分子、作家、诗人、哲学家的大量涌现,就根本谈不上复兴。而且值得注意的是,文艺复兴是多方面、全方位的,并不只是诞生了大量优秀作品,更在于其蕴藏的独特思想价值。由此而言,一个民族文艺、文化的复兴,除了造就一批伟大的作者、留下一批千古流传的作品,还必须有思想的充分解放,发出反映时代灵魂的声音。这,才是一个民族的复兴。
⑩呼唤民族复兴,文化的复兴不仅当仁不让,而且也是终极指向。当今中国,全社会都应给予文化复兴更多的关注。对照现实,尤显任务的艰巨与紧迫。期待更多艺术家、作家和知识分子站出来,勇做志愿者,承担起文化自觉的责任,肩负起民族复兴的希望。         
(冯骥才 作者为国务院参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
小题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为论证这个中心论点,作者提出了那几个分论点?(3分)
                                                                              
                                                                                   
小题2:文章第⑥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分)
                                                                                  
                                                                                    
                                                                                      
小题3:请说说你对文章第③段划线句子的理解。(3分)
                                                                                
                                                                                       
                                                                              
小题4:阅读本文后,你打算怎样去做一个文化传承者?请简要谈谈。(4分)
                                                                                
                                                                                 
答案
 
小题1:中心论点:每个人都是文化的传承者(1分)。分论点:文明堪称一个民族复兴的关键(1分);文化的复兴是一个民族复兴的终极指向(1分)。
小题2:举例论证(1分)。举伦敦百姓自行开车救火且事后火灾现场没有意见物品遗失的事例,有力的说明了文明是一个国家真正的软实力(2分)
小题3: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生动形象的刻画出了缺乏文明的社会的坏处,突出了社会文明的重要性(2分)。
小题4:示例:做文明卫士,努力学习文化知识,用自己所学的文化知识去感染身边的人;积极提高自身修养,培养良好的道德习惯,积极宣传文明思想,及时阻止那些不文明的行为。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在议论文中,学生应培养寻找中心句,总结概括文章的小分论点的能力。学生能从文章中找出支撑中心论点的分论点,能够提炼和总结分论点。
小题2:
试题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方法以及作用是议论文常考的题型。解答此类题型,必须要结合文段的内容的来分析论证方法,然后根据文章的中心论点或者文段的分论点来分析作用即可。
小题3:
试题分析: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此处理解句子的比喻含义,即刻画出了缺乏文明的社会的坏处,突出了社会文明的重要性。
小题4:
试题分析:与文章内容相关的拓展性的题目,就是为了让同学们充分展示才能。这是新课标重在从多方面展示同学各种素质的要求,也是近几年中考热点题型之一。从解题方法来看学生阐述合理即可。
举一反三
·济宁中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题目。(15分)
说 幸 福
张景升
要说幸福是什么,先说幸是什么,福是什么。幸主要有五种字义:1.意外地得到成功或免去灾害;2.福气;3.高兴;4.希望;5.宠爱。说起幸是什么,我们还可以想到外国的幸运草,传说夏娃把四叶草带出伊甸园,每片叶子分别包含了人生梦寐以求的爱情、健康、名誉、财富,而四叶草的花语是幸福。福是什么,根据方海权集的民间五福是:第一福长寿,第二福富贵,第三福无病,第四福子孙满堂,第五福善终。
那幸福是什么呢?作家毕淑敏下了一个定义:幸福是心理欲望得到满足时的状态。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对生活的满足和感到生活有巨大乐趣,并自然而然地希望持续久远的愉快心情。她还说,幸福不是金钱,幸福不是多子多孙,幸福不是科技,幸福不是健康多寿。毕淑敏的观点在《庄子》一书中还真有根据,《庄子·天地》篇中一代明君尧说过,多男子则多惧,富则多事,寿则多辱,是三者非所以养德也。再看毕淑敏幸福定义中的几个关键词语,时间、生活、满足、希望、心情,怎样才能得到幸福,我们就从幸福的定义中几个关键词中寻找。
一要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善于发现生活中有许多积极的、好的方面,善于发现生活中的闪光点。我们就会在自己生活中发现幸福,点点滴滴都透露着幸福。不要“只看到自己的不幸,忽略了自己的幸福”“放大了别人的幸福,缩小了自己的快乐”。二要充满希望和信念。一些人除了赚钱,不知道人生中的目标与追求到底是什么,甚至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这种缺乏信念与希望的状态,难以产生长久、快乐的幸福感。三要知足、别比较。高尔基说,其实,做个幸福的人是很简单的!什么是幸福呢?就是知足……别的没有什么……俗话说“知足者常乐”,但能知足的人越来越少了,有了房子想换更大的,有了工作想换更好的,有了钱想赚得更多……现代人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竞争中,比位子、比房子、比票子……最后比五子登科,比来比去,人们的心里只剩下欲望,没有了幸福。一旦人追求的不是如何幸福,而是怎么比别人幸福时,幸福也就离你而去。四要充满爱,讲奉献。雨果说,生活中最大的幸福,是坚信有人爱我们。美国哈佛大学一项研究曾显示,在生活中多去帮助他人,能让自己感到更快乐。但现代社会中,乐于无私奉献的人越来越少,斤斤计较的人越来越多。如果你总算计着“我能从中得到什么”“做这件事值不值得”,就会生活得很痛苦。五要学会珍惜身边的幸福。总有人抱怨自己的生活不够完美,不够幸福。其实,不管一个人多苦多难,在他的身边总会有幸福和快乐,但要靠每个人自己去发现、去珍惜,才能感受到幸福。我们身边有很多东西都值得去珍惜——亲情、友情、爱情。人们往往注重友谊地久天长,爱情地老天荒,却容易忽视掉就摆在自己身边的亲情。亲情、友情、爱情都是最美好,最值得珍惜的。六要用劳动创造幸福。高尔基说,一切用自己的劳动挣来的东西,都是甜蜜的!付出的努力越大,就感到越甜美。罗斯福说,幸福不在于拥有金钱,而在于获得成就时的喜悦以及产生创造力的激情。所以说,用我们勤劳的双手去劳动创造才能得到幸福。
幸福是什么?有的说幸福是“童吃鸡”,有的说幸福是“猫吃鱼”,我想每个人给与的答案都不同,幸福是一个人内心深处自然流淌的一种感受,自己觉得幸福了就真是幸福了。还有一位哲人说,幸福不是道路的终点站,她随时都在道路的两边,就看我们怎样去追寻,去发现。既然幸福是一种心情,一种感受,我们善于发现并追寻到了,那幸福的感觉是对美好实实在在的拥有。
(选自2013年5月10日《济宁日报》)
小题1:读完全文,请你用自己的话也给“幸福”下一个定义。(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从全文来看,作者认为怎样才能得到幸福呢?(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说明。(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请你结合本文和现实生活,谈谈你对幸福的理解。(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15分)
天道酬诚
顾伯冲:
“诚实的人永远不会吃亏”、“诚实是待人处世的法宝”,这些箴言警句我们耳熟能详。可是,时下有些人并不是这么想的,也不是这么做的。在现实生活中存在诸多不讲诚信、造假贩假的现象,如假酒、假种子、假职称、假新闻、假文凭等等,令人防不胜防。这些尽管不是主流,但对社会风气的危害很大。由此,有些人发出这样的感叹:“这年头,诚实人做不得”、“诚实人没好报、总吃亏”。
诚实,就是忠诚正直、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实在人、老实人真的没有好报吗?其实未必,“天道”还是“酬诚”,付出的真诚一定会有回报的。
天道酬诚,是“天道”使然。《礼记》中讲:“德者,得也。”“德”与“得”不但发音相同,而且有内在联系和因果关系:“德”为“得”之基,“得”是“德”之果。“德”与“得”之间的这种因果关系,可以说是“天道”,即客观规律。有时人们可能会因为讲诚信而被蒙骗、吃亏上当,但从长远看,他所得到的一定会与付出的相称,因为讲诚信会赢得越来越多的信任、理解和支持。反之,不讲诚信、坑蒙拐骗,虽然可能得逞一时,但终将身败名裂。正如一位哲人所说的:“诚信和诺言不仅仅是几句话,如果你说了,但是没做到,那它们就是宣告你将失去美好东西的判决书。”
天道酬诚,是“诚”的回报。“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投入种子,才会生出根芽;植下树来,才会长出枝叶。同理,对人讲诚信,才会收获他人的诚信与回报。有这样一则寓言:一个农夫不小心把斧头掉进了河里,坐在河边伤心地哭起来。财神路过此处,帮他打捞出一把金斧头,农夫摇头说:“这不是我的斧头。”财神继续打捞,一会儿又捞出一把银斧头,农夫又摇了摇头。最后,财神打捞出一把铁斧头,农夫高兴地说:“这才是我的斧头。”财神觉得这个农夫很诚实,就把金斧头和银斧头一并送给了他。一个很贪心的人闻知后也模仿这个农夫,并一口咬定金斧头是他掉的,结果连自己的铁斧头也失去了。这则寓言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只有诚实的人,才能得到好的回报。
天道酬诚,是人心所向。诚实之人,人皆敬之。希望诚实的人能得到好的回报,是绝大多数人的共识。虽然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因“诚”吃了些亏,有些人因“诈”得了些利,但人们心里有杆秤,希望诚实守信成为社会的“显规则”。君不见:每当社会或个体遇到天灾之时,无数颗真诚的心总是紧紧地连在一起,展现出人性之美;每当出现影响较大的人祸之际,公众舆论和新闻媒体总是迅速地扬善抨恶、褒优贬劣,展示了正义的力量。因而,天道酬诚的道理在现实生活中是有深厚的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的。
江河奔腾,泥沙俱下。当前的“诚信危机”对社会价值观形成了严峻挑战。但只要我们都对讲诚信者怀有崇敬之意、效法之心,诚信就会逐渐成为一种风尚,社会就一定能更加诚信起来。这需要我们有“不畏浮云遮望眼”的胸襟与眼光,需要我们坚守“天道酬诚”这个人间正道。
(2013年10月28日《人民日报 》)
小题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小题2:“希望诚实的人能得到好的回报,是绝大多数人的共识”句中“绝大多数”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4分)
小题3:文中画线句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4:请你根据自身的积累,再列举一则“天道酬诚”事实论据。(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鸿鹄志短(15分)
一天,去公园玩耍,发现东南角的水池里游着两只美丽的天鹅,只见它们全身洁白,伸着长长的脖子,显得高贵而优雅。不少游人围在池子的四周,争先恐后地给它们投食、照相。
对于天鹅,我并不陌生,儿时在李商隐的《镜槛》中读到过:“镜槛芙蓉入,香台翡翠过。拨弦惊火凤,交扇拂天鹅。”还有安徒生的《丑小鸭》中也写到了天鹅。当然,令我印象最深的要数《史记*陈涉世家》中陈胜提到的一句话:“嗟乎,燕雀安知鸿鹄(古时对天鹅的称呼)之志哉!”
那时,天鹅在我的心目中,简直就是天使的化身,雄心壮志的代言。但我万万没有想到,如今这两只骄傲的白天鹅竟然生活于这样一个狭小局促的水池中,并且毫不在意,还一副  A 的样子。这样想着,我不禁向它们投去几分鄙夷的目光,我一向认为,天鹅的家不是湖泊,就是蓝天,呆在池子里的天鹅,算不上真正的天鹅。
以前我听别人说,天鹅是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飞禽,飞行高度可达9000米,能轻轻松松地跨越珠穆朗玛峰。天鹅有如此大的本领,却  B  的样子待在池子里向人们乞食,这着实让我感到有些意外。我好奇地问公园里的管理员:“你们把天鹅放在这样一个水池里,还不设任何的防护措施,难道你们不知道天鹅会飞吗?”
管理员微笑着回答说:“我们当然知道,但是它们绝不会飞走的。”
我疑惑地问:“为什么呢?”
管理员不慌不忙地解释说:“一则,水池里有吃不完的食物,这不仅免去了它们四处觅食的烦恼,还不用担心受到其他动物的侵袭。有这么优越的条件和环境,你就算拿着竹竿赶它们,它们也舍不得走。二则,天鹅起飞需要助跑,没有足够的空间,它们根本飞不起来。在这两只天鹅小的时候,我们先将它们放在一个经过特殊设计的小池子里,起初,这两只天鹅拼命地想要飞走,但池子的宽度达不到它们起飞的要求,每次逃逸均以失败而告终。经过多次的尝试后,天鹅渐渐失去了信心,放弃了起飞的念头。慢慢地,他们学会了享乐,学会了安于现状,不再幻想辽阔的蓝天和湖泊,以至于后来我们将它们放进一个大池子里,它们也没有想过逃跑,或许它们早已忘记自己会飞翔了。”
听了管理员的述说,我猛然醒悟,如果没有远大的志向,即使是有着“飞高冠军”之称的天鹅,也跟普通的鸭子无异,只能整天游荡在几尺见方的水池内,供人们观赏和取乐。
原来,很多时候,人之所以庸庸碌碌,不是因为我们没有才华,没有能力,而是因为我们根本没有展翅高飞的信心、雄心和恒心。如果一个人有了高远的目标,哪怕他是一只不起眼的黄雀,也能自由自在地翱翔于天空。      
(选自《思维与智慧》2004、01)
小题1:根据上下文的语意,选择下列成语恰当地填入文中的横线上(2分):
悠然自得   可怜兮兮
小题2:请你说说作者为什么会对公园中的天鹅“感到意外”并且“鄙夷”他们?(4分) 
小题3:上文第二段为什么要提到安徒生的《丑小鸭》和《陈涉世家》中陈胜的话?(3分)
小题4:结合文本分析造成“鸿鹄志短”的原因有哪些?(3分)
小题5:说说文章最后一段议论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
小题6:“鸿鹄志短”谁之过?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10分) 
中国人的“忍”
①“忍”字头上一把刀。每个耳聪目明的中国人或许都听过这句话。
②孔夫子说,“小不忍则乱大谋”;孟夫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圣人们强调,为人做事,万般皆需忍受忍耐
③中国人因“忍”字而得以百炼成钢的数不胜数,因逞强好胜而败走麦城的也不少。唐代高宗时,张公艺不仅位九世同堂,人生如此圆满,引得皇帝也羡慕,遂问其秘诀,张公艺在纸上写下“一百个忍字”。高宗喟叹,原来如此。大家耳熟能详的韩信,他早年能忍胯下之辱,终成大业,真个是“无度不丈夫”;后来却张扬高调,浑然忘记了“忍”字,颇有些“庸人得志”,最后横死吕后之手也就不冤。
④“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为了遥想中的绚烂未来,人们忍受着当下的种种不堪,人们夸赞着“忍”,绝口不想提心中暗暗怀想的他日之收获;若百忍后仍不能得道,自然也会有诸多温润的慰藉理由。
⑤英国哲学家罗素在其《论中国人的性格》一文中说,“中国人的性格的另一最大特点,是喜欢妥协,易屈服于公众舆论。”封建社会官场中的“见风使舵”,生活细节的“防患于未然”,平头百姓们普遍存在的谨小慎微、办事圆滑等特点,皆可在各怀心事的“忍”字上找到源头。罗素由是感叹,“没有什么能比中国人的忍耐性更令欧洲人吃惊的了”。
⑥一个忍字,两副面孔。一面是温和下的良善,一面是摇摆中的功利;有些人得道,有些人中毒。鲁迅笔下的冷漠看客,便是一“忍”成痴,浑浑噩噩,麻木不仁,无异于行尸走肉。忽然明白了鲁迅的可贵,只因他在崇尚忍耐的国度,居然可以从来不忍。
⑦“忍”字头上一把刀---“每临大事有静气”为了一个远大的目标,暂时的隐忍蛰伏自是上策,然刀为利器,久忍终恐伤人。
⑧忍该忍之事,说当说之话,为必为之事。
小题1: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
小题2:选文第三段除了举例论证外,还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它有何作用?(3分)
小题3:第二段结尾处的“忍受”、“忍耐”两个词语是否重复累赘?为什么?(2分)
小题4: “忍”是一柄双刃剑。请具体谈谈现实生活中你该如何把握“忍”的“度”(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18分)
从容淡定
陈 旭
①“从容淡定”这词耐人寻味,意思是“从容于心,淡定于行”。作为人的一种情怀和精神境界,古已有之。
②古往今来,中华民族的圣贤先哲、仁人志士,都对“从容”和“淡定”作出了自己的诠释。孟子的“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等等,无不表现出“从容”和“淡定”的心性情怀。
③从容包含着从大、从深、从远之意;从容也是一种自由,是人生主体的自我解放,是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从容不迫”地不断迈进。
④淡定就是一种修养。仁而无忧,仁而无惧,实事求是。心怀坦荡,兰心傲骨。淡定也证明一种能力——深思熟虑以扬长避短,内省自知以有进有退,这也是大智大勇之人的明智选择。
⑤淡定是一种真正的领略和彻悟。表现为“八风吹不动”。所谓八风就是利、衰、毁、誉、称、讥、苦、乐世间八法,并非说“东西南北八面来风”。“八风吹不动”,意思是说:无论顺境还是逆境,别人称赞还是诽谤,都能安然不动,泰然处之。
⑥能否做到“从容淡定”,多半是性格使然。有人天生就是“悠着来”,遇事比别人慢半拍;有人与生俱来就是“风风火火”,容不得一丁点儿耽搁。这在管理学上叫EQ,也就是所谓的情绪智商。但能否真正做到“从容淡定”,更关乎后天修养。时下,浮躁、浅薄、目光短浅、急功近利之风还存在,有些人一心想着不付出或少付出却期待大回报,所以办起事来恨不能急吼吼、风火火地让满世界都知道,同时暗中还斤斤计较着什么,都想如古话所说的“早出一扁担,晚归柴满仓”,谁都不想为那巍巍青山做点儿什么。说到底,还是缺失“从容淡定”的健康心态。
⑦近代胡适是公认的渊博学者,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等诸多领域均有建树。他治学有两个主要领域,一是中国哲学史,一是中国文学史,都可说开一代新风,功不可没。他还是新“红学派”——考据派的创始人,可以说是将小说纳入了学术研究正轨的第一人。
⑧就是这样的一位中华文化巨匠,无论在什么状态下人们怎么看待他,他始终都坚持“从容淡定”。他有一句名言:“这个世界乱纷纷,先把自己铸炼成器。”   ——选自《杂文月刊》2013·3上(有删改)
小题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小题2:阅读第②段,结合上下文,在横线处补充两位名人的名言。(4分)
小题3:文中作者认为一个人要做到“从容淡定”需要哪些条件?(4分)
小题4:具体说说文章第⑥段引用古话“早出一扁担,晚归柴满仓”的作用是什么?(4分)
小题5:结合全文,理解文章结尾“这个世界乱纷纷,先把自己铸炼成器”这句话的含义。(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