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一处,难能可贵 ①很多人都知道要有所作为就应该“心系一处”的道理,但现实生活中能真正做到“心系一处”的人并不多。“心系一处”,难能可贵。 ②做到“心系一
题型:期末题难度:来源:
心系一处,难能可贵 |
①很多人都知道要有所作为就应该“心系一处”的道理,但现实生活中能真正做到“心系一处”的人并不多。“心系一处”,难能可贵。 ②做到“心系一处”,需要具有顽强的毅力。世界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先生在40岁时就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有人问他成功的原因,丁先生说:“与物理无关的事我从来不参与。”事实的确如此,几十年来他始终把精力集中在科学研究上,集中在探索宇宙的奥秘上。他在实验室里做实验,有时候连续四五天不睡觉,正是凭着这股韧劲,他的实验获得了成功。 ③做到“心系一处”,需要守住内心的宁静。在这个越来越繁华的世界,人们的目光能够不被五光十色的景色所吸引,的确不易。作家苏童一直以来潜心创作,心无旁骛。作品《妻妾成群》被改编成电影后,他名声大噪,上门的采访者、崇拜者络绎不绝,但是苏童很冷静,他对记者说:“门外的繁华不是我的繁华,我是过室内生活的人,以前很安静,现在更安静。”另一个作家张炜则奉行“三不主义”——不看热闹的书,不去热闹的地方,不交热闹的朋友。对于许许多多的成功者而言,最难能可贵的是他们成功后依然做到了“心系一处”。 ④“心系一处”是一种智慧。这种智慧不是一意孤行的固执,而是繁华过后的觉醒;不是缺乏思想的单纯,而是一种去繁就简的境界。当你处在人生的低谷,“心系一处”能让你学会坚持,给你重振雄风的希望;当你处在人生的峰巅,“心系一处”能让你保持清醒,带给你再创辉煌的动力。 (选文有删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段以丁肇中先生为例证明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段中加粗的“门外的繁华”和“我的繁华”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门外的繁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繁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说“‘心系一处’是一种智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心系一处,难能可贵。 2.做到“心系一处”,需要具有顽强的毅力。 3.“门外的繁华”:世俗的功名利禄(尘世的浮华或表面的繁荣) “我的繁华”:内心(精神)世界的丰富。 4.做到“心系一处”需要选择正确的方向,保持清醒的头脑,需要心无杂念,达到超凡的境界,而这些都是智慧的体现,所以说“心系一处”是一种智慧。(意思相近即可)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
诗中有科学(节选) 叶永烈 |
①俗话说:三句话不离本行,这话不假。 ②记得一位电影导演读唐诗,对杜牧的《山行》一诗进行分镜头:“远上寒山石径斜”是(1) _______,“白云深处有人家”是(2) _______,“停车坐爱枫林晚”是(3) _______,而“霜叶红于二月花”则是(4) _______。他还认为李白的名作《静夜思》后两句属“主观镜头”——“举头望明月”是仰视镜头,“低头思故乡”是俯视镜头。 ③一位画家读古诗,则喜欢分析诗中的色彩,她以为“万绿丛中一点红”“一枝红杏出墙来”,是强调了暖色调,而用冷色调为衬托。“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把鹅在水中那鲜明的色彩写得多么逼真。而苏轼的“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则是一幅水墨国画。 ④我很喜欢李贺那首充满幻想色彩的《梦天》。诗人做起南柯之梦,翩翩然在太空中遨游,他“回头下望尘寰处”,看到什么景色呢?呵,“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原来,他看到中国九州就像九个烟点子似的,而大海仿佛杯中的一汪清水。此景此情,犹如宇航员在太空中所见到的那样真切。然而,李贺生活在唐朝,终生未离开过地球,也从未听说过什么“宇宙航行”,况且他只活了二十七岁。我反复吟诵《梦天》,深深佩服这位青年诗人那丰富的科学想象力! ⑤我以为王之焕的名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严格符合几何定律的。确实,“望远必须登高,登高方能望远”。观察点越高,可见范围越大、越广,即所谓“A”(杜甫《望岳》)。古时候,人们修造高高的烽火台,后来人们打仗首先抢占制高点,直到如今人们利用飞机、人造卫星那“高度优势”进行侦察、勘查、摄影,其中的科学原理,岂不与王之焕的诗句属于“同理”! ⑥辛弃疾在农村闲居了二十多年,他的词中富有农业知识,《西江月》中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揭示了“蛙声”与“丰年”之间的有机联系。青蛙俗称“护谷虫”,是一员捕虫大将。蛙声不息,除虫去害,便使稻花飘香,五谷丰登。在《鹧鸪天》中,辛弃疾写下了“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这样清新的句子,表明宋朝已经深知养蚕技艺,很善于掌握孵蚕、养蚕的季节。他在《菩萨蛮》中的名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则是符合现代热力学定律,说明任何物体都有自动降低自身能量的趋势,即使是“青山”也无法遮住! ⑦杜甫在《赠卫八处士》一诗中,有一句并不引人注目的诗——“夜雨剪春韭”。我觉得,从这五个字中,可以考证出许多关于唐朝种植韭菜的知识:一、韭菜俗称“懒人菜”。种一次,割多次。唐朝种韭菜,已懂得韭菜是多年生草本,可以剪了长,长了剪,而不是连根拔掉收下来;二、唐朝时已知春天的韭菜鲜嫩好吃,而且懂得在春雨绵绵的夜间去剪,那时剪下的韭菜水灵灵的,可作佳肴。 ⑧有趣的是,我还常发现,有的诗句从文学上讲是难得的佳句,从科学上考证则不尽然。如李白《将进酒》一诗开头两句,曾为多少人所传诵——“B”,其实,“奔流到海”变为水蒸气后,还是“复回”了,依旧从“天上来”,落进黄河,再“奔流到海”,如此循环不已。 ⑨中国是诗的国度。多少年来,多少诗人“各领风***数百年”,写下多少长诗短句。然而,人们习惯地只从文学的角度审诗、选诗、注诗、评诗。其实,诗中也有科学,我们不妨换个角度,用科学的眼光来审诗、选诗、注诗、评诗。 1.请根据你对杜牧《山行》一诗的理解,将“特写”“全景”“中景”“远景”这几个分镜头名词分别正确填入第②段中的(1)、(2)、(3)、(4)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遣词用句非常准确。比较第②、③段首句中加粗的词语,你认为这两个词语能互换位置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在第⑤段横线A处填入杜甫诗中的一个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在第⑧段横线B处填入李白诗中的一个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也读古诗词,不过,我常常从科学的角度品诗、评诗,分析诗中的科学。”这句是从原文中抽出来的,你认为应该放在哪两个段落之间,才能使文章通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读书的“坎儿” |
①有大学生问2003年被评为中科院院士的一位青年科学家:年轻人怎样才能成功?科学家回答了简单的四个字:请多读书。不只是这位科学家,几乎所有在事业上取得大成就的人,都喜欢“号召”别人读书。书籍是人类社会实践经验和生命智慧的总结,对我们认识世界和自身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如果我们把人的生命比作娇艳欲滴的玫瑰,书籍则是必不可少的氧气和阳光;如果我们把人的生命比作奔腾不息的河流,书籍就是坚固的河床。 ②从一般意义上讲,读书是最没有门槛的。大学教授可以读,建筑民工也可以读;绿草连天的春日能读,白雪皑皑的冬日也能读;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不过,读书的无门槛是相对于书海里的普通游泳者而言的,一个人想要做一个有品位的读书人,还真得跨越几个心灵的坎儿。 ④第一,你必须是澄静的。人很难没有***,当年,乾隆下江南,看到大运河上熙熙攘攘,问身边一和尚:大运河有多少条船?和尚答:两条,一条为名,一条为利。乾隆非常欣赏和尚的机敏,当即大加赏赐。其实,这和尚并不非常聪明,他只是深谙世道人心的奥秘而已。然而,一个人下决心当读书人,不能有太多的***。***多的人会不自觉地把书籍分成“有用”、“无用”两种:“有用”的,他废寝忘食地阅读;“无用”的,他视若敝屣。而事实上,所谓“有用”的书,往往是作用于一时的职业的,只能让我们获得物质财富;而“无用”的,则侧重于培育人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感,可以使我们获得心灵高度。 ⑤第二,你应该学会坚持。人对自然、社会、人生的认识只能一步步走近真理,而不可能完全抵达真理,这就决定了书籍的正确性永远是有限的。正因为有限,我们就得不断地跟踪事物的新进展,掌握知识的新动态,让自己的生命与面对的生活一起前进。读书没有恒心,一个人的思想必然陈旧、浅薄,我们创造物质、精神财富的能力就会变得虚弱不堪。 ⑥第三,我们一定要培养明辨是非的能力。书籍并不是真理的代名词,真理可以利用它,谬误和谎言同样可以利用它。一个人要对市面上良莠不齐的书籍作出选择,靠别人把关是没有太多作用的。别人认为不好的,你也许觉得好;别人以为精美绝伦的,你或许感觉一塌糊涂。对书的考察,最可靠的评判官是你的心灵——非同寻常的对知识的敏感,超乎群伦的观人察事的眼光以及对人文精神的深刻把握。 1.“读书的‘坎儿’”在文中具体指哪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第②段内容回答: (1)仿写:大学教授可以读,建筑民工也可以读;绿草连天的春日能读,白雪皑皑的冬日也能读;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说“读书是最没有门槛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段引用乾隆与和尚的对话用意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种说法与第⑤段的哪个句子意思相近?这句话还暗含了什么道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没有知识产权就没有未来 |
①国际全融危机犹如一块试金石: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外向型企业,被迫减产甚至停产;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则受冲击较小,有的还能逆势而上。 ②这就是知识产权的魅力!早在1912牟,德国经济学家熊彼特就明确指出: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资本和劳动力,而是创新力,其中关键是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使用。一百年来的沧桑巨变,不仅证明了熊彼特的论断,也让我们清晰地看到,无论是一个国家、一个企业,还是个人,对于知识、创新的尊崇和追求往往决定自身的命运。比尔·盖茨取代石油大王、钢铁大王、汽车大王,连续10多年稳居世界首富,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③知识产权制度作为一种现代产权制度,它的本质是通过产权激励,给“天才之火添加利益之油”。专利制度激励瓦特制造成蒸汽机,从而催生了笫一次工业革命。同样是专利制度激励发明天才爱迪生,催生了笫二次工业革命。这些事实证明,知识产权制度作为技术创新的激励与保障,为大量发明创造的涌现和科技的迅猛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是发达国家崛起的关键因素。 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用二十多年的时间建立起发达国家用一百年时间才完善的知识产权制度,该制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公众的知识产权工作还有待加强。一方面,外国企业的知识产权限制了国内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许多国内企业的核心知识产枳缺乏,痛失了发展良机。“三流企业卖苦力,二流企业卖产品,一流企业卖专利”,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和创造、运用能力不仅决定自身的生死存亡,也影响到国家的竞争实力。人们高兴地看到,2008年华为公司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超过日本松下公司,跃居世界笫一,带动我国国际专利申请跃居世界笫六,不仅为我国赢得荣誉,也使国内企业增强了信心。 ⑤金融危机再次提醒我们,仅仅拥有明亮的厂房和雄厚的资金还远远不够。只有掌握了自主知识产权,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把握自己的命运.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摘自2009年4月30日《人民日报》作者蒋建科 ) 【相关链接】 材料1:“中国公众知识产权文化素养调查”显示,我国公众总体知识产权文化素养指数为42.1,绝对值属于中等偏低。公众对知识产权内容(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商业秘密、植物新品种权、地理标志、反不正当竞争、科学发现权与外观设计权)的正确认知率仅力0.8%。 材料2:2009牟4月26日足笫九个“世界知识产权日”,嘉兴市举办了以“保护知识产权.推动创新创业”为主题的宣传周活动,启动了“知识产权进百家企业”等活动。 材料3:2006年,桐乡杭白菊获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08年,平湖市成为嘉兴市首个省级知识产权示范创建县(市、区);2009午笫一季度该市专利申请量同比增长80.4%,专利授权量同比增长27.6%。嘉兴加西贝拉公司依靠自主创新,建立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实施知识产权战略;2008年面对世界金融危机,公司按计划完成各项经营指标,咸为亚洲最大压缩机研发、制造基地之一。 1.第②段中的加粗词“往往”,表示在一定条仵下通常会出现或发生的情况。体现了本文语言的准确性。请在第②段中再找类似的一例加以具体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引用熊彼特的话和列举瓦特、爱迪生、比尔·盖茨等事例,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观全文,为什么说没有知识产权就没有未来?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相关链接材料,结合文章,用一段完整的话说说你的探究发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将兴趣进行到底 葛玲玲 廖奎斗 |
2010年,台湾魔术大家刘谦亮技央视春晚,再度倾倒了全国的电视观众,掀起一阵魔术热。7岁那年超市的一次偶遇,让刘谦对魔术产生了兴趣,魔术的神奇魅力深深吸引了他。他着了迷,日思夜想,反复琢磨,“魔技”不断提高。12岁那年,刘谦获“台湾儿童魔术大赛”一等奖。从此,他领悟到“只要努力做一件事情,就会有回报”。终于,在兴趣的引领下,执著的刘谦,年纪轻轻就成了全世界最具知名度的魔术师之一。 兴趣是刘谦的成功起点,将兴趣进行到底是刘谦成功的关键! 兴趣是引导一个人成功的巨大力量。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方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方能以学为乐,欲罢不能。 我们的教师、家长是深谙此理的。因此,他们总是千方百计激起孩子的学习兴趣。可是,在现实中,人们的着眼点却只放在了“激发”孩子的兴趣上,把“兴趣”当成引起孩子有意注意的手段。心理学上讲,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经常参与该种活动的心理倾向。这也就是说,兴趣不仅是一种有意注意,更是一种探究事物奥秘、催人奋进的力量。它需要外界的刺激,更重要的是源自内心的强烈需求。如果只看到兴趣的“外在吸引”,而忽视了其“内在需求”,那只能使孩子的兴趣浅尝辄止,不能持久,也无助于敦促孩子的学习与进步,更无法引领孩子走向成功。 兴趣不是孩子学习的入场券,而是承载孩子事业远行的飞船。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不能只注重孩子兴趣的激发,而要注重挖掘孩子兴趣的内在需求,让兴趣引领孩子成功。要培养孩子持久的兴趣,就要找准孩子的兴趣所在。这就要求我们在培养孩子兴趣的过程中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帮他们点燃兴趣之火。在这个过程中,要反对两种倾向:一是“逼趣”。为了考试加分,强迫孩子去学钢琴,学奥数,学舞蹈……把兴趣强加给孩子,结果只能适得其反。二是“***趣”。比如,无论孩子对足球多么热爱,也不论孩子有没有足球天才,只要不是升学的必考科目,一律统统封***,不允许孩子涉“足”。这种做法很可能就把中国的“马拉多纳”扼***在了摇篮之中。 有兴趣,才会有动力,持久的兴趣,才会产生持久的动力。英国人塞缪尔·斯迈尔斯说过:“一个人对某一方面的兴趣越强烈,就越有可能学习这方面的知识,从而在与其兴趣有关的领域里采取惊人的举措,取得巨大的成功!”我国教育家蔡元培说:“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教育的要义就是要探寻孩子的兴趣,培养孩子的兴趣,给孩子的兴趣发展提供广袤的空间和强有力的支持,让兴趣引领孩子前行,让兴趣引领孩子成功。(选自《教育时报》2010年3月10日,有改动)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兴趣不仅是 我们学习的入场券,而且是承载我们事业远行的飞船。”句中加粗的“入场券”、“飞船”在文中分别喻指什么? 入场券: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飞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的开头有什么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说“持久的兴趣,才会产生持久的动力”。请认真探究这句话的深刻含意,结合实际,谈谈你的体会。(5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课外现代文阅读。 |
生活的品质 |
有好多人喜欢讲生活品质,他们认为花的钱多,花起钱就是生活品质。于是有愈来愈多的人,在吃饭的时候一掷万金,在置衣时一掷万金,拼命地挥霍金钱,当我们问他为什么要如此,他的答案理直气壮——“为了追求生活品质!为了讲究生活品质!” 生活?生活品质?这两样东西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如果说有钱能满足许多的物质条件就叫生活品质,是不是所有的富人都有生活品质,而穷人就没有生活品质呢?如果说受教育就会有生活品质,是不是所有的大学生都有生活品质,没有受过教育的人就没有生活品质呢?如果说都市才有生活品质,是不是乡下人就没有生活品质呢?是不是所有的都市人都有生活品质呢? 答案是否定的,可见生活品质乃不是某一阶层、某一地区,甚至某一时代的专利。古人也可以有生活品质,穷人、乡下人、工匠、农夫都可以有生活品质。因为,生活品质是一种求好的精神,是在一个有限的条件下寻求该条件最好的风格与方式。 工匠把一张桌子椅子做到了最完善而无懈可击的地步,是生活品质;农夫把稻田中的稻子种成最好的收成,是生活品质;穷人买一馒头果腹,知道同样的五块钱在何处可以买到最好品质的馒头,是生活品质;家庭主妇买一块豆腐,花最便宜的钱买到最好吃的豆腐,是生活品质。 整个社会都能摒弃了不良的东西,寻求最好的可能,这个社会就会有生活品质了。因此,我们对生活品质最大的忧虑,乃不是小部分人的品味不良,而是大部分人失去求好的精神。 在一个失去求好精神的社会里,往往使人误以为摆阔、奢靡、消费就是生活品质,逐渐失去了生活品质的实相。继而使人失去对生活品质的判断力,只好追逐名牌,用有名的香水、服装、皮鞋以至名建筑师盖房子,来肯定自我的生活品质,这是为什么现代社会品牌泛滥的原因。 有些人从头到脚,从房子到汽车,从音响到电视用的都是名牌,那些名牌多得让人忘记了自己的名字。 一般人心羡之余,心生卑屈,以为那些是生活品质,于是想尽方法不择手法去追求,甚至弄到心力交瘁的地步。君不见被警察抓了的从大贪官到小流氓,戴劳力士,开进口车,全身都是名牌吗? 真正的生活品质,是回到自我,清楚衡量自己的能力与条件,在有限的条件下追求最好的事物与生活。再进一步,生活品质是因长久培养了求好的精神,因而有自信、有丰富的心胸世界;在外,有敏感直觉找到生活中最好的东西;在内,则能居于陋巷而依然能创造愉快多元的心灵空间。 生活品质就是如此简单;它不是从与别人比较中来的,而是自己人格、风格与求好精神的表现。 1.文中“生活品质”的含义是指:(不超过2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开篇两段的作用是什么,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三个“如果说”是从三方面来假设生活品质的,它的内涵分别是什么?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以工匠、农夫、穷人、家庭主妇为例,意在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说“我们对生活品质最大的忧虑”,“忧虑”什么?联系实际,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