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段,回答问题。信仰之光周国平  ①信仰,就是相信人生中有一种东西,它比自己的生命重要得多,甚至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值得为之活着,必要时也值得为之献身。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信仰之光周国平  ①信仰,就是相信人生中有一种东西,它比自己的生命重要得多,甚至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值得为之活着,必要时也值得为之献身。 

题型:广东省中考真题难度:来源: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信仰之光
周国平

  ①信仰,就是相信人生中有一种东西,它比自己的生命重要得多,甚至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值得为之活着,必要时也值得为之献身。
  ②提起信仰,人们常常会想到宗教。在人类历史上,在现实生活中,宗教信仰的确是信仰最常见的一种形态。不过,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事实上,做一个教徒不等于就有了信仰,而有信仰的人也未必信奉某一宗教。有一回,我到佛教胜地普陀山旅游。在山上一座大庙里,和尚们正为一个施主做法事,中间休息,一个小和尚走来与我攀谈。我问他:“做法事很累吧!”他随口答道:“是呵,挣钱真不容易。”一句话表明了他并不真信佛教,皈依佛门只是谋生的手段。在同一次旅程中,我还遇见另一个小和尚。当时,我正乘船航行。船舱里异常闷热,乘客们纷纷挤到舱内惟一的自来水管旁洗脸。他手拿毛巾,静静等候在一旁。终于轮到他了,又有一名乘客夺步上前,把他挤开。他面无愠色,退到旁边,礼貌地以手示意:“请,请。”我目睹了这一幕,心中肃然起敬,相信眼前这个身披青灰色袈裟的年轻僧人是真正有信仰的人。后来,通过交谈,这一直觉得到了证实,我发现他谈吐不俗,对佛理和人生有很深的领悟。
  ③其实,真正有信仰不在于相信佛、上帝、真主或别的什么神,而在于相信人生应该有崇高的追求,有超出世俗的理想和目标。真正看重信仰的人决不盲目相信某一种流行的宗教或别的什么思想,而是通过独立思考来寻求和确立自己的信仰。两千四百年前,苏格拉底就是被雅典民众以不信神的罪名处死的。他的确不信神,但他有自己的坚定信仰,他的信仰就是:人生的价值在于爱智慧,用理性省察生活尤其是道德生活。在审判时,法庭允许免他一死,前提是他必须放弃信奉和宣传这一信仰,被他拒绝了。他说,未经省察的人生不值得一过,活着不如死去。他为自己的信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④信仰是内心的光,它照亮了一个人的人生之路。没有信仰的人犹如在黑暗中行路,不辨方向,没有目标,随波逐流,活一辈子也只是浑浑噩噩。当然,一个人要真正确立起自己的信仰,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但需要独立思考,而且需要相当的阅历和比较。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改变信仰的事情也是经常发生的,不足为怪。在我看来,在信仰的问题上,真正重要的是要有真诚的态度。所谓真诚,第一就是要认真,既不是无所谓,可有可无,也不是随大流,盲目相信;第二就是要诚实,决不自欺欺人。有了这种真诚的态度,即使你没有找到一种明确的思想形态作为你的信仰,你也可以算作一个有信仰的人了,因为你至少是在信仰着一种有真诚追求的人生境界。事实上,在一个普遍丧失甚至嘲侮信仰的时代,也许惟有在这些真诚的寻求者和迷惘者中才能找到真正有信仰的人呢。(选自周国平《各自的朝圣路》,东方出版社1999年10月版,有删改)
1.第②段是怎样证明宗教和信仰“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这个观点的?请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段划线句子写苏格拉底的信仰,文章用它来证明什么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说:“在信仰的问题上,真正重要的是要有真诚的态度。”你是怎么理解真诚的态度对确立信仰的作用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第②段列举了两个事例:普陀山上做法事的小和尚并不真信佛教,只是将皈依佛门作为计谋生手段;而船上谦让有礼、与人无争的小和尚则虔诚信佛,能深刻领悟佛理和人生。两人同为佛教徒,但前者无信仰,后者有信仰,形成鲜明对比,有力证明了宗教和信仰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
2.真正看重信仰的人(决不盲目相信某一种流行的宗教或别的什么思想,而是)通过独立思考来寻求和确立自己的信仰。
3.有真诚的态度,是确立信仰的前提。一个人只有对信仰有了真诚的态度,真正认真对待信仰问题,诚实审视心中追求的信仰,才会孜孜不倦去寻求信仰,才会找到真正的信仰,并且才能逐步明晰自己信仰的思想形态。(意对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做人要有立体感
  ⑴窗前一片绿荫,绿荫下的小柴房,地上隐隐约约的光影,最后是扑面而来的徐徐清风……这就构成了一幅富有情趣的生活画面,折射出来的世界是立体的、多维的,也只有这样的层面才构成丰富多彩的世界。
  ⑵事物如此,人也不例外。
  ⑶一位哲学家说过这样的话:“人在两种情况下没有影子,一是在黑暗中藏匿,二是在太阳底下躺着。”可这样的情况岂能当真,人在黑暗中藏匿能几时,人在太阳底下躺着又有何意思,于是影子便有了永恒的存在。可终究说来,影子的存在会使人产生后怕。常言“身正不怕影子斜”,就是很好的反证。
  ⑷然而,也正是影子的存在,才使人有了立体感。使人的存在有了面上的延伸,点上的深化,时间上的跨度。
  ⑸生活中,一些人却不是这么想的。例如有的人为人处世瞻前顾后,生怕被影子尾追;有的人生怕露出真面目,而做出欲盖弥彰的种种举动。可以说,自作聪明者有之,自圆其说者有之,苦心经营者有之,不惜代价者有之。其实,掩藏过去,掩饰现时,遮掩未来,都是不坦诚、不真实、不全面的表现。
  ⑹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一个人想要永不出错,没有黑点,除非他一直不干事,这好比是“在太阳底下躺着”。偶尔犯点小错,存在一些缺点和遗憾都是正常不过的。若一个人浑身罩着光环,又躲躲藏藏、看不清真面目,那谁敢请他做事,谁敢与他讲真话、做朋友?因此,要让别人看清楚你自然的一面,不要做一个没有缺点和影子的人。
  ⑺做一个人,不仅要让人看到正面,还要让人看到背面和横截面。这样,才会让人感觉到更多的亲切和自然,使人产生更多的信任和依赖。所以,做人要坦诚、真实、全面,要有立体感。(作者:湘竹选自《读者》2006年21期有删改)
1.请从文中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5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说说第2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联系本文,谈谈你对“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句话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广东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什么样的成就感令人仰望

  ①崂山脚下有个被称为“裸捐富豪”的农民王明殿,十几年来,他已捐出价值百万元以上的钱物,用于修路、植树、帮困济贫、资助沂蒙老区教育,而他一家三口却住着用13.2平方米集装箱改造的简易房。他经营着4家企业,但个人存款从没超过2万元,因为每当超过2万元,他就取出来捐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②有人不解他这样做的动力何来,他说:“我能让百十口子人有活干,凭自己的劳动挣饭吃,我还能帮助一些身处困境的人,让700多个学生安心读书,我觉得非常伟大,非常有价值,也非常快乐和幸福。”
  ③“觉得非常伟大”,让人有些意外,细想却让人信服。仰慕伟大,渴望得到承认,追求人生的成就感,是文明社会每一个人的正常心理诉求。人生在世,谁不希望自己能够有所成就,能创出一番事业,能得到他人、社会的认可与肯定?王明殿也不例外。可如果单纯以个人财富的标准来衡量,王明殿是无论如何也难以与“伟大”沾边的。能够以自己的力量,给困难的人以帮助,甚至影响并改变了700多个孩子的人生走向,从这个角度来看,王明殿10余年来的善行,的确可以称得上一项伟大的事业,他也完全有理由为此而觉得伟大。
  ④“觉得非常有价值”,是让王明殿“把好事做到底”的理性判断和信念支撑。财富有价,爱心无价。王明殿的善行,消耗了他个人有形、有限的物质资产,回馈给社会的却是一笔无形的精神财富、道德财富。这笔财富的价值,不仅在于给困境中的人以温暖,还让人们感受到了道德的光辉和善行的力量;不仅会在受助者的心中永远“保值”,还会在持续不断的爱心传递中得以放大、实现“增值”。
  ⑤12年前被王明殿资助过的一名学生,研究生毕业后放弃了留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回到沂蒙老家当了一名教师。如今,他也像王明殿当年帮他那样,资助了两名家境贫困的学生。而在他的带动下,青岛的市民多次发起募捐活动,为沂蒙老区及贵州边远山区的学校和贫困的学生捐资捐物,成为城市文明的一道风景。
  ⑥“感到快乐和幸福”,在某种意义上说,这是爱与奉献变成自觉、得以持久的重要原因。不惟王明殿,其实所有的爱心奉献者,都在默默的“给予”过程中,收获着发自内心的满足和快乐。在一场慈善晚会上,有位屡屡向爱心公益事业慷慨解囊的企业家说:“拥有帮助别人的能力,这本身就值得庆幸和感恩;那么,我们为什么不用好这种能力,去获取更高层次的满足和快乐呢?”
  ⑦与高尚的成就感相伴的,必然是高尚的幸福感。“给永远比拿更愉快”,高尔基致他儿子信中的这句话,正道出了这种成就感、幸福感的源泉和真谛。
  ⑧不是所有的成功都担得起“伟大”,也不是所有的事业有成者都能赢得尊敬的目光,而住在集装箱的“裸捐富豪”王明殿,以及其他无数爱心奉献者,他们所追求和拥有的成就感,无疑是值得我们深情地仰望。(文/王朝明/选自《人民日报》2008年1月3日)
1.阅读全文,概括回答“什么样的成就感才是令人仰望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出分析文中第②-⑦段结构关系正确的一项(  )
A.②-③④⑤⑥-⑦ 即总—分—总
B.②③④⑤⑥⑦ 是并列关系
C.②与③④⑥是总分关系,⑤和⑦分别与④和⑥构成递进关系
3.结合文中第⑥自然段所阐述的道理,理解“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的含义。
其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本文进行探究,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1】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县及其周边发生特大地震之后,全国人民众志成城,谱写了“大爱无处不在”的一曲曲动人的壮歌。社会各界为抗震救灾捐赠款物的数额与日俱增:截至5月18日,60.23亿元;截至21日,160.09亿元……截至6月16日止,457.32亿元……
  【材料2】汶川相册有这样一张照片(如右图)。
  照片提示:只要有这只手在,蜡烛是永远不会被吹灭的。
探究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广西自治区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议论文,完成问题。自卑也是一种力量
阿明
  ①看过很多描写一个人应该怎样自信的文章,它们说得非常有道理。我们的生命之所以能拥有某种高度,是因为我们的心灵已经抵达了它,否则,你永远只能是山脚下一棵矮小的狗尾巴草。然而,一般的人很少想到适当的自卑有时也是一种生命的补液,偶尔使用它,我们的事业之花就会开放得更艳更美,也更持久。
  ②或许你早已听说过奥地利小说家卡夫卡的故事。卡夫卡出生于布拉格一个犹太商人家庭,他的父亲性情暴躁,而且非常专制,这使卡夫卡从小就形成了敏感多疑、忧郁孤独的性格,他有时不免有点自卑。事业最不顺的时候,他甚至说过“巴尔扎克的手杖上写着‘我粉碎了一切困难’,我的手杖上写着‘一切困难粉碎了我’”这样很绝对的话,不过,卡夫卡没有放任这种自卑,而是一直企图超越自己,终于写出了《变形记》、《城堡》这样的优秀小说,成为西方现代派文学的鼻祖。
  ③拥有一点点自卑之心,对人生多有教益。爱迪生的学业成绩差得让老师想跳楼,为此,老师竟建议家长让他退学。爱迪生也曾自卑过,但他把这种自卑当成动力,最后成了伟大的发明家。普希金当学生时,他的数学一塌糊涂,无论做什么题目,也不管运用哪种方法,最后他都会让答案等于零。为了自我鼓劲,他选择了写诗,结果成为一代文豪。…………
  ④自卑能促使我们对自我作出一种冷静的剖析。一个人不难走向自信,人天性中就有一种自恋和惟我独尊的基因,这种基因使我们自以为是,听不进别人的好意见。我们真正难以做到的是时刻认识到自己生命的不完善、不完美,从而保持一种谦和的心境。自卑是这种谦和的母亲。
  ⑤自卑对人生还有一个重要价值:让你变得有所敬畏。人生的很多问题都是因为无所顾忌而起的:贪官之所以把手伸得很长,无非是因为觉得在他那个小圈子里,他可以搞掂一切;奸商之所以泯灭天良牟取暴利,不过是由于他认为自己有足够的智慧对付国家的政策、法律……这些人的确没有自卑感,然而,没有道理的“自信”却毁了他们。
  ⑥人生自然不能过于自卑,过分的自卑会打到一个人的毅力和勇气,使我们自己消灭自己;但也决不可能盲目自信,一个人盲目自信容易变得狂妄,自己挡住前进的道路。最理想的是把两者结合起来,用自卑探照自己性格、知识、才华的黑洞,用自信寻找走出迷途的道路。(选自〈〈时文选粹〉〉第二辑)
1、选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以驳论为主的议论文。
B、自卑的意义只有一个方面,即它能促使我们对自我作出一种冷静的剖析。
C、贪官和奸商之所以无所顾忌,是因为他们觉得人要自卑不要自信。
D、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是告诉我们自信的重要性。
3、第②段所列举的是正面论据还是反面论据?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它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第③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结合选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自卑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广西自治区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小议传统教育》,回答问题。小议传统教育
周远斌
  ①传统读书教育是成功的。童年之时饱学于身者,数不胜数。从近、现代之交的学者身上,还能看到这一点。
  ②陈寅恪先生,是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童年饱学者。陈家重视对子孙的教育,不但开设家塾,而且还办学堂。倡导新文化运动的鲁迅和胡适,亦受惠于传统的读书教育,孩童之年在学识上也已有了很好的积累。鲁迅七岁入私塾读书,《百家姓》、《神童诗》等书即此时期读的。胡适四岁入私塾,期间读完了四书五经、《孝经》和《资治通鉴》。
  ③一个人读书怎么样,关键在读书习惯、读书能力和读书情趣的培养。孩童时期是一个人开发心智、引导情趣、培养习惯和技能的最佳年龄段,若能在这一年龄阶段培养出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嗜好,锻炼出一定的读书技能,将会影响其终生。传统读书教育的成功,就在于此。钱钟书的父亲钱基博先生,一生“暇则读书,虽寝食不辍,怠以枕,餐以饴”,钱基博先生读书之勤奋,与其童年之时所受的传统读书教育有直接关系。
  ④古代读书,重记诵。孩童时期读书,以记诵为主,待成人后,读书也特别强调记诵。只有记诵精熟,才能融会贯通,章学诚深知记诵之重要,把记诵比作“学问之舟车”。
  ⑤古代读书,还重朗读。朱光潜先生曾说,朗读“是学文言文的长久传统,过去是行之有效的”。“五四”以后,朗读渐不为读书者所重。
  ⑥古代读书,更重学养。诵诗读书以养心缮性,为古代读书人之共识。钱基博先生继承了古代的读书精神。陈寅恪先生也特别重视学养,曾言:“学德不如人,此实吾之大耻。”
  ⑦记诵乃积累之功,朗读乃反复之功,学养乃学识修为之功。取传统阅读之长,我们的读书会有更大的进步。
1.阅读全文,将表明文章中心论点的句子写在下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运用的论证方法有________和_________。
3.第③段中加粗的“这”指代什么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②段提到的“四书五经”是我国传统读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结合你的内容,请写出任意两部书的名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就文章内容的某一方面谈谈你的见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黑龙江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这样的13亿人
三童
  ①这些天不知道流了多少泪,不知道被多少人感动,感觉自己从未如此哀伤却又充满希望!看到国外网友的一些留言,我为身为中国人感到骄傲,更为有这么多好兄弟姐妹而自豪!面对灾难,没有抱怨;面时死亡,没有放弃,如此众志成城的13亿人去哪里找?
  ②有人说我们是丑陋的中国人。可是这些日子以来,我看到的都是人性的美:失去了至亲还在第一线忙碌着的干部,哪里危险哪里去的温总理,用自己的身躯换来孩子们生命的教师,和时间赛跑的救援队伍,无偿送水送饭的农民,捐款捐物奉献爱心的群众,集体为遇难同胞默哀的13亿中国人民!这样团结一心,关爱他人的一群人,你还能用“丑陋”来形容吗
  ③有人说,中国人面对这场灾难的冷静让人震惊。因为他们看不到怨天尤人或者打砸抢劫,那里只有压抑悲痛奋力抢救生命的一群人,只有热情而又无私奉献的一群人,只有不断工作不断挖掘的一群人。这种冷静是中国人与生俱来的一种品质,是中国人得以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的传统,也是中国人可以如此凝聚的原动力。
  ④以前听说过很多生命的奇迹,听说过很多让人钦佩的人与事。而如今,在短短的几天里,我亲眼看到了那么多的生命奇迹,那么多坚强勇敢的人们。一个孩子说,被压在石板下时,又黑又怕,于是她开着手电筒看书,驱除恐惧。这只是个孩子,想法单纯的孩子,但是她却克服了也许我们成人都无法克服的困难。这些在废墟中奇迹地生存下来的人们.是最勇取的!
  ⑤奥运圣火,让世人看到了我们的团结;地震之灾让世人看到了我们的坚韧!我相信所有的中国人都会记住2008,记住在这一年发生的所有的事。经过这一年,我们将更加坚强。更加勇敢,更加团结,更加乐观,更加奋进!(选自《海南日报》2008年522日第14版,有改动)
1.除了冷静,这样的13亿人还有那些共同的品质?(至少说出三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说第②自然段划线句子应改为陈述句,你同意这种意见吗?说说你的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④自然段列举小孩被压在石板下仍开着手电简看书的事例,证明了什么观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4则材料中,哪一则不能充当本文的论据?(  )
A.联合国向四川地震灾区捐蹭800万美元。
B.美国总统布什对中国人在抗震救灾中表现出的慷慨互助精神和坚强品格表示钦佩。
C.泰国中文报纸〈〈亚洲日报》就中国发生地震灾情在头版发表评论,指出“任何灾难压不倒中华民族”。
D.汶川地震后,俄新社的文章指出,中国经历的磨难太多,但中国人从没在磨难中倒下。
题型:河南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