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①古今中外,对水的比拟甚多。一句“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说最高尚的品德像给万物带来益处而不求回报的水一样,可谓把对水的比拟推
题型:模拟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①古今中外,对水的比拟甚多。一句“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说最高尚的品德像给万物带来益处而不求回报的水一样,可谓把对水的比拟推向某种极致。近读有关新解“上善若水”的文字,感念世事人生,不觉便生出感慨:以水为镜,可映鉴人生,人生如水,方潇洒一世。 ②平和心态静如水,唐代诗人刘禹锡感叹“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人心虽不如水,但不等于不可以达到。水从高处来,只向低处流,乃至归入大海,贵在平静低调。人生如是,遇事当有平常心:知足者常乐——在名利问题上,没有奢望,就没有失望,更不会绝望;能忍者常安——除非大是大非,少争我高你低。忍耐、忍让一下也就海阔天空、心平气和了;老实者常在——不做亏心事,当个老实人,行得端、立得稳,有时眼前可能吃点亏,但最终不吃亏。 ③正直为人明如水。水无颜色,晶莹剔透,清澈见底。为人处事若透明如水,则一生光明磊落。东汉名臣杨震在任时,旧部王密夜晚怀揣十金拜见,并称:“暮夜无知者。”杨震严辞拒绝:“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这“四知”足见杨震磊落的胸襟! ④轻看名利淡如水。人生于世,若能学水的清澈本性和“利万物而不争”的品格,则不仅精神居于高处,人生也将进入开阔处。要达到如此境界,最需摆脱名缰利锁的束缚。须知名利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若淡泊名利,不为名利而争,人生必甚畅意。这正如晋代大诗人陶渊明,虽身处闹市,耳畔却无车马之喧,超然物我之外,可谓人生一种境界。 ⑤笑对坎坷韧如水。“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坚定者是水;“抽刀断水水更流”,坚韧者是水。人生道路犹如九曲黄河,曲折坎坷不平坦。“不如意事常八九”,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面对困难,面对坎坷,需有胸襟,更需坚定、坚韧。无论自然界的灾害,还是生活上的挫折,当淡泊从容,沉着应对,宠辱不惊。若此,则“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⑥人生,当如水之静,如水之明,如水之善,如水之韧。(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第②、④两段位置可否互换?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第③段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第④段加粗词“如此”指代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以水为镜,可映鉴人生,人生如水,方潇洒一世。 2.不能,因为“平和的心态”是“轻看名利”的前提。 3.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具体生动地论证了为人要正直的观点。 4.精神居于高处,人生也将进入开阔处。(意对即可) |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语段,然后回答问题。 ①人生是什么? ②有人说,人生是一场赛跑,人人都在追赶着自己的目标,一辈子步履匆忙,气喘吁吁,却永远也无法抵达你心中的终点。 ③有人说,人生是一次旅游,你降临到这个广阔丰富的世界,一生一世就在天地之间游历。有的人云游四海,浪迹五洲,看尽人间百态,阅尽世事沧桑;有的人却如井底之蛙,穷尽一生,只看见头顶一块狭窄的天空。 ④有人说,人生是一次赌博,所有的幸福和成就,所有的悲剧和失落,都是赌博的结果。 ⑤有人说,人生是一场梦,你身上和你周围发生的一切,喜怒哀乐,荣辱沉浮,都不过是梦境,一切都是虚幻,一切都是转瞬即逝。也有人说,人生是一本书,这本书的作者,就是你本人。 ⑥人生是一本书。我欣赏这种说法。 ⑦那么,人生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有的人一生坎坷,历尽磨难,但他的人生之书却引人入胜,使人百读不厌。有的人飞黄腾达,青云有路,然而他的人生之书却字迹歪斜,不堪卒读。有的人一生平平淡淡,没有跌宕起伏,没有惊涛骇浪,然而他的人生之书却丰富细腻,犹如曲径通幽的花园。有的人一生叱咤风云,指点江山,在生活的舞台上演出了一出又一出万人瞩目的悲喜剧,他们的人生之书却常常含混不清,使读者不得要旨…… ⑧每一个人的人生之书都是不一样的,世界有多少人,就有多少本不同的人生之书,决不会有一本重复。这本书,你天天在写,你周围的人天天在读。只要生命在延续,这本书就一页一页由你自己往下写,一页一页被世人往下读。 ⑨时光不可能倒流,人间也没有后悔药。经历过的事情,无法重复,更无法再来一次。你的人生这本书既然已经打开,既然已经翻过去很多页,那么,且不要管翻过去的那些内容,注重将翻开的新的页码吧。 ⑩我想,一个人,如果曾经认真地生活过,追寻过,思索过,真心诚意地爱过,奋不顾身地拼搏过,那么,不管你是一贫如洗还是万贯缠身,你的人生之书不会苍白虚浮。 1.通读全文,给文章拟一个合适的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的开头为什么列举人们对人生的种种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⑦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这样写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语句包含了怎样的生活哲理。“你的人生这本书既然已经打开,既然已经翻过去很多页,那么,且不要管翻过去的那些内容,注重将翻开的新的页码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觉得人生还会是什么呢?试依照下列语句,仿写一个句子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感悟。 例句:人生是一场赛跑,人人都在追赶着自己的目标,一辈子步履匆忙,气喘吁吁,却永远也无法抵达你心中的终点。 仿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别让你的“优点”泛滥》一文,完成问题。 |
别让你的“优点”泛滥 |
这是发生在植物界的一个奇妙现象。 有一种植物叫艾菊,它的“娘家”在欧洲。它不仅生得漂亮,还有很大的药用价值,美国人特别喜欢它,于是被“迎娶”到了美国。艾菊初到美国的确煞是风光,但后来它却成了美国人的心头大患。原因是它太霸道了,不但侵吞了大量土地,而且当地的一些植物也在它的威慑下岌岌可危。人们意识到,如果任其泛滥生长,当地的生态环境可能就会被严重破坏。 有两全其美的办法吗?既留下艾菊,又要控制它对生态的破坏。专家回答说,办法很简单,那就是要引进它的天敌,连同它的天敌一“爱”。 专家把艾菊的天敌红蛾和叶甲壳虫一同引进到了美国西部艾菊生长的地方。红蛾和叶甲壳虫都以艾菊的花和叶子为生.它们与艾菊是与生俱来的冤家对头。有了这两位“天敌”的抑制,艾菊又变成了人们喜爱的美丽植物。 不受制衡与约束的植物一旦强大起来,便会疯狂地成为入侵物种。美丽是艾菊的优点,但如果不加控制,这种美丽便会泛滥成让人们厌恶的缺点。艾菊的正常生长需要天敌,其实存在于每个人身上的某些“优点”何尝不需要约束与制衡? 有的同学为人坦率,这本是个优点,可是坦率到说话不顾及别人的心情和自尊,只图自己嘴巴痛快,并且自以为“心底无私”没什么可遮掩的,那你说出的话,就可能让人下不了台,甚至无地自容。这种坦率就成了一种________,对他人自然是一种伤害。 有的同学遇事果断,有主见,这本是个优点,可是果断到了听不进别人任何意见,有时着急了,根本无视实际情况,想起来就做决定,碰了壁也不回头,那这种果断已经恶化成了________,摔跟头、惹麻烦定是早晚的事。 有的同学处世自信,有点小本事,也有些小成绩,腰板直,抬头挺胸,很有风度,可自信到唯我独尊,老子天下第一,别人只有俯首称臣或者点头的份,那这种自信已经演变成了________,很快孤家寡人的悲剧角色就开始由他充当了。 优点,是一个人身上宝贵的资源。挖掘出来,发挥其光热,创造其闪光的价值,这是优点最好的走向和归宿。但如果一不小心,因为其美丽与可爱,而令其膨胀、出格乃至放肆,那么优点便“泛滥”成了缺点,更为可怕的是如果它披着漂亮的外衣却又变成了凶恶的怪物,还以优点自居而炫耀张扬,那它就成了错误,甚至罪恶了。就像艾菊,原来美丽且富有药用价值,因其肆无忌惮,便泛滥成灾,缺点大过了优点。 还是给“优点”请来个类似于“艾菊天敌”的朋友吧,那就是清醒与理智,装在我们心中,萦绕在我们脑海中,指挥、警策着我们的言行。 当“优点”豪情万丈时,请理智给它一点不同意见的忠告;当“优点”想要冲动时,请理智给它一些反对意见的警示;当“优点”春风得意时,请理智给它泼些凉水;当“优点”自以为是时,请理智给它使个善意的绊子…… 优点好比是种植在人思想行为中的一颗优质种子,可以在你的生命里开出灿烂的花,结出丰硕的果。对优点最好的呵护就是你以平和之心,执著些、悠着点地稳健生长,才能永葆其优势,才能积极而健康地开花结果。(选自《演讲与口才》2006年第3期) 1.本文是由植物界的一个奇妙现象说起的,这样写的好处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细读第6-8段,根据文意,在下列语句中的空处填上恰当词语。 “坦率”泛滥,便成了鲁莽。 “果断”泛滥,便恶化成了____________。 “自信”泛滥,便演变成了____________。 3.亲爱的同学,你肯定有不少优点,请写出其中一点。为防止该优点变成缺点,在下面横线上写几句提醒鞭策自己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本文观点,点评名著人物。请你为《杨修之死》中的杨修写几句点评文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
我们为什么活着 卫平 |
①2008年华尔街金融风暴袭来,美国一家电器制造公司***,公司总裁卡莱尔来到多伦斯湖准备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当他身子快沉到湖底时,已被医生下了“死亡判决书”的老朋友比尔的话突然响彻耳畔:“不!你仍然活着,至少还拥有生命,你没有权利轻易放弃!”比尔几乎用尽生命的全部力量发出的叫喊拯救了卡莱尔。卡莱尔回到公司,重新点燃了生命的激情,一切从头开始,像骄傲的雄鹰搏击于金融风暴的长空。 ②卡莱尔的新生,让我们陷入深深的沉思:我们为什么活着?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却困扰人类几千年的问题。有的人活着是为了物质的享受,有的人则更看重生命本身的美好;有的人追求名誉地位,有的人则寻求生命更深广的意义…… ③我们为什么活着?活着就是对生命保持一种敬畏和尊重,珍惜生命。正如比尔所说,只要我们仍然在人世间活着,只要我们还拥有生命,就得对生命负责,就得对生命本身保持一种敬畏和尊重,谁也没有权利轻易地结束生命,哪怕这生命属于你自己。同时,活着也是对生命过程的幸福体验和快乐享受。水清鱼读月,山静鸟听风,活着本身就是一种幸福,活着能观看潮涌大江的壮阔,能欣赏鱼翔浅底的怡然,能领悟山月对话的静谧,能品味人间真情的美好。 ④我们应该怎样活着呢?这也是我们应该思考的另一个严肃的问题。 ⑤我们活着,就要坦然地面对人生,积极美好地生活,保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沐浴着生命的阳光春雨,体验生命的幸福欢乐。 ⑥当然,如果只满足于物质需求,一味沉湎享乐,对酒当歌,游戏人生,不惜青春赌明天,这样的活着,就只是一种猪栏理想了,这无异于使蓬勃的生命在污泥浊水中一点点朽烂,会散发出一股刺鼻的霉味。因此,我们活着,就要点燃生命的激情,调动心灵的力量,激发人生的智慧,尽其所能,做些对自己对他人有积极意义的事。正如西方一位哲人说:“假如人仅仅为活着本身而活着,那就是纯粹的动物需求。” ⑦我们活着,就是认认真真地去做自己能做的事;我们活着,就要脚踏实地地去做自己想要做而又有积极意义的事。胡适曾说:“生命本身没有意义,你要能给它什么意义,它就会有什么意义。与其终日冥想人生的意义,不如使用此生做点有意义的事。” ⑧活着,就要让快乐的阳光洒满生命的每个清晨;活着,就要让主福的泉水滋润生命的每个时刻;活着,就要让向上的姿势昂扬在生命的整个历程。 1.对“我们为什么活着”的问题,第③段从哪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请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上下文理解下面加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却困扰人类几千年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样的活着,就只是一种猪栏理想了,这无异于使蓬勃的生命在污泥浊水中一点点朽烂,会散发出一股刺鼻的霉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结尾段的排比句有哪些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具体说说第④段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认为,人要“珍惜生命”“谁也没有权利轻易地放弃生命”,请结合下面两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材料一 据报载,韩国一位年轻女明星因生活中的一点挫折而服毒身亡。 材料二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不朽之盛事》,完成问题。 |
不朽之盛事 |
①书写了给人读,人读了书又写书,写了书再给更多的人读。文化就是这么传承的,也是这么发展的。一个民族文化的繁荣,靠的是包括写书在内的这样一些创造性的精神劳动。中国最早的书,是刻在兽骨上的,后来是竹简,再后来是刻板、活字印成的纸书,如今是电脑页面,是数字化的书。 ②花开花谢,往来古今,许多写书的人不在了,而他的书仍在,仍有人在读。许多写书的人和读书的人并不相遇,但他们的心仍跨越时空地在交流。读书之时,心如止水。仿佛两个人在空灵寂静的屋子里促膝交谈,彼此之间的呼吸也能听得清清楚楚。阅读能够使人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这样,读书的人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阅读使人多识了草木虫鱼之名,而且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奇风异俗。 ③读书不仅在于长知识,还有比长知识更为重要的,我以为是在学做人。人写书不是仅仅在于传授知识,当然传授知识是很重要的。事实上,所有的写书人都是在写自己。“我注六经”和“六经注我”是辩证的。我们读书,读到了最后,就是读人。任何一个写书人,归根结蒂,写到了最后,莫不是总写进了自己的抱负、胸襟和情怀。他总是有所寄托,不然,他为何要写书? ④正是因此,我们读《离***》读出了屈原,读《史记》读出了司马迁,读《岳阳楼记》读出了范仲淹,读《阿Q正传》、读《狂人日记》、读《孔乙己》、读《祝福》读出了鲁迅。我们读屈原、读司马迁、读范仲淹、读鲁迅,读出了世道人心,读出了悲天悯人,读出了光明正大。在中国的文学理念中,从来都把书和人联系起来讲,什么叫“文如其人”,什么叫“道德文章”,都是讲:书即人,人即书。 ⑤这是否有些绝对了?也许有那么一点。的确存在一种文字和人品不相符甚而相背谬的书,那是一些假人写的假书。我们此时讲的,已将这些排除在外了。我们认定读书不可读欺世盗名的书,做人要做光明磊落之人。 ⑥我们坚持这样的信念:读书除了长知识,更是要学做人。这对写书人和读书人来说,都是“不朽之盛事”。(选文有改动)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于文中画线句子你是如何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说读书人能和写书人跨越时空进行交流,请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谈谈你曾与哪位写书人进行过心灵的交流,获得了什么有益的启示。(文中涉及到的作品除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
要成为你自己 周国平 |
①童年和少年是充满理想的美好时期。如果我问你们,你们将来想成为怎样的人,你们一定会给我许多漂亮的回答。譬如说,想成为拿破仑那样的伟人,爱因斯坦那样的大科学家,曹雪芹那样的文豪,等等。这些回答都不坏,不过,我认为比这一切都更重要的是,首先要成为你自己。 ②姑且假定你特别崇拜拿破仑,成为像他那样的盖世英雄是你最大的愿望。好吧,我问你:就让你成为拿破仑,生长在他那个时代,有他那些经历,你愿意吗?你很可能会激动得喊起来:太愿意啦!我再问你:让你从身体到灵魂整个儿都变成他,你也愿意吗?这下你或许有些犹豫了,会这么想:整个儿变成了他,不就是没有自己了吗?对了,我的朋友,正是这样。那么,你不愿意了?当然喽,因为这意味着世界上曾经有过拿破仑,这个事实没有改变,惟一的变化是你压根儿不存在了。 ③由此可见,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最宝贵的还是他自己。无论他多么羡慕别的什么人,如果让他彻头彻尾成为这个别人而不再是自己,谁都不肯了。 ④也许你会反驳我:你说的真是废话,每个人都已经是他自己了,怎么会彻头彻尾成为别人呢?不错,我只是在假设一种情形,这种情形不可能完全按照我所说的方式发生。不过,在实际生活中,类似情形却常常在以稍微不同的方式发生着。世上有许多人,你可以说他是随便什么东西,一种职业、一种身份、一个角色,或别的什么,惟独不是他自己。如果一个人总是按照别人的意见生活,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总是为外在的事务忙碌,没有自己的内在生活,那么,说他不是他自己就一点没有冤枉他。因为确确实实,从他的头脑到他的心灵,你在其中已经找不到丝毫真正属于他自己的东西了,他只是别人的一个影子或事务的一架机器了。可见,真正成为自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⑤那么,怎样才能成为自己呢?这是真正的难题,我承认我给不出答案。我还相信,不存在一个适用于一切人的答案。我只能说,最重要的是每个人都要真切地意识到他的“自我的宝贵”,有了这个觉悟,他就会自己去寻找属于他的答案。在茫茫宇宙间,每个人都只有一次生存的机会,都是一个独一无二、不可重复的存在。正像卢梭所说的,上帝把你造出来后,就把那个属于你的特定的模予打碎了。名声、财产、知识等等都是身外之物,人人都可求而得之,但你对人生的独特感受是没有人能够替代的。你死之后,没有人能够代替你再活一次。如果你真正意识到这一点,你就会明白,活在世上,最重要的就是活出你自己的特色和滋味来。 ⑥你的人生是否有意义,衡量的标准不是外在的成功,而是你对积极人生的独特领悟和坚守。坚持这一标准,你的自我才能闪放出个性的光华。 1.本文阐述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④段“你在其中已经找不到丝毫真正属于他自己的东西了”这句话怎样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②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运用这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通篇用“你”“你们”这一称呼,这样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