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回答问题。诚实是一种可贵的品质  ①2002年6月,一家知名电视台的记者对世界著名实验物理学家丁肇中先生进行专访。记者问,“我感觉您每一个人生

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回答问题。诚实是一种可贵的品质  ①2002年6月,一家知名电视台的记者对世界著名实验物理学家丁肇中先生进行专访。记者问,“我感觉您每一个人生

题型:模拟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回答问题。诚实是一种可贵的品质
  ①2002年6月,一家知名电视台的记者对世界著名实验物理学家丁肇中先生进行专访。记者问,“我感觉您每一个人生阶段都有明确的选择……一个人怎么能够每一次选择都这么坚定和正确呢?”丁肇中回答,“我不知道。可能比较侥幸吧!”记者又追问:“在这里面没有必然吗?”丁肇中依然回答:“我不知道。”记者还是不甘心:“怎么能让自己今天的选择,日后想起来不后悔?”丁肇中依然回答,“我不知道。因为我还没有后悔过,所以我真的不知道。”记者无奈:“我发现在咱们谈话过程中,您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不知道,。”丁肇中这次作了肯定回答:“是!确实这是事实。不知道的,你绝对不能说知道。”
  ②我相信,每一个听说过这个故事的人,都会被丁肇中先生的诚实所打动。在这个世界上,诚实是一束阳光,能照亮一个人的心灵;诚实是一座桥梁,能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诚实是____________,能____________。
  ③诚实是一种可贵的品质,它的魅力在于不说假话、大话,以诚待人,以心感人。诚实不需要华丽的词藻来修饰,不需要甜言蜜语来遮掩,它是生命的原汁原味,它是天地之间的一种本真和自然。 
  ④1986年,美国心理学家安德森曾做过一个耐人寻味的调查,他将550个描写人的形容词列成一张表,让大学生们从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品质和最厌恶的德行。结果显示,评价最高的品质是“真诚”.最厌恶的德行是“撒谎”、“虚伪”、“不老实”。
  ⑤如今有些人,总是特别害怕别人说自己不深刻,因此总是千方百计伪装自己、表演自己。固然,人生是个大舞台,我们都是表演者,但是,一位真正优秀的演员,不是仅仅依靠外表的华丽取悦观众,而是凭借内心世界的真诚、丰富来赢得更多的掌声。正如我国著名翻泽家傅雷先生所说:“一个人只要真诚,总能打动人。”
  ⑥诚实看起来是简单的,实际上是深刻的。对人生而言,诚实更是一个人一生中必须不断进修的课程。(选文有改动)
1.给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的字注音。①(  )幸 ②词(  )
2.仿照文章第②段画线部分,将后面的句子补充完整并写在下面。
诚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⑤段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指出一种并简要分析它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怎样理解“诚实更是一个人一生中必须不断进修的课程”这句话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为文章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jiǎo  ②zǎo
2.示例:诚实是一缕春风,能吹散人们心头的阴霾。点拨: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句式相仿,句中逻辑关系合理即可。
3.示例一:道理论证。引用傅雷先生的话,有力地论证了诚实的可贵。
   示例二:比喻论证。作者把人生比做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只有真诚的人才能成为优秀的演员。这样就生动形象地论证了诚实的可贵。
   示例三:对比论证。把两种人的不同做法进行对比,更加突出了诚实的可贵。
4.诚实在人的一生中非常重要,人们应该不断地追求诚实,保持诚实的品质。(意思对即可)点拨:整体感悟全文议论的中心,紧扣“诚实”的重要意义来理解句意。
5.示例:北宋词人晏殊,聪慧过人。14岁被推荐给朝廷,正赶上真宗皇帝御试进士。真宗皇帝让他把考题做一遍。他看了看考题,对真宗’说:“我10天前就做过这个题目,请陛下另外出题吧。”真宗见他这样诚实,很高兴,便赐他“同进士出身”。
举一反三
阅读《读“死”书与读“活”书》,完成问题。读“死”书与读“活”书
  读“死”书好?还是读“活”书好?看起来,自然是读“活”书好。读‘“活”书,可以联系实际,可以活学活用,可以打开思路,可以进行创造……一些举一反三的例子,一些科学上的创造发明,莫不是来自读“活”书,以及善于“活”读书。
  但是,天下任何事情,都要看时问、地点和条件而定。我们现在谈的是中学生的读书。中学生刚刚开始人生的路,他们刚刚学会自己读书,需要的是牢固可靠的基础知识,首先要把书读懂,这样掌握的知识是可靠的,准确无误的,就可以终生受用。因此,对于中学生来说,我看与其鼓励他们现在读“活”书,不如老老实实地劝他们读“死”书,或者是先读“死”书,后读“活”书。
  所谓读“死”书,是说要认真地照着书本去读,先求准,后求懂,然后再求用。书上怎样讲的,一个字一个字地认清楚,然后照着去理解。由于书是文字构成的,中国的文字包括形、音、义三个方面。读“死”书,就是要抓住书中的形、音、义,把形认准,把音读准,把义理解准,然后准确无误地把书中的话记准、背准、用准。我主张中学生读“死”书,就是鼓励他们要在书内用工夫。要把书读进去,真正读懂,而不是不求甚解,或者不懂装懂。
  我这样讲,是从我个人的切身感受出发的。首先,我有感于“四人帮”时的“假、大、空”,给我们的学风和文风所造成的危害。其次,我总结了过去的失误,年轻时,我读书,喜欢从兴趣出发,强调读“活”书。结果许多基本知识都还没有搞通,就自以为是,夸夸其谈,以至什么都没有真正学到。年纪大了,回首往事,不胜懊恼。所以,读书先要读“死”书,有了读“死”书的基础,然后再读“活”书为佳。
  古人说:尽信书,不如无书。读书的终极目的,是要把“死”书读活,让书发挥作用.“死"活”之间,相互为用,相互补充。我们强调读“死”书,但又不拘泥于读“死”书。“死”与“活”,都是对人而言的。人要书“死”,书就“死”;人要书“活”,书就“活”。这就叫“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善读书者,手中都有一把打开书籍奥秘的金钥匙。书籍是死的,金钥匙却是活的。“死”与“活”的关系,大概有如书籍与金钥匙的关系,我们先要有书籍,然后金钥匙才能发挥作用。只有漂亮的金钥匙,又有什么用处?因此,谈读书,就得先读书。
1.什么叫读“死”书?什么叫读“活”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是如何论证中心论点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何理解文中“死”与“活”之间相互为用,相互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是否赞同作者的观点,简要谈谈你的理由。(5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日本这次大灾难让所有人对科技文明的脆弱有了深刻的体验。现代人看上去很强大,能建核电站,能建规模很大、功率很高的水电站,因为他有许多关于这方面的科技知识,但仅仅这些知识对人类的存在就是真理吗?显然不是,只有当这种技术的后果呈现在人类面前,被人类充分意识到,人类才看到自然向我们敞开的完整真理,黑格尔说:“真理是整体的”就有这个意思。“改造自然”是科技文明的一个基本观念,但它却蕴含着摧毁我们生存根基的各种危机。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自然是不可改造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是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而是人类适应与协调自己与自然的关系。“改造自然”的本质是人要以自己的意志和愿望为目标,让自然服从自己,而不是在天地间不可逆转的规律之内,争取人与自然的共济。结果,人类强行向自然索取的地盘全部都被自然以诸如洪水、海啸等各种方式抢回去了。每每谈到这点,我都要对中国先人曾经的睿智心生敬意。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人创造的都江堰四六分水的治水法,直到今天都令人叹为观止。它是一个体现人类与自然天人合一的规则。“堰”意味着对水的因势利导,在达到人的引水目的同时,并不违背水的自然本性。而“坝”则意味着对水的强硬抗衡,对水流方向的强力阻遏,是人与自然的迎面撞击。哲学家指出,这才是现代技术的本质。
  但从哲学角度看,对我们生存性命攸关的根本自由是我们对真理开放的自由,行动的自由乃是后发于它的。如果我们看不清我们的真实处境,我们的思想还被各种偏见、流行的概念所蒙蔽,那行动对我们造成的后果就可能是灾难性的。对真理开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这些所谓的正常人往往也不能摆脱怪癖的意志、扭曲的心理、知识的局限所造成的视野的偏狭,也许,退后一步,放弃(至少是暂时放弃)那种疯狂的自我表现,包括由此而生的扭曲行为,倾听自然,还事物以本来面目,存在的真理就可能向我们敞开。
  其实,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生活中正在发生许多我们在思想上尚未做好准备的变革。以遗传工程为例,难道我们已经想好我们打算排列出何种遗传基因组合吗?我们完全可以掌握遗传工程的手段,但并没有产生出把这种手段用于造福人类最高利益的人的智慧。哲学家在这里是想提醒我们这样一个事实:除了技术性思维外,我们还必须进行另一种完全不同的思维,以洞察到我们真实的存在,明了这项新技术对我们的存在究竟意味着什么。这次的核灾难是自然向人类的又一次敞开:人怎样对已主宰人类的技术施加影响?
1.下列不属于“对真理开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的原因的一项是(     )
A.我们往往不能摆脱怪癖的意志、扭曲的心理所造成的视野的狭隘。
B.洪水、海啸等诸多自然灾害使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自然是不可改造的。
C.科技飞速发展,但人类并不清楚怎样对已主宰人类的技术施加影响。
D.真理是整体的,而我们对技术、知识的认知常常存在局限。
2.下列各项中,最能概括全文主旨的一项是(     )
A.人类应顺从自然。
B.真理是整体的。
C.人类应与自然共济。
D.使真理向人类敲开。
3.联系全文,指出最后一段画线句中“另一种完全不同的思维”的具体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浙江省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山东省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湖北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北京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

感悟生命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就传承的一面而言,汉语言文字具有悠久而光辉的历史,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文字之一,有着画一般秀美的形体,有着音乐一般悦耳的韵律,有着包罗万象的涵义,有着绵延数千年的使用历史。她自成一体,创造并维系了可以与任何一种文化媲美的民族文化。可以说,汉语言文字型塑着我们的民族性格、民族情感、思维模式,型塑着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当然,强调传承绝不意味着要禁锢创新。恰恰相反,正是永无止境的创新赋予了汉语言文字永恒的、蓬勃的生命力。如果说甲骨上那些难懂的文字是先民朴素地师法自然,从具体的物象脱胎而来,那么到了《周易》等上古典籍中,汉字就具有了非常深奥博大的涵义。其后随着文化的发展,汉字除了形体、结构、笔画的创新之外,她在文字语言编码、内涵外延等方面更是显示出了惊人的创新能力。在诸子百家的典籍中,汉语言文字显示出了成熟的智慧和精准的表达能力。作为一种语言文字的艺术,唐诗达到了一个难以逾越的高度。宋词和元剧展示了她声调平仄、富有韵律和节奏的声韵之美,而明清小说洋洋百万言的鸿篇巨制,更是展现了她在编码、涵义和信息量等方面的无限可能性。至于近代以后,古老的汉字同样可以准确诠释那些西方文明体系的文学、哲学、社会学、美学等等。汉字在这里所展现的无穷包容力和创造力实在令人惊叹。
1、一份主张用10年时间废止简体字、恢复繁体字的政协提案,迅速引起各方热议,许多人观点不一,由以上这段文字我们可以得到一个什么样的结论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此提案,你有什么看法,请以简练的语言陈述你的观点和理由,不得超过20字(标点不算字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论实践》,完成问题。
论实践
  ①实践指人类自觉自我的一切行为,实践是人类改造社会和自然的有意识的活动。【甲】
  ②实践是一个人认识世界,增长才***重要源泉。人的认识是从实践中获得的。脱离了实践的认识,是空洞的、无用的;再好的理论如果不与实践相结合,也是毫无意义的。【乙】即仅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终究是浅薄的,要真正精通学问,必须亲自去参加实践。
  ③实践,是一个人探求真相,追寻结论的唯一途径。苏轼在《石钟山记》一文中,记叙了他深入实地考察,揭开了石钟山得名之谜的故事,苏轼实践之举,被后世传为佳话。
  ④鄱阳湖口有座石钟山,下临深潭。关于石钟山得名的由来,众说不一,但都不能令人信服。为了弄清这个问题,一天晚间,苏轼和儿子苏迈乘坐小船来到石钟山的绝壁下面,只听水上不停地发出噌吰的声音。苏轼仔细观察,原来山下都是石头的洞穴和裂缝,微波流入,冲荡撞击,便形成这种声音,又发现有块大石头挡在水流中心,它的中间是空的,有很多窟窿,风浪吞吐,发出款坎镗嗒的声音,与刚才噌吰的声音互相应和,如同歌钟演奏一样。至此,苏轼探求到了石钟山得名的真正原因。
  ⑤实践,是一个人历尽艰辛、成就事业的必由之路。【丙】李冰父子如果不是沿峨江两岸实地考察,弄清水情和地势等情况,就不能带领当地百姓建成泽被后世的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司马迁如果不是游历祖国的名山大川,访贤搜史,了解遗闻轶事,就写不出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的《史记》。毕升如果不是长期从事印刷劳动,并反复试验摸索,就不能发明活字印刷术,从从而实现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詹天佑如果不亲临工地现场,反复勘测,与筑路员工并肩奋战,就不能建成中国人自行设计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京张铁路……
  ⑥注重实践,是我们民族的传统。中华文明的创建和高度发展,与重视实践、深入实践密不可分。先人们注重实践的好作风,我们应该很好地继承下来并继续发扬下去。
1.阅读文章第③~④段,指出苏轼揭开了石钟山得名之谜的故事“被后世传为佳话”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文章第⑤段,选择其中一个事例简要分析其为什么能够证明该段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文意,将下面三句话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处(只填序号)。
①陆游认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②***指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
③列别捷夫说过:“平静的湖面,练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人。”
【甲】处应填:_________ 【乙】处应填:_________【丙】处应填: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