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我们习惯于听到这样的话:再等等看。说这话的,多半是那些人生阅历丰富的人。他们以自己的人生经验来告诉你,很多事情必须等待机会。②这样的忠告当然有道理。但是,我们

①我们习惯于听到这样的话:再等等看。说这话的,多半是那些人生阅历丰富的人。他们以自己的人生经验来告诉你,很多事情必须等待机会。②这样的忠告当然有道理。但是,我们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①我们习惯于听到这样的话:再等等看。说这话的,多半是那些人生阅历丰富的人。他们以自己的人生经验来告诉你,很多事情必须等待机会。
②这样的忠告当然有道理。但是,我们怎么才能把握哪些事情应该等待,而哪些事情不能等待呢?
③机会是不能等待的。人的一生当中,重要而关键的机会是不多的,当一个机会来临,也许因为你的等等看这样的瞬间犹豫而坐失良机。在一个单位很多年找不到施展才能的机会,另外一个适合你的单位正在招聘人才,你就应该当机立断去应试。你所处的城市正在招贤纳士,你就应该做好充足的准备去展示自己的才能。勇敢地跨出一步,也许,你的人生之路就是海阔天空了。机会是不会等待你的,它只看重那些积极勇敢的人。
④天下最不能等待的是孝顺。因为,等到你认为你有足够的财力和能力来孝顺的时候,老人已经来日不多或者已经不在了,你有了能力却没有机会了。我看到很多对成功人士的访谈,说到“遗憾”这个话题的时候,很多人都谈到了孝顺的问题。他们都在说,自己想着等奋斗到一定程度,自己有了足够的能力,让老人好好享几年清福。但是,遗憾的是,等到自己成功了,老人已经去世了。孝顺不一定非是物质上的不可,在你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时时想着,就足够了。饭后端上一杯热茶;阳光好的日子里,扶老人到外面走走;常给老人谈谈外面的事;去外地的时候,想着给老人带来一包可口的点心。关键的是不要等待,就从今天开始。当你这样去做的时候,你会发现,孝顺的意义已经与你原来想象的截然不同了。
⑤时间更是不能等待的。我们从一来到这个世界的那一刻起,我们一生的时间就不可改变了。我们就这些可以支配的时间,多等待一分钟,就少了一分钟,所以,那些成功的人最大的秘诀是利用可以利用的一切时间,抓紧行动。台湾作家刘墉年龄并不大,但是其著作早已等身。他精致典雅的散文随笔畅销全球华人圈中,成为全世界华人中创作数量最大的作家。 刘墉常说,最大的罪过就是无端的浪费时间,为了节约时间,得罪人也值得。无端的应酬不仅仅浪费了自己宝贵的时间,还毁坏自己的身体和精神。他认为自己是自己的时间的主人,别人没有权力要求他。他常说的话是,人的一生没有多少时间可以支用,自己有更重要的事情做,他的每一分钟时间都要用到刀刃上。
⑥不能等待的事情很多,具体到每一个人身上更是千差万别。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等待是一切成功的***手,无数平庸一生的人,大多是因为充当了等待的俘虏。
(选自《中华活页文选》,2011年第1期,有删改)
小题1:说说这篇文章作者主要的观点是什么。(3分)
                                                                             
小题2:文章中划线部分的语段有什么作用?(2分)
                                                                             
小题3:文章列举了哪些不能等待的事情?你能再列举两件不能等待的事情吗?(5分)
                                                                         
答案

小题1:有些事不能等待,(1分)等待是一切成功的***手,使人变得平庸(2分)。
小题2:举例论证,通过列举名人节约时间获得成功的事例(摆事实)有力地论证了时间不能等待这个观点。(2分)
小题3:机会不能等待,孝顺不能等待,时间不能等待。
比如学习不能等待,改正错误不能等待。(一点1分)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通读全文可知,一、二段引出问题“哪些事情不能等待呢”,下文一一展开论述,结尾总结归纳出中心论点“不能等待的事情很多,具体到每一个人身上更是千差万别。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等待是一切成功的***手,无数平庸一生的人,大多是因为充当了等待的俘虏”,概括出来即:很多事是不能等待,等待尤其是一切成功的***手。
点评:论点的位置一般在文章的题目、开头段、结尾段、中间,如果原文中没有明显的语句,则要根据文章内容加以概括。本文就属于最后一种,应根据对文章的理解,抓住文中的关键语句,用自己的话概括。
小题2:试题分析:读画线语段可知,它举了台湾作家刘墉节约时间终获成功的例子进行举例论证,真实具体地论证了本段的分论点:时间不能等待的。
点评:议论文常见的论证方法有四种,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这是必须要知道并记准确的内容。其作用要根据具体的文章来作答,一般运用论证方法的语句,证明其前面的观点(一般是分论点),要到前面的文章中去读,去寻找。
小题3:试题分析:文章在第二段提出问题后,三、四、五自然段各有一个分论点句,明确给出答案,即:机会不能等待,孝顺不能等待,时间不能等待。我们还可以知道很多不能等待的事情,如认错不能等待、勤奋不能等待、读书不能等待等。
点评:审题后首先要确定答题范围,然后精读并提取出关键语句(议论文要注意看清文章的结构,寻找文章的分论点),并根据理解概括出切题的答案。注意提取和概括一定要全面,不可遗漏。
举一反三
现代文阅读(25分)
最后一课(节选)13分
接着,韩麦尔先生从这一件事谈到那一件事,谈到法国语言上来了。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说到这里,他就翻开书讲语法。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他也从来没有这样耐心讲解过。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
……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下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小题1:文中的“钟声”意味着什么?“忽然”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小题2: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下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这一举动表达他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小题3:文章第一段画线句子有深刻内涵,请简要说说你的理解。(4分)
                                                                               
小题4:“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一句中韩麦尔先生哽住了,请你发挥想象,把他想说却又说不出的话写出来。 (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永不贬值的财富(12分)
①那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当时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大学,这在偏远的山村里可是件新鲜事,村里为此专门请电影队来放了场电影,以示祝贺。左邻右舍,张王李赵的婶子、大娘知道我们家穷,也都你家10元、他家8元地往我家送钱,帮我筹学费。望着桌上那一堆零碎的人民币,我被这淳朴的乡情、善良的父老乡亲深深地感动着。
②但令我终身难忘的却是入学前发生的一件事。那天上午,我正在家里收拾行李,准备启程。忽然,听到门外有个苍老的声音喊:“山子他娘在家吗?”母亲听见了,赶忙去开门。门外站着村里那个瞎眼的老婆婆。老人家一生没儿女,相依为命的老伴死后,她大病一场,两眼便失明了。平常只好握着竹竿,摸索着向左邻右舍要地瓜皮子度日。母亲急忙把瞎眼婆婆让进屋里坐下,然后,喊我倒茶。瞎眼婆婆对我母亲讲了一大堆赞扬我有出息的话,把我喊到她身边,用她那枯柴似的手颤巍巍地从灰蓝色的土布兜里掏出一张皱皱巴巴的一元钱,对我说:“山子呀,我这个瞎老婆子也没钱,这两元钱是我用地瓜皮子从小贩手里换来的,2毛钱1斤,我共卖了10斤,你别嫌少,添着买本书吧。”
③怎么,两元钱?瞎婆婆手里分明拿着一元钱呀!望着这一元钱,我和母亲瞬间都明白了。多么奸诈的小商人,他们竞伤天害理地欺骗一个孤苦伶仃的老婆子!要知道,这10斤地瓜皮子,瞎婆婆要风里来、雨里去在黑暗中摸索多少天,奔走多少户哇——“怎么,你嫌少?”瞎婆婆的话打断了我的沉思,母亲含泪示意我快接下,我颤抖着手从瞎婆婆手里接过那山一样沉重的“两元钱”,眼泪已经夺眶而出。
④许多年了,如今瞎婆婆早已到另外一个世界去了,但老人家留给我的那一元钱,我却一直珍藏着。因为在我眼里,它已不再是普通的一元钱了,而是一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永不贬值的精神财富,它让我在人际关系日益商品化的今天,懂得如何用一颗真诚的爱心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小题1:结合全文说说“永不贬值的财富”有什么含义?(3分)
                                                                               
小题2:揣摩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含义,说说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状态。(4分)
①(瞎婆婆)用她那枯柴似的手颤巍巍地从灰蓝色的土布兜里掏出了一张皱皱巴巴的一元钱。
                                                                    
②我颤抖着手从瞎婆婆手里接过那山一样沉重的“两元钱”,眼泪已经夺眶而出。
                                                                    
小题3:在第③段中,“我和母亲瞬间都明白了”什么?(2分)
                                                                     
小题4:本文内涵丰富,除了瞎眼婆婆给我们感动外,你还有其他的思考和感悟吗?谈谈你的理解。(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6分)
近几年,各地都在倡导“绿色出行,低碳生活”,某校九(1)班“自由呼吸”科普兴趣小组的同学积极响应学校号召,参加了“PM2.5科普宣传周”活动,搜集了一些材料请阅读其中三则,完成下面题目。
【材料一】PM2.5是对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固体颗粒或液滴的总称,也叫可入肺颗粒物,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二十分之一,PM2.5主要来源于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大多含有重金属等有毒物质,对空气质量有重要影响PM2.5因为颗粒细小,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
【材料二】雾霾又来了,这已是今年以来,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的第四次大范围雾霾天气,而对于北京的市民来说,雾霾似乎就没有离开,因为从1月1日到今天的30天里,北京的雾霾天气数量多达25天,仅有5天没有雾霾。今天北京整体空气质量仍处于严重污染级别。(2013年1月29日北京新闻)
【材料三】治理空气污染需要全民参与,最重要的是立法。世界上首部空气污染防治法案诞生于英国,但它的出台却是以极为昂贵的生命代价换取的。1952年12月,潮湿有雾的空气停滞在伦敦城上空,工厂和住户烟囱排放出的大量烟尘废物不断在大气中积聚,浓厚的烟雾在全城弥漫多日不散,最终导致两个月内,12000人死于呼吸系统疾病,成为20世纪十大环境公害事件之一。
小题1:材料一介绍了有关PM2.5的哪些知识,请简要概括。(2分)
小题2:阅读材料二,三写出你的探究结论。(2分)
小题3:“自由呼吸”小组成员林洁的爸爸打算周末带全家到郊外“自驾游”,林洁想劝爸爸不要开车,全家都骑自行车去。请你以林洁的口吻,并运用上面材料的相关知识来劝说爸爸。(2分)
林洁说:“爸爸,我们还是骑自行车去吧,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①他从来没有觉得太阳如此明亮刺眼。钻出漆黑的巷道,一步三踉跄的他,伸出黑糊糊的手在眼前遮光。然而,重生的喜悦让他迫不及待地站在烈日下,井下那可怕的情景又浮现在眼前,随着一声巨响,水流霎时冲进工作间,工友们全被冲走,只有他侥幸逃脱。
②此时,他一遍遍告诉自己:我还活着。
③归心似箭的他,赶紧往家走。老婆孩子父母亲人,这个时候他们还不定伤心成什么样呢。路上,他听到有人大着嗓门议论:这次矿难死了的矿工家属运气好哇,政府逼着矿主给每家赔20万元呢!20万?他的身体一激灵。每月挣的那点儿钱,一家老小勉强够活。老婆连件像样的衣服也买不起。自己哪像个顶家的男人呀!如果能得到这20万抚恤金,就可以过幸福日子了……可自己怎么就活下来了呢?他平静了一下心情,快速跑回到出口处,那里一片死寂,看不出任何生命的迹象。现在并没有人知道他还活着。他牙一咬,脚一跺,决定将错就错,隐姓埋名远走高飞,就让所有的人都当自己已经死了吧。
④这一“飞”就离家几千里,他这才知道活死人也没那么好当。因为身份不明,他只能在这个繁华都市中做一个最低级的打工者。什么苦干什么,每天的腰酸腿疼倒不是最难挨的,最怕的是路过街边的公用电话亭。因为每一次,他都想要冲进去,拨通那个熟悉的电话号码,听听家里人的声音。有一次,他真的进去了,可是当他拿起听筒,听到“嘟——嘟——”的长鸣声,想到给家人带来幸福的那20万抚恤金,他又慢慢地放下听筒。每到夜晚,特别是节日的夜晚,林立的高楼大厦在七彩的霓虹灯下点缀着喧嚣与繁华,路上常有幸福的情侣或者大人领着孩子在牵手漫步。这些每次都猛烈地撞击着他的心,让他无处可逃。他冒出了一定要想办法回家的念头。
⑤三年后,他终于攒够了钱做了整容手术,终于可以回家了。可是,当他兴致勃勃地踏进家门,他惊呆了!他发现家里依旧是他离开时的破败样子,妻子本不年轻的脸上又多了几道石刻般的皱纹,表情呆板而忧郁。他用儿时的疤痕向妻子证明了自己的身份,却没有在妻子眼中找到意料中的惊喜,相反看到的却是满面怒容。妻子声泪俱下:“你真傻呀,你知道你走后家里发生什么了吗?你以为我们稀罕那20万吗?我们不稀罕那20万,我们只要你活着!只要你活着!”
⑥原来,听到他遇难的噩耗,老母先是几天不吃不喝,接着哭瞎了眼睛,最后含悲去世。老父急火攻心,病瘫在床。至于那20万的抚恤金,大部分都交了医院的治疗费。
⑦他做梦也没有想到会是这样。立时顿足捶胸,悔恨交加。他以为钱是万能的,但它并没有让家人过上富足的生活,也没有带给他想要的幸福。
⑧他是真的糊涂啊,以为装死骗来20万就能带来幸福,哪里知道。父母妻儿就算守在一起过粗茶淡饭的日子,挨穷受苦,也只要他活着!穷,也不该自贬身价。因为再微不足道的生命,在爱你的人眼里,也是无价可估的!
⑨有价金钱,无价爱。生命的价值本不该如此,幸福的含义也让人深思。
小题1:理清文章思路,在下面空白处补全情节。(4分)
矿难逃生,为骗抚恤金出走→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得知真相,心中后悔莫及。
小题2:第④段中划横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小题3:第⑥段能不能删去?为什么?(3分)
小题4:请从下面的两个选项中选择一个作为本文的标题,并说明理由。(3分)
A.只要你活着    B.“幸福”的抚恤金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高处的药匣            刘心武
①他头一次把女朋友带回家,那姑娘很乖巧,到厨房去帮母亲烧菜,谁知女朋友竟不慎烫伤了手指。他母亲心疼得握住那手指头不住地吹气,又大声呼叫他父亲:“快拿獾油来!”他父亲便赶忙去往书房。书房有一排书柜,靠门的那架最高一格只摆了半边书,剩下的空间放着一只藤编匣子,那是他家的药箱。
②父亲身材高瘦,伸臂熟练地取下了药匣,他接过,麻利地取出獾油,送过去,母亲赶紧给未来的儿媳妇手指抹獾油,母亲埋怨父亲:“我早说过獾油应该就放在厨房,谁会弄错了?多少年了,就不能改改你这个陋俗!
③女朋友跟他独处时,问他,爸爸那“陋俗”是怎么形成的,他坦白:小的时候,不知道怎么搞的,嘴馋得惊人,见着跟糖果、豆子差不多的东西,就抓起来往嘴里送。有次竟把衣扣也搁嘴里了,父亲看见赶紧给掏了出来。从此以后,除了跟他讲道理“不是什么东西都能搁嘴里吃的”,还特别注意,不让会被误认为糖果的东西再搁在他够得着的地方,尤其药品。他从四岁起,就记得他家的药箱搁在书柜高处。
④他坦言,上中学的时候,最怕的作文题目就是“我的父亲”。但是直到上了大学,他才渐渐懂得,父亲对他的爱尽在不言中。父亲总怕他错拿药品当零食,因而把家里药箱一直放到高处,甚至他已经长大成人,也还习惯性地那样摆放,母亲和他身体也都不错,很少用药,因此始终没有将家用药匣改换地方摆放。那高处的药匣,已经成为他家伦常之爱的一个特征,住房几次重新装修,书柜也更新几次,靠门的书柜最高一格,总还摆着那只藤匣。
⑤中学的语文教师也曾这样启发他:“你父亲虽然寡言,总还会有几句暖你心的话语,你要仔细回想,想起来,写出来,你的作文一定不错。”他也曾努力地回想,实在想不出,只好硬编胡诌。现在他很后悔,想不出话语来,难道就想不出那默默的动作吗?他记得,父亲把那藤匣取下来,戴上老花眼镜,耐心地整理里面的药品的每一处细节。
⑥儿童时代,他起初是见了觉得是糖果的东西就盲目地往嘴里放;后来这毛病改掉了,却又有了另一种毛病,就是无论什么玩具,凡能拆卸的,他玩了几次以后,一定会偷偷拿到储藏室里,用工具拆开,以满足那“它怎么会动呢”的好奇心,常常是拆开了也还是不明白,而且再也装不回去。但也有时候居然弄明白是发条或小电磙子在“作怪”,而且顺利地复原。长大以后,母亲告诉他,每当他拿着玩具藏起来拆卸时,父亲都跟母亲说:“别惊动他,只当我们不知道。”但是储藏室里那个工具匣里,原来还有锯条、尖锥,父亲怕他使用不当伤了手,都早就取出藏到了别处。
⑦如今父亲明显衰老了,血压不稳定,需要经常服用相关药品,母亲为了他取用方便,就把藤匣里的两种药搁在长沙发前的茶几上。那天父亲倚在沙发上养神,见他和妻子来了,慈蔼地点头,嘱咐老伴:“还把这药瓶放藤匣里吧!”母亲问:“为什么?”他下巴朝儿媳妇隆起的肚子那里点点,于是母亲和小两口都懂得,第三代很快来临,要当爷爷的他,仍牢记着许多药品说明书上那句免不了的话:“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选自2012年6月22《新民晚报》,有删改)
小题1:请以时间为顺序归纳“我”家的药匣放在高处的原因。(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结合上下文,理解加线词语的含义。(4分)
多少年了,就不能改改你这个陋俗
陋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也时候居然弄明白是发条或小电磙子在“作怪”,而且顺利地复原。
作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文章第⑥自然段插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结合原文,分析文中的父亲的形象?(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文章为什么以《高处的药匣》为题目?联系实际想一想你的家里有没有这样的一件“爱”的物品?(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