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渡老人  ①读中学时,学校设在邻村,与我们村有一条河隔着,便认识了那摆渡老人。   ②当时,那老人一直是我们取乐的对象。每到放学,肚子饿得直叫的我们便一窝蜂向

摆渡老人  ①读中学时,学校设在邻村,与我们村有一条河隔着,便认识了那摆渡老人。   ②当时,那老人一直是我们取乐的对象。每到放学,肚子饿得直叫的我们便一窝蜂向

题型:山东省同步题难度:来源:
摆渡老人
  ①读中学时,学校设在邻村,与我们村有一条河隔着,便认识了那摆渡老人。
  ②当时,那老人一直是我们取乐的对象。每到放学,肚子饿得直叫的我们便一窝蜂向渡口跑去,挤在那儿。渡船只要一近岸,大家便争先恐后地向船上跃去。虽然老人很有经验,未到岸边便做好回撑的准备,但超载和落水的事仍然时有发生。超载时,船上的,岸上的,都望着老人手忙脚乱的样子大笑。夏天下雨时,大家总是把伞迎着风,看着渡船被吹淌到到渡口好远的地方,老人一番折腾,将船撑到渡口,我们便哄笑着上了岸。
  ③最有意思的要数冬天(当时我是这样认为的)。冬天很冷,河面结了一层厚厚的冰。每天早晨,当我们赶到渡口时,总看见老人在那边晃着船,好长时间,才把船晃过来。望着老人跳舞似的笨拙姿势,我们总是哄笑,一直到船靠岸。我们往往因此耽误了早读,但我们都挺愿意。于是就希望天再冷些,便可迟点起来,反正去早了也过不了河。我们都为找到一个偷懒的理由而感到高兴。当时的我们,是“心忧读书愿天寒”。
  ④那一天特别冷,我因有事起了个早。吃过早饭后,便不紧不慢地向学校走去。到渡口时我惊奇地发现,那老人不是我预料的那样正在“跳舞”,却已经到了这边。我和他攀谈起来。我问他:“你今天怎么这么早?”老人咳嗽了一声,缓缓地说:“许是人老了,早上总起不来,昨天听学校说耽误了学生上早读,今天我就起了早。谁知等了好长时间,才来了你一个人。”说完,便送我过河。
  ⑤船到河心,老人忽然回头对我说道:“你们小孩子可要好好读书啊。”那双眼中竟满含着期待和爱意。我心中一震,看着老人瘦弱的身体,沾满冰碴的白胡子,一双手冻得发紫,猛地问道:“你干啥要吃这份苦呢?”好久,老人长叹一声说道:“干啥?哎,以前我也有一个可爱的儿子,他曾吵着要上学,但终究没上成。后来他得病去了,我一直感到对不起他,我在这儿摆渡,接送你们上学,心里好受些。”谈话间,船已到岸。待我上岸后,老人又把船向河那边撑去。看着老人的背影,我不再感到笨拙可笑,鼻子有些酸酸的
  ⑥那天,我把老人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了。以后,我们上船再也没有起哄。于是老人饱经风霜的脸上出现了笑容。
  ⑦再后来,两岸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最后一次过河时,老人对我们说:“以后不再送你们过河了,你们要记住,好好读书。”
  ⑧“好好读书”,这句话一直留在我记忆中。
  ⑨真想再见见摆渡老人。
1.本文具体描述了摆渡老人接送“我们”过河上学的辛劳。先写老人因“我们”的__________而手忙脚乱,一番折腾;再写因________________,老人好不容易“才把船晃过来”;最后写老人不顾自己_____________,特地起大早送“我们”过河上学。
2.第⑤段中摆渡老人说“我在这儿摆渡,接送你们上学,心里好受些。”请你用自己的语言简要说说为什么老人觉得这样做“心里好受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⑤段中加粗的语句表现了“我”当时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心情。
4.原先,摆渡老人在孩子们的眼里是个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后来,摆渡老人在孩子们的心中却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
5.“摆渡老人”中的“摆渡”可以理解为老人对“我们”生活、思想上的帮助。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摆渡者”,请你展开联想,按照下面的示例仿写三个句子。示例:(1)作家把读者摆渡到精神的彼岸。
(2)“希望工程”把贫穷的孩子摆渡到求知的校园。
仿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恶作剧(淘气、调皮) 河面结冰 年老体弱
2.因为老人失去可爱的儿子深感痛苦,于是把父爱转移到“我们”身上,每天接送“我们”上学,所以觉得“心里好受些”。
3.愧疚 感激
4.可笑 可敬
5.举例:(1)父母把儿子摆渡到成人世界。(2)老师把学生摆渡到知识的王国。(意思对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绝境自救
黄斌
  那年初秋,我跟随父亲到海上去捞海菜。当时,父亲出海驾驶的是一条只有六马力的小船。这天,我和父亲驾驶着小船在离岸五六海里的海域上捞海菜。待暮色降临时,我和父亲已捞了满满一舱海菜。就在父亲发动起船准备返航时,天空骤然变得昏暗起来。父亲焦虑地看了看天空,根据多年闯海的经验,他知道马上就要起风了。为了减轻小船的载重,父亲一边把船舱里的那些海菜往海里扔,一边让我过来帮忙。我看着辛劳一天的收获,又白白地扔回到海里,心中感觉有些不忍。
  果然,船舱里那些海菜还没有被抛干净,风暴已经携着恶浪迎来了。我们的小船犹如浮在海面上的一片枯叶,时而被掀上浪尖,时而又跌落下来,伴随着夜色一点一点地加深,我的心中也愈加变得恐惧了。
  不知过了多久,风暴终于停下了,大海又恢复了先前的平静,而周围则是漆黑一片。我们船上的燃油耗尽了,发动机已停止了运转。父亲喘息着问我道:“你摸一摸水桶还在吗?”我赶紧用手一试,才发现用来盛淡水的那只塑料桶翻倒了,因为盖子没盖严实,里面的淡水几乎都洒尽了。幸亏那几个馒头用塑料袋装着,没有遭到海水的浸泡。
  我们的小船在海上漫无目的地漂流着,我哆嗦着问父亲:“现在,咱离海岸还很远吗?”父亲沉默了一会儿,镇静地说:“到天亮时就知道了。”
  待到天亮时,周围却是汪洋一片。父亲思忖了一阵后,毅然用撑船的“漂钩”调整了漂流的方向。因为没有燃油,我们的小船行驶得异常缓慢。煎熬着到了中午,秋日的阳光烤得人透不过气来。父亲掰了一半馒头递给我说:“桶里只有一点点淡水,咱必须省着喝。”我小心翼翼地打开水桶,喝了一口,而父亲只抿了一下,用来润润嗓子。
  直到天黑时,还没看到岸的影子。父亲将衣裳脱下来,蘸上了一些油渍,然后用打火机点燃,希望能够被那些过往的大船发现,然而我们并没有那么幸运。
  熬到第二天时,桶里的淡水已经空了。我感到浑身像着了火一般,望着湛蓝的海水,再也抵挡不住它的诱惑,便偷偷掬起一捧海水尝了一口。我的举动被父亲发现了,他厉声呵斥道:“快吐掉!再坚持一阵,我们就到岸了!”父亲说这话的时候,眼圈红红的。
  就在那个夜晚,父亲借着月光发现了海面上有浮动的“网漂”。父亲惊喜地把船划过去,并俯身捞起网绳查看了一下,发现上面没有海菜。父亲断定这是刚下的新网,附近一定有船。我们就顺着“网漂”的方向使劲划去,果然没过多久就发现了一艘渔轮……
  这次生死经历过去十余年了,我曾问过父亲:“当时,你真相信我们能够漂到岸上吗?”父亲意味深长地说:“我们当时唯一的选择就是坚信自己。如果没有信念,咱俩也许早就葬身海底了。”
  我仍不解地问:“记得当时我只尝了一口海水,你为什么要对我发那么大的火呢?”父亲肃然地解释说:“你知道吗?在那种情况下,海水就是慢性毒药!要是你经受不住它的诱惑,刚开始时只想尝一下,而接下来你就会忍不住喝它,结果只能是加速身体的脱水。”
  至今,我仍经常回味父亲的这一番话。人生犹如海上行舟,____________________。            (选自《青年文摘》2007年第8期有删改)
1.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时间:初秋的一天
地点:大海上
人物:“我”和父亲
起因:“我”和父亲在海上捞海菜遇到了风暴。
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绝境中父亲采取了哪些自救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全文内容,为文章补充一个能揭示中心的结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读了本文后你受到哪些人生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
  他们抛掉背上的空氧气筒,大胆而果断地开始了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艰难而危险的攀登。
  现在,他们每跨越一步,就不得不停下来休息很长的时间。高山严重缺氧,他们感到眼花、气喘、无力。他们的四肢更加沉重了,他们的行动更加迟缓了,甚至攀过一米高的岩石,也需要半个多小时。他们忍受着肉体上的巨大痛苦,互相帮助,互相鼓励,继续朝顶峰走去。
  越过东面一段雪坡以后,王富洲、屈银华和贡布向右绕至北面的岩石坡继续向上攀登,终于登上了一个岩石和积雪交界的地方。举目四望,朦胧的夜色中,珠穆朗玛山区群峰的座座黑影,都匍匐在他们的脚下。现在,他们三人的头顶上,只有闪闪发光的星斗,再也找不到任何可以攀登的山岩了。他们终于登上了珠穆朗玛峰的顶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从北路攀上世界最高峰的创举。
1.用波浪线画出描写景物的句子,并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攀登顶峰的过程中,队员们都面临哪些挑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第一、二两段写出了登山_________和_________的特点。
4.最后一段中加粗的词“终于”可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以上的文字体现了队员们什么样的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断腿鹭鸶
崔小用
  岁月如流。但人生中一些忏悔是不能被时间抹去的。
  那一年我18岁,18岁的我曾经伤害过一只名叫“鹭鸶”的长腿大鸟。
  ……
  一个罕见的恶作剧就这样诞生了。我双手握住鹭鸶鸟的一条长腿,像折一根棍子样,“咔嚓”一下,把这条长腿折断了。鹭鸶鸟发出了可怕的惨叫声。我又抓住鹭鸶鸟的另一条长腿,用同样的方法也拆断了。
  之后,我把鹭鸶鸟往空中狠劲儿一扔。折了双腿的鹭鸶鸟在空中翻了几个跟斗,吃力地平衡好身子,在就要坠地的一瞬飞起来了,飞向空中。我仰头瞅着,大笑不止。原来,鹭鸶鸟断了双腿一样可以飞,只不过它的长腿不可能在身后笔直地伸着,而是像两截断绳头似的,耷拉下来,随着它的每一次扇动晃荡不止。鹭鸶鸟在我的头顶盘旋,不知怎的,它不肯离去,就这样一圈又一圈盘旋着不停地飞,几大滴鲜血滴落下来,滴在我的脸上。从正午一直到黄昏,鹭鸶鸟盘旋着片刻不停地飞;看得出,它已经很累了……
  我猛然醒悟,断了双腿的鹭鸶鸟,不可能降到地面上来了。退一步说,即便它冒险落下来,就休想再起飞!腿断了,蹬不动地面,翅膀也扇不起来……我怀着一种幸灾乐祸的心情,仰头望着空中的鹭鸶鸟,期待着它到了飞不动的时候,像块石头似的,从空中落下来。
  天越来越黑了,盘旋的鹭鸶鸟飞得越来越慢,啼叫声也越来越焦急、嘶哑。鹭鸶鸟与别的鸟儿是一样的,天黑之前必须降落归巢……突然,一幕既悲壮又令人生怜的场景出现了:鹭鸶鸟张开双翅,朝一棵大树飞去,并保持着双翅张开的姿势,成功地落在树冠顶上——准确地说,它是用双翅把自己的身子挂在树枝上!
  月亮出来了。鹭鸶鸟一动不动地就这么挂在那里,跟死了似的。第二天天蒙蒙亮,我急匆匆地赶到了这里,看见鹭鸶鸟吃力而又笨拙地收拢自己的双翅,以便让身子成功地从树枝缝里掉下来,它竟然做成功了:只见它像块石头似的往下掉,半途中,它找到了一个机会,猛烈地扇动双翅,再一次成功地飞起来了。鹭鸶鸟又开始了长时间地盘旋飞行。它有可能像昨天那样,从天亮一直飞到天黑,除非它掉下来。快到中午时,鹭鸶鸟饿了,也渴了;好几次,它都想冒险落下来,但临近地面的一瞬它又飞起来。太阳偏西的时候,饥渴难耐的鹭鸶鸟终于不顾一切地降落了,却一连在地上翻了七八个跟斗,就再也动弹不了了。
  我赶紧跑过去,朝它大张的长嘴里灌些水进去,又给它喂了几只青蛙。不渴也不饿了的鹭鸶鸟就挣扎着要飞,但飞不起来;我抱着它往空中一扔,它就飞起来。但它双腿的断茬处又流血了,染红了我的双手。一定是它降落时伤口撞到了地面上,把已经结痂的地方又撞破了……我想出了一个办法,捉上十来只青蛙,等到鹭鸶鸟飞临头顶时,就扔给它,让它在空中接住吃掉,这样它就不用冒险降落了。
  鹭鸶鸟很聪明,立刻就懂了,在空中,它接得那么准,一口一只,从未错失过,我将每一只青蛙都灌了一肚子水,才扔给鹭鸶鸟吃,所以它也不会感到渴……从此,我与鹭鸶鸟达成了默契:饿了,它就到处找我要吃的,有时竟盘旋到知青点来,高声啼叫着要我出来喂食。晚上,它就把自己挂在树枝上睡觉。这样,大约过了一个多月。
  这天,我病了,发高烧,神志不清地躺在床上,动弹不得。别的知青全都到水库工地去了,家里没人。鹭鸶鸟饿了,就低飞着盘旋到知青点上空,要吃的。我听到了鹭鸶鸟的啼叫声,挣扎着滚下床来。我看到了越飞越低的鹭鸶鸟,但我已经没有力气再给它捕青蛙了。
  饿急了眼的鹭鸶鸟再一次冒险着陆了。它可怜地翻着跟斗,落在离我很近的地方。这时,一条狗看见了鹭鸶鸟,箭似的冲过来,就在我的眼前,一口把鹭鸶鸟叼在嘴里,掉头跑了。我大声地骂起来,继而号啕大哭,可是那条狗根本就不理睬我的哭骂,越跑越远……
  大约10分钟后,那条狗嘴里横叼着一条长长的鹭鸶腿,一蹦一跳地呈嬉戏状跑回来,把鹭鸶鸟吐在我的面前就走掉了。
  我恸哭不止……
  黄昏时分,我把鹭鸶腿埋了。给鹭鸶修了个小坟。
  多少年过去,我从此怕见长脖子长腿的禽鸟。
  直到那天我和妻儿一起去郊游,一只多年来一直盘旋在我的梦中,此刻却真真切切突然出现的鹭鸶鸟,突然降落在我身旁的水田里,我惊恐地失声大叫,冷汗直冒。面对妻儿不解的目光,我终于说出了那个发生在并不久远的昨天,一个名叫崔小用的知青与一只断腿鹭鸶鸟的故事……(节选自《意林》2006年1月)
1.文章的开头有何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要速读这篇文章,可以抓住文章开头的哪个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对鹭鸶鸟的前后态度截然不同,这两种态度分别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鹭鸶鸟为什么不憎恨“我”,反而还要找“我”要吃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鹭鸶鸟死了,“我”恸哭不止,还为它修了个小坟,你认为这种感情是否虚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967年8月23日,前苏联宇航员弗拉迪米尔·科马洛夫驾驶联盟一号宇宙飞船在完成太空飞行任务后,胜利返航……不料,当宇宙飞船返回大气层后,突然发生了恶性事故,减速降落伞无法打开,飞船在两个小时后将要坠毁。
  面对巨变,地面指挥中心马上向中央报告,中央领导研究后,出乎意料地决定:向全国直播实况。最著名的播音员以沉重的语调宣布:宇宙飞船发生故障,两小时后将在着陆基地附近坠毁,我们将目睹民族英雄科马洛夫殉难。
  举国上下都被震撼了,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
  科马洛夫心情也很沉重,但他还是控制住自己,要求先向地面汇报此次飞船探险的情况。汇报用了70分钟。在科马洛夫生命消失的分分秒秒中,全国电视观众只能通过屏幕看到科马洛夫无声的形象(因保密而关闭了声音传递),人们的紧张情绪已经超过了当年听到希特勒进攻苏联的程度,而科马洛夫却目光泰然,就像在办公室里正常工作一样,神态是那么从容……
  全国电视观众也看到了科马洛夫的母亲。白发苍苍的老母亲心如刀绞:“儿子,我的儿子,你……”她不知和儿子说什么好。科马洛夫脸上露出笑容:“妈妈,您的图像我在这里看得很清楚,每一根白发都能看清,您能看清我吗?”“能,看得很清,儿啊,妈妈一切都好,你放心吧!”
  科马洛夫的妻子,也泪如雨下。科马洛夫给妻子送去一个调皮而又深情的飞吻。妻子说:“亲爱的,我好想你!”就再也说不出话来。
  科马洛夫也很激动,他拿出一支金笔对妻子说:“亲爱的,这支金笔随我飞入太空,我用宇航服把它包好,一会的大爆炸不会对它造成损伤,请你把它转赠给你未来的丈夫。我想我不会下地狱,我会在天堂里祝福你们。”面对此情此景,屏幕前的人全部落泪了。科马洛夫的女儿也出现在屏幕上,她还只有12岁,看到女儿,科马洛夫的眼睛里骤然飘过一层阴云:“女儿,不要哭!”
  “我不哭……”孩子已是泣不成声了,“爸爸,您是苏联英雄。我想告诉您,英雄的女儿,是会像英雄那样生活的!”
  “你真好!”科马洛夫仿佛也是对全国的小朋友说:“可是我要告诉你,也告诉全国的小朋友,请你们学习时,认真对待每一个小数点,每一个标点符号。联盟一号今天发生的一切,就是因为地面检查时,忽视了一个小数点,这场悲剧,也可以叫做对一个小数点疏忽的悲剧。同学们,记住了……”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只剩下1分钟了。科马洛夫毅然和女儿挥了挥手,面向全国的电视观众:“同胞们,请允许我在这茫茫的太空中与你们告别……”
  飞船像流星一样掠过长空……
1.飞船即将坠毁,全国电视观众的“紧张情绪已经超过了当年听到希特勒进攻苏联的程度”,而即将殉难的科马洛夫“目光泰然,就像在办公室里正常工作一样,神态是那么从容”。科马洛夫为什么能够做到这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科马洛夫殉难前首先做了什么事情?这是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马洛夫殉难前为祖国所做的事情和与亲人告别中体现了同样的一种精神,这是一种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如果删去科马洛夫与亲人告别的篇幅,增加对他赞颂的议论、抒情,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藏羚羊跪拜
  ①这是听来的一个西藏故事。故事发生的年代距今有好些年了。可是,我每次乘车穿过藏北无人区时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这个故事的主人公——那只将母爱浓缩于深深一跪的藏羚羊。
  ②那时候,枪***、乱逮野生动物是不受法律惩罚的。就是在今天,可可西里的枪声仍然带着罪恶的余音,低回在自然保护区巡视卫士们的脚步难以到达的角落。当年举目可见的藏羚羊、野马、野驴、雪鸡、黄羊等,眼下已经成为凤毛麟角了。
  ③当时,经常跑藏北的人总能看见一个肩披长发,留着浓密大胡子,脚穿长筒藏靴的老猎人在青藏公路附近活动。那支磨蹭得油光闪亮的杈子枪斜挂在他的身上,身后的两头藏牦牛驮着沉甸甸的各种猎物。他无名无姓,云游四方,朝别藏北雪,夜宿江河源,饿时大火煮黄羊肉,渴时一碗冰雪水。猎获的那些皮张自然会卖来一笔钱,他除了自己消费一部分外,更多地用来救济路遇的朝圣者。那些磕长头去拉萨朝圣的藏家人心甘情愿地走一条布满艰难和险情的漫漫长路。每次老猎人在救济他们时总是含泪祝愿:上苍保佑,平安无事。
  ④枪***和慈善在老猎人身上共存。促使他放下手中的杈子枪是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以后——应该说那天是他很有福气的日子。大清早,他从帐篷里出来,伸伸懒腰,正准备要喝一铜碗酥油茶时,突然瞅见两步之遥对面的草坡上站立着一只肥肥壮壮的藏羚羊。他眼睛一亮,送上门来的美事!沉睡了一夜的他浑身立即涌上一股清爽的劲头。丝毫没有犹豫,就转身回到帐篷拿来了杈子枪。他举枪瞄了起来,奇怪的是,那只肥壮的藏羚羊并没有逃走,只是用乞求的眼神望着他,然后冲着他前行两步,两条前腿扑通一声跪了下来。与此同时只见两行长泪就从它眼里流了出来。老猎人的心头一软,扣扳机的手不由得松了一下。藏区流行着一句老幼皆知的俗语:“天上飞的鸟,地上跑的鼠,都是通人性的。”此时藏羚羊给他下跪自然是求他饶命了。他是个猎人,不被藏羚羊打动是情理之中的事。他双眼一闭,扳机在手指下一动,枪声响起,那只藏羚羊便栽倒在地。它倒地后仍是跪卧的姿势,眼里的两行泪迹也清晰地留着。
  ⑤那天,老猎人没有像往日那样当即将猎获的藏羚羊开宰、扒皮。他的眼前老是浮现着给他跪拜的那只藏羚羊。他有些蹊跷,藏羚羊为什么要下跪?这是他十几年狩猎生涯中唯一一次见到的情景。夜里躺在地铺上他也久久难以入眠,双手一直颤抖着……
  ⑥次日,老猎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对那只藏羚羊开膛扒皮,他的手仍在颤抖。腹腔在刀刃下打开了,他吃惊得叫出了声,手中的屠刀咣当一声掉在地上……原来在藏羚羊的子宫里,静静地卧着一只小藏羚羊,它已经成形,自然是死了。这时候,老猎人才明白为什么那只藏羚羊的身体肥肥壮壮,也才明白它为什么要弯下笨重的身子为自己下跪。
  ⑦天下所有慈母的跪拜,包括动物在内,都是神圣的。
  ⑧老猎人的开膛破腹半途而停。
  ⑨当天,他没有出猎,在山坡上挖了个坑,将那只藏羚羊连同它那没有出世的孩子掩埋了。同时埋掉的还有他的杈子枪……
  ⑩从此,这个老猎人……
1.从文中找出能表现主题的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上下文,推断文中加粗词的意思。
(1)凤毛麟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忐忑不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段中“枪***和慈善在老猎人身上共存”一句在全文结构上起着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④段中藏羚羊“跪了下来”,并且流出了“长泪”,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⑨段中,老猎人在掩埋了藏羚羊的同时,也埋掉了权子枪,这是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你展开合理想象,为故事续写一个结尾,交代老猎人的去向。(9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