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我看到了一条河》,完成1—6题。  童年在我的记忆中比较模糊,但其中有几个片段却令我记忆犹新。      我4岁那年,有一次,妈妈开车带我回家。路上,她

阅读 《我看到了一条河》,完成1—6题。  童年在我的记忆中比较模糊,但其中有几个片段却令我记忆犹新。      我4岁那年,有一次,妈妈开车带我回家。路上,她

题型:月考题难度:来源:
阅读 《我看到了一条河》,完成1—6题。  童年在我的记忆中比较模糊,但其中有几个片段却令我记忆犹新。    
  我4岁那年,有一次,妈妈开车带我回家。路上,她让我在离家几英里(1英里约合1.6公里)的农田边下车,然后自己找回家。虽然那次以我彻底迷路而告终,但此事对我影响很大。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从小就乐于寻找挑战。
  刚开始学游泳时,我大概有四五岁。我们全家和朱迪斯姑姑、温迪姑姑、乔姑父一起在德文郡度假。我最喜欢朱迪斯姑姑。她在假期开始时和我打赌,如果我能在假期结束时学会游泳,就给我10先令(先令是英国旧币,10先令相当于半个英镑)。于是我每天泡在冰冷的海浪里,一练就是几个小时。但是到最后一天,我仍然没有学会游泳。我最多只能挥舞着手臂,脚在水里跳来跳去。   
  “没关系,里克,” 朱迪斯姑姑说,“明年再来。”  
  但是我决心不让她等到下一年,再说我也担心明年朱迪斯姑姑就会忘了我们打赌的事。从德文郡开车到家要12小时。出发那天,我们很早起身,把行李装上车,早早地启程了。乡间的道路很窄,汽车一辆接一辆,慢吞吞地往前开。车里又挤又闷,大家都想快点儿到家。但是,这时我看到了一条河。  
  “爸爸,停一下车好吗?”我说。这条河是我最后的机会,我坚信自己能赢到朱迪斯姑姑的10先令。“请停车!”我大叫起来。爸爸从倒车镜里看了看我,减慢速度,把车停在路边的草地上。   
  “里克看见一条河,”妈妈说,“他想再试一次游泳。”   
  “可我们不是要抓紧时间赶路吗?”温迪姑姑抱怨说,“我们还有很长一段路程呢!” 
  “温迪,给小家伙一次机会嘛,”朱迪斯姑姑说,“反正输的也是我的10先令。” 
  我脱下衣服,穿着短裤往河边跑去。我不敢停步,怕大人们改变主意。但离水越近,我越没信心,等我跑到河边时,自己也害怕极了。河面上水流很急,发出很大的声响,河中央一团团泡沫迅速向下游奔去。我在灌木丛中找到一处被牛踏出的缺口,趟水走到较深的地方。爸爸、妈妈、妹妹琳蒂、朱迪斯姑姑、温迪姑姑和乔姑父都站在岸边看我的表演。女士们身着法兰绒衣裙,绅士们穿着休闲夹克,打着领带。爸爸叼着他的烟斗,看上去毫不担心。妈妈一如既往地向我投来鼓励的微笑。  
  我定下神来,迎着水流,一个猛子扎了下去。但是好景不长,我感到自己在迅速下沉。我的腿在水里无用地乱蹬,急流把我冲向相反的方向。我无法呼吸,呛了几口水。我想把头探出水面,但四周一片空虚,没有借力的地方。我又踢又扭,然而毫无进展。  
  就在这时,我踩到了一块石头,用力一蹬,总算浮出了水面。我深吸了口气,这口气让我镇定下来,我一定要赢那10先令。  
  我慢慢地蹬腿,双臂划水,突然我发现自己正游过河面。我仍然忽上忽下,姿势完全不对,但我成功了,我能游泳了!我不顾湍急的水流,骄傲地游到河中央。透过流水的怒吼声,我似乎听见大家拍手欢呼的声音。等我终于游回岸边,在50米以外的地方爬上岸时,我看到朱迪斯姑姑正在大手提袋里找她的钱包。我拨开带刺的荨麻,向他们跑去。我也许很冷,也许浑身是泥,也许被荨麻扎得遍体鳞伤,但我会游泳了。   
  “给你,里克,”朱迪斯姑姑说,“干得好。”我看着手里的10先令,棕色的纸币又大又新。我从没见过这么多钱,这可是一笔巨款。   
  爸爸紧紧地拥抱了我,然后说:“好了,各位,我们上路吧!”直到那个时候,我才发现爸爸浑身透湿,水珠正不断地从他的衣角上滴下来。原来他一直跟在我身后游。(选文有改动)
1.文章中加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叙述了“我”童年的“几个片断”?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我对童年的“几个片断”记忆犹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比较下面两个句子,你认为哪个句子表达效果更好?请说出理由。    
①我也许很冷,也许浑身是泥,也许被荨麻扎得遍体鳞伤,但我会游泳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很冷,浑身是泥,被荨麻扎得遍体鳞伤,但我会游泳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谈谈你对“我看到了一条河”这个题目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对文章中父母的教育方法有什么看法?请说出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景物描写(或:自然环境描写)。烘托童年时“我”游泳的勇敢。
2.①四岁时,独自回家迷路。
  ②度假期间,在海里练游泳。
  ③回家的路上,在河里学会了游泳。
3.因为这些事情,养成了“我”从小乐于接受挑战的品质。
4.①句表达效果好。这句突出了里克学会游泳后的喜悦心情,这种喜悦,冲淡了冷、脏、痛的感觉;这个句子语气上比较舒缓。   
5.“我”找到了一次挑战的机会。
6.示例一:文中父母的教育方式是可取的。温室里长不出茁壮的松柏,父母放手让孩子接受挑战,培养其独立的精神的做法是十分明智的。    
  示例二:文中父母的教育方式是不可取的。这种做法太冒险了,四五岁的孩子还没有自理能力,放手让孩子自由活动,有些不安全因素。
(意思对即可,答案不唯一)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母亲的三句话
  母亲没什么文化,也没出过选门,几十年只在小山村里跟着日升日落忙活。然而,母亲常常能说出一些很有道理的话来。在心中,我牢记着母亲的三句话。
  小时候,每年冬天都要下好大的雪,漫山遍野白雪皑皑。为了让家里养的两头猪能在年前卖个好价钱,母亲每天都要把它们喂得饱饱的。尽管下了雪,母亲也每天都要到白雪覆盖的地里去砍一担白菜回来。有一次我跟母亲到地里去,空旷的田地北风呼啸,刮得皮肤生疼。我们从雪层下扒出白菜,只一下两下,我的手就冷得刺骨,似万箭穿心。偷偷看母亲,却见她一点儿也没有冷的意思,“哗啦哗啦”地扒开结冰的雪层,拔出已被冻结的白菜,扔到雪地上去。我又扒了几下,实在忍受不了,便袖手站在一旁,问母亲不冷么。母亲答道,不冷。见我很惊讶的样子,母亲继续说,对自己说不冷不冷,也就不冷了。
 我一下怔在那里,忽然觉得懂得了母亲。我学母亲的样子弯下身去,扒开厚厚的雪,一下,两下,三下,每一下,我都咬着牙对自己说,不冷,不冷。
  从此每当我遇到困难时,都会记起雪地里母亲的话,它伴我走过人生中一个又一个冬季。
  读小学时的一个黄昏,我把牛从五里外的邻村牵回家。那时,我只会在前面远远地拉着牛绳走。然而这牛却跟我作对——我牵得紧,牛却偏要走得慢。我用力拉,它使上性子就是不肯迈步。这牛脾气!我只好一边骂牛一边心急。
  眼看着天越来越黑,沿路村庄里昏暗的灯一盏盏都亮了起来。我心一急,就从路旁折了一根荆条,绕到牛屁股后面狠狠地抽了它一下。这下可好,牛一惊,挣脱了牵在我手中的缰绳就向前狂奔起来。当我没命地跑了半个多小时赶上牛的时候,牛正悠闲地在村口的路边吃草。母亲也站在那里等我。当我把牵牛的事一说,母亲反倒笑开了,母亲说,你把绳子牵得太紧,牛鼻子疼了,它当然不会跟你走了。我恍然大悟。
  18岁那年的高考,由于我思想压力太重,平时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的我竞失利了。后来母亲跟我说,别把考大学看得跟命一样重。想起你小时候牵牛的事了么?绳子牵得太紧,牛反倒不跟你走了。第二年的夏天,我终于以优异的成绩被江南一所著名大学的中文系录取。离家上学那天,母亲送我到村口,眼睛红红地对我说,你现在长大了,我不能把你永远拴在身边……
  毕业后到一企业里工作,因对工作不很满意,心里觉得很委屈。两个月后的一天,老板批评我整天板着脸孔并要扣我奖金时,我一时火起,跟老板吵了几句,气得他拂袖而去。
  正好那几天母亲到城里来看我,知道这件事后说,孩子,一头牛不可能永远待在一个桩上,你也不会永远待在一个地方,但是干什么都要尽量干好。你不顺心我知道,我可以告诉你一个办法,有事儿没事儿时,你就小声唱歌。
  小时候和母亲一起下地,母亲总一边干活一边在嘴里小声地唱歌。在母亲的歌声里,那些繁重而枯燥的农活儿不知不觉被我们一样一样地干完了。
  后来我养成一个习惯,不管是骑车上班,还是工间休息,我都轻轻地哼着歌。尽管我从小缺乏音乐细胞,但我相信,母亲从小教我的那些旋律,定然是世界上最美的音乐。  
  这,就是母亲给我的财富。
1、通读全文,正文部分主要写了三件事,由三件事分别引出三句话,每句话蕴含着一个生活道理。   
第一件事写的是拔白菜,引出的话蕴含的道理是_________;
第二件事写的是_________,引出的话蕴含的道理是_________;  
第三件事写的是_________,引出的话蕴含的道理是遇到不顺要乐观。
2、语言品味。 
(1)“它伴我走过人生中一个又一个冬季”中“冬季”一词该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开头交代“母亲没什么文化,也没出过远门”,其用意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说文章在材料安排上有何特点?这样安排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本文后,“我”觉得:母亲的话如绵绵春雨,滋润了我干涸的心田。请仿照画线    例句再续写一句话,来表达母亲的话对“我”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10年春晚上郭冬临与牛莉的小品《一句话的事儿》中说:一句话能成事,一句话能坏事。一句话的力量很大,在此请你写出一句话,并谈谈它对你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回答1~4题。老人与海鸥
  (1)那是一个普通的冬日。我和朋友相约来到翠湖时,海鸥正飞得热闹。     
  (2)在喂海鸥的人群中很容易认出那位老人。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朋友告诉我,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    
  (3)人少的地方,是他喂海鸥的领地。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就扫得干干净净。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A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4)在海鸥的呜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昵得变了   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     
  (5)“您给海鸥取了名?”我忍不住问。     
  (6)老人回头看了我一眼,依然俯身向着海鸥:“当然,哪个都有个名儿。”     
  (7)“您认得出它们?”相同的白色翅膀在阳光下飞快闪过,我怀疑老人能否看得清。
  (8)“你看你看!一那个脚上有环的是老沙!”老人得意地指给我看,他忽然对着水面大喊了一声:“独脚!老沙!起来一下!”     
  (9)水面上应声跃起两只海鸥,向老人飞来。一只海鸥脚上果然闪着金属的光,另一只飞过来在老人手上啄食。它只有一只脚,停落时不得不扇动翅膀保持平衡。看来它就是独脚,老人边给它喂食边对它亲昵地说着话。     
  (10)谈起海鸥,老人的眼睛立刻生动起来。     
  (11)“海鸥最重情义,心细着呢。前年有一只海鸥,飞离昆明前一天,连连在我帽子上歇落了五次,我以为它是跟我闹着玩,后来才晓得它是跟我告别。它去年没有来,今年也没有来……海鸥是吉祥鸟、幸福鸟!古人说‘白鸥飞处带诗来’,十多年前,海鸥一来,我就知道咱们的福气来了。你看它们那小模样!啧啧……”海鸥听见老人唤,马上飞了过来,把他团团围住,引得路人都驻足观看。     
  (12)太阳偏西,老人的塑料袋空了。“时候不早了,再过一会儿它们就要回去啦。听说它们歇在滇池里,可惜我去不了。”老人望着高空盘旋的鸥群,眼睛里带着企盼。     
  (13)朋友告诉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     
  (14)没想到十多天后,忽然有人告诉我们:老人去世了。     
  (15)听到这个消息,我们仿佛又看见老人和海鸥在翠湖边相依相随……我们把老人最后一次喂海鸥的照片放大,带到了翠湖边。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翩飞盘旋,连声呜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我们非常惊异,急忙从老人的照片旁退开,为海鸥们让出了一片空地。     
  (16)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注视着周围盘旋翻飞的海鸥们,注视着与他相伴了多少个冬天的“儿女”们……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竞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17)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B海鸥们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呜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漩涡中脱出身来。    
  (18)……     
  (19)在为老人举行的葬礼上,我们抬着那幅遗像缓缓向灵堂走去。老人背着那个蓝布包,撮着嘴,好像还在呼唤着海鸥们。他的心里,一定是飞翔的鸥群。
1、这篇文章的行文思路,概括起来就是:             
______________——老人谈海鸥——________________。
2、请从A句和B句中任选一句,作简要赏析。   
A、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B、海鸥们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11)段写前年那只海鸿的事能否删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全文,概括“老人”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就文中所表现的“人与动物的关系”,联系实际,谈谈你阅读本文后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河北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5题。滴水之恩
秦文君
  我们当时的班里,有个名叫金龙的男生。此人的名字起得富丽堂皇,可品行却是一塌糊涂。他有点“斗鸡眼”,眼睛总像是在凝视鼻尖的正前方;头发理得极短,根根竖起;而且学习成绩也很烂。他最大的特点,一是穷,穷到非拖欠书杂费不可;还有就是爱打架,谁冒犯他,他就抡拳头。
  我和金龙几乎没有什么交往,那时我是个胆怯的女孩,我保护自己的诀窍是:不去招惹金龙这样的坏学生,甚至连目光都不在他身上停留。
  有一天轮到我值日,发现金龙捂着肚子坐在椅子上。我放慢打扫的速度,故意看着窗外。隔了一会儿,忽听“哐”的一声,他竞跌坐在地上,牙齿将嘴唇咬出血来。我不得不跑过去问他怎么了,他只是摇头。我拿出手巾给他擦血,他没接,只用手背在嘴上抹来抹去。
  后来我才知道他肠子有病,有时会疼昏过去,可他怕贫穷的父母担忧,从不对家人言及,每次发病都是靠自己的免疫能力,慢慢挨过去。
  又过了不久,班里排练大合唱,准备国庆节全体上台演出,并且规定每人准备白衬衣蓝裤子,可金龙说他不参加。知情的人说,他没有白衬衣。到了演出那天,大家都觉得少一个人不好。于是我就出面向邻班的男生借了一件白衬衣交给金龙。金龙先是推辞,最后还是接受了。
  演出散场后,金龙将衬衣还给我。他居然把衬衣叠得平平整整,就像一个非常斯文的男生。这令我非常惊喜,忽然感觉他并不是那么可恨。
  不久,班里就传出闲话,说金龙在他的小本子里记着我的名字。有人说那是个黑名单,上了那个名单可能要挨拳头了;也有人说,金龙钟情谁,就把谁的名字记下来。这两种说法对我来说都是可怕的。可直到毕业,金龙都没来找过麻烦,弄得我倒在心里藏了个谜团,甚至又恢复了冷淡的态度。
  不知过了多少年,有一次我在闹市与金龙相遇。此时,他已是个沉稳、温和的父亲了,说起当年的生活,他忽然说:“你的名字也在我的名单册里……”
  我几乎叫出声来:“为什么?”
  他说他至今还保留着那个名单册,那里记的是帮助过他的人的名字,他是个不习惯言谢的人,但他以他的方式表达深藏于心的感谢和敬意。
  人与人骨子里也许都是记情的。
  另一个我认识的女孩,也是家境贫寒到眼看要挨不过去了,后来社会送来了关怀,她的同学也慷慨捐款捐物。她将同学们的赠物放在箱中,舍不得动用,说是每天打开箱子看一遍,想到周围有那么多的关怀、爱心,就忍不住喜极而泣。她要永久保存它们,这是一生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还有一位学音乐的年轻人,怀才不遇,四处碰壁,有一次他遇上一位音乐大师,大师认为他有天赋,就给了他一张名片,并在上面写满赞扬的话。那年轻人从此敲开了音乐殿堂的大门,步入成功。后来,他无论走到哪里,总把那张名片带在身边,一来表示永不忘知遇之恩,二来提醒自己成为一个仁爱的、关怀他人的人。
  世界因为这大大小小、绵绵不断的人与人的关怀而变得永恒,事实就是如此。
1、本文首段文字对金龙的品行、肖像、成绩和家境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具体语境,谈谈你对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的理解。     
      他居然把衬衣叠得平平整整,就像一个非常斯文的男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在材料安排上有什么突出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说说你阅读本文后获得的人生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河北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课内语段,完成下面的题。
  人们一般都愿意以无比钦佩的心情,提及梁思成在二次大战期间为日本名城奈良免遭轰炸所做出的努力。对于一般人来说,这的确是难以想象的举动。他和全民族都遭受日本侵略带来的痛苦,而他的妻子林徽因的弟弟,作为一名中国军队的飞机驾驶员,就牺牲于对日空战之中 。国耻家恨,都完全可以让他对美军轰炸日本本土感到高兴。
  然而,梁思成想得更远,更深,他是一个冷静的历史主义者。在烽火连天的岁月,在仇恨很容易支配人们一切行为的时刻,惟独他,依旧把热爱倾注在人类古建筑上,他知道,地球上的所有文化遗产,都属于人类。 
1.语段中划线句中的“这”具体指什么?为什么这样说? 
                                                                            
2.梁思成为什么要保护奈良城?
                                                                            
3.语段在写法上有何特点。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妈妈的手
  忙完了一天的家务,感到手膀一阵阵的酸痛,靠在椅子里,一边看报,一边用右手捶着自己的左肩膀。儿子就坐在我身边,他全神貫注在电视的荧光幕上,何曾注意到我。我说:“替我捶几下吧!”  
  “几下呢?”他问我。  
  “随你的便。“我生气地说。  
  “好,五十下,你得给我五毛钱。”  
  于是他几拳在我肩上像擂鼓似地,嘴里数着“一、二、三、四、五……”像放联珠炮,不到十秒钟,已满五十下,把手掌一伸:“五毛钱。”
   我是给呢,还是不给呢?笑骂他:“你这样也值五毛钱吗?”他说:“那就再加五十下,我就要去写功课了。”我说:“免了、免了,五毛钱我也不能给你,我不要你觉得挣钱是这样容易的事。尤其是,给长辈做一点点事,不能老是要报酬。”?
  他噘着嘴走了。我叹了口气,想想这一代的孩子,再也不同于上一代了。要他们鞠躬如也地对长辈杖履追随,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所以,作为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的中老年人,第一是身体健康,吃得下,睡得 ,做得动,跑得快,事事不要依仗小辈。不然的话,你会感到无限的孤单、寂寞、失望、悲哀。
  我却又想起,自己当年可曾尽一日做儿女的孝心?
  从我有记忆开始,母亲的一双手就粗糙多骨的。她整日的忙碌,从厨房忙到稻田,从父亲的一日三餐照顾到长工的”①。一双放大的小脚沒有停过。手上满是裂痕,西风起了,裂痕张开红红的小嘴。那时哪来像现在主妇们用的、新奇洗洁精,洗刷厨房用的是强烈的碱水,母亲在碱水里搓抹布,有时疼得皱下眉,却从不停止工作。洗刷完毕,喂完了猪,这才用木盆子打一盆滚烫的水,把双手浸在里面,浸好久好久,脸上挂着满足的笑,这就是她最大的享受。泡够了,拿起来,拉起青布围裙擦干。抹的可没有像现在这样讲究的化裝水、保养霜,她抹的是她认为最好的滋润膏--鸡油。然后坐在吱吱咯咯的竹椅里,就着菜油灯,眯起近视眼,看她的《花名宝卷》。这是她一天里最悠闲的时刻。微弱而搖晃的菜油灯,黄黄的纸片上细细麻麻的小字,就她来说实在是非常吃力,我有时问她:“媽,你为什么不点洋油灯呢?”她摇摇头说:“太贵了。”我又说:“那你为什么不去爸爸书房里照着明亮的洋油灯看书呢?”她更摇摇头说:“你爸爸和朋友们作诗谈学问。我只是看小书消遣,怎么好去打搅他们。”
  跟前绕來绕去,快去读书吧。时间过得太快,你看妈一下子就已经老了,老得太快,想读点书已经来不及了。”    
我就真的走开了,回到自己的书房里,照样看我的《红楼梦》、《黛玉笔记》。老师不逼,绝不背《论语》、《孟子》。我又何曾想到母亲勉励我的一番苦心,更何曾想到留在母亲身边,给她捶捶酸痛的手膀?
  四十年岁月如梦一般消逝,浮现在泪光中的,是母亲憔悴的容颜与坚忍的眼神。今天,我也到了母亲那时的年龄,而处在高度工业化的现代,接触面是如此的广,生活是如此的匆忙,在多方面难以兼顾之下,便不免变得脾气暴躁,再也不会有母亲那样的容忍,终日和颜悦色对待家人了。 
  有一次,我在洗碗,儿子说:,你手背上的筋一根根的,就像地图上的河流。”    他真会形容,我停下工作,摸摸手背,可不是一根根隆起,显得又瘦又老。这双手曾经是软软、细细、白白的,从什么时候开始,它变得这么难看了呢?也有朋友好心地劝我,何必如此劳累呢?你知道吗?劳累是最容易催人老的啊!,我的手已经不像五年前、十年前了。抹上什么露什么霜也无法使它们丰润如少女的手了。不免想,为什么让自己老得这么快?为什么不雇个女工,给自己多点休息的时间,保养一下皮肤,让自己看起来年轻些?    可是每当我在厨房炒菜,外子②下班回來,一进门就夸一声!,就跑进厨房喊:,今晚有什么好菜,我肚子饿得咕嘟嘟直叫。,看父子俩吃得如此津津有味,那一份满足与快乐,从心底涌上来,一双手再粗糙点,又算得了什么呢?
  有一次,我切肉不小心割破了手,父子俩连忙为我敷药膏包扎。还为我轮流洗盘碗,我应该感到很满意了。想想母亲那时,一切都只有她一个人忙,割破手指,流再多的血,她也不会喊出声来。累累的刀痕,谁又注意到了?那些刀痕,不仅留在她手上,也戳在她心上,她难言的隐痛是我幼小的心灵所不能了解的。我还时常坐在泥地上撒赖啼哭,她总是把我抱起來,用脸贴着我满是眼泪鼻涕的脸,她的眼泪流得比我更多。母亲啊!我当时何曾懂得您为什么哭。
  我生病,母亲用手揉着我火烫的额角,按摩我酸痛的四肢,我梦中都拉着她的手不放--那双粗糙而温柔的手啊!
  如今,电视中出现各种洗衣机的广告,如果母亲还在世的话,她看见了“海龙”“妈妈乐”等洗衣机,一按钮子,左旋转,右旋转,脱水,很快就可穿在身上。她一定会眯起近视眼笑着说:“花样真多,今天的妈妈可真乐呢。”可是母亲是一位永不肯偷懒的勤劳女性,我即使买一台洗衣机给她,她一定连连摇手说:“别买别买,按电钮究竟不及按人钮方便,机器哪抵得双手万能呢! 
  可不是吗?万能的电脑,能像妈妈的手,炒出一盘色、香、味俱佳的菜吗? (选自《三更有梦书当枕》)
【注释】
①接力:方言,指点心。
②外子:对人称自己的丈夫。
1、“ 我生病,母亲用手揉着我火烫的额角,按摩我酸痛的四肢,我梦中都拉着她的手不放--那双粗糙而温柔的手啊一句中为什么将“粗糙”和“温柔”两个词语并列使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记叙了母亲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流露出作者对母亲深切的怀念之情。母亲在性格上有哪些优秀之处影响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手上满是裂痕,西风起了,裂痕张开红红的小嘴”一句视角独特,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对此句进行评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运用_____的记叙顺序,以“我却又想起,自己当年可曾尽一日做儿女的孝心”一句引起回忆。请你从文中找出与之相照应的一句话抄在下面横线上,并说明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广东省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