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回答1~4题。老人与海鸥  (1)那是一个普通的冬日。我和朋友相约来到翠湖时,海鸥正飞得热闹。       (2)在喂海鸥的人群中很容易认出那

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回答1~4题。老人与海鸥  (1)那是一个普通的冬日。我和朋友相约来到翠湖时,海鸥正飞得热闹。       (2)在喂海鸥的人群中很容易认出那

题型:河北省模拟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回答1~4题。老人与海鸥
  (1)那是一个普通的冬日。我和朋友相约来到翠湖时,海鸥正飞得热闹。     
  (2)在喂海鸥的人群中很容易认出那位老人。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朋友告诉我,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    
  (3)人少的地方,是他喂海鸥的领地。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就扫得干干净净。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A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4)在海鸥的呜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昵得变了   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     
  (5)“您给海鸥取了名?”我忍不住问。     
  (6)老人回头看了我一眼,依然俯身向着海鸥:“当然,哪个都有个名儿。”     
  (7)“您认得出它们?”相同的白色翅膀在阳光下飞快闪过,我怀疑老人能否看得清。
  (8)“你看你看!一那个脚上有环的是老沙!”老人得意地指给我看,他忽然对着水面大喊了一声:“独脚!老沙!起来一下!”     
  (9)水面上应声跃起两只海鸥,向老人飞来。一只海鸥脚上果然闪着金属的光,另一只飞过来在老人手上啄食。它只有一只脚,停落时不得不扇动翅膀保持平衡。看来它就是独脚,老人边给它喂食边对它亲昵地说着话。     
  (10)谈起海鸥,老人的眼睛立刻生动起来。     
  (11)“海鸥最重情义,心细着呢。前年有一只海鸥,飞离昆明前一天,连连在我帽子上歇落了五次,我以为它是跟我闹着玩,后来才晓得它是跟我告别。它去年没有来,今年也没有来……海鸥是吉祥鸟、幸福鸟!古人说‘白鸥飞处带诗来’,十多年前,海鸥一来,我就知道咱们的福气来了。你看它们那小模样!啧啧……”海鸥听见老人唤,马上飞了过来,把他团团围住,引得路人都驻足观看。     
  (12)太阳偏西,老人的塑料袋空了。“时候不早了,再过一会儿它们就要回去啦。听说它们歇在滇池里,可惜我去不了。”老人望着高空盘旋的鸥群,眼睛里带着企盼。     
  (13)朋友告诉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     
  (14)没想到十多天后,忽然有人告诉我们:老人去世了。     
  (15)听到这个消息,我们仿佛又看见老人和海鸥在翠湖边相依相随……我们把老人最后一次喂海鸥的照片放大,带到了翠湖边。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翩飞盘旋,连声呜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我们非常惊异,急忙从老人的照片旁退开,为海鸥们让出了一片空地。     
  (16)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注视着周围盘旋翻飞的海鸥们,注视着与他相伴了多少个冬天的“儿女”们……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竞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17)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B海鸥们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呜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漩涡中脱出身来。    
  (18)……     
  (19)在为老人举行的葬礼上,我们抬着那幅遗像缓缓向灵堂走去。老人背着那个蓝布包,撮着嘴,好像还在呼唤着海鸥们。他的心里,一定是飞翔的鸥群。
1、这篇文章的行文思路,概括起来就是:             
______________——老人谈海鸥——________________。
2、请从A句和B句中任选一句,作简要赏析。   
A、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B、海鸥们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11)段写前年那只海鸿的事能否删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全文,概括“老人”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就文中所表现的“人与动物的关系”,联系实际,谈谈你阅读本文后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老人喂海鸥;海鸥祭(送别)老人
2、示例A: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海鸥依照老人喂食的节奏有秩序地飞起飞落的样子,表现出他们之间的和谐之美。   
  示例B:这句话用了夸张的修辞,生动传神地表现了海鸥在失去老人之后慌乱痛苦的样子。
3、不能删掉,因为写海鸥重情义的事,为下文写海鸥为老人守灵埋下伏笔,更突出了文章中心。
4、有爱心,爱动物,生活俭朴。
5、“略”。
(意思对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5题。滴水之恩
秦文君
  我们当时的班里,有个名叫金龙的男生。此人的名字起得富丽堂皇,可品行却是一塌糊涂。他有点“斗鸡眼”,眼睛总像是在凝视鼻尖的正前方;头发理得极短,根根竖起;而且学习成绩也很烂。他最大的特点,一是穷,穷到非拖欠书杂费不可;还有就是爱打架,谁冒犯他,他就抡拳头。
  我和金龙几乎没有什么交往,那时我是个胆怯的女孩,我保护自己的诀窍是:不去招惹金龙这样的坏学生,甚至连目光都不在他身上停留。
  有一天轮到我值日,发现金龙捂着肚子坐在椅子上。我放慢打扫的速度,故意看着窗外。隔了一会儿,忽听“哐”的一声,他竞跌坐在地上,牙齿将嘴唇咬出血来。我不得不跑过去问他怎么了,他只是摇头。我拿出手巾给他擦血,他没接,只用手背在嘴上抹来抹去。
  后来我才知道他肠子有病,有时会疼昏过去,可他怕贫穷的父母担忧,从不对家人言及,每次发病都是靠自己的免疫能力,慢慢挨过去。
  又过了不久,班里排练大合唱,准备国庆节全体上台演出,并且规定每人准备白衬衣蓝裤子,可金龙说他不参加。知情的人说,他没有白衬衣。到了演出那天,大家都觉得少一个人不好。于是我就出面向邻班的男生借了一件白衬衣交给金龙。金龙先是推辞,最后还是接受了。
  演出散场后,金龙将衬衣还给我。他居然把衬衣叠得平平整整,就像一个非常斯文的男生。这令我非常惊喜,忽然感觉他并不是那么可恨。
  不久,班里就传出闲话,说金龙在他的小本子里记着我的名字。有人说那是个黑名单,上了那个名单可能要挨拳头了;也有人说,金龙钟情谁,就把谁的名字记下来。这两种说法对我来说都是可怕的。可直到毕业,金龙都没来找过麻烦,弄得我倒在心里藏了个谜团,甚至又恢复了冷淡的态度。
  不知过了多少年,有一次我在闹市与金龙相遇。此时,他已是个沉稳、温和的父亲了,说起当年的生活,他忽然说:“你的名字也在我的名单册里……”
  我几乎叫出声来:“为什么?”
  他说他至今还保留着那个名单册,那里记的是帮助过他的人的名字,他是个不习惯言谢的人,但他以他的方式表达深藏于心的感谢和敬意。
  人与人骨子里也许都是记情的。
  另一个我认识的女孩,也是家境贫寒到眼看要挨不过去了,后来社会送来了关怀,她的同学也慷慨捐款捐物。她将同学们的赠物放在箱中,舍不得动用,说是每天打开箱子看一遍,想到周围有那么多的关怀、爱心,就忍不住喜极而泣。她要永久保存它们,这是一生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还有一位学音乐的年轻人,怀才不遇,四处碰壁,有一次他遇上一位音乐大师,大师认为他有天赋,就给了他一张名片,并在上面写满赞扬的话。那年轻人从此敲开了音乐殿堂的大门,步入成功。后来,他无论走到哪里,总把那张名片带在身边,一来表示永不忘知遇之恩,二来提醒自己成为一个仁爱的、关怀他人的人。
  世界因为这大大小小、绵绵不断的人与人的关怀而变得永恒,事实就是如此。
1、本文首段文字对金龙的品行、肖像、成绩和家境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具体语境,谈谈你对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的理解。     
      他居然把衬衣叠得平平整整,就像一个非常斯文的男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在材料安排上有什么突出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说说你阅读本文后获得的人生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河北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课内语段,完成下面的题。
  人们一般都愿意以无比钦佩的心情,提及梁思成在二次大战期间为日本名城奈良免遭轰炸所做出的努力。对于一般人来说,这的确是难以想象的举动。他和全民族都遭受日本侵略带来的痛苦,而他的妻子林徽因的弟弟,作为一名中国军队的飞机驾驶员,就牺牲于对日空战之中 。国耻家恨,都完全可以让他对美军轰炸日本本土感到高兴。
  然而,梁思成想得更远,更深,他是一个冷静的历史主义者。在烽火连天的岁月,在仇恨很容易支配人们一切行为的时刻,惟独他,依旧把热爱倾注在人类古建筑上,他知道,地球上的所有文化遗产,都属于人类。 
1.语段中划线句中的“这”具体指什么?为什么这样说? 
                                                                            
2.梁思成为什么要保护奈良城?
                                                                            
3.语段在写法上有何特点。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妈妈的手
  忙完了一天的家务,感到手膀一阵阵的酸痛,靠在椅子里,一边看报,一边用右手捶着自己的左肩膀。儿子就坐在我身边,他全神貫注在电视的荧光幕上,何曾注意到我。我说:“替我捶几下吧!”  
  “几下呢?”他问我。  
  “随你的便。“我生气地说。  
  “好,五十下,你得给我五毛钱。”  
  于是他几拳在我肩上像擂鼓似地,嘴里数着“一、二、三、四、五……”像放联珠炮,不到十秒钟,已满五十下,把手掌一伸:“五毛钱。”
   我是给呢,还是不给呢?笑骂他:“你这样也值五毛钱吗?”他说:“那就再加五十下,我就要去写功课了。”我说:“免了、免了,五毛钱我也不能给你,我不要你觉得挣钱是这样容易的事。尤其是,给长辈做一点点事,不能老是要报酬。”?
  他噘着嘴走了。我叹了口气,想想这一代的孩子,再也不同于上一代了。要他们鞠躬如也地对长辈杖履追随,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所以,作为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的中老年人,第一是身体健康,吃得下,睡得 ,做得动,跑得快,事事不要依仗小辈。不然的话,你会感到无限的孤单、寂寞、失望、悲哀。
  我却又想起,自己当年可曾尽一日做儿女的孝心?
  从我有记忆开始,母亲的一双手就粗糙多骨的。她整日的忙碌,从厨房忙到稻田,从父亲的一日三餐照顾到长工的”①。一双放大的小脚沒有停过。手上满是裂痕,西风起了,裂痕张开红红的小嘴。那时哪来像现在主妇们用的、新奇洗洁精,洗刷厨房用的是强烈的碱水,母亲在碱水里搓抹布,有时疼得皱下眉,却从不停止工作。洗刷完毕,喂完了猪,这才用木盆子打一盆滚烫的水,把双手浸在里面,浸好久好久,脸上挂着满足的笑,这就是她最大的享受。泡够了,拿起来,拉起青布围裙擦干。抹的可没有像现在这样讲究的化裝水、保养霜,她抹的是她认为最好的滋润膏--鸡油。然后坐在吱吱咯咯的竹椅里,就着菜油灯,眯起近视眼,看她的《花名宝卷》。这是她一天里最悠闲的时刻。微弱而搖晃的菜油灯,黄黄的纸片上细细麻麻的小字,就她来说实在是非常吃力,我有时问她:“媽,你为什么不点洋油灯呢?”她摇摇头说:“太贵了。”我又说:“那你为什么不去爸爸书房里照着明亮的洋油灯看书呢?”她更摇摇头说:“你爸爸和朋友们作诗谈学问。我只是看小书消遣,怎么好去打搅他们。”
  跟前绕來绕去,快去读书吧。时间过得太快,你看妈一下子就已经老了,老得太快,想读点书已经来不及了。”    
我就真的走开了,回到自己的书房里,照样看我的《红楼梦》、《黛玉笔记》。老师不逼,绝不背《论语》、《孟子》。我又何曾想到母亲勉励我的一番苦心,更何曾想到留在母亲身边,给她捶捶酸痛的手膀?
  四十年岁月如梦一般消逝,浮现在泪光中的,是母亲憔悴的容颜与坚忍的眼神。今天,我也到了母亲那时的年龄,而处在高度工业化的现代,接触面是如此的广,生活是如此的匆忙,在多方面难以兼顾之下,便不免变得脾气暴躁,再也不会有母亲那样的容忍,终日和颜悦色对待家人了。 
  有一次,我在洗碗,儿子说:,你手背上的筋一根根的,就像地图上的河流。”    他真会形容,我停下工作,摸摸手背,可不是一根根隆起,显得又瘦又老。这双手曾经是软软、细细、白白的,从什么时候开始,它变得这么难看了呢?也有朋友好心地劝我,何必如此劳累呢?你知道吗?劳累是最容易催人老的啊!,我的手已经不像五年前、十年前了。抹上什么露什么霜也无法使它们丰润如少女的手了。不免想,为什么让自己老得这么快?为什么不雇个女工,给自己多点休息的时间,保养一下皮肤,让自己看起来年轻些?    可是每当我在厨房炒菜,外子②下班回來,一进门就夸一声!,就跑进厨房喊:,今晚有什么好菜,我肚子饿得咕嘟嘟直叫。,看父子俩吃得如此津津有味,那一份满足与快乐,从心底涌上来,一双手再粗糙点,又算得了什么呢?
  有一次,我切肉不小心割破了手,父子俩连忙为我敷药膏包扎。还为我轮流洗盘碗,我应该感到很满意了。想想母亲那时,一切都只有她一个人忙,割破手指,流再多的血,她也不会喊出声来。累累的刀痕,谁又注意到了?那些刀痕,不仅留在她手上,也戳在她心上,她难言的隐痛是我幼小的心灵所不能了解的。我还时常坐在泥地上撒赖啼哭,她总是把我抱起來,用脸贴着我满是眼泪鼻涕的脸,她的眼泪流得比我更多。母亲啊!我当时何曾懂得您为什么哭。
  我生病,母亲用手揉着我火烫的额角,按摩我酸痛的四肢,我梦中都拉着她的手不放--那双粗糙而温柔的手啊!
  如今,电视中出现各种洗衣机的广告,如果母亲还在世的话,她看见了“海龙”“妈妈乐”等洗衣机,一按钮子,左旋转,右旋转,脱水,很快就可穿在身上。她一定会眯起近视眼笑着说:“花样真多,今天的妈妈可真乐呢。”可是母亲是一位永不肯偷懒的勤劳女性,我即使买一台洗衣机给她,她一定连连摇手说:“别买别买,按电钮究竟不及按人钮方便,机器哪抵得双手万能呢! 
  可不是吗?万能的电脑,能像妈妈的手,炒出一盘色、香、味俱佳的菜吗? (选自《三更有梦书当枕》)
【注释】
①接力:方言,指点心。
②外子:对人称自己的丈夫。
1、“ 我生病,母亲用手揉着我火烫的额角,按摩我酸痛的四肢,我梦中都拉着她的手不放--那双粗糙而温柔的手啊一句中为什么将“粗糙”和“温柔”两个词语并列使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记叙了母亲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流露出作者对母亲深切的怀念之情。母亲在性格上有哪些优秀之处影响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手上满是裂痕,西风起了,裂痕张开红红的小嘴”一句视角独特,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对此句进行评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运用_____的记叙顺序,以“我却又想起,自己当年可曾尽一日做儿女的孝心”一句引起回忆。请你从文中找出与之相照应的一句话抄在下面横线上,并说明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广东省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小时候,日子是坎坷的,家里很少有一种欢乐的气氛,但每年我生日那天,家里总是愉快的。妈妈会烧那么多好吃的菜,爸爸也会买几件礼物,我便俨然成了骄傲的小公主。那时常想:莫非我的生日,真有一种能使大家欢乐的神奇魔力!
  每年,我都盼望生日。每年,都在欢乐中度过生日。终于,我二十岁了。         
  “二十岁是个大生日”,同学对我说,爸爸妈妈也这么说。我参加过好几个同学的二十岁生日宴会。有的由于家里的房子不大,有的由于长辈在旁边,大都是有几分别扭的宴会。但是,爸爸妈妈不参加,景况就大不相同啦!同龄人有的是自己的快乐。一个狂欢的夜晚,常常让我们一下子感觉到自己长大了。
  我的生日也要这样过!我想。可是,我有些为难了。
  母亲早几天就在张罗,问我爱吃什么。父亲还问我喜欢什么礼物。我怎么开口呢? 
  时间不等人,同学早就约好了。如果爸爸妈妈请来外婆一家,就麻烦了。我嗫嗫嚅嚅地开了口:“我想请同学来热闹一天,你们那天先不参加,过几天家里再过,好吗?”
  他们都不吭声了,脸色也不太好看,我差不多要哭了。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能理解女儿吗?她也是大人了,也有自己微不足道的社交和由此产生的欢乐。而这一切,我怎么说得清楚呢?
  僵了好一会儿,爸爸叹口气说:“好吧!我们出去躲一个晚上。”
  生日那一天,妈妈还是为我买了许多荤素小菜,但大家却有些沉默,我也有些不知所措。不久,爸爸妈妈带着弟弟出去了。
  我一个人,忙得不亦乐乎。菜摆满了一桌子,够丰盛的。我欣赏着自己的杰作,得意中常常掠过几丝不安,剪不断,理还乱,拂去又来。直到同学们来了以后,这几丝不安才冰消雪融。
  欢乐一下子充满了整个房间,相册、娃娃、围巾……堆了一桌子,我们吵啊,闹啊,笑声夹着歌声一次又一次地爆发,当二十只蜡烛点燃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在这一个晚上,拥有了太多的快乐。
  十点,爸爸妈妈回来了,我笑着请他们吃蛋糕,他们也似是高兴地与同学打招呼,吃了蛋糕,回自己房间去了。我送走同学回来时,他们已关灯睡了。以后几天,爸妈变得沉默寡言了,我也很难解释。
 不久的一个下午,朱叔叔突然夫妻联袂来访。一进门,就对爸爸说:“今天要躲儿子生日,来你家混顿晚饭,你招待不招待?”他爱人俞阿姨也忍不住说:“十月怀胎,一把屎一把尿的,好容易盼他到二十岁,想同他欢欢喜喜过个生日也不成,他要请同学,不要老头子老太婆了,想想真伤心啊!”说着眼泪真的下来了。
  大家都愣住了,妈妈跟着长叹一声,爸爸朝我眯眼睛。我鼻子一酸,哭了。
1、结合语境,解释词语。   
嗫嗫嚅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⑧段,既然已经同意出去躲一躲,为何“爸爸叹口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父母为什么要给“我”过20岁生日?“我”为什么希望生日聚会他们不要出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朱叔叔夫妇来家的情节可否删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最后,我“鼻子一酸,哭了”,其中包含哪些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概括本文内容。(不超过18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完这篇文章,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河北省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我的父亲爱迪生
  ①爱迪生在他的实验室里踱来踱去,一撮乱发覆盖着前额,锐利的眼睛亮亮的,皱了的衣服尽是污痕和被化学药品烧破的洞,全不像一位改革家。他也不充什么派头。有次一位要人来访,问他曾否获得许多奖状,他答:“唔,有的,家里有两瓶酒,是妈妈奖赏的。”“妈妈”是指他的太太,我的母亲。
  ②可是在我们这些和他朝夕相处的人看来,他显得超凡入圣。虽然他对人类的贡献非常伟大,但最使我们念念不忘的,并非那些卓越的贡献,而是他无比的勇气、想像力、决心、谦逊和机智。有时候他也很调皮。
  ③父亲通常每天工作十八小时以上。他对我们说:“工作有成就,是人生惟一的真正乐趣。”大家都传说他能每天只睡四小时,绝非夸张。他认为:“睡眠有如药物,一次服用太多,头脑就不清醒。你会浪费时间,活力减少,错过机会。”
  ④爱迪生一生有1093 项发明,他的成就无人不知,他三十岁发明留声机,把声音录在唱片上;他发明的电灯泡照亮了全世界。扩音器、复印机、医学用的荧光屏、镍铁电池和电影,都是他发明的。他也把别人的发明—— 电话、电报、打字机-- 改进为实用的商品。有些人问:“他从来没有失败过吗?”当然失败过。他时常碰到失败。
  ⑤父亲曾把过去10 年的大部分时间用于试验镍铁电池,但未能成功,结果弄得经济拮据。实验室全靠电影和唱片所获得的利润维持。我特别记得1914 年12 月间一个严寒冬夜。那个晚上,工厂里忽然传出狂喊声:“失火了!”顷刻之间,包装材料、做唱片用的赛璐珞、软片和其他可燃物品,忽啦一声,全部着火。附近八个城镇的消防队来灌救,但是火势太猛,水压又低,消防水管好像也无济于事。我到处找父亲也找不到,十分担心。他有没有出事?全部财产已经烧光了,他会不会心灰意冷呢?他已经六十七岁,不能再从头做起了。后来我在工厂院子里看见他正朝我跑来。“妈在哪里?”他大声喊到,“去把她找来!叫她把朋友也都找来!这样的大火,百年难得一见!”
  ⑥第二天早晨五点半钟,火势刚受到控制的时候,他召集全体职工宣布:“我们要重建。”他派一个人去把附近地区所有的工厂都租下来,又派另一个人去借伊利铁路公司的救险吊车。然后他好像忽然想起一件小事似的补充一句:“唔,有谁知道可以从哪里弄些钱吗?”“人往往可以因祸得福,”他说,“旧厂烧了也好,我们可以在废墟上建起更大更好的厂。”
  ⑦父亲从没退休,也不怕老。在八十高龄,他还开始研究一门以前未曾研究过的学科
——植物学,想在当地植物中找出橡胶来源。他和助手把一万七千种植物加以试验和分类之后,终于研究出从紫菀科植物抽取大量胶汁的方法。
  ⑧八十三岁时他还拉母亲去热闹的纽华克机场“看一个真正飞机场的实际情形。”他第一次看到直升机的时候,笑逐颜开地说:“我一向的想法,就是这个样子。”于是他又开始设计,对于那架不大为世人所知的直升机,提出许多改进的意见。
  ⑨到了八十四岁,他终因患尿毒症危在旦夕。数十位新闻记者前来探访他的病情,整日守候。医生每小时向他们宣布一次消息:“灯火仍然在照耀着。”到1931 年10 月18 日上午3 点24 分,噩耗终于传来:“灯灭了。”
  ⑩举行葬礼之日,当局为了向他表示哀悼和敬意,本来预备把全美国的电流切断一分钟,但是考虑到那样做所付代价太大,而且可能产生危险的后果,所以只把一部分灯光熄掉片刻。
  进步之轮是片刻不停的。爱迪生泉下有知,一定也同意这样做。
  (查理斯/ 文)(有删改)
1.说说①段中“爱迪生在他的实验室里踱来踱去”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②段画线处“超凡入圣”的“入圣”换成“脱俗”好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爱迪生一生有1093 项发明,对这些文章只是一笔带过,而把写作重点放在了写爱迪生的失败上。请说说作者这样选材的意图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⑦段中“从没退休”与“不怕老”调整一下语序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为什么⑨段中说“灯灭了”,而不能说“巨星陨落了”?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删去段画线处“进步之轮是片刻不停的”好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山东省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