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     (1)两年前的6月,我即将参加高考,而那时为学业、感情、前途所深深苦恼的我却常要寻找发泄,于是那个下午,十多个同学聚在朋友的小房里看电视、听歌

《母亲》     (1)两年前的6月,我即将参加高考,而那时为学业、感情、前途所深深苦恼的我却常要寻找发泄,于是那个下午,十多个同学聚在朋友的小房里看电视、听歌

题型:期末题难度:来源:
《母亲》
     (1)两年前的6月,我即将参加高考,而那时为学业、感情、前途所深深苦恼的我却常要寻找发泄,于是那个下午,十多个同学聚在朋友的小房里看电视、听歌曲、甩扑克,穷聊闲侃。
     (2)正说得热闹,传来一声声微弱的音阶错位似的声音:“卖……韭……菜……”不是那种简短有力的吆喝,而更像一种不抱任何奢望的乞讨,在那众多有韵有板的专职小贩的叫卖声中显得那么生涩,那么不和谐。正甩扑克的小弟不耐烦了,“这卖韭菜的,没吃饭,绵羊似的。”众人一片哄笑。哄笑中我看见了从窗前像那颤颤的声音一样缓缓行过的四十多岁的一位妇女,我清晰地看见了她花白的头发,流着汗水的脸、那干裂的嘴唇。我的心一阵撕扯,我怎么能够相信,那是我的母亲!
     (3)母亲没有看见我,我走到窗前,望着母亲佝偻远去的背影,泪潸然而下。母亲不会骑车,就推着自行车在后架上带着一筐韭菜,在那样毒烈的阳光下,用她微弱的声音乞讨着我的学费、杂费、生活费。而在那片哄笑中,在同学的不解中,我没有勇气承认那卑微的劳动者、那憔悴的老妇人是我的母亲。 
     (4)从此我沉默了、奋发了、考学了,然而我始终不能忘记那个下午,我对不起母亲、对不起母亲在那个午后的阳光下所流的汗水。
1.母亲为什么要在毒烈的阳光下卖韭菜?(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对母亲主要用了什么描写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第(2)段的画线语句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第(3)段的画线语句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最后说“我沉默了、奋发了、考学了”,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这篇短文,我们会很自然地联想到唐代诗人孟郊的诗《                    》,这首诗也是表现伟大的母爱的,请把诗的题目填在横线上,你能写出其中的诗句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为了乞讨我的学费、杂费、生活费。(意对即可)
2.语言描写、外貌描写、行动描写、神态描写。
3.震惊、难过,万没想到卖韭菜的竟是自己的母亲。(意对即可) 
4.对自己的虚荣心,对自己没有勇气承认母亲而感到难过、惭愧、自责。(意对即可)
5.受到母亲无私的、伟大的爱的激励,良知有所发现。(意对即可)
6.《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写出两句即可)
举一反三
我 的 房 东
      (1)我在新加坡留学时的房东先生是一个很独特的人。
      (2)他很富有,又很贫穷;他很慷慨,又很吝啬。
      (3)它拥有一幢价值36万美元的两层花园洋房,十几万美元的股票,2万美元的汽车。退休前的他是电子工程师,收入很高。退休后他每月拿退休金,还时不时地赚些外快。他无子无女,独身一人。所有这一切都显示他是一个富有的中产阶级人士。
     (4)但是,让我们来看一下他的生活:大多数食物都是超级市场的降价食品;新鲜橙汁舍不得买,只买听装浓缩橙汁,回来兑水;面包也舍不得买,自己在家做;一日三餐简单得让人觉得难以下咽:两三片面包,有时涂点花生酱,几片生菜叶,外加一杯牛奶,有时加一只烤土豆。我从没见他做过鱼、肉、鸡、鸭等荤菜。
     (5)他是个守财奴吗?住了一段时间后,我才知道,他每年都大量捐款给各种慈善机构,并且赞助过很多中国留学生完成学业。
     (6)由于以前我在香港工作的时候就认识房东先生,所以他以很便宜的租金让我住在他家。除了我以外,他家还住有6名中国留学生,他的家成了中国之家,他逢人总是自豪地说我们都是他的孩子。
     (7)住进他家的第二天,他邀我出门散步,我欣然应允了。没想到,他一出门,就捡起了垃圾。路边的废纸屑、果皮、饮料杯,他都一一捡起扔进垃圾桶里。别人家的报纸散落在地,他也捡起整理好,放在门前。有时一些废纸果皮正好在肮脏的水坑里,他也毫不在乎地捡起 扔进垃圾桶里。
     (8)跟他走一段后,我从惊讶到犹豫再到脸红。我为自己的虚荣心感到脸红。于是,我也袖口一卷,加入了捡垃圾的行列。而实际上,路人的脸上并没有不屑,而是写着理解和尊重。
     (9)他看见地上有一个易拉罐,就一脚踩扁,捡起放进口袋,并且得意地说:“可以卖几分钱呢!”看见地上有一枚一分硬币,又马上捡起来,像个孩子似的唱起了他童年时代的儿歌:“谁捡到,谁收起;谁丢了,谁哭泣!”一脸天真烂漫的笑容。
     (10)这是我在留学期间最难忘的一件事,那首歌也是我最难忘的一首儿歌。
     (11)后来,我才知道,每个周末上午出门捡垃圾是房东先生的例行公事。
     (12)于是,只要有空,每个周末上午我都会和他一起出门捡垃圾,我们美其名曰“出门散步”。
     (13)这是我以往从未有过的感觉和体验。我把我的一切虚荣心都抛进了垃圾箱,我懂得,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第(1)段写“房东先生是一个很独特的人”。他的“独特”体现在哪些方面?(用文中原话回答)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文中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邀我出门散步,我欣然应允了”。“欣然”一词表现了“我”当时愉快的心情。
B、“路人的脸上并没有不屑,而是写着理解和尊重。”“写着”在句中是“表现出”的意思。
C、“我们美其名曰‘出门散步’”。“美其名曰”在这里含有自我嘲讽的意味。
D、“我把我的一切虚荣心都抛进了垃圾箱。”句中把“虚荣心”比做思想垃圾。
3、第(8)段中写“我从惊讶到犹豫再到脸红”,反映了“我”当时怎样的心理?
     ①“惊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犹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脸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文章第(9)段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写房东先生说话时“得意”的样子,表现了他捡到易拉罐时满意的心态。
B、写房东先生唱“童年时代的儿歌”,表明了这首儿歌对他的影响非常深刻。
C、写房东先生“像个孩子似的”,表明他在“捡垃圾”的同时,也重温了童年的美好生活。
D、描写房东先生“天真烂漫的笑容”,表现了他坦诚直率的性格。
5、对(11)段画线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末捡垃圾是房东先生的一项公务。
B、周末捡垃圾已成为房东先生生活的一部分。
C、周末捡垃圾已成为房东先生的一种习惯。
D、房东先生已把周末捡垃圾当作一项常规的公益活动。
6、下面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一句话独立成段,突出了人物的“独特”。
B、文章紧扣中心选材,材料典型,结构严谨。
C、文章详略得当,详写了房东先生捡垃圾的情节。
D、文章刻画房东先生这一人物,是为了表现他的吝啬。
7、第9段中描写房东先生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人物的方法。
8、文章结尾处写道:“我懂得_________。” “我”懂得了什么?请根据你对全文的理解,将句中空缺的内容写出来。(不超过2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第二次冒险
       退休教师安道特是个言语不多的人,然而谈及他1944年春的那回遭遇,就会激动得滔滔不绝,我们也会听得入迷。
       那是在大规模反攻的前夜。盟军向德军控制的法国 诺曼底 空投了伞兵,安道特就是其中之一。不幸的是,他在远离规定地点好几英里的地方着陆。那时候差不多天亮了,那些记熟了的标志,他一个也沒有找到,也见不到自己的伙伴。
       他懂得,必须马上找地方隐蔽起来。在熹微的晨光里,他看见不远处有一栋小小的、红色屋顶的农家住宅。他不知道,住在里边的人是亲盟国的呢,还是亲德国的,但是总得碰碰运气。他朝那住宅奔去,一边温习着出发前刚学会的几句法语。
        听到敲门声,一个年约30岁的法国女人——她长得并不漂亮,但是眼光善良而镇定——开了门。她的丈夫和三个幼小的孩子坐在饭桌旁边,惊异地盯着他。
      “我是一个美国兵。”伞兵说,“你们愿意把我藏起來吗?”
      “赶快,你得赶快!”做丈夫的说着,把这个美国人推进壁橱旁边一个大碗橱里,“砰”的一声关上橱门。
       几分钟后,六个德国冲锋队员冲了进来。他们已经看到这伞兵的降落。这是附近唯一的房子。他们搜查得很彻底,转眼之间就把这个伞兵从碗橱里拖了出來。
       无须履行手续,德国人依照惯例,把女主人的丈夫当场枪毙了。女主人和孩子放声大哭起來。如何处置俘虏安道特,德国兵却有一场争议。由于谁也说服不了谁,只得暂时把他推进一间棚屋里,把门锁了。
       棚屋后边,有一个小小的窗口,越过田野就是树林。安道特蜷身挤出窗口,向树林奔去。
       从当时的情況看來,逃跑几乎是沒有希望的。他刚跑进树林,就听到周围追兵的叫嚷声。他们有条不紊地搜索着。抓住他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但伞兵沒有失望。他一回头又跑进田野,穿过院子。院子里边躺着那个被害者的尸体。这个美国兵再次敲响了他们家的门。
       女人很快地出來。她满脸苍白,泪眼模糊。他们面对面,站了一秒来钟。她笔直地注视着这个美国青年的眼睛。他刚才的到来,使她失去了丈夫,孩子们失去了父亲。
      “当然,快!”她毫不迟疑地把他送回壁橱边的碗橱里。冲锋队员再沒有来到这户农家搜查,因为他们理解不了,人类的精神竟然能够达到这样的高度——在作过一次牺牲后,能毫不犹豫地准备作出第二次牺牲。
1、安道特“那回遭遇”发生的时间是 __________,地点是__________。
2、写出一个与第一段中“言语不多”近义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
3、第2段中“那时候”是指__________________ 时候。
4、第10段中“从当时的情况看来,逃跑几乎是没有希望的”一句在文中起的作用是[     ]
A、概括文章内容
B、从一个侧面表现农舍主人的崇高品质
C、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D、直接说明文章中心
5、女主人主要性格特点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言语不多的安道特谈及他1944年春的那回遭遇就会激动得滔滔不绝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从安道特和女主人两个方面写出“第二次冒险”的含义: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手》              
凡夫 

       父亲在被我们村的长辈们准备放入棺材的时候,我披着长长的白色孝服,走近,揭起盖在他那瘦瘦躯体上的白布,拉起他的手,扳起他那僵硬而握不紧的手,把它放在我的脸上,额上。
       看着他那古铜色苍白的手背,没有一块平滑的地方,折皱重重叠叠。扳开他的手指,是我前几天给他修的指甲。我足足用了半个小时才修剪完的,他的指甲很厚,坚硬如铁,用商场买来的指甲剪是无法修剪的,只能用母亲刚磨过的老式剪刀,一点一点地剪。我使尽了平生的力气,屏住呼吸,额头上渗出了汗水,和着我的泪水顺着我的脸慢慢地流淌……
      “平儿,我一生没剪过啊!”老父亲说。
   “我总是在做活歇着时在石头上磨的,有空就磨。”他笑着望着自己的手指。
       我的泪水直往下淌,喉咙哽咽了……
       再也无法忍住,呜……呜……
       多年郁积在心中的惭愧和感激一下子迸发出来。
       是这双手把我们兄妹五人拉扯大,一个个送进学堂,走向社会,成家立业。再扳开手掌一看,这哪里是手啊,没有平面,没有肌肉,就像老丝瓜内芯做的鞋垫一样横七竖八,密密麻麻的血口子。深的裂口还渗着血,没有钱买蛤蚧油,总是找村里的农机员要黄油,搽在裂口中,我给他买的蛤蚧油,他说一次用一盒还少了;钱要留着你们用,外面什么都要买;我就用黄油可以了。
       在手掌深裂口处,他总是要母亲用绣花针缝上。母亲说,每次缝裂口时,真是针针扎在她的心上。
  有一年,读高中的我放假回家,一进家门,看到家里人都沉默不语,我小心翼翼地走近他身边。
      “平儿,好好读书,还有一年就毕业了,我就好了。”他长长地叹了一口气,伸出他那一双手。
     我一眼就看见了他那一双手腕上各有一道血痕,血迹斑斑,我拉起他的双手,才第一次看见他那双我从没看见过的手。我的眼睛模糊了,双膝跪在他的面前,号啕大哭起来……
       哭声中听母亲说,他被村里当做“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典型批斗了一下午,吊在村口的那棵大枫树下,整整一个下午。我知道每到星期五他就为我上学的钱做准备,利用劳动的空闲抢着砍一担毛柴,星期六的凌晨1点送到30里外的街上去卖一块五毛钱,给我一块,那5毛留给弟妹们。
       我模糊的眼睛望着我那身高不到1.6米、体重不到50公斤的父亲;父亲苍老了。
      “我不上学了,我帮你……”话音未落,“啪”,我的脸上一阵火辣辣。
      “混蛋!”他咆哮起来。
       我第一次挨打,倒停止了哭,咬着牙,握着拳头……
       我理解了他……
       是他那一掌,打出了我和我们兄妹五人的性格和品质——自强、上进。
       这是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看到他那双手。
       这是中国农民的手。
1、依文章的顺序,本文写了“我”三次看父亲的手,第一次看手背,着力写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次看手掌,着力写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次看手腕,着力写__________________。通过对父亲的“手”的刻画,表达了“我”对父亲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父亲的手”上,你品悟到了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优秀品质。
3、“我”为父亲剪指甲“足足用了半个小时”,还“使尽了平生的力气”,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理解了他”,理解了父亲什么呢?对其分析不太恰当的一项是

[     ]
A、父亲希望“我”把书读好。
B、父亲对“我”爱之深。
C、父亲希望子女们自强上进。
D、父亲认为“我”太任性,恣意浪费钱财。
5、作者用“这是中国农民的手”作为文章的结尾,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们现在好像很难再对生活中某些事件感到心酸难耐。人一天天长大,见惯了周围的悲欢离合,有时候竟也习以为常。虽说偶有波澜荡漾,但真要动情,却已如童话般遥远。然而,我们还是会被生活中的一些细节所打动。请认真“品读”你的长辈,搜寻他们身上那些最让你心酸难耐的事例,谈谈你当时的心理感受。
    事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理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四川省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难忘的游戏
       那是一个夏日雷天的傍晚,窗外的浓浓乌云使整个天空变得黑沉沉的,真叫人害怕。我不敢独自一个人在房里呆着,便去找爸爸。
       跨进爸爸的房门,只见他正在聚精会神地伏案写作。我不愿打扰他,便悄悄地坐在一旁,呆呆地看着窗外。
       突然间,闪电像一条金蛇在天空飞舞,耀眼的亮光,刺得我睁不开眼睛。紧跟着“啪啦啦”、“轰隆隆”震耳欲聋的巨响,把年仅六岁的我吓得“哇”的一声哭了起来。爸爸转过身来,把我搂到他的怀里,安慰我,叫我别怕。他慈祥地看着我,问道:“你知道天上为什么会打雷吗?”
      “是雷公发火,要劈不孝的人啊!”
      “是吗?!是谁告诉你的?”爸爸惊奇地看着我说。
      “隔壁老奶奶讲的呀!”我认真地告诉他。
       爸爸听后,“扑哧”一声笑了出来。他摇摇头说:“打雷,不是雷公发火。这是阴电和阳电相遇时放电的结果,懂吗?”
       我摇了摇头。
       他见我不懂,便耐心地向我解释说:“你看,我的左手上是阴电,右手上是阳电。两种电相互作用就像两个巴掌拍在一起一样。”他边说着边“啪”的一声,把两个巴掌拍响了。爸爸的表演引起了我极大的好奇。
      “那电是从哪里来的呢?为什么它们会放电呀?”我睁大眼睛问道。
      “电可以通过物体间的摩擦产生,人们常讲‘摩擦生电’就是这个意思。夏天天热,云层飘动时与周围空气摩擦,就产生了电。有的云块带阳电,有的云块带阴电,它们相互吸引,当它们碰到一起时就发生放电,发出火光和声音。”
       爸爸的解释十分形象、生动,但我还是没有弄懂,随口就问道:“摩擦真能生电吗?” 爸爸见我有兴趣,就请妈妈来一起做个游戏给我看。他要妈妈找来一块玻璃板,还请她剪一个小小的纸人儿。于是,他用两本书把玻璃板架在桌面上,将纸人儿放在玻璃板下。接着他就用擦眼镜的绸布,包在我平时玩的一块长方形积木块的外面,快速地在玻璃板上擦动着。一种有趣的现象竟然在我的眼前发生了,只见随着绸布在玻璃板上的擦动,板下的小纸人儿在桌面和玻璃板之间一会儿上、一会儿下地跳动着。我出神地看着,不禁鼓掌叫起好来!
      “这个游戏叫做‘跳舞人形’,”爸爸认真地对我说,“绸布和玻璃摩擦就产生了电,电吸引纸人儿向上蹦!”
       那天,爸爸趁兴给我讲了许多关于电的故事。他使我懂得,物体不仅和玻璃摩擦可以产生电,和干燥的毛皮、纸张等摩擦也都可以产生电,人们还用专门制造的发电机发出电来点灯、取暖,以及开动有轨电车和无轨电车等等。电的用处可真大呀!
       爸爸的“游戏”,在我幼小的心田里种下了一颗爱科学、学科学的种子。后来在老师们的辛勤教导和指引下,这一颗科学的种子,终于发芽滋长起来,使我逐步走上了科学之路。回顾过去,我深深感到少年儿童时期的教育,对人的一生有极为深刻的意义。为了“科教兴国”,为了祖国美好的未来,我国的科学家、作家和教育家真应该为少儿科学文化的教育多贡献力量才是!(作者:原北大校长、中科院院士陈佳洱)
1.本文题目是“难忘的游戏”,“游戏”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做这个“游戏”的目的是: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线处“爸爸听后,‘扑哧’一声笑了出来”、“爸爸”笑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简要分析第13段加粗语句中“出神”一词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爸爸的“游戏”对“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上文,你是否欣赏“爸爸”的这种教育方法?请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从小见大
       ①那年他11岁,一有机会总爱去湖心小岛上的船坞前钓鱼。他家在岛上有所美丽的小房子。
       ②在鲈鱼钓竿开禁前一天的傍晚,他和妈妈早早又来钓鱼。安好诱饵后,他将鱼线一次次甩向湖心,在落日余晖下泛起一圈圈色彩斑斓的涟漪。当月升中天的时候,那波纹又变成了银白色。景色十分美丽动人。
       ③忽然,钓竿的另一头倍感沉重起来。他知道一定有大家伙上钩,急忙收起鱼线。母亲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儿子熟练地操作,十分惬意、欣慰。
       ④终于,孩子小心翼翼地把一条竭力挣扎的大鱼拉出水面。好大的鱼啊!在此之前他还没见过这么大的鱼呢!这是一条护鱼。
       ⑤母亲和儿子紧盯着这条漂亮的大鱼看呆了。月光下,美丽的鱼鳃一吐一纳地翕动着。妈妈按亮小电筒看看表,正是晚上10点——但距允许钓猎鲈鱼的时间还差两个小时。
       ⑥“你得把它放回去,儿子。”母亲说。“妈妈!” 孩子哭了。
       ⑦“还会有别的鱼的。”母亲安慰他。“再也没有这样大的鱼了。”孩子仍然感伤不已。
       ⑧他环视湖的四周,月光下,还看不到一个渔艇或钓鱼人。他又看看母亲。虽然没人看见他们,也没人知道这事,但他从母亲那平时温和慈祥而现在却十分坚决的脸色中知道决定是无可更改的。他只好慢慢解开大鱼嘴上的鱼钩,把它放了生。暗夜里那鲈鱼抖动庞大的身躯慢慢扎向黑色的湖水深处,渐渐消失。
       ⑨孩于回想刚才钓上大鱼时兴高采烈的情景,就像做了一场梦。
       ⑩这是34年前的事了,今天那孩子已经是一个很有成就的建筑师了。母亲的小房,还在那个湖心岛上,他还经常到那里钓鱼。 
       他说得对,他再也没钓到很久前那个夜晚钓上的那样漂亮的大鱼了,但他却为此终身感谢母亲。以后的生活中他碰到过许多类似于那一晚的问题,但从来没有因无人知道而放松自律,有损公德。他通过自己的诚实、勤奋、守法,仍然能借取到生活中的大鱼一事业上成斐然。他至今怀念母亲那一夜对他的教诲,并常常对他的儿子和女儿讲述起这件平常而又动人的小事。
1、本文的顺序是[     ]
A、顺叙
B、倒叙
C、插叙
2、既然小男孩的妈妈那么守法,为什么在鲈鱼钓猎开禁的前一无还要带他去钓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段中从侧面表现小男孩钓上来的是一条大鱼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⑤~⑧段中,母亲做出的决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她为什么做出这个决定?(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把第⑥段中的“你得把它放回去”改成“你把它放回去好吗,儿子?”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⑧段中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标题中的“小”和“大”各指什么?你怎么认识生活中的“小”和“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