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陈涉世家》选段,完成后面的题。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陈涉世家》选段,完成后面的题。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尉。陈胜佐之,并***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小题1:用“/”标出下列句子朗读的语义停顿,有误的一项是(2分)A.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 B.余闻之也/久 | C.宋之地/方五百里 | D.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陈胜、吴广乃谋曰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 B.扶苏以数谏故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 C.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辍耕之垄上 | D.卜者知其指意安陵君其许寡人 | 小题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⑴为天下唱 ⑵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⑶广故数言欲亡 ⑷尉果笞广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小题5:起义能顺利进行,因素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陈胜的才能。他有哪几个方面的才能?请简要作答。(3分) |
答案
小题1:A(2分) 小题2:C(2分) 小题3:⑴通“倡”,首发 ⑵写 ⑶屡次 ⑷用鞭、杖或竹板打(每个词1分,满分4分。) 小题4:现在逃跑也是死,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我们为国事而死好吗?(满分2分。每译错一个字扣1分,扣完为止。) 小题5:可以从如下方面回答:有敏锐的洞察力;有卓越的组织领导才能;有非凡的宣传鼓动才能;做事考虑周密,有计划等。(每一点1分,答出3点即可。满分3分。) |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A项正确的朗读节奏是: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划分句子节奏要按照意义来划分。 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文言虚词的用法。C项都是动词,到、去的意思。A项分别为“于是、就”,判断动词“是”;B项中分别为“因为”和介词“把”;D项中分别为“代词他们和难道”。所以选C。 小题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文言字词的翻译。这几个词是重点字,也是比较容易出错的词,尤其通假字、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现象。对于文言文中的字词一定要注意背诵、积累及运用。 小题4: 试题分析:注意句中重点词“亡、举、等、死国”的翻译。文言文翻译要求准确达意,必须遵循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不可以随意地更换。省略现象应该作补充,特殊句式的翻译也要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加以调整,力求通顺。 小题5: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了对人物形象的分析理解。综合全文看陈胜有敏锐的洞察力;有卓越的组织领导才能;有非凡的宣传鼓动才能;做事考虑周密,有计划等。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言文。(10分)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选自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 B.或置酒而招之 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或遇其叱咄,色愈恭(《送东阳马生序》) | C.箪瓢屡空,晏如也。 | D.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鱼我所欲也》)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隆中对》) 小题2:将下列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2)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先生别号“五柳”,缘于屋旁的五棵柳树。 | B.先生酷爱读书,常常不放过一字一句。 | C.先生生活贫穷,缺吃少穿,却时常以文自娱。 | D.先生志趣独特,从不把世俗的得失放在心上。 |
|
阅读下面的文段(10分) (甲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乙文)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敌出则无敌国外患者恐前后受其敌 | B.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所以动心忍性 | C.而委而去之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 D.之多助之至攻亲戚之所畔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小题3:对本文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甲文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道理。乙文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 | B.乙文中列举六位人物的事例,既引出观点,又充当论据,有很强的说服力。 | C.甲乙两文都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不但说理充分,而且加强了文章气势。 | D.甲乙两文都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从不同的侧面论述了治国的道理。 |
|
阅读下面文段。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选自《醉翁亭记》) 小题1:下列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A.野芳发而幽香舜发于畎亩之中 | B.有亭翼然临于泉上执策而临之 | C.云归而岩穴瞑男有分,女有归 | D.行者休于树受任于败军之际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宴酣之乐,非丝非竹。(2)醒能述以文者。 小题3:下面对文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段介绍醉翁亭的方位、建亭者及命名者是为了引出“醉翁之意”,意在饮酒及欣赏山水之乐。 | B.作者认为山间“晦明变化”的朝暮之景略显单调,不及山间四时景色变化之美而“乐亦无穷”。 | C.对“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的描绘,映衬了百姓安居乐业及太守政事繁忙的事实。 | D.文章最后用“禽鸟之乐衬托游人之乐,游人之乐衬托太守之乐”表达太守“与民同乐”的情怀。 |
|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15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小题1:解释加点词。(4分) ⑴窥镜而自视 窥: ⑵臣之妻私臣 私: ⑶闻寡人之耳者 闻: ⑷时时而间进 间: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3分)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小题3:齐王“纳谏”、“除弊”,最终取得了怎样的效果?(用原文回答)(2分) 小题4:文中,邹忌的可贵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3分) 小题5:结合实际,谈谈邹忌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何启示。(3分) |
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下列题目。(13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骥①不称②其力,称其德也。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③,然非精洁宁则饿死不受,介胄④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⑤,犹可二百里;褫⑥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⑦而不苟取,力裕⑧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岳飞《论马》) 【注释】①骥(jì):良马。②称:衡量。③斛(hú):量器名,也是容量单位,十斗为一斛。④介胄:披上战甲。⑤酉:酉时,指傍晚。⑥褫(chǐ):解除,解下。⑦受大:指饮食量大。⑧力裕:力量充沛。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⑴故常奇之( ) ⑵比行百余里( ) ⑶安求其能千里也( ) ⑷一食或尽粟一石( ) 小题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⑵介胄而驰,其初若不甚疾。 小题3:在甲乙两文中,都提到了好马在日常生活中异于常马的一个共同特点,根据这个特点请把原文的句子找出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3分) 共同特点: (自己概括) 甲文句子: 乙文句子: 小题4:伯乐与千里马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谁更重要?请谈谈你的看法,并举历史或当今社会的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2分)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